當前位置:才華齋>外語>漢語>

文化匯入的對外漢語文化詞彙教學法

漢語 閱讀(2.72W)

論文摘要:對外漢語詞彙教學是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容忽視的關鍵步驟。它所涉及的文化也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文化,它不僅是文化知識的匯入,更是對學習者母語文化與漢語文化進行比較,因此是一種多元性的文化。本文從文化的角度闡述文化差異與詞彙教學的緊密關係,並據此論述如何合理利用文化間的異同之處、創新詞彙教學方法,從而提高對外漢語詞彙教學效率。

文化匯入的對外漢語文化詞彙教學法

論文關鍵詞文化匯入;文化比較;文化詞彙教學法

隨著漢語在世界上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已經開始加入到漢語學習的隊伍中來,對外漢語教學的任務也變得越來越重大。在對外漢語教學的過程中,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學習者自身的漢語基礎參差不齊,對他們使用的教學方法就也要因人而異。在過去的幾十年間,全世界和我國的眾多學者在對外漢語教學的各個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其研究成果在不同方面、不同層次上促進了了我國對外漢語教育事業的發展,成績是有目共睹的。但對外漢語的教學過程並不是一個簡單的知識的傳授過程,它還涉及到許多方面的潛在的問題,這些都是需要我們繼續進行探索的。在諸多的問題當中,如何高效、快速地進行詞彙教學時影響對外漢語教學效果的關鍵所在。

一、詞彙在語言中的重要作用呼喚對外漢語詞彙教學理念的改變

作為語言三大構成要素之一的詞彙是語言中最為重要的因素,也是構成一種語言的基礎,詞彙教學應該貫穿語言教學的始終。詞彙教學的效果會直接影響學習者語言水平的高低。在把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中,大多數的學者都看到了詞彙教學在語言教學中的重要作用,但是與此同時,由於漢語詞彙系統本身數量的龐大、系統的複雜和用法上的交叉,導致了外國人學習漢語過程中出現了種種問題,又普遍認為它也是漢語教學中的難點和薄弱點。

在語言教學中,如何讓學生快速而又牢固地記住詞語、準確掌握詞的意義與用法是教師必須要考慮的問題。眾多的學者在過去的許多年間在漢語國際教育的理論和教學法等方面做出了積極的探索,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但研究的速度卻遠遠跟不上現實的需要,尤其是在現今社會,國際間的交往日益增多,不同語言、不同文化間的人群的交流日益頻繁,如何使更多的學習者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儘可能高效地學習漢語成為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詞彙是語言中對社會外界變化最為敏感的一個因素,也是一種語言中最能夠反映其文化特徵的一個因素,注意到文化因素對詞彙教學的影響並採取相應的手段可以幫助減少這種差異對語言學習的負面影響,這需要我們對傳統的對外漢語詞彙教學做出相應的轉變。

二、從隔離到融合,形成對外漢語文化詞彙教學法

對傳統的對外漢語詞彙教學的轉變不是簡單的改變課堂教學的模式或者簡單的增加文化課的比重,表面上的變化並不能真正徹底解決在詞彙教學上的困境,我們需要從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上進行重新思考。

(一)教學思路的轉變——從詞彙與文化隔離到詞彙與文化相融合

過去,學者多注意到對漢語的實際有用性的探索,在對外漢語教學中開設精讀、閱讀、聽力、寫作等課程,詞彙教學滲透在各門課程的教學過程當中,沒有單獨開課。這樣讓詞語在不同的課程中反覆出現,讓學生在重複中加深記憶、學會詞語的用法,這種教學方法是值得肯定的且經實踐證明是有效的,學生可以較快記住某個詞彙並掌握課本示例中給出的用法。但問題是學生對記住的詞只是掌握了讀音和最淺顯、最基本的含義,一旦語境有變化或某個語素被替換,這個詞就又成了陌生的新詞,在交流時往往存在詞語的誤用。

經分析,這種情況主要是由於學生對詞語的理解只是字面的理解,大多數課堂上在講授新詞彙時所進行的詞彙釋義只是就詞論詞,並沒有達到詞義內涵的高度。因此不少學校開設了針對把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者的中國文化課程,力求通過文化的普及來提高漢語的學習效率。這種思路本身並沒有錯,但是社會的變遷、習俗的傳承都會在文化中得到體現,固態的、凝滯的文化是死的文化,是對語言學習沒有幫助的,只有讓文化動起來、活起來才是有意義的。詞彙作為語言中最積極活躍的因素,最能夠體現文化的傳承性和活力,如果把文化和詞彙割裂開來進行教學,無疑是拿死的文化進行教條式的灌輸,對詞彙學習、語言學習是無益的,自然也就不可能達到預想的目標。

針對這樣的情況,對教學思路進行改革是迫切的要求。從語言與詞彙、文化與詞彙的關係來看,過去的對外漢語詞彙教學效果的不佳從根本上講是由於把語言和文化、詞彙和文化割裂開來進行教學,沒有考慮文化因素對詞彙發展和使用的影響,也沒有考慮動態的詞彙使文化更好、更迅速地深入人心,因此,在對外漢語教學實踐中,應該充分考慮到詞彙和文化的關係,改變詞彙與文化割裂的局面,利用詞彙進行適當的文化匯入,利用文化匯入提高詞彙學習效果,使詞彙與文化相融合,彼此促進、彼此作用。

(二)教學方法的轉變——注重文化匯入,在詞彙教學中融入文化的因素,形成獨特的文化詞彙教學方法

在意識到教學思路的轉變之後,更重要在於根據新的教學思路設計詞彙教學新方法。既然把詞彙融合如其他課程和單獨開設文化課對詞彙教學和語言學習的作用不明顯,那麼我們可以把詞彙課與文化課融合,即把那些具有明顯民族文化色彩和地域特徵、容易被學習者誤解誤用的文化詞彙和中國傳統文化融合,結合具體詞語,向學習者傳授其文化根源,利用中西方文化間的異同之處,幫助學習者深刻理解詞語的深層含義和內部的文化因素,徹底掌握這些文化詞彙的使用方法。

所謂漢語文化詞彙,就是在漢語的詞彙系統中,能夠從某一個或某幾個角度反應漢民族社會環境、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思維方式、審美心理等方面特徵的詞彙。它包括如四合院、旗袍、重陽節等漢語知識文化類詞彙和如漢語稱呼、寒暄語等漢語交際文化詞彙,以及如顏色詞、動植物詞彙象徵意義等漢語心理文化詞彙。

繼續使用以往的教學方法進行文化詞彙教學肯定是收效甚微的',以往的教學方法側重於詞彙表層意義的傳授,而新的文化詞彙教學應該是獨立開設的一門新課程,課程的目標應該定位在中國特色詞彙文化意義的掌握。針對這個目標,編寫合適的教材,在教材中不是要把所有漢語詞彙中與文化有關的詞語都一一列舉,而是有選擇地擇取具備強烈中國文化特色、與學生母語國家文化具有極大差別的詞語為例,比如漢語中的龍文化、紅色文化和稱謂文化等進行重點講授。以往的教學方法主要是對比兩種文化間的差異,在文化詞彙課中,可以先分析文化間的共同之處,喚起學習者的文化認同感,為他們較快接受中國文化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防止因民族差異引起的文化反感。在兩種文化共同點的基礎上,逐步展示差異之處,藉助具體詞語進行分析,便於學習者的理解。同時在課堂上,教學者可以輔以各種的教學工具如多媒體、錄影片等,採用多樣的教學手段,模擬語言環境,讓學習者在具體的語境中學會使用這個詞語,真正掌握詞彙的文化含義和使用方法。

在進行漢語文化詞彙教學的過程中要掌握適度原則,即內容適度、教材適度、知識量適度和文化含量適度。漢語詞彙意義豐富、包含的文化資訊很多,但不是所有涉及文化的詞彙都要講,必須有所選擇,要對其他課程的內容理解有幫助和對語言使用有益處的;所選取的詞彙應該適應社會發展和學生實際情況,與現實生活脫節的詞語不應該在講授的範圍之內;所教授的詞彙及其文化含義並不是越多越好,文化的傳授應該是輸入積極地正面資訊,與時代精神和事物發展大趨勢相違背的文化現象應該予以摒棄。

三、利用文化詞彙教學法,促進對外漢語詞彙教學效果的最大化

在詞彙教學中進行文化匯入是為更好地進行詞彙教學的輔助性手段,是為了藉助文化的認同感激發學生的興趣,應該是滲透的、循序漸進的,而不是強迫的、立竿見影的。在適度原則的指導下,選擇與交際關係最緊密的、實用性較強的、在漢語詞彙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資訊進行匯入,保證優質、高效。

對外漢語文化與詞彙相融合的教學法著眼於文化比較和用文化的觀念去輔助語言教學,為語言教學服務。如何將中國文化滲透到對外漢語詞彙教學中是我們的一項重要任務,其思路和方法需要廣大學者不斷研究和探索。漢語的對外傳播工作任重而道遠,文化匯入的成功與否直接關係到語言傳播能否持續順利進行,我們應該對文化予以足夠的重視,語言傳播與文化匯入相輔而行,這樣才能夠達到我們進行漢語推廣的真正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