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外語>漢語>

對外漢語教學引論知識精講之語言學的派別

漢語 閱讀(2.39W)

語言學的派別有哪些你知道嗎?你對語言學的派別瞭解嗎?下面是yjbys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語言學的派別的知識,歡迎閱讀。

對外漢語教學引論知識精講之語言學的派別

  1.歷史比較語言學

歷史比較語言學出現於18世紀末、19世紀初,中心在德國。奠基人為19世紀丹麥語言學家拉斯克、德國語言學家格里姆和葆樸。

(1)方法:該學派採用歷史比較的方法,通過語音和詞形的比較研究語言的發展和演變,發現了語言之間的親緣關係並建立了語言的譜系分類。

(2)意義:歷史比較語言學的興起,使語言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經過一個世紀的探索研究,弄清了世界上很多語言的同源關係,建立了世界語言的譜系分類,為語言學的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

(3)侷限性:它強調了語言的歷史比較,忽視了語言的共時研究;孤立地研究語言單位,缺乏對語言系統性的研究。

  2.結構主義語言學

20世紀初語言學進入結構主義語言學時期,索緒爾被公認為現代語言學的主要奠基人。

(1)索緒爾語言理論

語言是符號系統,這一系統由很多小系統組成;符號由“能指”(形式)和“所指”(概念)兩部分構成,這兩部分的關係是任意性的,一旦形成以後又是約定性的;符號系統內部語言單位之間存在“組合關係”和“聚合關係”。

(2)意義

索緒爾的學說突破了歷史比較語言學的侷限,開創了語言學研究的新期——結構主義語言學時期。20世紀前半葉,以索緒爾的學說為基礎。歐洲語言學出現了結構主義思潮。

(3)30年代有三個學派

A.強調語言符號的功能的布拉格功能語言學派;

B.強調語言符號間各種關係的哥本哈根語符學派;

C.強調共時描寫語言事實的美國描寫語言學派。

(4)美國描寫語言學派

創始人是美國人類學家鮑阿斯和人類語言學家薩丕爾,該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語言論》一書的作者布龍菲爾德。該派主張用共時研究的方法,通過可以觀察到的語言材料科學地、客觀地描寫語言的內部結構,揭示系統內部的關係。

(5)結構主義學派的貢獻

對語言的結構系統進行了全面的、深入的描寫,並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結構分析和結構描寫的方法。不僅對語言學本身的`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而且作為一種普遍意義上的方法論也影響到其他學科的研究。

(6)結構主義學派的問題:只集中於語言形式、結構的分析,忽視對語言意義的研究。

  3.轉換生成語法

(1)時間:20世紀中期。

(2)標誌:1957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喬姆斯基的《句法結構》一書的出版。

(3)理論:喬姆斯基提出區分“語言能力”——人們內化了的語言規則體系和“語言表現”——語言能力的實際運用,即人們實際說出來的話語。認為語言表現不能全面反映語言能力,只就有限的實際話語(語言表現)進行結構分析,不能揭示語言的本質,無法解釋人類語言創造性的特徵。語言學需要研究的是能使人掌握語言的規則體系、說出無限話語的人類的認知結構中的語言能力。為此,他提出“語言習得機制”和“普遍語法”的假說以及“深層結構”、“表層結構”的理論。

(4)意義:轉換生成語法學派的出現,稱為“喬姆斯基革命”,開拓了語言研究的新領域。轉換生成語法仍是當代語言學中影響最大的學派之一。

  4.功能主義語言學

60年代末、70年代功能主義語言學興起,標誌著語言研究重點由語言形式轉向語言功能,這是語言學研究領域又一次拓寬。

(1)代表人物:英國的韓禮德、法國的馬丁內等著名語言學家。

(2)理論主張:在對語言的系統和結構進行充分研究的基礎上,從功能角度研究語言。著重探討語言的意義和功能,研究語言如何使用,分析語言與社會的關係,以及語言功能與語言系統的關係。韓禮德建立了系統——功能語法理論,以“系統語法”為框架論述語言功能。

(4)影響:功能主義語言學把語言看做是一種社會現象,強調研究語言的社會功能。這一理論影響了以培養語言交際能力為目標的交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