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外語>漢語>

英漢成語對比與對外漢語成語教學的論文

漢語 閱讀(8.23K)

論文關鍵詞

英漢成語對比與對外漢語成語教學的論文

英漢成語 對比比較 文化

論文摘要:

成語是一種有著鮮明特色的語言現象。本文通過對比語言學的相關理論來對比和比較英漢成語、習語的異同,探究其在語言結構、表現形式及文化內涵方面的表現,探討英漢成語差異產生的原因,並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成語教學提供一些建議和方法。

漢語成語是漢語中一種極具特色的語言現象,它具有豐富鮮明的文化色彩,並被廣泛運用在現代漢語書面語和口語中,然而留學生學習成語時會遇到很多困難。本文意在通過對英漢成語的比較,瞭解英漢成語的差異,希望對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成語教學起到一定的幫助。

漢語的“成語”和英語的idiom是不對等的。《現代漢語詞典》對“成語”的解釋是:“人們長期以來習用的、形式簡潔而意思精闢的、定型的片語或短句,漢語的成語大多由四個字組成”。《朗文當代英漢雙解詞典》中的idiom有兩種含義:

1、aphrasewhichmeanssomethingdifferentfromthemeaningsoftheseparatewords;

2、thewayofexpressiontypicalofapersonorapeopleintheiruseoflanguage。為了方便起見,本文中提到的成語是漢語定義中狹義部分和英語中的第一種含義。這裡不對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進行區分。另外,文中所涉及到的漢語學習者特指母語為英語或者精通英語的留學生。

一、英漢成語的相似之處和差異

英漢成語都是經過長期積澱,並有相對固定形式的一種語言形式。通過英漢成語的對比研究,對對外漢語成語教學能提供一些啟示和幫助,從而使對外漢語成語教學取得較好的效果。下面主要從成語的來源出處、結構和表現形式、意義的整體性以及其中的文化色彩四個方面來討論英漢兩種語言形式表現在成語上的異同。

(一)來源出處

英漢成語的來源有一些是共同的,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下面從幾個來源和出處對英漢成語進行對比。

1、生活方面

來自農業方面的成語:例如,英語中有tocallaspadeaspade,漢語中“瓜熟蒂落”、“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等。由於中國長期以來是以農耕為主的文化,所以來自農業方面的成語相對多得多。

來自航海方面的成語:例如,英語中toclearthedecks等,漢語中“一帆風順”、“同舟共濟”等。由於西方的航海業發達,而中國長期以中原農耕文化為中心,航海業並不發達,所以這方面的成語英語要比漢語多很多。

來自商業方面的成語:例如英語中有totalkshop,noneofmybusiness等,漢語中有“奇貨可居”、“利慾薰心”等。由於中國歷史上長期以來實行重農抑商的政策,所以來自商業方面的漢語成語大多含有貶義的色彩。

來自軍事方面的成語:英語中toputupthesword,漢語中“破釜沉舟”、“偃旗息鼓”等。漢語中的相關成語大多和歷史故事有關。

2、來自著名文學作品中的成語。英語中的成語大量來源於莎士比亞的作品,以及《伊索寓言》和希臘羅馬神話等;漢語中的成語多來源於古代詩詞歌賦,以及傳世的.寓言故事和神話傳說。如“老驥伏櫪”(曹操《步出夏門行》),“刻舟求劍”(《呂氏春秋》)等。

3、來源於宗教中的成語。英語中的這類成語主要來自《聖經》,如theforbiddenfruit,judas’skiss;漢語中的相關成語主要來自佛教,如“五體投地”、“回頭是岸”等。

通過對成語來源的對比可以看出,由於人們對世界的認識大體相同,英漢成語在來源的幾個方面具有相似性,而在每個來源的具體表現上則呈現出很大的差異性。在不同的來源分析方面,英漢成語表現為數量上的必然差別,這也是兩種語言形成過程中受到不同價值觀和對世界的不同認識所引起的。其次,不同的宗教信仰對成語的影響是一個不可忽視的方面。

(二)結構和表現形式

英漢成語都是經過長期的歷史積澱遺傳下來的一種語言形式,結構都相對穩定,一般是生動活潑的語言,表示的是獨特的意義,用簡單通俗的話表示深刻的道理。兩者的不同之處體現在具體的結構和表現形式上,從成語的外部特徵來看,漢語中的成語多數是由四個字組成的,其中96%是四個字的,但是也有三字和四字以上的成語。而英語中的成語則沒有固定的字數限制,結構相對靈活。

(三)成語中體現了不同的民族色彩和文化、思維方式等

漢語的四字格成語體現了漢民族的審美觀和思維方式,對對稱之美的追求在這裡得到了體現。這不僅是指漢語成語的字數和結構,還指成語的音節整齊勻稱,聲調平仄相間。且中國人喜歡偶數,四字格的語言形式體現了漢民族“以偶為佳”的心理,以及漢語和漢文化莊重典雅的特點。中國兩千多年以來的正統思想,使得由《論語》中演化而來的成語非常之多,這些成語體現了中國重視儒家思想的特質。當然,根據上面提到的成語來源,還有一定數量的成語體現了中國的佛教文化、道家文化,以及古代中國重農抑商的傳統政策。而在英國,航海業一直佔據著重要的地位,很多成語是與航海業相關的,體現了當時豐富的航海文化;英國是西方歷史悠久的基督教國家之一,故英語成語中有不少是來自《聖經》和基督教的。另外,還有一些反應古時候中西方不同政治體制的成語。英國曆史上教皇和國王互相統治國家,彼此之間的權利爭鬥幾乎沒有停止過,所以反應這種鬥爭的成語比比皆是,例如“thekingandpope”“kingshavelonghands”等,而中國長期封建社會產生的相關成語有“為富不仁”“官官相衛”等。

二、原因探究

英漢成語在各方面表現的差異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探究原因:

(一)從成語的源頭可以一窺其差異產生的原因。首先兩個民族的地理位置決定了不同的人民對世界認識的不同,從而使得成語的來源大不相同。其次,宗教信仰也是成語形成的一個重要因素,基督教對英語成語的影響,佛教、道教及儒家文化對漢語成語的影響導致了英漢成語的另一個顯著差異。再次,不同的政治經濟制度也促使不同成語的產生。此外,不同國家和地區各自經典的文學作品對成語也有極為深遠的影響。

(二)思維方式的不同。漢民族整體思維方式在漢語中的體現是大量的對偶、對照、排比和反覆等。這在成語中得到了最集中的表現。漢語成語四字為主,字數和結構對稱對偶,音節整齊勻稱,聲調平仄相間。

(三)從語言的角度來看,英語是形合為主的語言,而漢語是意合為主的語言。而語言中形合和意合差異的產生歸根到底還是由於民族不同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等文化因素導致的。

三、對對外漢語教學的啟示

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成語教學是不可避免的一個部分。一般來說,開始較多接觸漢語成語的學習者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漢語基礎,因此可以通過對比教學的方法,對他們介紹相關的文化差異,讓學生了解不同的民族思維方式、宗教信仰、甚至一些著名的文學作品。這也是把語言教學和文化教學結合起來的一種方式。在專業漢語技能課堂教學中,如果出現成語,教師需要靈活掌握時間分配和課堂節奏,因為一般來說,要把一個成語完全講透徹是需要一定的時間的。這時候可以簡單介紹與此相關的漢語文化知識,並提出相應的英語成語,不僅把語言和文化教學進行了簡單的結合,還可以調節課堂氣氛。另外,在課程的設定上,可以以選修課的方式開設專門的成語教學課程,以對成語教學進行更透徹深刻的講解。通過對比分析,學生掌握到的不僅是語言知識,還有跨文化交際的能力,這正是對外漢語教學一個非常重要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陳菁.從英漢表情感的成語看中西“天人關係”的哲學觀[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年第3期.

[2]連淑能.英漢對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3]劉法公.漢語成語中數目詞的漢英翻譯對比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年第12期.

[4]劉儉.英漢成語對比的幾個問題[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1994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