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方案>

如何培養孩子自我控制能力

工作方案 閱讀(2.28W)

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較差,不善於控制自己的行為和願望。這同其生理髮展密切相關。因為幼兒的神經纖維髓鞘化未完善,神經興奮強於抑制。幼兒的自控力差還同其受教育的環境有關,如果周圍成人經常溺愛他、遷就他,任其所為,那麼孩子必然失去自控力。

如何培養孩子自我控制能力

自我控制力是兒童意志發展的基礎,堅強的意志是人才的必備條件。自我控制力特別差的兒童則過於任性、衝動,會影響人際關係和智慧發展,造成性格偏異。

如何培養幼兒的自我有力?主要有如下三點:

(一)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幼兒自我控制力的培養,最初可以在生活習慣方面,如要求孩子準時

起床、準時就寢,按時飲食,不偏食、挑食等。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對他的自控能力培養著重於社會道德規範和社會責任心等方面,如要求孩子在集體中要遵守集體規則和紀律,不可隨心所欲地侵犯別人的利益事等等。成人如長期堅持一貫的要求,不作無原則的遷就,孩子就會逐步學會控制、約束自己。

(二)幫助幼兒逐步學會評價自己的行為。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時,成人要堅持說理,要讓孩子知道"要這樣做,不可那樣做"的道理,讓孩子用這些道理來評價判別自己的行為是對還是錯,這樣他就會以此來約束自己不做不該做的事情。比如,已經很晚了,孩子仍坐在電視機前不肯去睡,家長若硬拖他去睡,一定會引起他的情緒對立。可以耐心地對他說:"今晚睡得太晚了,你明天早上起不來,到幼兒園就會遲到,會影響大家,還會使爸爸媽媽遲到"等等。成人堅持這麼做,不遷就孩子,又不放棄耐心地說道理,久之就會使孩子漸漸學會評價和判別自己行為的適宜度,增強自我控制力。

(三)充分發揮榜樣的作用。幼兒善於模仿,易受感染。因此,成人可以充分利用文學藝術作品及現實生活的良好榜樣去影響孩子,引導他學習別人嚴格要求自己、克服困難的良好行為。

如何培養孩子自我控制能力 [篇2]

自控力差的有哪些表現呢?在調查中,反映最多小男生,他們大多是國小2-5年級的男生。一位家長曾經苦惱地表示,兒子調皮,上課只能專注聽課15分鐘,這之後就開始亂動和影響其他學生,所以她帶著孩子一起過來,希望找到兒子缺乏自控的原因及對策。

像這樣的案例還有不少,自控力差的'孩子有這樣一些特點:他們常說一些使人惱怒的話,好插嘴和干擾大人的活動,常引起大人的厭煩;他們膽大不避危險,尤其在情緒激動時,可出現不良行為,喜爭吵打罵;他們注意力不易集中,如上課時,常東張西望,心不在焉,或貌似安靜,實則“走神”等。

作為家長,不能一味地指責和說教,這樣不僅解決不了問題,還會容易激化矛盾。所以,找到問題出現的原因顯得尤為重要。

四類原因可以導致孩子自控力的缺乏:

(一)是生理方面的原因。母親懷孕、早產等不良因素可以導致孩子出現問題,例如剖腹產的孩子易出現前庭平衡功能失調,這會導致孩子有到處走動的需要,並且遇到障礙物會不自覺地撞上去。何況現在的剖腹產孩子越來越多,出現自控力不佳的狀態也越多。

還有的孩子在早期缺少足夠的鍛鍊,也會出現學習問題,例如身體活動能力不足,像有些孩子在適齡的時候不能較好的爬行,這樣孩子雙手寫字速度很慢,孩子可能產生寫作業拖拉,抄寫速度不是很快。如空間知覺表現滯後,也會引起閱讀和書寫困難,同時也會導致行為問題,一些孩子不斷地惹麻煩是因為他們沒

有意識到自己的身體位置與他人有關係。

因此,孩子需要活動,這不僅有助於身體的發展,也有助於智力的發展。體能好的孩子可能比體能差的同伴更自信,這也會影響他們與同伴互動的方式。良好的反應、平衡、力量和速度,能促使孩子參與社會互動,並得到同伴的認可。這比孩子在起步階段,會識字、會背英語單詞要有用得多。

(二)環境的影響。由於鮮豔的色彩、悅耳的聲響,小孩都喜歡看電視,尤其是卡-通片。可是他們一進入學校,單調的課堂難以引起孩子的注意及興趣,於是,注意力不集中等行為就出現了。在目前教育模式無法改變的情況下,建議在幼兒和兒童時期,家長少讓孩子看電視,尤其是充滿暴-力的卡-通片,可以多帶孩子參加遊戲和運動。

(三)個人性格和氣質原因,引發的行為問題。每個孩子天生氣質是有差異的,有的孩子急躁、有的孩子安靜。脾氣暴躁的孩子,常常行為不能自控。而這種情緒,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後天的影響,如果父母脾氣暴躁,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性格。

(四)不良教育方式的影響。例如暴-力式的管教,或對孩子漠不關心、放任自流,或過於溺愛等,都會導致孩子自控力缺乏,意志力薄弱。

如何糾正孩子的自控能力不佳的狀況,最好的方式就是通過榜樣的力量來指導孩子的行為。除了有“多動症”的孩子需要配合特定的訓練外,對於自控力缺乏的孩子,可以採用以下對策:

(一)通過榜樣的力量,引導孩子的行為。

不論是幼兒還是國小生,他們都能從父母對待他人的方式中學會怎樣對待他人。父母要恰當表達自己的感受,指導孩子在不壓抑自己的情緒同時,也不能通

過發脾氣來表達感受。例如父母跟孩子一起分享自己的感受,在這其中,父母就教給孩子很多東西,孩子可以看到父母是如何表達沮喪、興奮、悲傷和愉悅的。潛移默化中,孩子漸漸學會正確表達自己的感受。

(二)通過有效的交流,幫助孩子成長。

父母友好而尊重地與孩子交流時,不僅能讓孩子心悅誠服地聽話,還可幫助他們處理周圍事物,幫助孩子解決衝突,讓他學習自控與合作。交流時,父母要注意孩子的優點,及時鼓勵,這樣的鼓勵會讓孩子更加積極,也會讓他感覺到家長的關注;也要及時糾正他們的缺點。

(三)通過訓練,培養孩子的做事意志力。

家長可讓孩子學下棋、畫畫等,讓孩子經過努力學會這些技能,在這其中鍛鍊他們注意的集中性和耐心。另外,家長要培養孩子做事有始有終的習慣。別人的交談、門外的聲響,都會使孩子中斷正在進行的事情。家長應幫助孩子克服困難和障礙,督促他在一定時間內完成某項活動,使他感受到成功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