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方案>

如何培養孩子社交能力

工作方案 閱讀(1.05W)

社會交往是人類生存的一種基本需要,也是人們精神生活的重要內容。人生活在社會大家庭裡,人與人之間需要溝通、相處,這就需要進行社會交往。在人際關係錯綜複雜的現代社會中,尤其要求人具備社交能力,這樣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社交能力的形成,要通過正常的社會交往來培養適應社會活動能力、適應社會行為能力和適應社會生活能力。

如何培養孩子社交能力

然而,現在的家庭教育與社會對於人類社交的要求相差很遠。由於隨著獨生子女的普及,在“六對一”的“小太陽”為中心的 家庭模式中。作為家長“舔犢之情,人皆有之。”愛孩子也是父母的本能情感。因為只有一個孩子,父母才愛得專,愛得切,愛得深。為了孩子,他們只求給予不求回報。現在的家長往往只追求對孩子的智力投資,卻忽視對孩子的各種能力的培養。尤其對於孩子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更為缺乏。曾經有人認為現在的孩子有如“蛋殼文化”,家長為了避免孩子與社會接觸,而染上不良的惡習,經常讓孩子呆在家裡,整天沉湎於閉門看電視、打電腦,終日處於 一種封閉的教育。這樣,長期讓孩子處於一個狹小的天地,使其從小養成以自我為中心,比較任性,不會體諒別人。這樣做只會使他們脫離了社會、整體及小朋友之間的相處交流,造成孩子人際交往能力低下。從當今日益發展的社會現狀看,迫切要求人們加強對孩子的社會能力的培養,使孩子多瞭解和認識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為孩子將來立足社會,與人交往打好紮實的基礎。

1. 在集體中學會交往

孩子進入學校學習,所接觸的並不只是家庭成員,而是一群完全陌生的面孔、陌生的環境。由於環境的變遷,往往使孩子無法適應。有些孩子因為性生在集體生活中學習交往,學會交往,感受交往的樂趣,才能使孩子改變這種膽怯、怕事的習慣,進而樂於與人交往。因此作為教師,應創設良好的交往環境,在學校格、環境等原因,在與他人交往中表現為膽小、緊張,不會與人相處。只有引導學中,通過班級開展遊戲活動、小品表演、智力比賽、拔河比賽等多樣化的集體活動,為孩子提供更多的交往機會,如:讓學生參加外出活動,學習乘車要禮讓,同學有困難要互相幫助,互相關心,對待別人要文明有禮,讓他們在活動當中,學習與同學交往,。此外還按利用重大節日,讓學生組織各種活動如:教師節為教師獻愛心;為地球添點綠活動;救救地球等活動,讓他們自己進行選材,定目標,自己當導演,自己組織排練節目,自己主持活動。讓孩子在活動交往中嘗試成功,體會交往的.喜悅。平時,還組織一些有益的集體比賽如:插花、傳話遊戲、二人三足遊戲等,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集體生活中,學會相互合作,增進同學之間的友誼。通過有趣的活動,使他們從與個別交往到與集體交往,並從集體活動去感受到交往的樂趣。通過集體交往,有利於孩子之間彼此交往,使孩子在交往中健康成長。

2. 在衝突中學習交往

孩子之間一起學習、玩耍,衝突是在所難免的。糾紛、吵架是孩子交往中最常見的事。如果大人因此而不讓孩子和別人玩,或者在發生爭吵、糾紛後,由大人來直接解決衝突,這就有礙孩子的交往能力的培養。因為孩子往往會通過吵架、爭論,來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思想,這是孩子之間進行交往的一種形式。如:兩個孩子為一件小事而吵架、為玩遊戲不符合要求而吵架、為一個問題的對錯而吵架

等。孩子之間的這些爭吵,是由於他們還未能掌握好相互交往的技巧。因此作為教師對待這些事情,就要正確引導,教給他們處理同伴之間交往的能力。如:在玩遊戲時發生矛盾,應有禮貌地向別人講明遊戲的規則,徵求別人的認同;當與別人意見不同時,要與別人友好地交談,發表自己的意見,相互交流;當做錯事時,要向別人道歉,請求別人的諒解;當有事要求別人幫助時,有禮貌地請求別人幫忙;當別人有困難時,要主動、熱情地去幫助、安慰別人。通過沖突,讓學生學會理解、學會幫助、學會與人相處,從而讓孩子在自己的小集體中去學會相互交往能力。

3. 在家庭、社會中學會交往

孩子要學會交往,除了在集體中學會交往,在衝突中學會交往以外,還離不開家庭與社會這個大環境。因為家庭是孩子生活、學習的重要地方 ,也是學習交往的重要場所。因此,家長應該是一個民主的家長,家庭應該是和睦的家庭。這樣的家庭,首先要求家長與孩子之間建立平等關係。家長要與孩子一起學習,一起玩耍,相互溝通,相互瞭解。其次,家長要作孩子的好榜樣,正確處理與鄰里、親人、朋友交往。同時,家長還要尊重孩子之間的友誼。家長對待孩子的朋友也要熱情招待,給予尊重,讓孩子學有榜樣。只有生活在這樣民主家庭的孩子,才會樂意與家長交往,才會善於和同伴相處,樂意與人交往。此外,還要多讓孩子接觸社會,多讓孩子參與社會活動,多讓孩子去一些公共場所,接觸一些不同的事、不同的人,鼓勵他們進行主動、獨立的社會交往,從而增進他們交往的能力。

只要通過社會、學校、家庭三位一體,抓住良機,創設良好的環境和機會。在多樣化的社會活動中,在多姿多彩的集體生活中,在民主家庭環境中,讓孩子獲得積極的交往體驗,才能培養他們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為適應以後的社會交往、社會活動奠定基礎。

如何培養孩子社交能力 [篇2]

案例

在bob父母的記憶中,bob從小就比較害羞,一直喜歡自己玩。從兒子剛剛開始學走路起,他和同齡的小夥伴玩耍時,常會搶奪玩具,或把別人推倒在地。每次遇到這種情況,bob的父母總是把bob狠狠地責怪一頓。雖然bob已經6歲了,但還是沒有學會怎樣和其他小朋友相處。有一天,bob的父母邀請朋友帶孩子jack到家裡玩。jack比bob小一歲。兩個小朋友一起玩時,bob總是獨佔著玩具,讓jack在一旁看著自己玩。過了一會,兩個小孩便爭吵了起來,這時,bob又把jack推倒在地上。過了好多天,bob突然問爸爸:“jack為什麼不到我們家裡來玩了呢?”爸爸被兒子問得不知如何應答為好。

兒童需要學習同伴交往能力

同伴交往能力是兒童需要學習的一種重要社會技能,它是指幼兒在生活、學習中與他人接觸交往時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能力。為什麼有些孩子討人喜歡,人緣很好;而有些孩子較為害羞,那麼父母如何引導孩子認識良好社會行為的規則,教導孩子與他人相處的方法。

幼兒同伴交往能力的培養,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培養積極的交往態度。一方面是要積極地向別人介紹自己,主動與同伴交談,參與到同伴的活動中去;另一方面是願意接受同伴的邀請,與同伴一起遊戲。例如,bob的父母可以和孩子玩遊戲,讓兒子學會在參與同伴活動前習慣性地詢問:“大家好!我是bob,我參加你們的遊戲好嗎?”

(2)提高交往的能力。包括主動使用“你好”、“對不起”、“謝謝”、“沒關係”等禮貌用語,同時也學會使用微笑、握手、擁抱等身體語言,自覺遵守遊戲規則等。交往的能力很大程度上體現為溝通的能力和方法,而溝通的能力又取決於是否能理解別人的感受。例如,5歲的brian剛搬到一個新的小區。他在參與同伴活動前能很自如地介紹自己:“大家好!我叫brian。我爸爸、媽媽離婚了,我剛搬到這裡。你們的爸爸、媽媽是不是也離婚了呢?”brian不知道剛開始和小朋友接觸就公佈這些“壞訊息”,雖然他沒有說錯什麼,但卻不容易被接納。

(3)學會讓步,表現出友好的行為。兒童交往的過程,一定程度上也包含了權力的爭奪。bob與小夥伴在相處過程中的衝突,主要是因為bob沒有學會讓步。學會讓步,是指在與同伴協商時,願意把自己喜歡的玩具和角色與別人共享,同伴遇到困難願意給予幫助等等。例如,兩個小夥伴在玩時,一個人堅持要玩投棒球,另一個要玩籃球,兩人爭執起來。這時,其中一個孩子對想玩投棒球的孩子說:“這樣吧,我接你40個投球,然後我們就去玩會籃球。”兩個小夥伴終於達成了協議。也正是這種妥協和讓步使得他們能夠很好地一起相處。

歸根到底,孩子交往能力的培養和提高,需要父母的榜樣和引導。如果父母本身就不願意與他人交往,就很難給孩子樹立積極的榜樣和提供良好的示範。因此,培養孩子良好的同伴交往能力,同樣要從孩子的父母自身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