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方案>

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培養孩子的能力

工作方案 閱讀(2.56W)

一、教給孩子規範的語言。孩子學習語言,最容易產生先入為主的現象。只有通過正確的、足夠的語言訓練,才能較早、較好、較快地掌握口語。在家裡最好常和孩子用普通話交流,因為孩子在幼兒園老師上課都用普通話,而且標準的普通話在意思表達上更準確清楚,也更容易被孩子模仿。平時和孩子用普通話交流的時候,當發現孩子說得不夠正確,特別是普通話裡夾著方言,要及時糾正孩子。當孩子在發音方面存在缺陷時,要做到不厭其煩的一遍遍糾正,直到教會孩子正確的讀音。

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培養孩子的能力

二、在和孩子交流的時候,有意識的讓孩子的語言變得豐富起來。家長可以在給孩子講故事或者看孩子在畫畫時,提出一些問題讓孩子回答。回答問題是一個思考的過程,孩子的思維和語言都得到一定的訓練。這裡要注意一些技巧,剛開始提問的問題不要太多、太難,要循序漸進,否則孩子會因為回答不上來而產生牴觸心理,同時,在孩子回答問題的時候,引導孩子儘量說得具體完整。

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培養孩子的能力 [篇2]

一、留給一定的空間,為孩子學會自理創造條件。

玩具是每個孩子成長中必備的物品,孩子從小對玩具就十分感興趣,我們覺得以此為切入口來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最切合實際。為了留給孩子學會自理能力方面一定的空間,在孩子很小時,我們就為他準備了旋轉玩具、圖書的櫃子,讓他漸漸地知道他所需要的東西都可以從這個櫃子中取出,而且教育他玩過的玩具、物品必須物歸原處。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自己的東西越來越多,這時我們就引導他,把所有的.物品歸類擺放,併為他提供更多的櫃子、抽屜。告訴他自己的東西得自己整理擺放,弄丟了不能纏著大人,要自己負責。當然孩子年齡小,很多時候還是會把物品隨意亂放,這時我們不是幫助孩子去整理,而是提醒他,甚至下禁令:"如果你今天再不把自己的東西放到自己的櫃子裡,說明你已不喜歡這些玩具、圖書了,那我們就把它扔到垃圾筒裡,以後就再也不買了。"偶爾幾次的"懲罰",效果還是挺不錯的,日久天長,兒子的自理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習慣成自然。所以當孩子剛上國小時,他就很順利地學會了整理自己的書包,裡面的書本、作業本、文具盒等,他都按層次、大小有序擺放,從不要我們為他操心,現在兒子讀國中了,在家中他所擁有的東西基本上都是自己管理,放在固定的地方,而且他還擁有一個可以上鎖的抽屜,

裡面珍藏著他心愛的物品,為了尊重他,我們從不隨意開啟他的抽屜,但是我們發現抽屜中的物品過一段時間他會自覺整理,棄舊換新。前些日子,我們還發現他的寫字檯抽屜上多了一些電腦列印的漂亮字條,有"棋類大全"、"詞典之家"、"學習用品"、"娛樂天地"、"雜物百貨"等。原來為了查詢方便,他又把這些常用的東西都分類擺放在各個抽屜中。因為屬於他的東西自幼都他自己保管,所以他對這些東西特別珍惜,從不捨得隨意拋棄。就連國小1-6年級的課本都完好地陳列在他的書櫃中。

二、一貫要求,切勿妥協,幫助孩子學會獨立。

美國兒科權威詹姆斯博士告訴家長:依賴本身就滋生懶惰,精神鬆懈,懶於獨立思考,易為他人左右等弱點。處處對孩子包辦代替,這不是愛孩子,而是在害孩子。報載有一位研究生從小不參加任何家務勞動,生活上都由父母包攬,在獲准出國留學後,因為不會常規的自我服務性勞動,竟然無法生活而陷入極度的神經衰弱,最後只好放棄出國深造的機會。天下父母,哪個不愛自己的孩子,然而愛的方式、方法卻捨得我們家長好好地深思。我們認為在家庭教育中培養幫助孩子學會獨立,這才是愛孩子的最好表現。

孩子既然是獨立的人,成人就沒有必要把孩子的一切都包攬起來,家長應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教會孩子力所能及地處理自己的事情。如孩子上幼兒園時應讓他學會自穿衣、吃飯、刷牙、整理玩具等,到了國小、中學應逐漸學會掃地、拖地、洗刷餐具、整理床鋪,處理個人衛生,燒水、煮飯等。當孩子做不好時,家長千萬不能放棄,不能圖省事、省時而放鬆對孩子的要求,更不能包攬,而要積極引導。我們應該知道,任何人做任何事都有一個從不會到會,從生疏到熟練的過程,我們不能不給自己的孩子學會獨立的機會,而應及時抓住機會,鼓勵孩子讓他試著做力所能及的事。為此,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作了努力:

首先,相信孩子有能力,鼓勵孩子從小事做起。

孩子年齡越小,越是對什麼事有好奇感,看見你在洗碗、拖地,他在想試一試,你不讓他幹,他會偷偷幹,常常弄得家長哭笑不得,如剛拖完的地被他一插手,反而變得更髒,看見家長洗衣服,孩子也搶幫忙,結果弄得滿地都是泡沫、水跡,怎麼辦呢?我們的辦法是:當孩子想參與成人勞動時,我們為他準備好合適的用具,剛上國小時他想學燒水,我們為他買了個小水壺,每次只燒一瓶水,因為盛滿水後取拿方便,他每天放學回家都搶著燒水、泡水。很小的時候他對洗東西感興趣,我們就讓他洗自己的小碗,其實孩子起初只是把洗碗當作一種遊戲,擠上一點洗潔精,水一衝出現了許多泡沫,邊洗邊玩多開心呀,時間長了,孩子洗碗的技能自然也就掌握了。

其次,多肯定,少指責。

孩子乾的活,用大人的標準去驗收,肯定很少是合格的,洗碗時不小心打破了碗,筷子掉進了出水洞,這時家長千萬別發火,這都是正常的。我的孩子剛學洗碗時,常忘了洗鍋、忘了把殘留在碗上的洗潔精沖洗乾淨,洗過的碗摸上去是油膩膩的,但我們沒有為此而放棄培養孩子的勞動,還是先表揚他的能幹,而後再指出不足。寧可事後再重新把碗洗一次。孩子在一次次的表揚、賞識、提醒之後,終於學會了洗碗,現在晚飯後他時常會自覺收拾餐具,幫著洗洗碗。早晨都自己燒早飯,他常對我們說的一句話就是:爸爸媽媽,你們多睡會兒,我能行。

再次,適當幫助和指導。

生活中的許多事不是孩子生下來就會做的,而是家長耐心地教他反覆地練才會的。例如,教孩子煮麵條,我們先讓孩子在旁邊觀察幾次,讓他了解煮麵條的一般步驟,然後請他自己動手,我們作臨場指導,幫助他解決操作中的困難,提醒孩子注意防開水燙、防火,幾次下來,孩子就學會了煮麵條。在國小四年級時,我們有時不在家,他就能自己解決吃飯問題。

三、增強孩子的責任感,促使其獨立。

現在有許多孩子什麼事都依賴於大人,家長也常常對孩子說:"只要你讀好書,其他什麼都不要管。"我非常反對這種說法。我們常常教育兒子自己的事必須自己負責,不能依賴大人。記得在國小裡,有一次他違反了規定,忘了帶手帕、紅領巾捱了老師的罰,要我去求情,都被我拒絕了。自上國小起,我們就規定他晚上7:30-8:00必須睡覺,如果早晨起不了床,我們是不會叫醒他的,遲到學校是自己的事,挨老師批評是對自己過失的一種懲罰,因為我們沒有給孩子任何依賴的機會,所以自小到現在早晨從不要我們去叫起床,他已形成了良好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