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茶文化外宣翻譯及英語翻譯教學研究論文

校園 閱讀(2.2W)

摘要:中外文化交流與合作日益頻繁,中國需要更好地走向世界,茶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茶文化外宣翻譯起著溝通中外的橋樑作用。本文立足於中國茶文化外宣資料的特點與翻譯難點,著眼於民族文化的可續發展,探索中國茶文化翻譯的策略,提出中國茶文化“走出去”的翻譯教學建議,為構建有中國特色茶文化的外語翻譯教育提供新思路。

茶文化外宣翻譯及英語翻譯教學研究論文

關鍵詞:中國茶文化;外宣翻譯;翻譯教學

中國是茶的故鄉,茶有其實用價值,更有獨特的中國精神價值和文化價值。隨著經濟的發展,絲綢之路與茶馬古道的傳播,中國茶的足跡遍佈全球,是中國對外交流的重要視窗。“中國茶文化海外傳播的目的在於增強海外華人的愛國凝聚力和歸宿感,為中華復興積極貢獻力量;也在於擴大國際之間茶文化的交流,增進中國和世界各國人民彼此之間的友誼;還在於通過中國獨特的茶文化對世界茶文化的積極影響,推動茶文化的健康發展”。因而中國茶文化的對外宣傳翻譯,不僅僅是語言轉化,更是中國特色茶文化對外展示的過程。把中華民族特色的茶文化精髓譯成英語,讓世界瞭解中國,弘揚民族文化,是參與全球文化交流的一個有效的途徑。對茶文化進行外宣翻譯研究有著文化傳承和文化復興的功能,向世界推廣中國茶文化所代表的和平理念,與世界共享中國人的智慧,塑造良好的中國形象。中國茶文化譯介也有助於中國茶文化產業的發展,將文化資源轉化為經濟資源,提升茶文化品牌的國際影響力,推動茶文化與旅遊、餐飲、設計、物流、節慶、會展等產業的融合發展,不斷提升茶文化的國際經濟效益。

1中國茶文化外宣資料的特點與翻譯難點

中國茶文化包括與茶有關的生產勞作、茶藝術創造和茶俗生活方式等物質與精神兩方面的內容。中國茶文化外宣資料有著獨特的文字特徵,如何譯介好詞或句子須在與語境中權衡,語篇中掂量。文化具有民族性,中西文化差異常常會導致文化隔閡現象,譯者不僅要對英語有較強的理解力,還要對中國的茶文化有較強的感悟力。梳理中國茶文化外宣資料的特點與譯介難點,能更好地指導翻譯實踐,幫助譯者更準確地把握文字,在中國茶文化外宣翻譯時有效避免文化隔閡出現,根據中國茶文化外宣資料的特點採用恰當的翻譯方法,傳遞準確的中國茶文化知識,做到外國受眾能夠充分理解中國茶文化深層次的寓意,享受到譯文的美感,實現中國茶文化譯介的科學性與藝術性相統一。

1.1中國茶文化外宣資料中術語較多

中國人喝茶注重“品”,對選茗,器皿,沖泡方法,以及泡茶的水頗為講究,每個因素都有與之相關的術語或者概念。如茶有生茶與熟茶之分,亦有綠茶、白茶、黃茶、紅茶、黑茶和烏龍茶等種類,茶名稱還有世界聞名的西湖龍井、鐵觀音、碧螺春、祁門紅茶等。就茶的製作工藝而言不同種類的茶工藝不同,術語也頗多諸如炒茶,發酵,揉捻等,隨著製茶產業科技的發展,製茶工藝的詞彙也在逐漸增加。茶具的介紹也是中國茶文化外宣資料中常見的內容,飲不同的茶會選用不同的茶具,喝茶時茶湯之香與茶壺有密切的關係,如“茶室四寶”玉書煨、潮汕爐、孟臣罐、若琛甌各有豐富的詞彙意義。《本草綱目》中記載過茶可為藥用,在介紹茶諸多功效時,常從現代科學的角度分析中國茶包含的成分,其中茶氨酸,茶多酚等都是高頻詞。目前,茶文化術語的翻譯以音譯為主以及存在大量一詞多譯的現象。對於大部分外國受眾來說由於文化背景差異,中國茶文化術語是一個個新鮮的文化體驗,若將中國茶文化術語簡單音譯,雖然能凸出語言的異域性,但會造成中國茶文化對外傳播只留於表面。而過多的音譯術語也會使外國讀者望而卻步,在心理上產生畏難感,對記憶和深入瞭解中國茶文化形成阻礙。因而中國茶文化術語的翻譯對譯者要求較高,外宣翻譯的成功與否傳播效果是關鍵,如果譯文傳遞的資訊不為目標語受眾理解,翻譯就失去了意義。

1.2中國茶文化外宣資料中蘊含豐富的中華優秀文化精髓

茶葉與其它的日常飲品不同,中國茶文化與儒家,佛教和道教都有淵源。茶有禪意,佛家僧人常在誦經打坐時喝茶提神。道家追求身心和諧,茶起到了重要作用。古代的寺廟與道觀通常都隱祕在山中雲霧間,這樣的環境適宜茶樹的種植。中國是禮儀之邦,中國茶也承載著中國的禮儀文化。中國尋常百姓若家有客人到,“一杯香茗暫留客”,沏茶與敬茶禮儀必不可少。沖泡綠茶時的“鳳凰三點頭”,手握壺由高至低緩衝三次,象徵對客人的三鞠躬。晚輩向長輩表示尊敬時,會向他們奉上一杯茶。中式婚禮的當天要行敬茶禮。作為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中國人習慣日常洽談生意或是娛樂休閒時以茶拉近彼此的距離,消除隔閡。茶中有中國人的生活方式,處事哲學與精神思辨。“茶葉對外傳播中,如果不能通過恰當的譯文,適切地外顯其中的文化魅力,無疑會降低譯文受眾的接受及認可度”。譯者在外宣資料翻譯時需解決如何將中國茶體現的文化外顯的難題,讓外國受眾不僅喜歡中國茶的味道,還在內心深處與中國茶文化產生情感聯絡。

1.3中國茶文化外宣資料中還涉及大量與茶相關的故事、茶詩、俗語、書籍等

神農氏是中國遠古傳說中的人物,在中國與茶相關的“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故事家喻戶曉。北宋范仲淹的《鬥茶歌》描繪了濃郁的茶俗風情。陸羽開創茶書先河,《茶經》是關於茶的一本百科全書,對中國茶文化有詳細的介紹。霍爾將文化分為高語境文化和低語境文化。中國文化屬於高語境文化,傾向於含蓄間接的表述方式,中國茶文化外宣資料的介紹大部分儲存於語境內,譬如對於中國讀者來說,茶詩寥寥數語就能啟用自己已有的文化知識,與茶文化相契合,真切體悟到中國茶文化的真諦。但歐美國家的文化主要是低語境文化,強調在語境內儘可能少的隱含資訊,所以中國茶文化外宣資料中語言精煉卻內容豐富的中國茶文化資訊,西方受眾很難在腦海中產生資訊聯想與反饋,譯者需積極探尋填補中英語言文化之間空白的翻譯策略。

2以中國茶文化為核心的英語翻譯教學啟示

高校英語專業作為培養外宣翻譯人才的'重要基地,肩負著培養高素質翻譯人才並將其輸向社會的責任。“隨著當前學生培養理念不斷成熟,如今在開展學生培養活動時,不僅要注重培養學生掌握紮實的知識內容和技巧,同時更重要的是從時代發展要求出發,融入完善的學習內涵,從而實現整個學習效果的創新與優化。”充分利用高校翻譯教學的平臺作用,在高校中開展以中國茶文化為主題的翻譯教學,多方獻策解決翻譯難題,不僅能培養出既熟諳中國茶文化又能勝任外宣翻譯的人才,滿足社會對茶葉貿易複合型翻譯人才的需求,還能大幅度提升中國茶文化外宣翻譯的質量,並促進茶企業進出口貿易的繁榮。

2.1從中國茶文化外宣翻譯資料術語多的特點出發,有針對性的制定英語翻譯教學內容,實現產學研相結合

以“茶”為中心,在中國不同民族不同地區,有著豐富的飲茶習慣和風格,聯合有地域茶文化翻譯研究優勢的浙江、雲南、四川、安徽、新疆、內蒙古等省區高校,共享中國茶文化外宣資料,在中國茶文化翻譯課程內容安排上,教師指導學生,集結各方智力師生共建中英文茶文化平行語料庫,基於語料庫編撰中國茶文化中英文術語詞典,並實時更新。高校中國茶文化翻譯研究成果的輸出,能夠節約大量的時間,人力,物力與財力,切實形成統一的茶文化術語翻譯標準,避免一詞多譯,也能將每個茶文化術語的內涵講透,便於喜愛中國茶文化的外國受眾深入瞭解茶文化術語內在的意義,還能為翻譯機構,外事工作者,新聞工作者,雙語茶文化網站的建設播提供參考。另外,翻譯教學中好教材能夠使學生的學習效果事半功倍,作為教學內容的延展部分,在高效內部組成中國特色茶文化翻譯教材編寫小組,將翻譯理論與中國茶文化外宣資料翻譯實踐相結合,以大量翻譯實訓內容,增強學生翻譯理論的理解與翻譯動手能力。

2.2用英語講好中國茶文化故事,聚焦中西方茶文化差異,外顯中國茶文化的核心內容,以文化自信創新英語翻譯教學

茶語言與茶文化的中英文分析,能開拓翻譯學習者的思維,對中國茶文化知識有全面的瞭解,激發翻譯學習者的興趣,創新中國茶文化翻譯方法。教師在翻譯教學中可用具體的茶文化外宣翻譯例項,由淺入深的講解原則,學生初步瞭解與茶相關的中英文詞彙及句型的差異,延伸至中國茶文化外宣資料語篇特點的分析。再通過對比中西方茶文化的不同,擴充套件到中西方行為方式和思維方式的差異。例如美國人更傾向於冰茶,冰茶基本都是紅茶為主,可以加入糖,而大多數中國人追求帶有苦味的熱純茶。中國的茶葉專家和愛好者更偏愛原葉茶,而美國消費者則強調便捷,所以常喝袋泡茶。中國優秀茶文化作為一種基因和傳統,內化於心,在翻譯教學中應著重講解中國茶文化的獨特性,依託豐富的中國茶文化知識體系,巨集觀上系統全面探索茶文化外宣翻譯的策略,微觀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斷創新茶文化翻譯方法,在外宣翻譯實踐中建立中國茶文化國際傳播的話語權,使海外受眾在潛移默化中熟悉與認同中國茶文化,中國茶文化藉由譯介而外顯,增強中國茶文化的影響力、輻射力和傳播力。

2.3開展以中國茶文化譯介為主的課堂內外翻譯教學活動,樹立讀者意識,提升學生茶文化外宣口筆譯的綜合能力

外宣翻譯中,讀者意識可以理解為譯者在外宣翻譯過程中對譯入語讀者的關注、認知和了解為指導,而進行自己的實踐活動的意識。在課內翻譯教學中,鼓勵學生參與譯員角色扮演的活動,如茶外貿談判譯員,茶文化旅遊景點的導遊等,在模擬場景中調動學生已儲備的茶文化詞彙、句型以及涉及的茶文化故事、茶俗語等中英文知識,並在不斷的翻譯實踐中總結茶文化翻譯技巧。同時課堂中不定期組織學生觀看以中國茶為主題的英文影視作品,總結其成功的譯介經驗,歸納海外受眾易於接受的中國茶文化的譯文特點。唐代著名詩人盧仝,也是位茶葉大師,著有《七碗茶》詩,英文電視紀錄片《中國茶:東方神藥》中將《七碗茶》用簡潔明瞭的英語描述出了詩中每喝一碗茶所產生的心境變化。該片獲得69屆美國電視艾美獎,得到了國際受眾廣泛的認可,譯文充分考慮了外國受眾的資訊需求,選取簡單的詞彙或者音意相結合的方式,將茶故事的來龍去脈解釋清楚,有利於外國受眾對中國茶文化資訊的解碼,從而收穫了良好的茶文化傳播效果。外國文學及影視作品對於西方茶文化的介紹也能讓學生,更好地抓住中國茶文化所承載的文化之根,在“他者”的視角下研究茶文化走出國門後發生的變化,在《呼嘯山莊》、《傲慢與偏見》、《羅柏特埃爾斯梅爾》、《大衛格里夫》、《兒子與情人》、《諾桑覺寺》等作品中,顯示出茶文化在西方社會身份的隱喻以及茶文化語言的變遷,在譯介時更好地實現對中國茶語的理解和運用。課外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當地舉辦的國際展覽會,做為中國茶文化的外宣翻譯者參與其中,借國際交流平臺傳播茶文化,在真實的交流語境中鍛鍊中國茶文化的譯介能力。課堂內外的中國茶文化翻譯教學活動相互補充,以學生為中心,以實用性為前提,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跨文化意識,中英語言駕馭的能力。

3結語

經過數千年的傳播和積澱,茶已經融入中國百姓的生活,蘊含中華民族精髓的中國茶文化,是全人類共同的寶貴財富,把中國茶文化翻譯成英語介紹給世界,對發展和保護中國茶文化,發展中國茶文化產業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中國茶文化外宣資料有著鮮明的特點,形成高質量的中國茶文化外宣譯文是譯者不斷追求的目標,但目前仍有眾多外宣翻譯難題擺在譯者面前。以中國茶為主題,圍繞中國茶文化外宣文字特點與翻譯難點,展開翻譯教學活動,能有效突破語言障礙最終形成高質量的譯文,更好地服務於中國茶文化的對外傳播,達到預期的中國茶文化外宣效果,對區域茶文化翻譯人才培養與特色經濟建設也有著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景慶虹.論中國茶文化海外傳播[J].國際新聞界,2012(12):69-100.

[2]李豔飛,熊欣.譯語話語權下的茶葉外宣英譯研究[J].中國科技翻譯,2017(2):26-28.

[3]韓喜春.茶文化在英語語言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福建茶葉,2017(12):210-211.

[4]盧小軍.國家形象與外宣翻譯策略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