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從交際翻譯與語義翻譯看英譯俗語的翻譯

校園 閱讀(2.05W)
  從交際翻譯與語義翻譯看英譯俗語的翻譯

摘要:《紅樓夢》是舉世公認的中國古典小說巔峰之作。《紅樓夢》的譯本中,最為著名的英譯本有英國漢學家代維?霍克斯(David Hawkes)和約翰?閔福德(John Minford)的全譯本The Story of the Stone,和我國翻譯家楊憲益與戴乃迭夫婦的全譯本A Dream of Red Mansions。本文以紐馬克的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為指導,對兩種《紅樓夢》英譯版本中俗語的翻譯進行對比分析,從而幫助理解兩種譯本的語言特點,以及兩種翻譯方法在具體實踐中的應用。

從交際翻譯與語義翻譯看英譯俗語的翻譯

關鍵詞語義翻譯;交際翻譯;《紅樓夢》

《紅樓夢》是清代曹雪芹先生創作的章回體長篇小說,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首。在眾多《紅樓夢》英譯版本中,英國漢學家代維?霍克斯(David Hawkes)和約翰?閔福德(John Minford)的全譯本The Story of the Stone,和我國翻譯家楊憲益與戴乃迭夫婦的全譯本A Dream of Red Mansions影響最大。霍克斯與楊憲益的譯本分別有著不同的語言特點。2008年,馮慶華在其著作《母語文化下的譯者風格》中,概括了霍譯本的優點:“第一,霍譯的語言表達詳盡生動;第二,霍譯的歸化處理更容易為英美大眾所接受;第三,霍譯詞彙量大,搭配豐富,特色詞、獨特詞多;第四,霍譯文字書面與口語體風格涇渭分明。”(馮,306-307)為了更好地理解楊譯本與霍譯本的語言特點及作者的翻譯手法,本文以《紅樓夢》中俗語的翻譯為例,結合紐馬克的翻譯理論,針對楊譯本與霍譯本進行對比分析,進而幫助理解兩種譯本的語言特點,並從語義翻譯與交際翻譯在具體實踐中的應用獲得啟發。

一、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

彼得?紐馬克(Peter Newmark)是英國著名的翻譯理論家,他在其著作《翻譯問題探討》(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中首次提出了交際翻譯和語義翻譯的概念。紐馬克指出,交際翻譯指譯文對目的語讀者產生的效果應儘量等同於原作對源語讀者產生的效果,語義翻譯則指在譯入語語義和句法結構允許的前提下,儘可能準確地再現原文上下文意義。(Newmark,38-62)交際翻譯強調譯入語,其目的更多地在於傳遞資訊,讓讀者去思考、去感受,而語義翻譯強調源語言,以原文作者為中心,力求保持原作的語言特點與表達方式,準確地傳達出原文的上下文意義。從定義上看,兩者的最大區別在於交際翻譯重效果輕形式,而語義翻譯則重形式輕效果。

二、霍譯本與楊譯本的對比分析

俗語是民間集體創造、言簡意賅、廣為口傳並較為定型的藝術語言,是民眾生活經驗的藝術總結和語言智慧的充分展現。恰當地運用俗語可以使語言鮮活生動、活潑風趣,增強文章的藝術吸引力。(黨,149)因此,成功的俗語翻譯,可以使得譯入語讀者更好地瞭解原文中包含的'民族思維方式、生活習慣以及語言特色。

《紅樓夢》中,俗語的使用十分常見。而霍譯本與楊譯本中對這些俗語的翻譯又各有特點。以下將選取兩種譯本中若干俗語的翻譯,結合紐馬克的翻譯理論,對比分析兩者各自的語言特點。

1.生米煮成熟飯

霍譯:The rice is cooked and know that it can’t be uncooked.

楊譯:The rice is already cooked.

漢語中,通常用“生米煮成熟飯”表達“為時已晚”的含義。譯文中,楊憲益運用了語義翻譯,原文的含義與句法結構都保留了下來;而霍克斯不但把原文的意思表達出來,還“再創造式的”增加了隱含意思。很顯然,霍克斯這樣做是為了幫助譯入語讀者更好地理解原文。交際翻譯法在這裡的運用,雖然起到了很好的交際效果,但卻在一定程度上使譯文喪失了俗語應有的美感。

2.求人不如求己

霍譯:Self-help is the best help.

楊譯:It’s better to ask of one’s own folk than of outsiders.

兩種譯文都清晰地表達出了原文所要表達的含義。區別在於,楊憲益的譯文更趨向於語義翻譯,其譯文的語言特點顯然也是遵循原文的語言表達的,而霍克斯的譯文則簡練許多,他運用了交際翻譯,直接譯成了原俗語的引申義,與此同時,self-help與the best help還產生了對應效果,增加了譯文的美感,使得意義與效果兼顧。

3.癩蛤蟆想吃天鵝肉

霍譯:The toad on the ground wanting to eat the goose in the sky.

楊譯:A toad hankering for the taste of swan.

癩蛤蟆想吃天鵝肉比喻一個人沒有自知之明,一心想謀取不可能得到的東西。從兩種譯文可以看出,楊譯本更趨向語義翻譯,無論是含義還是語言句法特點都遵照了原文,而霍譯版本中,譯者則添加了“on the ground”和“in the sky”兩個介詞短語。霍譯本中,不但表達出了原文的含義,一組介詞短語更增強了“癩蛤蟆”與“天鵝”的對比度,一個在“地上”,一個在“天上”,更體現出“不可能實現”,使得譯文更加生動,也更便於理解。

從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楊憲益的翻譯手法更趨向於語義翻譯,更注重保留原文的語言內容及其形式,而對於原文中一些內容的引申義則有待於讀者去體會;而霍克斯則更趨向於使用交際翻譯,他在翻譯使盡量使用了譯入語來取代原語中的文化,通過“增詞”甚至是“再創造”的形式,完全地表達出了原文中可能晦澀難懂的部分,使得目標語讀者能夠更好地理解原文。可以說,兩種譯文各有千秋,分別代表了不同的翻譯風格。

結語

通過對霍克斯、楊憲益兩種《紅樓夢》譯本中俗語翻譯的對比分析,可以看出,霍克斯主要採用交際翻譯,而楊憲益主要採用了語義翻譯。其中,對於交際翻譯而言,雖然它可以讓目的語讀者迅速明白原文的含義,卻可能因為使用了譯入語中的替代詞而造成與原文存在細微差別甚至是欠譯;同樣地,語義翻譯雖然再現了原文的內容和表達形式,卻可能使譯文缺乏美感,無法實現原文對源語言讀者所產生的效果。因此,翻譯方法的選擇要根據具體的情況而定,只要能使譯文發揮其最好的效果,就是合理的翻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