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外語>漢語>

分析對外漢語專業中國現當代文學課教學方法論文

漢語 閱讀(8.48K)

近年來,隨著漢語熱的興起,對外漢語教師這一職業的需求量開始變得供不應求。針對這一情況,國內一部分高校紛紛開設了對外漢語專業,在向世界宣傳中國文化的同時,也向那些對漢語學習感興趣的國家輸出專業的漢語教師。

分析對外漢語專業中國現當代文學課教學方法論文

本文試圖從對外漢語專業的文學課教學入手,探討筆者對非中文專業文學課教學方法上的一些思考。為了加強針對性,本文僅以對外漢語專業中的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為例。

在傳統的中文專業,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程的教學主旨在於通過對中國現當代文學史和一系列現當代文學作品的教學,培養學生的現代文化品位和現代史審美情趣,訓練學生分析、鑑賞、評論現當代作家作品的能力,[1]具有很強的專業性。而對外漢語專業的學生未來面對的是留學生群體,除了講授漢語,也不能忽視對中國文化背景的介紹。正如查爾斯·弗賴斯在他的名著《將英語作為外語教學》中所論述的:“把文化背景當知識去學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透過背景知識去了解目的語國家人們的生活和行為方式以及他們的文化心理與價值觀念,從而正確理解目的語國家的人為什麼在某一具體情境下那樣說或那樣做。”[2]由此可見,在向對外漢語專業的學生講授現當代文學課程時,除了要讓其具備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訓練其分析鑑賞水平,還要培養他們通過文學觀照中國文化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授課時做到有意識地加強這方面的引導,在講解文學史和作家作品的同時,注意點出隱藏在背後的文化現象和中國人的心理特點等等。

此外,鑑於現當代文學會被作為一門必修課講授給留學生,所以筆者認為不妨在授課過程中加入一點教法方面的內容,讓學生學會在面對與自己文化背景大相徑庭的外國人時如何授課。比如告訴學生由於教學物件的不同,在對留學生講授中國現當代文學課時應掌握學生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漢語水平,充分了解中國現當代文學雖然是一門文學課,但是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它所承擔的任務卻是傳授以中國現代文學為中心的相關文化知識,具有一定的文化課特徵。所以要提醒學生將來在備課時根據這一特點去制訂教學計劃,在課堂上做到有的放矢,將教學目標主要放在介紹中國文化和閱讀作家作品上,而文學史、文學流派等則可以放到次要的位置。

隨著網路和電子圖書的興起,傳統文學受到了極大的衝擊,從近幾年的圖書銷量排行榜中可以看出,排名靠前的幾乎都是一些時下流行的青春文學、網路小說、盜墓小說等,而“陽春白雪”式的高雅文化對人們的吸引力正漸漸衰退。這種狀況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大學中閱讀過現當代文學經典或是對現當代文學感興趣的學生越來越少,同時傳統的教師“滿堂灌”的填鴨式教學方法也讓學生在課堂上興趣缺缺,這些無疑給現當代文學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因此,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成了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道難題。筆者根據自己幾年的教學經驗,認為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嘗試。

首先,將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記”的授課方法轉變為師生互動的“啟發式”教學。加強師生互動,學生不再是被動地學習,而是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丟擲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思考並說出自己的想法,正確與否並不關鍵,關鍵是讓學生增強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講到《阿Q正傳》時,可向學生列舉學術界關於這部小說的三種解讀(20年代的“民族自我批判”、50—70年代的揭示辛亥革命的歷史侷限性、80年代的關注“國民性弱點”),讓學生自己去選擇支援哪種觀點,並說出自己的理由,還可以鼓勵學生思考除了這三種觀點之外,他們自己對這部小說有哪些新的想法。這樣教師不但達到了啟發式教學中“啟”的目的,還鍛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可謂一舉兩得。

其次,讓學生多閱讀現當代經典文字。據調查,一些大學生每天上課之外的讀書時間不超過半小時,教師指定的經典名著通讀下來的幾乎沒有[3]。如果任由學生以這樣的狀態去聽課,則勢必會出現教師在臺上講得眉飛色舞,學生在下面聽得一知半解甚至雲山霧罩的情況。尤其是一些長篇小說、詩歌、散文等,如果沒有事先的閱讀作基礎,很難體會到作品真諦。如果只憑教師複述作品內容,學生只會出現短暫記憶,下課後很快就會將學過的東西忘到腦後,這樣就失去了學習的意義。針對這種情況,教師一方面可以通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式讓學生主動去閱讀,如在講到“新月派”詩人時,可讓學生自己挑選喜歡的詩人和作品在課堂上進行朗讀。在講到曹禺、老舍等人的戲劇時,可將學生分成幾組,讓他們排演一些經典段落。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所學作品的認識,又增強活躍了課堂氣氛,避免了教師唱“獨角戲”的上課模式。另一方面也可以採用一些“強制性”的手段要求學生,如列出一些經典書目,讓學生在一學期內讀完,並且寫出讀書心得,在課堂向學生提問書中的內容,一些經典現代詩歌可以讓學生背誦、朗讀,並將此納入平時成績中。

再次,充分利用多媒體等電子化教學手段。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現代化技術被引入到教學中。對於現當代文學這門課程而言,適當利用電子化教學手段,可以讓課堂錦上添花。例如,在講到張愛玲的《紅玫瑰與白玫瑰》時,可以將同名電影做成視訊,以片段的形式穿插到課程中,讓學生在賞析中自己總結三十年代的女性作家與當代導演對婚姻情感講述方式的差別。除了加入影片視訊,還可以在多媒體課件中引入作家的經典文字段落,讓學生即時進行賞析。

課後,可利用網際網路通訊工具如QQ等建立組群,學生有什麼自己的想法或疑惑,可以在群內討論,教師也要經常上線,以便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如有條件還可以建立專項網站和現當代試題題庫,在網頁上傳作家經典名著、作品賞析、優秀學生論文、有關現當代文學的時下熱門論點等,使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同時,還達到了對知識進行補充和延伸的目的。

除了教學方法的改革,在考核方式上,筆者也嘗試著進行改變。如將筆試成績在期末總成績中所佔的比重由原來的80%降至50%,試題內容主要由選擇和名詞解釋構成(如文學社團和作家代表作品等),目的在於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是否掌握牢固,試卷難度不大。將平時成績由原來的20%升至50%,主要由學年論文組成(一般每學期會寫兩到三篇),主要考查學生的學術能力,成績評定要視文章有無創新點,是否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活學活用。論文成績和試卷成績相加就是學生的期末成績。這樣的考核辦法大大降低了學生只知死記硬背,而不知自己思考的現象的發生概率,真正達到教考合一。

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深知要講好一門課的艱辛和不易,它不僅需要教學者有深厚紮實的理論基礎,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摸索總[文祕站:]結適宜的教學方法。但是,只要我們能把握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的特點和規律,並根據自己所在專業的實際,勇於改變,大膽創新,就一定能夠探索出一條提高現當代文學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