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培訓>質檢員>

最新企業質量管理體系執行中存在問題

質檢員 閱讀(5.84K)

通過認證的企業應對照標準找到自身的不足並加以改進,不要急功近利,只看到近時的市場效益,而忽略企業管理的長期利益,全方位提升質量管理的方法與途徑,生產過程控制完全按照體系要求規範進行,將質量管理意識切實落到企業質量管理的各方面、各環節,既獲取經濟效益、又提高管理水平,這才是企業建立質量體系的目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分享最新企業質量管理體系執行中存在問題,歡迎大家閱讀瀏覽。

最新企業質量管理體系執行中存在問題

  1 質量體系認證概述

企業通過質量體系認證的目的是要讓公眾(消費者、使用者、政府管理部門等)相信企業具有一定的質量保證機制,其表現形式是由體系認證機構出具體系認證證書的註冊名錄,依據的條件是正式釋出的質量體系標準,取信的關鍵是體系認證機構本身具有的權威性和信譽。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深入,適應國際市場的規則,採納國際標準已成為各企業生存之道,其中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應用較廣,提高我國產品質量,規範產品生產過程,是這一活動的工作重心。因此,從企業的管理體系著手,全方位、系統地對產品生產的各過程進行有效管理,是質量管理體系的原則基礎。而企業的管理體系獲取第三方認證機構的認證證書是有效證明自己建立管理體系有效性與可靠性的途徑。

目前,國內通過質量認證的一部分企業,由於人力資源素質差、管理基礎較為薄弱,在主觀上需要通過簡單易學的管理方法或模式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客觀上他們又希望能通過獲取認證證書來向顧客展示自身的質量保證能力。但是,在對已通過質量認證的企業管理體系進行調查研究後,發現由於多種原因,這些企業在尋求認證的過程中普遍存在著一些誤區,從而極大地影響了其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性、適宜性和符合性。

  2 通過認證企業的現狀分析

第一,企業通過質量體系認證,其目的是通過建立完善企業的質量體系,以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從而提高產品的質量,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能力。因此,通過質量認證的企業的最終目標是能夠使質量體系有效執行,促進企業質量體系的完善,降低成本,改善管理方法,達到全面提高自己的整體業績,從而達到持久發展。

ISO9000標準的貫徹推行及其認證的發展,為企業或組織在提高質量管理水平和質量保證能力、減少企業經營成本、降低經營風險、消除貿易技術壁壘等方面做出了積極的貢獻,所以實施ISO9000族標準是一個企業不斷改進和完善質量管理體系的最佳和有效途徑。

第二,我國的認證認可工作是在改革開放後開展起來的。目前,我國有為數不少的企業已通過質量管理體系認證,這種現狀和發展趨勢保持良好狀態,但其中有些企業的質量管理體系的執行還存在一定問題。因此,企業要從自身實際出發,正確分析本企業的產品產生、形成、實現全過程應包括的各個環節的具體要求,據此再建立相適應的質量管理體系,這樣才是適用和實用的。

  3 體系執行存在的問題

一個企業通過了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並取得了認證,是否就說明該企業的質量體系在有效執行?產品質量就能很好地滿足顧客的需求了呢?這是不現實的。在通過了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企業中,有的企業產品質量大幅度提高,經濟效益顯著,而有的卻面貌依舊,產品質量沒見起色,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七方面問題:

第一,許多中小企業認為認證的管理體系標準對企業要求太高,無法達到認證水平。實際上,質量管理體系標準,對企業質量管理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具有一定的挑戰性。但是這些標準並不代表質量管理領域的最高水平,因為我國一些企業的質量管理水平已達到甚至超越了ISO9000標準要求。

第二,作為認證的質量體系標準並沒有對獲得認證制定硬性指標,相反,它在關注企業提供的產品和服務質量的同時,還關注質量管理體系的持續改進機制。因此在現場稽核時,如果未發現嚴重問題且企業能在規定時間內有效整改,仍然可以通過認證,獲取認證證書。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目的是通過認證的方式,將國際上質量管理的先進經驗和理念匯入企業的管理中,提升企業質量管理水平和質量意識,建立優秀和先進的企業文化。

第三,某些企業獲取認證證書後,認為自己的質量管理水平提高了,反而忽視內部質量管理,而另一些企業由於市場競爭需要,迫切需要質量體系認證證書。因此,在認證稽核前的幾個月時間,在質量和培訓方面搞突擊,一旦獲證後就將質量管理體系束之高閣。好像質量管理體系的`作用就是突擊補填的各種質量記錄,在事實上造成了質量管理體系和實際運作兩層皮現象。這不僅不能幫助企業提高質量管理水平,還會給企業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

第四,很多企業只重視市場影響或產品質量,忽視一些必須的基礎設施、裝置和相關支援服務的建設,如易燃易爆化學品庫房消防設施不全,存在危險源的生產現場工人未配備相應有防護工具等。好像這些問題跟產品質量沒有直接關係,領導不願投入資金改進。殊不知,企業提供的產品或服務質量是由體系各過程執行質量作為支撐的,質量具有綜合性的內涵,同時,質量發展的動力來自管理體系自上而下多種因素共同的作用。

只重視實物質量是片面的,在短期內或許可以收到經濟收益,卻不符合質量長期發展和改進的趨勢,也不能滿足企業持續發展的要求。

第五,許多企業在剛開始依照國際標準建立質量管理體系時,由於經驗不足或為追求快速拿證,盲目模仿同行業已通過認證企業的質量管理體系,甚至出現將其他企業的質量體系檔案拿來主義的做法,而不是結合自己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特點進行體系策劃,質量管理體系不僅達不到保證質量,增強顧客滿意和持續改進的作用,相反,體系規定與實際執行脫節,給自己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煩,甚至降低了效率。

第六,中小企業規模一般不大,經營方式靈活,員工經常身兼數職,效率較高。因此,在貫標過程中,應針對企業的這種特點來建立體系,建立適宜的方針目標,明確每個員工的職責,注重內部溝通的有效性,減少不必要的中間環節,注重各過程執行的有效性和效率。例如,有一個小企業在建立體系時,將某大型企業的體系檔案生搬硬套,體系執行中發現大型企業的檔案要求非常繁瑣,結果導致員工必須產生大量的不必要的記錄和檔案。還有的企業建立體系時照搬了其他行業的體系,在實際執行中,發現所建立的體系與企業現狀不銜接,面對此景,很多企業不去找主觀原因,而是糾結於認證標準。事實上,任何企業都有一定管理基礎,也積累了自身適用的管理經驗,藉助認證是為了改進質量管理的系統性和規範性,而不是全盤否定已有的管理方法,因此企業在實施質量管理體系時一定要結合自己的特點和需要,經過細緻的策劃,保持原有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補充完善標準要求而自身存在不足的環節,如果一味模仿別的企業的管理體系,不僅沒有幫助企業改進管理,反而會使自己受累不堪。

第七,一些企業獲證後安於現狀,忽視了持續改進。如管理評審和內部稽核未能達到認證標準要求,從而使體系自我改進機制受到影響。再如,認證標準中的某些要求是我們企業普遍存在的薄弱環節,卻未能得到足夠重視。許多企業制定的質量目標無挑戰性,無可行性,目標管理流於形式;未能科學、全面、系統地收集資料並分析,產品實現過程執行中的資料、資訊只是一紙空文,沒有適宜的方法進行分析,更沒有通暢的渠道進行反饋,這也直接導致體系中很多易於發現的問題沒有解決,甚至造成損失。

  4 對質量體系標準理解不清晰

第一,概念不清楚。在內審中某些部門在執行相關程式檔案時理解不夠。例如:普遍存在的把“銷售計劃”轉達到生產部門後直接當作“生產計劃”來組織生產,而沒有根據實際生產情況統籌安排。這樣的行為是質量體系有效執行的障礙。

第二,隨意性強。主要是指隨便改變操作程式,而不經過相關部門的同意和簽發變更通知單。這可能造成只有一部分人按改變的程式作業,這種做法極易引起產品質量波動,破壞了生產過程的穩定性和連續性。

第三,操作行為和既定程式、作業指導書不一致,相關工作程式中有明確的工作步驟和具體方法,而在實際操作中不按規定的程式去做或省略某些過程。發生這些現象主要原因是職工對工作程式不理解,在工作中不管採用何種方法只要完成任務就行。

第四,行政命令代替程式。出現此類現象將極大地危害到質量體系的有效執行,並會逐漸使質量體系運作日趨困難,最終導致質量體系的名存實亡。為防止此種現象發生,應加強對中小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的貫標工作培訓,加強對本企業質量手冊、程式檔案的學習理解。

  5 解決問題的途徑

以上情況是當今企業認證過程中具有代表性的現象,這類現象的產生嚴重製約了企業運用質量管理體系提升質量管理的潛力。因此,為了讓更多企業的管理體系認證能越走越順暢,企業如何將體系認證和實際執行進行有效統一,我們應找出應對上述問題的解決辦法:

第一,加強學習、提高思想認識。為保證職工對質質量體系有一個比較系統的、全面的、正確的理解,需要企業做長期的、持久的宣貫工作,讓企業從事質量管理的工作人員要意識到質量體系的重要性。在標準宣貫和執行過程中,不能僅靠聽幾節課來完成。貫標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任務,必須持久進行。

第二,注重內審的有效性,加強內審員隊伍建設。為充分體系《內部質量管理體系稽核控制程式》的有效性,嚴格執行內審的時效性要求開展內部稽核工作,加強內審督促、檢查和監督。從內審計劃的制定、內審通知的下發、部門工作準備、檔案和現場稽核、內審報告的形成等做到了實施真實,資料充分,填寫及時、有效;對出現的不符合項進行及時整改並驗證符合要求,確保每年的內部稽核起到應有的作用。形成一個比較完善的自我發現問題、自我完善和自我改進的質量體系機制,並保證其質量體系良性執行。

第三,認真開展管理評審工作,組織每年開展一次管理評審工作,兩次評審的時間間隔絕不超過12個月,評審內容涵蓋質量安全方針、目標的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內部稽核結果及不符合項糾偏和跟蹤情況(包括二方、三方稽核);過程業績和產品符合性;市場狀況、顧客反饋資訊及需求和期望、緊急情況處理和產品撤回;產品質量狀況(包括原輔材料、半成品、成品)、供方供貨業績符合性;績效監視測量情況;人力資源配置及員工教育情況、使用符合性、充分性狀況;法律法規的新要求;企業管理現狀的分析包括企業自身(有無措施、制度、責任人)、針對設施及工作環境滿足生產需要的評價等,通過管理評審找到企業發展和經營過程中的薄弱環節,提出具體的改進意見和建議,並將改進意見和建議形成完善的改進計劃表,通過計劃表中的具體實施措施、責任人、實施時間、完成時間、驗證人、驗證效果等,充分保證改進措施得到有效控制,確保管理評審工作有效性。

第四,保證基礎設施和工作環境完善。企業應按照體系認證要求在基礎設施和工作環境建設上,充分關注裝置設施的符合性,保證裝置設施處於正常的維護保養狀態中,並有維護保養實施記錄;基礎設施、工作環境和工作佈局的建設,建立完善的有特種裝置臺賬,做到所有特種裝置均定期進行檢定。在體系認證中,企業的生產過程控制逐步符合體系要求,保證生產過程在有效控制中,注重考慮生產環境符合工作要求和相關法律法規要求,並在現場執行中做到符合控制規定;執行記錄及時、完整、有效;特種裝置(如壓力容器等)按規定進行檢驗並持有有效的證明材料(檢驗合格證等);制訂適宜的操作指導檔案;關鍵過程的確認有證據記錄;對不合格品進行了控制(予以標識、隔離),能防止誤用,對不合格品評審、處置按程式辦理,需要時能向顧客提供讓步申請,保持記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