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國小數學教學中如何創設情境

校園 閱讀(1.77W)

創設教學情境一

國小數學教學中如何創設情境

創設的情境要貼近學生的生活

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而生活本身又是一個巨大的數學課堂。《數學課程標準》十分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孩子們有更多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他們的周圍。

因此,我們要善於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有趣的教學情景,強化學生的感性認識,豐富學生的學習過程,引導學生在情境中觀察、操作、交流,使學生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並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如教學四年級上冊“位置”一課,離開生活來教學“位置”在國小階段是不現實的。於是我創設班長介紹新同學的座位引入新課,然後在此基礎上引出用數對錶示位置的方法,最後通過地圖、象等生活中常見的事例進行拓展與延伸。自始至終關注生活,充分體現了數學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的思想。

創設的情境要啟用學生學習思維

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心理學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則認為:學習是學生主動的建構活動,學習應與一定生活情境相聯絡。當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

所以,教師要善於捕捉數學內容中的生活情境,讓數學貼近生活,要儘量地去創設一些生活情境,從中引出數學問題,讓學生感悟到數學問題的存在,引起一種學習的需要,啟用學生的學習思維,從而使學生更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探索之中。例如,在教學《百分數的意義》時,創設了一個“如果你是主教練,你會安排哪位球員點球”的生活情境,進而引發學生討論:從“誰進球最多”到“失球數誰最多”,再到“進球的可能性高”匯入百分數意義的學習。教者通過生活情境的創設,不斷喚醒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拉近數學與生活的距離,從而進一步啟用學生的學習思維,研究、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使枯燥呆板的數學學習變得鮮活生動。

創設教學情境二

1.在故事情境中引入新課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知識的興趣。”有了興趣,學習就不會成為負擔,而會成為一種執著的追求;有了興趣,學生才會去積極探索,才能積極的提出問題,才能創造性地運用知識,變苦為樂。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捕捉學生的興趣,結合知識創設情境,在情境中引出知識。例如有一位教師在教學《商末尾有零的除法》時,運用媒體創設情境,講一個“八戒分桃”的故事:一天,豬八戒帶著20只小猴子到果園去摘了90個桃子,然後對小猴子們說:“90個桃子你們20只來分,每隻分4個,剩下一個就給俺老豬吧。”他怕小猴子們不相信,就列了一道算式(9÷2=4……1),小猴子們信以為真,就各自拿了自己的桃子高興地吃開了。直到孫悟空趕來,才戳穿了八戒的騙局。同學們,你們知道聰明的孫悟空是怎樣發現八戒的騙局的嗎?這樣引入新課,使原來比較枯燥的計算題教學富有了童趣,使學生興趣濃厚,注意力非常集中的主動去研究商末尾是0的除法計算方法。

2.在問題情境中引入新課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問題種把自己當作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這種需要在國小生精神世界中尤為重要。”教師要靈活運用教材,創造性的把書上的“句號”轉變成“問好”,把“問好”溶於情境中,讓學生在情境中遇到問題,促使學生努力去思考問題,探究問題。例如,我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我這樣設計:請學生拍手錶示每人分到的月餅個數,並仔細聽老師要求,然後做。如果有四個月餅,平均分給小明和小紅,每人有多少?學生很快拍兩下,我接著說現在有一塊月餅,要平均分給小明和小紅,每人有多少?許多同學都難住了,有的同學只作一下拍手的手勢,問他什麼意思,他說因為每人分到半個月餅。教師進一步問:你們能把你心中半個月餅在黑板上表示出來嗎?此時,學習分數成了學生自身的願望了。

3.懸念情境中引入新課

“學起于思,思源於疑”。學生有了疑問才會去進一步思考問題,才能有所發現,有所創造。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認知規律創設懸念情境,增加數學知識的神祕感,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促使學生自覺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使情、知交融達到最佳狀態。例如有一位教師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時,老師先寫出一個數“453”,讓學生計算判斷這個數能不能被3整除,接著讓每個學生自己準備一個多位數,先計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後來考考老師,老師不用計算就能迅速判斷出哪些數能被3整除,哪些數不能被3整除。這時,教室裡氣氛十分活躍,大家似乎都想來考倒老師。但老師對學生所報的多位數都能快速準確地判斷出是否能被3整除,學生感到十分驚訝,想老師一定有什麼祕訣。此時,掌握新知便成了學生最大的願望。

創設教學情境三

問題情境設定,激發學生求知慾望

思維是以疑問和驚奇開始的。學生認識的發展就是觀念上的“平衡―失衡―再平衡”的反覆漸進過程。在新課引入時,教師應從學生認知結構出發,創設新奇、有趣、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誘發學生思考那些與已有的知識所不同的一些問題,讓學生心理上形成認知衝突,從而打破原有心理平衡,造成“憤”、“悱”的心理狀態,產生探求新知的慾望。

學生掌握新知識的過程實質上是在問題情境中實現思維的過程,因而問題教學法的要旨在於為學生創設適當的問題情境,引發學生的興趣。因此,教師必須精心創設“激情”氛圍,使其不僅符合學生的認知需要,而且儘可能大大超出學生的預期,讓學生懷著由驚奇所引起的理智上的震動進入認知活動中的探索。例如:我在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時,把自己放在與學生平等的角色位置,藉助多媒體教學的直觀手段,從長方形、正方形“草地”面積計算的原認知出發,使學生心情愉悅地運用經驗解決問題後,再適時將圖形轉化為一個平行四邊形“草地”,出現了學生日常經驗與已有知識發生矛盾的事實,使學生原有的知識與必須掌握的新知識發生激烈衝突,讓學生意識中的矛盾激化,情感進入了一個憤悱的心理狀態,從而形成了問題情境。這樣由淺入深的'情境,誘發了學生主動參與問題解決的過程,激發了學生產生探求新知的慾望。

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

有位教育家曾經說過:故事是兒童的第一需要。因此,教師的教學要根據兒童的心理特徵,發揮多媒體的優勢,創設情境。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編制一些生動有趣的故事,藉助多媒體通過影象的形色、聲光的動態感知,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望,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

如在教學“分數的意義”時,我運用三維動畫技術,以童話故事的形式匯入新課:孫悟空拿著一把米尺問豬八戒:“你能用這量出我的金箍棒多長嗎?”豬八戒拿起米尺邊量邊數:一米、二米、三米……量到第四米時,豬八戒犯難了,剩下的不足一米怎麼表示呢?此時利用常規教學手段,指名一生用米尺量一量黑板的長度,讓其他同學人人動手,用直尺量一量桌面的長度,都會遇到豬八戒遇到的問題:不夠一米或不夠一尺的長度該怎樣表示?使學生認識到生活實際中確實存在著這些問題,怎麼辦?以引起急於解決的懸念,激勵學生的問題意識,鼓勵學生進行推測和猜想,讓學生通過實踐自己去拓展數的範圍。此時我認真設定問題,組織學生廣泛討論自己的見解,同時耐心聽取學生的看法,保護、引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創設教學情境四

引導學生聯絡生活實際解決數學問題。

國小生經過課堂學習能夠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但是這些實際問題已經經過數學處理,各種條件與問題都比較明顯,然而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並非如此容易,因此要多聯絡生活實際,從學生遇到的疑惑、矛盾入手,引出數學問題,應創設一些具有一定思考性、探索性、思想性、趣味性的問題情景與任務目標,讓學生主動地從事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和交流等數學活動,有效地實現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助互動;應充分挖掘數學的形式美與內在美,體現數學的文化價值和育人功能,使學生在學數學的過程中經常伴有輕鬆感、快樂感和成功感,讓每一個學生都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享受成功的快樂。

指導學生結合生活素材解決數學問題。

數學知識的應用是廣泛的,大至巨集觀的天體運動,小至微觀的質子、中子的研究,都離不開數學知識,甚至某些學科的生命力也取決於對數學知識的應用程度。馬克思曾指出:"一門學科只有成功地應用了數學時,才真正達到了完善的地步"。生活中充滿著數學,作為數學教師,我們更要善於從學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數學問題,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認清數學知識的實用性,從而產生興趣。

指導學生從數學內部尋找數學問題。

數學內部充滿著各種問題,雖然通過前人的多年努力,已經解決了很多問題,但是學生學習作為再次創造的過程,仍有一個不斷探究、解決新問題的過程。在數學內部,學生接觸最多的問題是解答習題,而解答習題是解決問題的一種特殊形式。教師可以從問題的角度出發,指導學生對問題正確加以理解,明確已知的條件和要求達到的目標,作出合理的假設,尋求通向目標的可能途徑,確定最優的解決方案。要使學生從中養成習慣,形成技能,並遷移到其他方面,使他們擁有問題解決的意識,提高思維水平。例如:計算23456+234567這是一道多位數的加法,學生計算後,教師可以改變題目的形式,出題"CROSS + ROADS=DANGER,已知O=2,S=3,求其他字母各代表幾(不同的字母代表不同的數字)"。這顯然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問題解決的情景。因為解答用字母來表示兩個加數的加法,對他們來說是一個沒有遇到過的問題,而且解此題時學生不僅要具有加法知識,還須具備假設和推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