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數學課堂如何創設有效教學情境

校園 閱讀(1.65W)

有效課堂情境教學

數學課堂如何創設有效教學情境

1.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

充滿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慾是大部分國小生的共同特點,那麼教師在教學時就可以巧妙地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設計一些新穎有趣的問題,將學生的求知慾與好奇心激發出來,從而使學生在課堂中發揮出主觀能動性,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並在思考與探究中收穫知識,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例如,在教學"位置與方向(二)"時,我就先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了一段小視訊:"天氣預報中播報員說出了此時的颱風中心,颱風的速度以及颱風中心與A市的距離、位置等"。然後我便讓學生思考:"颱風經過多久會到達A市呢?"在這樣真實的情境中,學生都想要快速地解答這個問題。於是我便逐步地引導學生:"要求出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哪些條件呢?應該如何來計算呢?"引導學生利用畫圖的方式將已知與所求表示出來。接下來學生都積極地畫圖,並一邊畫圖一邊思考,最終將這個問題圓滿地解決了。在這樣的問題情境中,教師要逐步地引導學生,使學生逐漸體會到數學的邏輯性,並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進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並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實現有效教學奠定基礎。

2.創設有效的生活情境

數學是一門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數學知識在生活中都有一定的體現。那麼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創設出生活情境,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充分發散自己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並且,良好的生活情境還能讓學生認識到學習數學知識的重要意義,從而有助於學生養成應用數學的意識,使學生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例如,在教學"圓"這部分內容時,我就先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了一些生活中的事物,如:天壇、摩天輪、象、輪胎、光碟、硬幣等,學生看到這些熟悉的事物,他們壓抑緊張的心情瞬間就放鬆了,他們也都積極地思考說出了很多圓形的事物,課堂中的學習氛圍輕鬆而濃厚。然後我便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畫出圓,學生的學習興致十足,操作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有的學生用三角尺中的圓形畫,有的學生利用硬幣畫圓,還有的學生利用圓規畫圓。多種多樣的繪畫方式使得學生的學習過程充滿了趣味。在這樣生活化的學習情境中,學生的學習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充滿了趣味與意義的,這樣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所提升,也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創設一個有效的教學情境

一、情境的創設要以教材實際為出發點

我們在創設情境匯入新課的過程中並不一定要用奇聞樂趣的故事才能達到目的。我們首先應該結合教材的實際,根據國小生的心理特徵,針對不同年級、不同條件、不同環境、不同時間、選擇不同的方法,切記不能只圖表面的熱鬧,追求形式花樣,甚至故弄玄虛,畫蛇添足,更不能佔用過多的時間削弱其它教學環節。所以教師要在抓住教材的重點、難點的前提下,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與教學內容,靈活設計,巧妙運用,運用情境使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

二、創設真實的生活情境

數學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生活有多麼廣闊,學習的天地就多麼廣闊。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數學的頭腦去觀察生活、觀察身邊的事物,學會數學地思考。在創設數學情境的過程中儘量與生活緊密的聯絡在一起,聯絡實際創設情境,既能引起學生的興趣,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又能使他們在親自感知數學就在我們生活當中的同時,發展思維,開發智力,主動愉快地獲取知識和技能

三、在創設數學情境的過程中要有目的性

一節課只有40分鐘,而孩子能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又只有20分鐘左右,因此,教師創設的情境必須有明確的目的,這樣才能做到珍惜時間,提高課堂效率。創設情境時有了明確的目的學生的思維才不會漫無邊際地亂跑,才能直奔主題。只有這樣也才能真正做到高效課堂。

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

1 創設生活情境

數學來源於生活,《數學課程標準》十分強調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他們身邊。因此,我們可以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生活中生動、有趣的情境。例如:在教學一年級“認識鐘錶”時,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一個學生早晨起床的生活情境圖。在這幅情境圖中,學生正在起床,牆上掛著一個鐘顯示7時,並標明時針和分針;床頭櫃上有一個電子鬧鐘顯示7時。通過這樣的情境教學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課堂上的學習氣氛,而且使學生體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

2 創設操作情境

“好動”是孩子的天性,“操作”是孩子的愛好,興趣和愛好是學生學習的動力,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說:“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動作與思維的聯絡,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國小生思維的特點是以形象思維為主,而數學知識具有抽象性,動手操作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矛盾。操作時學生情緒高漲,多種感官參與,從而帶動大腦進行思維,學生進入了“心求通而未達,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他自然會急於尋求解決的途徑。例如在教學“11――20各數的認識”時,為了讓學生體會計數單位“十”,在教學時我讓學生用小棒一根一根的數,數到10時我問學生:“這是幾個一?”當學生回答後,我又問學生:“10個一,也就是幾個十。”在藉助小棒的幫助下,學生很快就得出了答案。然後讓學生繼續數小棒,學生很快就數到了20,在直觀教具的幫助下,學生很容易就發現了2個十就是20。通過動手操作,學生一方面加深對數的理解,另一方面為讀數、寫數打下了基礎。這樣教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做到了讓學生“樂學”。

3 創設遊戲情境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說:“遊戲是由愉快促動的,它是滿足的源泉。”遊戲是兒童的天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生心理特點和教材內容,把遊戲引入課堂,寓教學於遊戲中,可以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學習活動中掌握數學知識。如在教學“10以內的加減法”時,由於很多孩子都會,所以為了讓學生不厭煩,我採取玩撲克牌遊戲的辦法,同桌兩人一副撲克,用撲克牌的數字相加、減,算對了撲克歸對方。學生的興趣很濃厚,一節課下來學生把10以內的加、減法練得很熟,下課了學生還覺得意猶未盡。這樣把教學內容置於遊戲中,讓學生在遊戲中動手、動腦、動口、開心地合作,把枯燥的計算趣味化,既激發了學習熱情,又學習了知識,可謂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