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如何巧妙地創設數學教學情境

校園 閱讀(2.84W)

國小數學教學一

如何巧妙地創設數學教學情境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要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主體,就應當把激發學生的數學興趣作為導向,使數學學習活動成為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心理學家認為:興趣是一個人為了探索知識和認識事物的意識傾向,學生在學習中帶有興趣,才能表現出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在數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平鋪直敘地講解,一般是不會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如果教師能夠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創設趣味性、探究性的問題情境進行教學,常常能誘發學生的好奇心、注意力和求知慾,培育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讓學生主動地學習,在輕鬆愉快的教學情境中,發展學生的情感態度和一般能力。

2.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皮亞傑的建構主義理論認為:教學活動不是一種“授予―吸收”的簡單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授予者,這就要求教師創設合適的教學問題情境,切實為學生養成合作意識與發展能力搭建平臺,讓學生在“合作”中學習新知識,在“探究”中主動建構知識,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合作探究能力.通過問題情境,切實讓學生感到合作是一種學習的需要,探究學習是獲取新知的有效途徑,逐漸養成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

3.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所謂問題意識,指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下,提出問題、質疑問題、變換問題和發展問題的一種思維習慣或心理狀態。新課標把“是否具有問題意識,是否善於發現和提出問題”作為評價學生能力的重要標準。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思維活動是從問題開始的,在解決問題中得到發展.數學是一門思維的科學,在學生的思維活動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是學生思維活動的重要方面,所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造就富有創新精神的數學人才,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創設問題情境就是要將學生置於問題研究的氣氛中,使學生主動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數學課堂教學二

一、設計引導啟發性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數學教學從“知識傳授”的傳統模式轉變到“以學生為主體”的實踐情境模式,注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這既是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新教材的精髓所在。在教學過程中,老師不但要善於運用幽默的語言、生動的比喻、有趣的例子,還要創設別開生面的課堂情境,引導、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

二、設計興趣問題情境,激勵學生主動探究解決問題

數學學習過程本身就是一個不斷髮現問題的動態過程,新教材每節內容結束時都有思考題,不但內容和下一節內容有著密切的關係,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而且為下一節內容創設了問題情境。如何設計好問題情境呢?“好的問題”應該具備下列特點:(1)現實有趣,富於挑戰;(2)舉手不及,躍而可獲;(3)問題成串,層次遞進;(4)推廣擴充,思維開放。

三、設計模擬情境,幫助學生把數學知識應用於實際生活

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創造合適的情境,使抽象問題形象化、具體化,學生學習由外而內、由淺入深、由感性到理性,使學生不斷產生興趣。指導學生閱讀新教材中這樣一些內容詳實、趣味性強的知識,既體現了教學大綱中要求“引導學生把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和生產的實際”,又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感到數學雖“抽象”也“實在”,感受到學習數學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四、設計現實情境,引導學生以生活體驗來感悟理解知識

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數學,是數學課程改革的基本思路之一。數學教學中的情境設計要力求體現“現實性”。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和充分討論,展示資料,不同的樣本得到的結果可能不一樣,為什麼會有這些差異呢?教學的重點應放在對樣本代表性的感受上。

數學課堂教學三

營造小組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交流溝通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是中心,簡單、生硬地教學,很容易就會使學生產生厭倦的心理,而且容易產生師生關係緊張,影響教學活動的高效開展。教師可以在小組合作學習的幫助下,給學生營造小組合作學習的情境,讓學生在小組中可以暢所欲言、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思想。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情境可以讓師生之間更好地互動交流,改變傳統的資訊傳遞的簡單方式。教師在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可以進行觀察並適當地做出指導和矯正,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在小組合作學習情境中,學生的視野變得更加開闊,他們之間可以相互啟發、相互影響,以幫助學生更全面地思考問題。

例如在學習“三角形的內角和”時,教師就可以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和探究能力,為學生創設小組學習情境,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共同去探索三角形的內角和。不同小組的學生可能會採用不同的方法,他們通過測量、剪拼、摺疊、轉化等方法,探索發現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度數和等於180°。經過了小組的探索,再讓不同小組用不同的方式來在全班同學面前展現,這樣會讓學生了解更多的方法,進一步掌握三角形的內角和。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學生的學習情緒都很高,興致也很濃。

數學理論結合實踐,實現學生動手操作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給學生創設一些動手實踐的情境,讓學生可以參與教師的教學活動,讓學生親自動手,明白數學知識,這樣可以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例如在學習“等腰梯形的'軸對稱性”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自己準備好工具:剪刀、紙、尺子。讓學生在課堂上通過親自動手實踐來證明等腰梯形是軸對稱圖形,有一條對稱軸,這條對稱軸是過兩底中點的直線。學生通過動手,親歷了學習過程,學生對於知識的掌握會更加深刻和透徹。

而且在實踐中學生進一步驗證了等腰梯形的性質和等腰梯形的判定,讓學生的數學學習更上一層樓。所以,數學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在課堂上成為學習的主人,主動地參與數學教師的教學實踐,讓學生動起來。通過學生的“動”來調動學生的“學”,讓學生變得樂學、愛學。

數學課堂教學四

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思維能力

問題在科學探索中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它是科學探索的出發點和動力。英國哲學家普爾認為,“科學和知識的的增長永遠始於問題,終於問題――越來越深化的問題,越來越啟發新問題的問題。”有一位外籍教師在觀摩了中國教師主講的一節課後,有人請他提意見。老外先肯定了這節課的優點,最後他說了一個小小的缺點。老外的評價一語道破了我國科學課程教學中的一個普遍問題:缺乏真正的問題意識。沒有問題意識的科學教育是一個最值得思考的問題。

問題情境是指個人自己覺察到的一種“有目的但不知道如何達到”的心理困境,它是一種心理狀態,一種當學生接觸到學習內容與其原有認知水平不和諧、不平衡時,學生對疑難問題急需解決的心理狀態。簡單地理解,就是要創設與教學內容相聯絡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這種情境中發現問題、產生矛盾,繼而想問個為什麼,想想看是怎麼回事。引起學生的興趣及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為教學活動的成功進行創造良好的氛圍。

創設遷移情境,提高比較能力

創設遷移情境就是創設多種情境,讓學生把原有的知識、經驗遷移到新情境中,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在新情境中運用所學的知識、技能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匯入上新課。

如在教《導體與絕緣體》一課時,教師出示一電路板,問學生:“有什麼辦法使小燈泡變亮?”學生會回答:“合上開關。”教師進一步追問:“假如我把電路開關斷開,有沒有辦法在不合開關的情況下,也能使小燈泡變亮呢?”然後,教師讓學生做實驗,並說出是什麼物體能使燈泡亮起來。這樣,讓學生在這種新情境中應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自己動手操作,通過觀察小燈泡亮與不亮,從而證明該物體是導體還是絕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