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國中物理教學中問題導向型教學模式的構建模型分析論文

校園 閱讀(2.33W)

摘 要:問題導向型教學模式是教師通過問題引發學生思考,並使學生積極融入教學主題中。國中物理教學中運用問題導向型教學模式,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從多角度、多層面進行問題探索,進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問題探究中,學生的物理知識將得到強化。問題導向型教學模式的運用實踐應重點抓好“精心佈局,激發探究能量”“巧設疑問,發掘教學重點”“注重過程,學生主動質疑”“問題化解,課內課外提升”和“客觀審視,教學初見成效”五大環節。

國中物理教學中問題導向型教學模式的構建模型分析論文

關鍵詞:問題導向 國中物理 運用實踐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問題導向型教學模式逐漸佔據了國中物理教學的重要位置。教育學家指出,“學由疑而始”,而問題導向型教學模式正是這一教學理念的體現。在國中物理教學中,需要教師將問題導學模式貫穿課堂始終,通過問題引發學生思考,並積極融入教學主題中。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會從多角度、多層面進行問題探索,進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問題探究中,學生的物理知識將得到強化,並且與現實生活建立有機聯絡,使國中物理教學更符合新課程改革的教育理念。我以教學實踐為研究基礎,對國中物理課堂運用問題導向型教學模式的若干環節進行探討,並提出具體運用方法。

  一、精心佈局,激發探究能量

在國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問題導向型教學模式效果非常出色,這一模式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精心設定疑問,引導學生在疑問中不斷探究,以問題的提出為導學契機,啟發學生的物理思維,從而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率。成功的物理課堂不是單純依靠知識灌輸形成的,而是需要教師多方位啟迪學生思維,開啟學生思路,尤其是在開始新的教學內容時,教師更要精心設計,激發學生物理學習興趣,從而主動融入物理教學課堂。

例如在“機械運動”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趣聞軼事”作為新課匯入點,我選擇的是“飛行員抓子彈”的故事:二戰期間,一位法國空軍飛行員在執行高空任務時,看到身邊有類似“飛蟲”的物體經過,這位飛行員處於好奇將“飛蟲”捉住,結果這些“飛蟲”令飛行員震驚不已——這些蟲子居然是高空飛行的子彈。飛行員為什麼能夠徒手捉住子彈?這一問題引起了學生的高度關注,於是,我將這一疑問作為“機械運動”教學的切入點,學生的探究興趣被充分激發,而“機械運動”不再是一個生硬的物理概念,學生在教師精心設定的問題情境中找到了物理學習的興趣點,教學活動的開展也更加順暢。

  二、巧設疑問,發掘教學重點

利用問題將學生引導至教學內容中,課堂上還需要利用問題作為課業驅動。教師可以利用社會生活、科學探索、生活場景等設定情境,從而合理設定物理問題導學內容,引導學生利用現有物理知識解決問題。一旦現有知識與新問題發生衝突時,學生就會意識到現有的知識已經不能解決當前問題,進而產生強烈的探索欲和求知慾,學習動力更加積極。

例如在“浮力”內容教學中,我以經典影片《泰坦尼克號》巧設疑問:這艘豪華巨輪有幾層樓房高,為什麼能夠在海上行駛,而我們將一個小鐵片放進水裡,鐵片卻會下沉?一樣都是水,為什麼能夠承載萬噸巨輪卻不能托起一個小鐵片?對於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場景,學生們立刻將思路轉向“浮力”問題。此時,教師順應學生思路再次以問題形式提出教學重點:浮力的產生與哪些條件有關?這些問題的提出,立刻引發學生的積極思考,在學生提出“水密度、重力、排水量”等因素時,學生對浮力概念及浮力公式都有了深刻了解。為了活躍課堂氣氛,教師再次提出:大家還知道哪些關於浮力的“超自然現象”?這時候學生們紛紛聯想到“死海不死”這一現象,並分析了死海“超浮力現象”是因為海水密度關係增加了其浮力,所以才會產生這一“自然奇蹟”。

  三、注重過程,學生主動質疑

新課改對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進行了強調,在物理課堂上,教師也要充分體現“生本位”教學理念,引導學生主動質疑,自己發掘問題並探索問題答案,這也是問題導向型教學模式的“升級版”。學生主動質疑的過程,可以是學生提問教師回答,也可以學生之間相互解答,這一過程能夠形成強烈的課堂互動,同時也能夠培養學生“敢問”“會問”“巧問”的良好學習習慣。

例如在“大氣壓強”教學中,教師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用生活中的.一些現象證明大氣壓強的存在。學生在經過反覆思考後,提出瞭如下問題:拔火罐的時候,火罐為什麼會緊緊地吸附在面板上?塑料衣鉤為什麼會吸在平整的牆上?火車站候車時會被提醒站到安全線後面,否則會有什麼危險?這些問題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關,同時也是大氣壓強存在的有力證明。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允許學生提問跑題,因為國中階段學生剛剛接觸物理課程,抓不住提問重點在所難免,這就需要教師有針對性地引導,使學生逐漸把握學習重點,從循序漸進中領會問題導學的趣味性和實用性。

  四、問題化解,課內課外提升

在國中物理教學中,習題是檢驗教學效果、強化學生知識點的重要一環。以往的物理習題不外乎佈置作業—學生解答—教師點評這三個環節,習題被作為物理作業的唯一形式。我通過教學實踐發現,在課後作業、習題中運用問題導向型教學模式,同樣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而且學生“應付作業”的現象也大幅減少,實現了物理教學課內與課外的互動和銜接。

同樣是在“大氣壓強”教學中,在課堂互動答疑後,我為學生布置了這樣的課後習題:《坐上火車去拉薩》這首歌裡的火車跟普通火車有什麼不同?大氣壓強的變化與空氣密度有什麼關係?進入西藏地區地勢升高,大氣壓強有什麼變化?採取什麼措施可以降低高原反應?接著我給出一系列習題資料,用於計算特定海拔區域的壓強變化。這樣的習題模式很受學生歡迎,而且學生解答問題的積極性更高,教學效果與課後鞏固效果都很好。

  五、客觀審視,教學初見成效

利用問題導學模式開展國中物理教學,可以一改以往沉悶、公式化的教學模式,學生在物理學習中不再片面地強調概念記憶與習題訓練,而是通過主動思考、積極探究,發現自身的“知識盲點”,而這些盲點的發現,就是導學問題提出的關鍵所在。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不但掌握了更多的物理知識,而且還使學生感受到了物理探索的樂趣,在物理學習中更加積極主動。問題導學的巧妙運用,同樣需要教師不斷提升業務素質,在為學生營造開放自主的課堂環境同時,還需要教師對課堂整體的駕馭能力,控制好提出問題的方向、課堂互動時間、問題探索方式等,這些都需要教師進一步強化業務水平,真正將問題導學運用得得心應手。 例如在“重力”教學中,由於學生在國小“自然科學”中已經初步接觸到重力問題,因此在課堂的問題導學中提問非常積極,有學生提出了“月球重力”“太空行走”等與重力相關的問題,有學生提出了“伽利略鐵球實驗”,這時候課堂氣氛非常活躍,但是教師應注意到,學生只是對“重力現象”認識較多,但是對於重力的實質內涵還需要進一步瞭解。於是我提出了“在物體不受重力影響下,跳起後還會落到地面嗎?水還能從碗裡倒出嗎?人是否可以倒立行走呢?一個國中生是否能舉起200千克的石頭呢?”這些問題的提出,立刻使學生思維出現“從現象到本質”的轉變,學生對於“重力”的認識也更加深刻,而課堂氛圍也更活躍。

綜上所述,在國中階段的物理教學中,利用問題導向型教學模式開展教學,在經過教師精心的課前設計、課堂運用、課後強化過程後,學生的物理學習熱情能被充分調動起來,求知慾與實踐願望也會不斷增加。在物理教學中引入問題導向型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激發學生主動質疑、主動探索、主動歸納的學習能力,從而保證物理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的穩步提升。

  參考文獻

[1]茹光華,沈錚.“問題導學法”教學模式的理論與實踐[J].教育探索,2001(10).

[2]劉福慶.問題導學教學模式淺探[J].教學與管理,19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