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國中物理開放性活動模式分析論文

校園 閱讀(2.75W)

新課程理念鮮明地確立了“以生為本、以學為主”的新型教學關係,並倡導開展以認知為基礎、以能力為核心和以情感為靈魂的“三維目標”教學活動,這是基於“學生髮展”大背景下的一種戰略性指向和戰術性指導.理論和實踐充分表明:在學校教育中,無論哪門學科都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一旦離開了社會生活的涵養和滋潤,就像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積極開展豐富多元的課程教學活動,往往在激發學習情趣、優化課程結構、提升教學質量、開發學生潛能和促進實踐創新等方面,能夠充分起到不容忽視且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並且更好地促進學用結合與知行統一,從中贏得寓教於樂和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結合國中物理教學的實踐與思考,試對此作出一些拋磚引玉之論.

國中物理開放性活動模式分析論文

1地氣化內涵以及國中物理開放性教學的作用

什麼是“地氣”呢?這本是一則民間用語,意即天地自然之氣.所謂“接地氣”,原意是指與自然天地的氣息相通.在現代網路資訊時代,主要是指那些當官的、明星之類的人做出一些能夠接近普通群眾現實生活且被廣泛認可的事情.“接地氣”被進一步通俗化後,則是形容某個人或某些群體為人做事順乎人理、比較靠譜、實實在在.而學校教育中的“接地氣”,主要指課程教學活動始終堅持“以生為本、以學為主”的指導思想,通過各類途徑和有效方法,創設一種善教樂學和學用結合的良好環境,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健康中成長.國中物理是一門以實踐為支撐的基礎性自然學科.它來源於社會生活,服務於社會生活,又在社會發展中得以不斷地豐富和發展著.學校教育是人生之旅的奠基工程,其根本出發點和最終落腳點就在於———如何引導並教會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人、學會生存、學會發展、學會審美、學會合作和學會創新.如果缺乏一種開放性和地氣化的課程教學環境,所有這一切,都將是無稽之談、空中樓閣和事倍功半.

2對國中物理開放性教學的簡要思考與實踐

自新課程教學改革以來,作為方興未艾的課程活動模式,國中物理開放性教學需要有一種科學性的理念策略來加以正確引導、合理組織和有序推進,只有這樣,才能從中贏得實實在在和事半功倍的效果.

2.1在情趣化教學中有效實行開放性策略,讓國中物理課程不斷趨向“地氣化”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它深刻地揭示了情趣心理對於學習活動的正能量作用,與“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如在教學“大氣壓強”內容時,教師可首先表演“小魔術”,以充分發揮引人入勝的作用:把一隻易拉罐放在熱水中,用針筒抽出其中的部分氣體再密封起來.稍等一會兒,隨著“噼啪”一聲,易拉罐就會莫名其妙地爆炸而變得“面目全非”.在全班一片驚詫之中開啟本課教學,則會產生水到渠成、有效匯入的效果.再如,教學“物體的沉浮條件”之前,教師可在學生的注意觀察中演示實驗:在一隻容器中裝水,另外一隻裝入水與酒精的混合物;接著把一小木塊和小鐵塊依次放到水容器中,把一塊石蠟放入混合液容器中.然後提出“物體沉浮的條件是什麼?”讓學生在觀察中引發情趣性思考,從而為課堂教學活動打下良好的鋪墊.還可通過講物理故事、描述有趣物理現象等方法,不斷啟用學生的物理學習心態.

2.2在生活化教學中有效實行開放性策略,讓國中物理課程不斷趨向“地氣化”

國中物理的生活化現象非常濃重,學生在接觸物理學科之前,其實早就在不知不覺中熟悉了許多物理知識和有趣的物理現象,因此,積極開展“物理生活化、生活化物理”課程教學活動,不僅對於激發課程興趣、深化學習情感發揮不容忽視且無可代替的促進作用,而且為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源源不斷地輸入活力元素.有鑑於此,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和實際需要,時不時地丟擲一些奇妙的生活物理現象,以有效地“激勵、喚醒、鼓舞”學生.如提問“同樣分量的開水和冷水一起放進冰箱,哪個先結冰?”學生不假思索地回答是“冷水”,這種回答當然是錯誤的.究竟為什麼呢?可讓學生先回家做生活實驗,然後再向他們揭示其中的道理和奧祕.既可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又能放大生活物理的學習效應.還有摩擦起電現象、熱脹冷縮現象、用吸管喝水的大氣壓強現象以及筷子的槓桿原理、游泳浮力原理等,真可謂豐富多彩、不勝列舉.

2.3在科技化教學中有效實行開放性策略,讓國中物理課程不斷趨向“地氣化”

國中物理知識雖然比較淺顯簡單,但是這對於抽象思維不足的許多學生來說,依然是一種難教難學的實際困惑.尤其對於那些“可感而不可觀”的物理知識和原理現象,比如分子的運動、伽利略理想實驗、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原子的結構、核裂變和核聚變等等,如果光靠教師的口語描述和一些直觀掛圖來完成,其教學效果絕對是差強人意的.對此,我們可藉助於具有先進獨特優勢的多媒體技術來輔助教學,可以最大限度地優化課程結構,幫助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掌握與記憶,以此能夠提高物理教學的質量和效果.比如,伽利略理想實驗中要求沒有摩擦力,這在現實中是不可能完成的.若用Flash課件來模擬實驗,可以讓學生直觀地看到———在毫無摩擦力之下,小球從不同斜面滑落的高度是一樣的,斜面傾斜的角度越大,則運動的路程就越遠;並且小球滾下後如果沿水平面運動,將永遠運動下去.再經過分析和推理,很自然地得出牛頓第一運動定律.

2.4在實驗教學中有效實行開放性策略,讓國中物理課程不斷趨向“地氣化”

德國物理教育界流傳著這種說法:“物理教學離不開實驗的良好支撐.如果缺乏實驗的物理課程,絕不是一堂成功的教學,至少是不夠完美的.”物理實驗主要分為教師演示實驗和學生自主實驗等兩大型別,無論哪一種都是十分必要和非常重要的.積極開展國中物理的實驗教學活動,既可降低物理課程的教學難度,增強教師、教材與學生之間的良性互動,又能有效拉近它與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促進他們更好地學用結合與實踐創新.比如“紙鍋燒開水”實驗,這是一種令人匪夷所思的有趣而又奇妙的現象:把紙做成一個鍋狀,往裡面注入1/3的水,然後把紙鍋放到點燃的酒精燈上燒.一會兒,紙鍋裡的水開始吐泡.繼續觀察下去,水泡泡慢慢地越來越多,很快就跳出水面,表明水溫達到了沸點.可是紙鍋依然如故,沒有如想象般地燃燒起來.(這是由於水的沸點100℃,而紙的'著火點是183℃.)諸如此類的物理實驗可用於教師演示之中,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也可在學生分組或課後探究性活動中進行,有百利而無一害.

2.5在自主性教學中有效實行開放性策略,讓國中物理課程不斷趨向“地氣化”

宋代陸游曾經說過:“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它著重強調“知與行”的辯證關係,這對於促進學生的學用理解和鞏固實踐有著相當的啟示作用.理論和實踐研究表明:以獨立思考與合作探究為主的自主性學習活動,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良好載體和有效平臺.比如教學《電阻定律》內容時,某教師把書本演示實驗轉化為學生分組實驗:把全班分為9個學習小組,其中第1~3小組探究導線的電阻R與它的長度L的之間關係;第4~6小組探究導線的電阻與它的橫截面積S之間的關係;第7~9小組探究導體的電阻R與不同材料之間的關係.在如此明確分工和具體目標的前提上,教師則從動態巡視過程中給予啟發、引導和點撥,各小組都能在一定時間內較好地完成了各自所承擔的探究任務.這樣一來,每個學習小組及其組內成員在不同角色、不同目標之上都得到了獨立自主和相互協作的鍛鍊與培養.總之,“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於知識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積極開展國中物理的開放性教學活動,這是一項集解放師生觀念和促進教學相長為一體的情感藝術工程.有了這樣的意識和行為,課程教學才能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更加趨向“地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