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如何豐富數學課堂教學

校園 閱讀(2.21W)

生活中的數學豐富課堂教學

如何豐富數學課堂教學

一、聯絡生活中的數學情境,引出數學問題

生活是數學的源泉,生活中充滿數學,越貼近學生生活,學生對數學就越熟悉,在感情上越能引起學生的共鳴,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溝通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聯絡,創設出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問題情境,把生活中的情境逐步抽象,引出為數學問題,這樣不僅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引導學生把生活中的數學上升為科學數學,並且還能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中的簡單問題。

二、結合已掌握的數學經驗,提出數學問題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強調:“數學教學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進行解釋和應用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要從學生學的角度,結合學生已有的數學經驗,組織設計教學活動,充分挖掘、拓展學生的探索過程,將生活經歷問題的過程數學化,使學生在獲得數學知識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三、利用身邊的數學情景,領悟數學問題

教師要帶領學生到工廠、農村去,開闢社會實踐課堂,教師有目的地利用身邊的數學,讓學生從這些收集的資料中提取與數學有關的資料,並將它與書本知識有機結合起來,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認識周圍的事物,幫助學生認識數學與人類的密切關係,從小養成關注人類與數學相關的社會問題,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參與意識和決策能力,從而使學生理解“數學源於生活、高於生活、指導生活”,達到數學基礎知識紮實的.掌握與靈活的運用。

資訊科技將課堂“由靜轉動”,利於學生理解

傳統的特教數學課堂主要是由教師講授、學生學習的模式,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由於只有粉筆和基本的教學輔助工具,因而在數學理論知識的講解上會稍顯乏味,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能暢快表達內心疑惑,因而也影響了學習質量的提高。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和學生之間始終存在隔閡,且不能簡單消除。而資訊科技將數學課堂“由靜轉動”,將教師和學生從僵化刻板的教學課堂中解放出來,將教師用講解的方式不能讓學生很好地理解的數學知識和理論轉為影象、動畫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的經驗。”根據研究表明,國小生正處於好奇心和探知慾旺盛的時期,對動態的影象、文字等更為感興趣。因此,資訊科技在特教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使用,充分調動了課堂的活力,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數學學習當中來。

筆者在教授“年、月、日”一課時,首先向學生講解並分析了今年的年、月、日的特點,以及年、月、日的劃分和計算方法。由於年、月、日的變幻還涉及歷史知識和地理知識,為了讓學生更為全面地瞭解和掌握,筆者找了許多關於年、月、日的來源和引起年、月、日變化的圖文資料,在整理綜合之後,利用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向學生展示出來。學生在觀看之後,發現原來年、月、日是根據地球自轉和月亮繞地球公轉以及地球繞太陽公轉,產生晝夜交替,形成日、月、年概念的。通過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的展示,學生對年、月、日的形成和更替有了深刻的認識和全面的把握。筆者再向學生講述閏年的來歷,並讓學生思考“年、月、日的計算方法”。課後,筆者讓學生動手製作一份年曆,加深學生對年、月、日的印象。通過思考和操作,學生有效地掌握了年、月、日的計算方法,同時豐富了地理知識和歷史知識,數學課堂在學生眼中再也不是“難纏的魔鬼”,而是充滿知識樂趣的天堂。

新課改數學課堂

以景激趣,省時高效,事半功倍

有一位教育家曾說:“教師的首要任務在於喚起學生理智的興趣,激發他們對探究的熱情。”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也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問題情境就恰恰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國中生的認識興趣來自於學習活動本身和學習內容的趣味因素。

多媒體教學,形象直觀,生動逼真

國中數學理性知識成分太重,傳統的教學只片面強調邏輯思維訓練,缺乏充分的圖形支援,缺乏供學生探索的環境,因此,學生掌握知識只能靠自己死記和教師說教。比如,九年級幾何“點的軌跡”,學生只知道知識“軌跡”是一些直線或射線,但學生對“軌跡”是毫無想象力的。運用多媒體能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它顯示的“點”一步步地、動態有形地組成直線或射線,旁邊還能顯示軌跡中“點”的條件,這種動態的、有形的圖形是十分完整的、清晰的,它比教師把“軌跡比喻成流星的尾巴”形象得多,直觀得多。

多媒體技術能給我們充分創造出一個圖文並茂、有聲有色、生動逼真的教學環境,能為我們教學的順利實施提供形象的表達工具,能有效地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真正地改變傳統教學的單調模式,使樂學落到實處。因此,我們教師一定要利用好多媒體技術,為改進我們的教學手段,為我們的教學改革注入新的活力。

聯絡生活學數學

新教材把生活中的計算編到了例題和習題裡,這就體現了生活中有數學,也需要數學這一教學概念。這“需要”二字就足以引起學生學習的願望。例如:“有趣的七巧板”、中央電視臺《購物街》中的“摸球”和“大轉輪”, 還有諸如“時差”“成本價”“利率”“利息”“銷售量”等有趣的問題,這些問題都是與學生生活相關的,對他們有強烈的吸引力,能激發學生的好勝心和興趣,還能縮國小生和數學理論的距離,讓他們感到學數學再也不會枯燥無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