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方案>

如何培養國小生的發散思維

工作方案 閱讀(4.96K)

思維的積極性、求異性、廣闊性、聯想性等是發散思維的特性,在數學教學中有意識地抓住這些特性進行訓練與培養,既可提高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又是提高國小數學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

如何培養國小生的發散思維

一、激發求知慾,訓練思維的積極性。

思維的惰性是影響發散思維的障礙,而思維的積極性是思維惰性的剋星。所以,培養思維的積極性對於培養髮散思維極其重要。在教學中,教師要十分注意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對知識的渴求,使他們能帶著一種高漲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例如:在一年級《乘法初步認識》一課中,教師可先出示幾道連加算式讓學生改寫為乘法算式。由於有乘法意義的依託,雖然是一年級國小生,仍能較順暢地完成了上述練習。而後,教師又出示3+3+3+3+2,讓學生思考、討論能否改寫成一道含有乘法的算式呢?經過學生的討論與教師及時予以點撥,學生列出了3+3+3+3+2=3×5-1=3×4+2=2×7雖然課堂費時多,但這樣的訓練卻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尋求新方法的積極情緒。我們在數學教學中還經常利用“障礙性引入”、“衝突性引入”、“問題性引入”、“趣味性引入”等,以激發學生對新知識、新方法的探知思維活動,這將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求知慾。在學生不斷地解決知與不知的矛盾過程中,還要善於引導他們一環接一環地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例如,在學習“角”的認識時,學生列舉了生活中見過的角,當提到牆角時出現了不同的看法。到底如何認識呢?我讓學生帶著這個“謎”學完了角的概念後,再來討論認識牆角的“角”可從幾個方向來看,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情緒在獲得新知中始終處於興奮狀態,這樣有利於思維活動的積極開展與深入探尋。

二、轉換角度思考,訓練思維的求異性。

發散思維活動的展開,其重要的一點是要能改變已習慣了的思維定向,而從多方位多角度——即從新的思維角度去思考問題,以求得問題的解決,這也就是思維的求異性。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國小生在進行抽象的思維活動過程中由於年齡的特徵,往往表現出難以擺脫已有的思維方向,也就是說學生個體(乃至於群體)的思維定勢往往影響了對新問題的解決,以至於產生錯覺。所以要培養與發展國小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必須十分注意培養思維求異性,使學生在訓練中逐漸形成具有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維方法與能力。例如,四則運算之間是有其內在聯絡的。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加與乘之間則是轉換的關係。當加數相同時,加法轉換成乘法,所有的乘法都可以轉換成加法。加減、乘除、加乘之間都有內在的聯絡。如189-7可以連續減多少個7?應要求學生變換角度思考,從減與除的關係去考慮。這道題可以看作189裡包含幾個7,問題就迎刃而解了。這樣的訓練,既防止了片面、孤立、靜止看問題,使所學知識有所昇華,從中進

一步理解與掌握了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又進行了求異性思維訓練。在教學中,我們還經常發現一部分學生只習慣於順向思維,而不習慣於逆向思維。在應用題教學中,在引導學生分析題意時,一方面可以從問題入手,推匯出解題的思路;另一方面也可以從條件入手,一步一步歸納出解題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教師要十分注意在題目的設定上進行正逆向的變式訓練。如:進行語言敘述的變式訓練,即讓學生依據一句話改變敘述形式為幾句話。逆向思維的變式訓練則更為重要。教學的實踐告訴我們,從低年級開始就重視正逆向思維的對比訓練,將有利於學生不囿於已有的思維定勢。

三、一題多解、變式引伸,訓練思維的廣闊性。

思維的廣闊性是發散思維的又一特徵。思維的狹窄性表現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稍有變化,就不知所云。反覆進行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的訓練,是幫助學生克服思維狹窄性的有效辦法。可通過討論,啟迪學生的思維,開拓解題思路,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通過多次訓練,既增長了知識,又培養了思維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只重視計算結果,要針對教學的重難點,精心設計有層次、有坡度,要求明確、題型多變的練習題。要讓學生通過訓練不斷探索解題的捷徑,使思維的廣闊性得到不斷髮展。要通過多次的漸進式的拓展訓練,使學生進入廣闊思維的佳境。

四、轉化思想,訓練思維的聯想性。

聯想思維是一種表現想象力的思維,是發散思維的顯著標志。聯想思維的過程是由此及彼,由表及裡。通過廣闊思維的訓練,學生的思維可達到一定廣度,而通過聯想思維的訓練,學生的思維可達到一定深度。例如有些題目,從敘述的事情上看,不是工程問題,但題目特點確與工程問題相同,因此可用工程問題的解題思路去分析、解答。讓學生進行多種解題思路的討論時,有的解法需要學生用數學轉化思想,才能使解題思路簡捷,既達到一題多解的效果,又訓練了思路轉化的思想。“轉化思想”作為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在國小數學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在應用題解題中,用轉化方法,遷移深化,由此及彼,有利於學生聯想思維的訓練。總之,在數學教學中多進行發散性思維的訓練,不僅要讓學生多掌握解題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靈活多變的解題思維,從而既提高教學質量,又達到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目的。

如何培養國小生的發散思維 [篇2]

思維的積極性、求異性、廣闊性、聯想性等是發散思維的特性,在數學教學中有意識地抓住這些特性進行訓練與培養,既可提高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又是提高國小數學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

一、激發求知慾望,訓練思維的積極性。

培養思維的積極性是培養髮散思維的極其重要的基礎。在教學中,教師要十分注意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對知識的渴求,使他們能帶著一種高漲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

以野炊活動為例,我是這樣組織活動的,首先問學生:“在野炊活動中你能想到哪些數學問題?”學生們積極地提出了不少問題,如(1)有多少人蔘加活動?(2)買了些什麼?每人花了多少錢?(3)以什麼方式去,前行的速度是多少……教師及時肯定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並請同學們運用已學過的知識解決其中的2個問題。然後再組織學生大膽設計。如設計野炊經費如何使用方案,設計野炊活動從出發到回來的時間安排等等,反映了學生對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學生在應用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思維得到了發展,能力得到了提高,學習數學的熱情更高了。

二、轉換思考角度,訓練思維的求異性。

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國小生在進行抽象的思維活動過程中由於年齡的特徵,往往表現出難以擺脫已有的思維方向,也就是說學生個體(乃至於群體)的思維定勢往往影響了對新問題的解決,以至於產生錯覺。所以要培養與發展國小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必須十分注意培養思維求異性,使學生在訓練中逐漸形成具有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維方法與能力。

在應用題教學中,我鼓勵學生開拓思路,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去分析和解決問題,誘導學生求異創新意識的形成。例如在講解例題:中華造鞋廠要做6000雙兒童鞋,計劃12天完成,實際每天造鞋的雙數是原計劃的1.2倍,實際完成任務用了多少天?解題前,我先鼓勵學生動腦筋,看誰能用不同解法解答。結果,大部分學生列式為:6000÷(6000÷12×1.2),也有學生創造性地列式為12÷1.2。我發現後,表揚這些學生,並要求說明理由。一位學生回答:“因為造鞋的總數沒變,而實際效率是原計劃的1.2倍,那麼反過來原計劃的時間是實際時間的1.2倍。這位學生回答得很好,使許多同學從中擴大視野,開拓思路,促進求異創新意識的形成。

三、變式引伸,訓練思維的廣闊性。

思維的廣闊性是發散思維的又一特徵。思維的狹窄性表現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稍有變化,就不知所云。反覆進行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的訓練,是幫助學生克服思維狹窄性的有效辦法。可通過討論,啟迪學生的思維,開拓解題思路,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通過多次訓練,既增長了知識,又培養了思維能力。

比如:人民公園的門票每張10元,50張以上可以購買團體票每張8元,我們班一共有45人,該如何購票?學生們通過思考、計算,得出了多種解法:45×10=450(元),50×8=400(元),50×8-5×8=360(元),50×8-5×10=350(元),在比較中選擇最佳方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精心設計有層次、有坡度,要求明確、題型多變的練習題。讓學生通過訓練不斷探索解題的捷徑,使思維的廣闊性得到不斷髮展。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多進行發散性思維的訓練,不僅要讓學生多掌握解題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靈活多變的解題思維,從而既提高教學質量,又達到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