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方案>

如何培養學生的良好思維品質

工作方案 閱讀(5.89K)

思維品質與思維能力是學習能力的重要內容之一。心理學認為思維是人對客觀事物本質特徵和規律性聯絡的反映。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具有較高思維品質和思維能力?為此,本人在教學過程中做了一些探討。發現創設新情景問題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而且能培養學生的良好思維品質,促進學習能力的提高。

如何培養學生的良好思維品質

一、創設問題情景

1 、創設反映概念、原理的實質與內涵的新情景問題

從學生習以為常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挖掘出新情景問題,以這一問題的情景為線索,逐步展開,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的習慣。

例如,在《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中的表面粗糙度這一概念,我是這樣講述的,表面粗糙度反映零件表面凸凹不平的程度,表面粗糙度越小,表面越光滑,當表面粗糙度極小的時候,這樣的表面就可以成為鏡面了。此時課堂一片寂靜。我問什麼物品可作鏡面?鏡子,為什麼鏡子能成像?粗糙度小,光線發生全反射。古時用什麼做鏡子?銅鏡。怎樣加工?鑄造、沙石打磨、動物毛皮拋光。現在怎樣加工?刨削、磨削、研磨、拋光,表面粗糙度可達 0 。 01 μ M 以下。

這些一環扣一環、極富思考性和形象化的問題,使學生認識到,一些深奧的概念和科學原理,就在我們身邊,只是我們會不會去思考和研究,從平凡中找出事物的內涵和表象。

2 、創設動態新情景問題,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心理學研究表明,硬記書本上的知識只能使思維僵化。因此,需要開發學生的理性思維和形象思維。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在想象的基礎上發揮。

例如,在講授《機械基礎》這門課時,我開始用掛圖來講述四杆機構的原理,什麼是極位夾角,什麼是四杆機構的死點?沒有一個學生點頭。於是,我把四杆機構的模型拿出來,撥動曲柄,四杆機構動起來了。再問剛才的兩個問題,回答到,曲柄連桿的兩個共線位置的夾角就是極位夾角,曲柄連桿的兩個共線位置就是四杆機構的兩個死點。學生點頭了,於是,我就講四杆機構如何演變,得到曲柄滑塊機構······ 為什麼會出現以上情形,在黑板上用圖形表示的四杆機構是靜態的,學生的思維模式也是靜態的,難以想象出動態中的四杆機構的兩個關鍵位置。當我用模型講授時,四杆機構動起來了,調動了學生的形象思維。因為,在思維的過程中,動態的事物要比靜態的事物在記憶中深刻。利用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製作一些動畫課件,能促進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3 、開放 性的新情景問題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與靈活性

一個事件的結果與很多因素相聯絡,各因素之間又有內部的關聯,思考問題要多方面。

例如,在講授《冷沖模設計》時,多數學生不知這門課用在哪裡。於是,我例舉了清朝“甲午戰爭”這一歷史事件。清政府北洋海軍與日本海軍交戰,戰鬥打得非常激烈,最後,清政府北洋海軍全軍覆沒,原因有哪

些?有個學生說,戰艦太少;另一個學生道,士兵不夠勇敢;沒有彈藥。學生們只說對了一半。我說,這場戰爭雙方的軍事力量對比相差不大,但由於清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失去了削弱日本海軍力量的時機,最後一戰就顯得弱小了。另外,由於北洋海軍主帥指揮不當,貽誤戰機,局勢越來越被動。關鍵時刻,北洋海軍的火炮不響了,水兵把炮彈開啟,裡面全是沙子,還有英國製造!清政府不能製造槍彈,全都依賴英國進口,沒有製造業,更沒有模具工業,要知道,子彈和炮彈都是由模具製造出來的。

以上例子說明,事件原因的多樣性,需要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讓學生自己審查、判斷結果的正確與否,使學生思維邏輯性得到鍛鍊。

4 、創設“發散”新情景問題,培養學生思維的創造性

在《冷沖模設計》中,講到衝裁模的設計。我問道,用模具衝壓一個墊圈有幾種衝壓方案?先落料後衝孔;先衝孔後落料;同時衝孔落料。三個方案怎樣選?沒人回答,我提示道,幾個方案中哪個衝壓效率最高?同時衝孔落料效率最高。用在何種場合?我提示,大批量還是小批量?大批量。我再問,現在知道三個方案如何選?學生說,同時衝孔落料用於大批量生產;先衝孔後落料用於中批量生產;先落料後衝孔用於單件生產。 發散思維可以促進學生的創新能力。問題的方方面面都想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就化繁為簡、化難為易。把解決問題的幾個方案列出來,選擇其中的最佳方案。這樣可以優化學生思維方式,產生創造性思維,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知識的海洋裡放飛他們的'思想,併發出智慧的火花。

二、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新情景問題的作用

1 、努力提高自己的學術水平

知識的積累和知識的更新是科學發展的必然,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不斷引入新知識充實和提高自己。人類傳播知識的方法從語言文字過度到現在的傳媒。廣播、電視、網際網路使知識的傳播更寬廣、更直觀、更富於想象。因此,要學會充分利用傳媒,擴充套件知識的視野。此外,多媒體課件的使用,使學習過程變得易於接受和理解,加深學生的感性思維。

《如何培養學生的良好思維品質》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