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措施>

預防手術室感染的措施(通用5篇)

措施 閱讀(2.14W)

隨著人們自身素質提升,很多場合都離不了措施,措施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針對某種情況而採取的處理辦法。我們該怎麼擬定措施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預防手術室感染的措施,歡迎閱讀與收藏。

預防手術室感染的措施(通用5篇)

預防手術室感染的措施 篇1

手術是醫院治療疾病的重要手段,手術室是實施手術的重要場所,也是醫院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它擔負著對病人進行手術和急危重病人的搶救任務,其工作質量直接影響手術病人 的預後及醫院的醫療效果,手術室感染嚴重者可危及病人生命。當前手術室醫院感染控制已成為手術室醫護人員最重要的任務之一。

1 手術室醫院感染的存在因素

1.1 手術室環境因素

手術室空氣環境的潔淨度直接影響患者的傷口癒合和健康,是引起醫院感染的重要因素之

一。如手術的接臺手術頻繁,術畢收拾物品、患者與醫務人員的流動都會引起粉塵微粒,汙染手術室的內環境,手術間得不到充分的清潔消毒,導致空氣潔淨度降低。

1.2 手感染

由於護理工作都是由護理人員直接用手完成,被汙染的手是醫院內感染最主要的媒介,醫護人員的普通洗手和手術人員的外科洗手是控制醫院感染最重要的環節之一。據調查統計顯示,由醫務人員洗手不徹底而導致細菌直接傳播造成感染佔醫院感染髮生率的30%。參加手術人員洗手程式不規範、時間不充足、擦手巾滅菌後管理不妥,可導致二次感染。手術者的手套破裂對手術的感染.據報道,術前手套未檢出細菌,術後手套細菌檢出率為31.25% 。另據調查,24%手術者術中手套刺破,監測8例,手術人員雙手細菌培養帶菌率100%,細菌通過手套破損處,植入手術傷口致手術感染。

1.3 手術器械物品清潔、消毒和滅菌

醫療器械的清潔、消毒、滅菌的質量直接關係到醫院感染的發生。若器械使用後清潔處理不徹底、滅菌不嚴,尤其是染有傳染病患者血液的物品,當再次使用時,極易造成醫院感染。消毒包大小不規範,包消毒包的布層數過多、消毒包內準備滅菌的容器蓋未開啟,這些因素都會影響高壓蒸汽滅菌的效果。手術中布類脫落的碎屑對手術的影響。一是手術單使用時間過長,反覆高壓消毒使布纖維變疏;二是上次手術中凝積的血塊、碎骨、線頭等清洗不徹底,致手術單包裹粘附成為下次使用的汙染源。刺激性消毒液對手術切口的感染使用消毒液浸泡的引流管和精密儀器等,在使用中沖洗不徹底,術中浸泡器械的鹽水更換不及時,均可造成手術切口的感染。

1.4 銳利器械損傷

手術室工作人員由於經常與縫合針、注射器、刀片等銳利器械接觸,如傳遞銳利器械手法

不正確,用手直接上卸刀片,使用過的針頭重新套回針帽內等,均易造成面板黏膜的損傷。

1.5 接送病人推車的汙染

病人推車進出病房、手術室及其它地方,將有菌區細菌帶入無菌區,有時甚至是一些強致病菌,據有關資料報道對病人推車的本身車輪進行細菌培養,結果培養出大腸桿菌、銅綠假單胞菌、枯草桿菌,由此可見病人推車也是手術室重要的汙染源。

1.6 隔離鞋的汙染

按傳統的消毒方法,隔離鞋每週清洗消毒1次。經檢查發現隔離鞋在消毒後的第5天細菌培養,菌落數可達滿視野,將對手術構成嚴重威脅!

1.7 相關因素

如手術室人員對醫院感染認識不足,防護意識薄弱,手術室缺乏原有的防護屏障或對防護屏障的使用不重視。門口未能及時堅持設有消毒液、腳墊,手術當中衣服有可能被血液、體液汙染的危險,對消毒劑的有關知識掌握不全等。

1.8 麻醉期間病人低體溫易致感染

麻醉期間病人處於低體溫狀態,免疫力降低,術後感染率增加,通常麻醉期間病人中心體溫可比正常下降1-3℃下降幅度取決於麻醉的型別、外科手術暴露程度和手術間環境溫度。

2預防對策

2.1 保持空氣淨化效果及做好手術室的細菌監測

手術室限制其他人員的進出,減少工作人員的走動,嚴格控制出入手術間的人數。大手術間(50m3以上)的手術人數不超過8人,小手術間(30m 3)的手術人數不超過5人,同時教育手術室護士加強責任心,充分做好術前準備,儘量減少出入手術間次數,並規定手術時間超過4h,使用空氣淨化機消毒0.5h,使空氣中懸浮的細菌數降至最低,達到Ⅱ級潔淨級別手術標準。覆蓋切口的敷料不可太厚密,以免影響汗液蒸發,給細菌的生長、繁殖創造條件,避免無菌物品及無菌區域遭受汙染,降低切口感染率。接臺手術間隙自然通風10min,稀釋室內空氣細菌指數,高層手術室自然通風效果尤佳,情況允許最好用消毒液擦手術間內物品包括地面,嚴禁在手術間製作敷料或整理包布。每週清潔空調過濾板1次。各手術間的拖把、抹布應固定兩套使用,以保持一套在外風吹日晒使之乾燥,減少拖把、抹布的汙染。然後用消毒機消毒30min。嚴格控制外帶物品如手機、患者外衣、器械外包裝袋。病歷夾使用消毒液擦拭後方能帶入,以減少手術室的汙染。每月堅持做細菌、空氣培養一次。

2.2 注重洗手與手的消毒

外科洗手是控制感染的有效措施。普通洗手細菌總5Fu/cm2,外科洗手擦消毒液後為無菌生長。護理人員接觸病人或汙染物品前後,進行無菌操作前後均應洗手,上臺人員應嚴格按刷手程式進行,不能求快而減少刷手的步驟和時間,洗手、擦手用消毒液抹手後才能上臺。無菌擦手巾應放在清潔檯面上,開啟未用完超過4h後重新滅菌。洗手衣褲溼了及時更換。手術者應帶雙層手套,術中手套破損應立即更換。

2.3 無菌物品的有效滅菌

手術物品的滅菌是控制感染的重要對策之一,手術器械原則上用高壓蒸汽滅菌,對於不能耐高溫、高溼的物品首選環氧乙烷,環氧乙烷是有效的低溼滅菌的物品(橡膠類、塑料類)最佳消毒方法,HBsAg陽性、特殊感染手術機械先用0.2%有效氯浸泡30min,然後用水清洗徹底祛除器械表面的有機物,擦乾上油打包,特殊手術用過的器

械需雙重高壓滅菌處理。我院使用預真空高壓鍋,打包體積不能超過30cm×30cm×50cm,器械重量<7kg,布類重量<5kg,包布層數不得超過4層,且準備滅菌的器械蓋全部開啟,這樣才能保證高壓蒸汽滅菌效果。轉

2.4 嚴防銳利器械損

嚴格按照操作規程,正確傳遞器械,使用持針器上卸刀片,用過的針頭及留臵針不要再套回針帽內,正確使用銳器盒,防止在處理銳利器械的過程中造成自身傷害。如被銳器刺傷應遵循處理原則並抽血進行追蹤檢查。穿有跟的鞋避免腳被血液汙染。隔離鞋應每日清洗並消毒,做到一人一鞋,專鞋專用。對有足部化膿性感染或腳癬者,採取隔離清洗,單獨消毒。正確使用護目鏡,防水衣等保護屏障。

2.5 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的管理

手術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液、排洩液是醫院感染的主要傳染源,採用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衛生用品,可有效地控制醫源性感染,一次性物品使用前檢視一次性滅菌物品;核對產品名稱、型號規格、製造廠名、產品商標、無菌有效期、生產批號等,包裝密封性好才可使用,如遇有過期、不合格、不配套、被汙染、潮溼、破裂、字跡模糊不清者均不可使用。

2.6 病人推車應每日清洗並消毒,同時在手術室門口與手術室內的推車進行交換,嚴禁病房的推車進入手術室內。及時更換不合格的手術單巾發現布纖維脫落變疏者及早更換。清洗過的物品如不合格應重新清洗,雜物徹底清除後再進行摺疊打包。

2.7 無菌持物鉗消毒方法改進

手術室無菌持物鉗經歷了由溼臵→幹臵→取消的改進,其方法效果可靠、方便、節省成本。採用取消無菌持物鉗屬於最佳方法,方法簡便易行,只需將手術室的物品單獨打包高壓滅菌。採取取消無菌持物鉗減少了汙染環節,使無菌物品免受二次汙染,也降低了手術室醫用材料的成本。所以取消無菌持物鉗非常符合醫院感染控制要求及科室經濟管理。

2.8 術中儘量減少暴露病人,通過加蓋棉被和提高手術間環境溫度,做好病人的保暖工作,以減少術後感染。

2.9 手術室與供應室一體化管理有利於淨化手術室,減少感染。手術室和供應室的汙染區和無菌區各設臵一條通道(直通電梯),將手術室與供應室聯絡在一起。在手術室有限的空間內清洗、消毒、滅菌器械,準備手術敷料包,不符合消毒隔離要求。在手術室與供應室一體化執行後,手術用的敷料直接送至中心供應室打包間包裝,手術器械由汙染區送往供應室清洗、包裝。採用這種方法既避免了無菌包在運輸過程中被汙染,也避免了手術室空氣的汙染。手術室僅留存部分備用無菌包,大部分無菌包存放於供應室的無菌物品存放室。

通過加強手術室各個環節的科學化、合理化控制與管理,可使手術感染率降低,有效控制院內感染的發生。通過監控,督促各級人員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真正有效地減少間接感染途徑,使醫院感染控制與管理工作步入了科學管理的軌道。

預防手術室感染的`措施 篇2

手術室感染對於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來說,是一個威脅健康潛在因素,其中以手術切口感染的發生最為多見。這不僅與患者身體狀況和傷口本身因素有關,更與手術室中各類細菌造成的切口感染有關。手術病人如果被感染,不僅增加了患者的額外痛苦,延長切口癒合時間,甚至還可能造成整個手術的失敗而危機患者的生命。因此,提高手術室護理質量、減少手術切口感染的發生,是手術室護理的重點及恆久目標。我院手術室經加強預防感染的管理,逐步形成了一套較為成熟的護理控制措施,效果滿意。現將情況介紹如下。

1 臨床資料

2017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手術室共實施手術1531例,小兒(≤12歲)102例,青少年(12-18歲)222例,成年(18-55歲)886例,老年(≥55歲)321;其中i類手術409例,ⅱ類手術963例,ⅲ類手術159例。所有患者術前談話解釋手術原因、術中術後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等,取得患者和(或)家屬同意並簽訂手術同意書。常規行血常規、血凝及心電圖檢查,均無心肺功能不全、凝血障礙等不適於手術的禁忌證。

2 護理措施

2.1 手術室及相關器材的無菌管理

2.1.1 手術室環境的整體控制 手術室佈局合理,嚴格區別清潔區、汙染區、無菌區、無菌手術間、汙染手術間等。手術室內溫度保持在20-25℃,相對溼度為40%-50%;手術前後採用紫外線照射、藥物燻蒸、負離子空氣消毒等措施進行空間消毒,物體表面用消毒劑擦拭;術中每2小時可用空氣清新消毒器進行空氣迴圈消毒,每次1小時;定期進行室內空氣培養,清理通風管道,確保室內空氣新鮮,並做好相應的培養記錄;每個月進行1次空氣淨化監測,使菌落數量控制在≤10cfu/m3;經過感染性手術後的手術間注意隔離並應及時消毒處理,避免病毒藉助空氣進行傳播感染器械、物品,形成交叉感染;限制手術室參觀人員及每臺手術的人數,每個房間不超過5人。

2.1.2 無菌操作的普及 手術室內護理人員嚴格執行入手術間更-衣、換鞋、衣帽整齊、保持清潔等,在手術開始前就認真做好各項消毒處理工作,手術器具準備齊全,不中途補加。其具體內容主要體現在手術室潔淨度、細菌培養監測、消毒情況、汙染處理等方面,在手術中應該積極配合的無菌技術操作。

2.2 手術前後的護理

2.2.1 術前護理 按外科護理常規對即將手術的所有患者進行面板準備,包括備皮、清洗;保證患者足夠熱量、蛋白質、維生素等的攝入,以增強術後機體抗感染能力;完善術前檢查,包括肝腎功能、心肺功能等,對不符合手術要求的待臨床糾正至合適水平後再進行手術;及時為進入手術間的患者建立靜脈通道,協助麻醉,調整手術最佳位置。

2.2.2 術中護理 護士嚴格執行滅菌技術操作常規,手術區消毒規範、全面;選擇與手術相配合的鋪單;術中器械的傳遞在無菌區進行,用過與未用過的器械分開放置,汙染的器械紗布等及時撤離手術檯;準備溼潤的無菌加蓋巾,已備手術醫生加蓋手術切口;對有違反無菌操作原則的及時指出並指導更正。所有動作操作輕柔、簡潔,以減少空氣中細菌飄落到切口和手術器械上,增加感染機率。

2.2.3 術後護理 臨近手術結束準備生理鹽水或甲硝唑溶液以備手術結束後對傷口的沖洗;切口縫合時進行醫學處理,以消除切口內的顆粒物質;用碘伏紗布擦拭切口周圍,以減少切口感染的隱患;及時用薄膜貼附切口處面板,並用紗布覆蓋切口,以防止手術切幾齣現感染。

3 護理效果

手術室、器械消毒滅菌合格;護士無菌操作規範;患者術前準備充足。2017年6月至

2017年6月1年間僅3例出現術後切口感染,佔0.20%。經醫院感染控制人員反覆查詢原因,系切口病變區的膠片、引流管更換不合格所致。

4 討論

手術室正確、合理、嚴格的護理措施與術後切口感染關係密切,其中感染防控工作是保障患者安全,直接影響醫院的醫療護理質量的重要因素。手術室護士是預防和控制術後患者切口感染的主力軍之一,良好的職業道德、紮實的理論基礎、嫻熟的無菌操作技術和認真的工作態度是降低手術室護理感染的最大保障。手術室和手術器械的合理分佈、滅菌消毒、感染手術與非感染手術的特徵性處理防止了病菌的交叉傳播與在切口部位的沉著,在降低切口感染的發生率中起了重要作用。患者術前基礎營養的補給與相關術前檢查,提高了患者手術的耐受力,增強了切口感染的抵抗力。

總之,手術中相應合理的護理措施對防止患者術後切口感染非常重要。我院手術室在實際操作中嚴格執行以上護理操作規範,一方面提高了手術人員的無菌觀念,對降低術後切口感染有積極作用;另一方面直接降低了患者術後切口感染的發生,既減少了患者的痛苦,也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保證了手術的安全與質量。

預防手術室感染的措施 篇3

一、佈局與流程要求

1、佈局合理,潔汙分開。介入手術室的整體佈局要符合手術室的無菌要求,還要有適合X線機工作的環境。

2、按照手術室要求劃分三區:限制區、半限制區和非限制區。限制區包括機房、手術室、無菌物品放置間;半限制區包括控制室、洗手間、導管沖洗間、敷料器械準備間;非限制區包括更衣室、辦公室、候診室、汙物處理間。

3、設醫務人員通道、手術患者通道及汙染通道。衛生間要遠離機房、控制室、計算機室,有利於保持機房的溼度在正常範圍內。

二、環境管理要求

1、日常清潔工作:手術室內物品必須保持整潔無塵,地面清潔無汙漬。每次手術前後用清水溼式擦拭各種設施物表、地面,區域性被患者體液、血液、分泌物、排洩物汙染時,量小於10ml時可用清水擦拭乾淨,再用500-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量大於10ml時,先將汙染物、排洩物吸附掉後再清潔和消毒。輔助用房及走廊每日溼掃2次。

2、不同區域的保潔工作(抹布、拖把)應分開使用,每次用後清潔消毒後懸掛晾乾(最好使用不易掉纖維的織物)。

3、接送患者推車每日清潔消毒,車上物品保持清潔,被汙染及時更換。

4、配備與手術間大小相匹配的迴圈風動態空氣消毒機,每日2次消毒,並記錄。每週對室內物表、門窗、動態消毒機風口徹底清潔,每月清洗動態空氣消毒機濾網和空調濾網。

5、腫瘤患者介入手術最好與心臟介入手術分室進行,不能分室的應分時段進行。

三、工作人員感染管理要求

1、凡進入介入手術室的工作人員必須換鞋、更衣、戴帽子,進入無菌區戴口罩,要做好自身防護。

2、患者入室應在清潔區換鞋或由推車經患者通道進入手術間。

3、限制其他人員進入,患有上呼吸道感染、面板化膿性感染或其他傳染病的工作人員不得進入手術室。

4、手術者操作前應嚴格按照外科洗手法洗手,手術時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程,其他人員做好衛生洗手;不應再手術者背後傳遞器械和用物,墜落在手術器械檯面以下的器械和物品應視為汙染。

5、手術結束後,脫下手套、手術衣放到指定位置,洗手後離開。

6、使用後鉛衣用95%酒精碰擦,有汙染物及血漬時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7、按照規範要求做好終末處理,進行醫療廢物的分類收集、每天交接登記。

8、有傳染病或需隔離的患者儘量使用一次性用品,按照其疾病的隔離要求採取相應的隔離措施。手術結束後按照《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範》做好物品、環境的消毒處理。

四、手術器械及一次性物品管理

1、所有器械包、敷料必須由消毒供應中心進行清洗消毒,嚴禁採用浸泡消毒方法滅菌。

2、無菌物品包和一次性用品分類放置,確保在滅菌有效期內。

3、醫務人員使用無菌物品和器械時,應當檢查外包裝的完整性、包外化學指示膠帶、包內指示卡和滅菌有效日期,如有疑問不得隨便使用。

4、所有滅菌手術器械包外資訊、植入物(支架、起搏器等)使用後有關條碼應貼於病歷便於追溯。

5、凡一次性無菌物品必須由醫院統一採購,包裝符合要求,有滅菌方法、批號、有效期標識,一次性物品應當一次性使用,不得重複使用。

6、一次性物品存放要求:放置在陰涼乾燥的貨架上,距地面≥20cm,距牆壁≥5cm,距屋頂≥50cm。

7、導管分類放於專用櫃內,專人保管,做好登記,使用後導管作為感染性廢物放入黃色垃圾袋內焚燒處理。

五、監測和記錄

1、使用含氯消毒劑浸泡毛巾、溼化瓶、吸引瓶等應當每天更換、測試含氯濃度並記錄。

2、每季度進行手術間空氣菌落數,醫務人員手錶面、物表菌落數、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監測並記錄。

3、科室內成立感控小組,每月有質量檢查記錄,每季度有活動記錄和感染管理知識培訓記錄。

4、有空氣迴圈風動態消毒記錄和過濾網清洗更換記錄。

預防手術室感染的措施 篇4

一、手術室的管理人員、工作人員和實施手術的醫師,應當具備手術室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及環境衛生學管理方面的知識,嚴格執行有關規章制度、工作流程、操作規範,認真履行崗位職責。

二、建築佈局應當符合功能流程合理和潔汙區域分開的原則,周圍環境清潔,無汙染源。

功能分割槽應當包括:工作人員生活辦公區;無菌物品儲存區;醫護人員刷手、患者手術區域;汙物處理區域。各區標誌明確,設專用通道,區域之間有實際屏障,避免交叉汙染。

三、手術室內應設無菌手術間、一般手術間、隔離手術間,每一手術間限置一張手術檯;隔離手術間應靠近手術室入口處。

四、配備流動水等洗手設施,嚴格手衛生管理。

洗手刷/海綿、擦手毛巾一人一用一滅菌,戴手套前後應洗手及手消毒。

五、手術室的牆壁、地面光滑、無裂隙,排水系統良好。

六、手術室用房的牆體表面、地面和各種設施、儀器裝置的表面,應當在每日開始手術前和手術結束後進行溼式擦拭方法的清潔、消毒,牆體表面的擦拭高度為2—2.5M。未經清潔、消毒的手術間不得連續使用。

七、不同區域及不同手術用房的清潔、消毒物品應當分開使用。用於清潔、消毒的拖布、抹面應當是不易掉纖維的織物材料。

八、手術部應當選用環保型中、高效化學消毒劑,根據消毒滅菌效果監測資料選擇有效的消毒劑,週期性更換,避免長期使用一種消毒劑導致微生物的耐藥性。

九、接送手術病人平車應用交換車,並保持清潔,平車上的鋪單一人一換。

十、進入手術室的人員應當嚴格按照規定更換手術室專用的工作衣、鞋、帽、口罩;穿好無菌手術衣的醫務人員限制在無菌區活動,手術結束後脫下的手術衣、手套、口罩等物品,應當放入指定位置後方可離開手術室。

十一、實施手術刷手的人員,刷手後只能觸及無菌物品和無菌區域。

十二、在手術室的工作人員和實施手術的醫務人員應當嚴格遵守無菌技術操作規程,在無菌區內只允許使用無菌物品,若對物品的無菌性有懷疑,應當視其為汙染;不得在手術者背後傳遞器械、用物,墜落在手術床邊緣以下或者手術器械臺平面以下的器械、物品應視為汙染。

十三、嚴格限制進入手術間的人員數,手術室的門在手術過程中應當關閉,儘量減少人員的出入。

十四、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者其他傳染病的工作人員應暫時限制進入手術室工作。

十五、手術使用的醫療器械、器具以及各種敷料必須達到無菌,無菌物品應當存放於無菌物品儲存區域。

十六、一次性使用的無菌醫療器械、器具不得重複使用。

十七、醫務人員使用無菌物品和器械時,應當檢查外包裝的完整性和滅菌有效日期,包括不合格或者超過滅菌有效期限的物品或肉眼可見汙垢的器械、敷料和物品不得使用。

十八、獲准進入手術室的新裝置或者因手術需要外帶的儀器、裝置,使用前必須對其進行檢查,應按手術器械的效能、用途做好清洗、消毒、滅菌工作後方可使用。

十九、進入手術室無菌區和清潔區域的物品、藥品,應當拆除其外包裝後進行存放,設施、裝置應當進行表面的清潔處理。

二十、病人吸氧裝置、霧化吸入器、氧氣溼化瓶、麻醉導管及面罩等器具應當一人一用一消毒或者滅菌,乾燥或無菌儲存。

二十一、手術室工作人員應掌握器械清洗、消毒相關知識,對可重複使用的醫療器械應按正確的器械清洗、保養以及滅菌的方法進行。

耐熱、耐溼物品首選壓力蒸汽滅菌,備用刀、剪刀等器具可採用小包裝進行壓力蒸汽滅菌,避免使用化學滅菌劑浸泡滅菌;特殊汙染(炭疽、破傷風、氣性壞疽等)器械按高水平消毒—清洗—滅菌程式進行。

預防手術室感染的措施 篇5

1、佈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和潔汙分開的要求;分汙染區、清潔區、無菌區,拖布及一切衛生用品要分開使用,並有明顯標誌。

2、天花板、牆壁、地面無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統,便於清洗和消毒。

3、手術室內應設無菌手術間、一般手術間、隔離手術間;隔離手術間應靠近手術室入口處。每一手術間限置一張手術檯。傳染病患者及感染性患者的手術應當在隔離手術間進行。

4、進入手術室人員須換手術室專用鞋、帽、口罩、工作服,要求自己的衣服、頭髮與口鼻不能外露,手術人員工作鞋一人一用一消毒、清洗。手術結束後,醫務人員脫下手術衣、手套等物品放入手術間指定位置,洗手後方可離開手術室。

5、手術器具及物品必須一用一滅菌,能壓力蒸汽滅菌的應避免使用化學滅菌劑浸泡滅菌。手術室所用物品、器械、敷料在開包前應再次檢查有效期,符合無菌要求方能使用,術中均遵守無菌操作規程。各種無菌溶液,應註明開啟日期、時間,棉花、棉籤、紗布、酒精、絡合碘儘可能使用小包裝。

6、手術用器具、物品的清潔和消毒滅菌由消毒供應室集中消毒供應。醫務人員必須嚴格遵守消毒滅菌制度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

7、麻醉用器具應定期清潔、消毒,接觸病人的用品應一用一消毒;嚴格遵守一次性醫療用品的管理規定。

8、嚴格執行手衛生制度,洗手刷應一用一滅菌。

9、無菌手術和有菌手術分別安排,以免交叉感染。若條件不具備時,應先做無菌手術,後做有菌手術。一類手術不得接在二類手術後進行。隔離病人手術通知單上應註明感染情況,嚴格隔離管理。術後器械及物品雙消毒,標本按隔離要求處理,手術間嚴格終末消毒。

10、嚴格限制手術室內人員數量。手術時門窗關閉,儘量減少人員出入和在室內走動。

11、嚴格執行衛生、消毒制度,必須溼式清潔,每週固定衛生日。

12、接送病人的平車定期消毒,車輪應每次清潔,車上物品保持清潔。接送隔離病人的平車應專車專用,用後嚴格消毒。

13、手術廢棄物品應按醫療廢物分類收集於不同包裝袋(盒)內,有專人收集並運送到指定地點,並做好交接登記手續。

14、建立健全日常清潔、消毒制度,並定期進行消毒滅菌效果及環境衛生學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