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措施>

醫院內感染的預防措施

措施 閱讀(2.75W)

院內感染是指患者、探視者或工作人員在醫院內獲得併產生臨床症狀的感染。隨著醫院現代化的發展和醫療措施上侵襲性診療手段、激素、化學方法、放射治療及抗生素的廣泛應用,國內外院內感染髮生率均呈明顯上升。發生院內感染不但會給患者增添額外的痛苦,而且延長住院時間,增加醫療護理工作負擔,常使患者所患疾病達不到預期的療效,甚至造成死亡。因此,預防院內感染尤為重要,其發生率已列為我國醫院分級操作的指標之一,為此我院採取以下措施加以防範:

醫院內感染的預防措施

1 加強醫院管理

醫院環境內大量細菌和易感人群並存的特點決定了醫院場所的特殊性[1]。為了減少醫院內的各種感染,採取切實可行的預防措施。

1.1 完善接診、分診制度 根據醫院具體情況開設不同的門診,以預防病人在確診前與一般門診混和就診所引起的交叉感染。

1.2 完善病種管理 根據不同科室的具體情況開設隔離病房、危急病房、溫馨病房等,以滿足不同病種患者的收治,減少交叉感染。

1.3 完善區域化管理 嚴格劃分汙染區、半汙染區、清潔區的管理,護理人員不僅要嚴格律已,還要管好患者及其家屬。

1.4 嚴格執行陪床探視制度 控制探視人員,減少陪床人員,切斷外源性細菌汙染的途徑,降低感染率。

1.5 妥善處理廢用垃圾 醫用垃圾、生活垃圾、銳器分類妥善處理,由專職人員收集後並進行處理。

2 嚴格執行消毒

2.1 加強病房空氣環境的管理 空氣中細菌含量與多種感染密切相關,護理人員應從多個環節減少高危區域的空氣微生物的含量。定時開窗,病房溼式清掃,每日完成床單更換,集中查房後用0.5%84消毒液超聲霧化進行空氣消毒。對高危重點科室、高危人群實行保護性隔離,嚴格探視,且採取探視者入室更-衣、洗手,探視後對室內進行通風、消毒擦拭、噴霧消毒等措施。每月一次做細菌培養,如不合格的,重新消毒後再做培養,以保證病房的清潔。

2.2 加強物品消毒滅菌處理 消毒滅菌不嚴是造成醫院感染的原因,目前滅菌方法很多,但仍認為高溫、高壓效果較好。有研究報道,汙染的氧氣溼化瓶、氧氣

管、氧氣插管、呼吸機、霧化器、導尿管、床旁櫃、公用洗滌池等是造成交叉感染的重要傳播因素。所以,除了對必須消毒的器械物品消毒外,對易忽視的消毒器械物品應進行認真的消毒。

2.3 手的消毒 護理人員進行各項護理操作前後都要徹底洗手,因為被汙染的手是醫院感染最主要的媒介。認真洗手與手的消毒是對患者和醫務人員雙向保護的有效措施[2]。在上班時間不準戴戒指、手鍊,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制度。做到一人一針一管一墊一巾一帶,在治療室安裝感應水龍頭,並配備幹手機避免或減少再次汙染,每月對醫務人員的手進行取樣監測,保證手指帶菌數不超過15cfu/cm2。

2.4 終末消毒 患者出院及病故後,對床單位進行嚴格的擦拭並消毒,以達到徹底終末消毒的目的。

3 減少侵襲性操作

儘量減少各種侵襲性操作,若病情需要,必須嚴格執行無菌技術,切實防止致病微生物擴散。有報道,泌尿道插管是引起泌尿系統感染的重要原因[3]。在必須導尿時,應選擇毒性小、感染率低的矽膠氣囊導尿管,嚴格無菌操作,每日2次尿道口消毒,每日更換引流袋,無菌尿管每週更換一次,留尿管前後和拔尿管前後都應對患者做尿的細菌培養,如發生菌尿症立即停止導尿,並使用合理的抗生素治療。 4 減少開放式治療

開放性的操作是造成感染的又一誘因。在泌尿系統疾病中,持續膀胱沖洗是不可避免的。採用3 000ml大袋生理鹽水沖洗,因重力緣故不需要排氣管及連通管,換袋工作由護士進行,仔細檢查每袋生理鹽水,避免有混濁及雜質的液體衝入膀胱。連線5 000ml一次性引流袋,常用密閉式,管頸粗,不易堵塞且可減少院內感染髮生,妥善固定後沖洗液不易逆流,更有效地避免院內感染。

5 合理使用抗生素

根據藥物試驗結果選擇有效抗生素,慎用廣譜抗生素,執行醫囑時護士必須掌握合理用藥常識,根據藥物的半衰期決定給藥時間,自覺按規定時間給藥,積極觀察療效,及時向醫生提供停藥和換藥的依據,最大限度地提高抗生素使用效果,減少耐藥菌株的產生。同時,注意使用兩種以上抗生素進,不宜置於同一溶液中靜注或靜滴,有些抗生素配伍後,雖然藥液外觀無明顯變化,但由於藥液相互作用,可出現藥理上或化學結構上的'改變,失去活性,喪失或降低抗菌作用。

6 縮短住院時間

積極治療原發病,加強支援療法,在提高醫療質量前提下,縮短住院時間。對一些老年慢性病患者,在其慢性疾病病情穩定後,應囑其儘快出院繼續治療並定期門診隨訪。

《醫院內感染的預防措施》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