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措施>

下呼吸道感染預防措施

措施 閱讀(3.2W)

一、減少或清除口咽部胃腸道病原菌的定植與吸入

下呼吸道感染預防措施

1、改進營養支援治療方法 儘可能採用胃腸內營養,小腸餵養可最大限度減少細菌通過腸粘膜向外移行,並維持正常腸道菌群平衡。

2、控制胃內容物返流 使病人採用半臥位,尤其是機械通氣的病人採用此姿勢是減少胃內容物吸入下呼吸道的簡單而有效的方法。

3、使用硫糖鋁替代H2-受體阻滯劑和抗酸劑防治消化道應激性潰瘍。

4、合理使用抗菌藥物 抗菌藥物的使用可引起口咽部菌群失調,因此應合理使用,以維持正常的菌群狀態。

二、切斷傳播途徑

1、洗手 醫務人員在接觸呼吸道分泌物、呼吸道插管或氣管切開病人後應洗手。

2、醫療器械的消毒與滅菌 呼吸機管道、溼化瓶、霧化液等呼吸道治療裝置的汙染是醫院獲得性肺炎發生的一個重要傳播途徑。因此,應定期對呼吸機管道及溼化瓶等進行更換消毒,用於霧化的液體一定要嚴格無菌。

3、隔離措施 對病人及病原體攜帶者應採取適當的隔離措施,對MRSA、銅綠假單胞菌感染病人及攜帶者積極治療的同時,予以隔離。對耐萬古黴素腸球菌感染的病人或攜帶者必須隔離。對高危病人如器官移植、粒細胞缺乏症等嚴重免疫功能低下者應採取保護性隔離措施。

三、提高機體免疫功能

可採用多種方式提高病人機體免疫功能。

四、護理工作中的預防控制措施

1、堅持病室通風換氣,溼式清掃,不在室內及走廊內抖被單等。

2、鼓勵、指導並協助術後病人勤咳、深咳、深呼吸、採取體位引流及叩背手法助病人排痰;控制影響病人術後咳嗽、深呼吸引起的.疼痛。

3、在接觸兩個病人之間,在處理呼吸道分泌物和汙染物品後及接觸另一病人、物品和周圍環境表面前;在接觸人體汙染和清潔部位之間,應更換手套和洗手。

4、直接接觸下呼吸道粘膜的物品必須滅菌或用高效消毒法處理。使用中的氧氣溼化瓶每天消毒,內盛無菌液體每天更換。備用的溼化瓶每週消毒乾燥儲存。

5、對於氣管切開病人,切開部位及其周圍應保持清潔乾燥;在切開部位的一切操作均應採用無菌技術;吸痰時原則上吸痰管只能提拉一次。

6、有呼吸道感染的醫護人員不應直接護理高危病人。

下呼吸道感染預防措施 [篇2]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我院2003年符合醫院下呼吸道感染標準38例,男25例,女13例,≥60歲24例,其中氣管切開3例,氣管插管1例,住院天數最短10天,最長87天,以老人與長期臥床患者為多見,伴有多種基礎疾病,長期使用抗生素,侵入性操作及免疫功能低下是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1]。

1.2結果

1.2.1下呼吸道感染與危險因素關係本組30例中有吸痰、留置導尿管、鼻飼管等各種不同的侵入性操作,抗生素應用兩種以上。38例住院天數均在10天以上。

1.2.2下呼吸道感染與住院時間關係本組38例,住院時間1~2個月2例,3~4個月13例,5~6個月1例,7~8個月6例,9~10個月3例,11~12個月13例。

2分析

呼吸道感染在醫院內感染中發生率最高,控制好呼吸道感染的發生也就是降低院內感染的發生。本組38例,均有應用兩組以上抗生素,其中有各種侵入性操作、糖皮質激素應用,有病情危重的,住院時間長的。呼吸道感染的發生似乎與季節變化有關,以冬春季節發病居多,這與南方天氣季節轉換、日夜溫差變化較大有關。呼吸科為呼吸道感染的醫院內感染高發區,在應用消毒隔離技術上既要按新《醫院感染規範》中所規定的標準預防的接觸隔離外,還要注意空氣隔離和微粒隔離[2]。

3下呼吸道感染的預防及護理[3]

3.1加強病房管理,增強醫務人員的院內感染意識感染在醫務人員中應得到高度重視,這不僅關係到入院後醫院感染率,更重要的是危重患者的搶救成功率。科室負責人對院內感染控制納入議題日程。組織科內醫務人員認真學習控制院內感染的有關知識,瞭解其重要性,制定切實可行的管理制度,加強檢查落實,並對監控人員進行技術指導和探陪人員的管理,促進醫務人員深刻認識到減少院內交叉感染是提高臨床整體醫療水平的關鍵。

3.2減少空氣中病菌汙染,加強空氣消毒力度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開窗通風,為降低室內空氣中的細菌含量,降低患者的感染機率。每天用消毒水溼潤掃,拖地2次(上午和下午),溼刷床,溼抹物件表面,避免床鋪被抖動,防止或減少床、被褥表面、桌面和地面附著大量微生物及攜帶塵埃產生懸浮而汙染空氣。儘量做好探視人員思想和宣傳工作,取得家屬配合,可減少細菌的攜帶和傳播。針對空氣中細菌汙染情況,可採取夜裡集中紫外線照射消毒,條件許可時每天晨間護理後用0.2%的過氧乙酸噴霧淨化空氣,下午用高效空氣消毒片燻蒸消毒相結合,定期進行病室空氣細菌數培養,同時注意觀察臨床症狀相同或細菌培養同一菌株的感染流行。

3.3做好有關器具的消毒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和隔離技術,各種護理用具都要嚴格消毒,認真處理被患者體液、痰液、血液等汙染的一切物品。氧氣溼化瓶及管道應嚴格消毒,並涼幹後備用;若暫時不用,應乾燥儲存,以免細菌滋生,使用中的溼化瓶每天應更換消毒1次。呼吸機管道系統及溼化貯液罐應注意消毒。超聲霧化裝置及與呼吸系統吸入性有關的一切器具,均應嚴格消毒後方可使用。盛液器和導管在每次使用前如還存有液體,均必須先傾倒乾淨,以免返流入瓶中。霧化器及容器每個患者做完後應立即消毒。不同患者使用的給氧面罩及氧氣導管必須更換。

3.4促進患者排痰在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原發病的同時,加強患者的營養,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並且鼓勵患者多咳和多做深呼吸,對深昏迷的患者無論是否有痰鳴音都應定時給予吸痰,尤其要設法促進患者排痰,翻身拍背驅痰法可防止墜積性肺炎的發生,使痰液及時而充分排出。還可進行口腔護理,從而降低下呼吸道感染率。

3.5認真洗手醫務人員的手是感染性疾病的傳播途徑,無論在進行任何操作前後特別在接觸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呼吸道插管或氣管切開之前之後均要肥皂洗手,切實防止致病微生物擴散。

3.6液體和藥物要求溼潤器中用於霧化的液體應用無菌液體;汙染器械不能與液體接觸。盛液體的容器或藥瓶一經開啟,24h內未用完者應予廢棄,只能用密封的藥物作為呼吸道給藥。

4結論

醫院下呼吸道感染的預防和控制至關重要,也是護理工作的基礎。有效控制醫院下呼吸道感染的各項關鍵措施無一不與護理學密切相關。護理人員如能正確認識及掌握各項有關知識與技術,可以大幅度減少醫院下呼吸道感染的發生和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