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措施>

手術部位感染預防措施

措施 閱讀(3.19W)

在手術時,為防止部位感染需要做好相關的預防措施,下面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手術部位感染預防措施,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手術部位感染預防措施
  手術部位感染預防措施

 一、術前預防控制措施

1手術室環境控制(小編認為目前缺乏循證依據)

手術室空氣中的微生物可成為導致手術部位感染致病菌的重要來源。嚴格控制進入手術室的人員,並減少手術室間不必要的人員走動穿梭和談笑是降低空氣中細菌數量的必要措施。

外科手術部位汙染的一個重要來源為破損的外科手套。強調使用雙指示型手套(雙層手套)能夠更有效的預防手術部位感染。雙指示型手套更易於發現術中是否發生手套破損,如果術中手套破損,即時立刻更換手套。手術室非手術人員也應雙手保持清潔。

2縮短術前住院時間

術前住院時間越長,發生手術部位感染的機會越多。因此應儘量縮短患者術前住院時間,術前住院時間<3天,可減少革蘭陰性桿菌在患者體內的定植。

3毛髮去除方法

美國SSI預防指南建議術前不要刮除毛髮,除非在切口周圍並將影響手術操作,確需要去除毛髮,應在手術開始前(但不宜在手術室內去除毛髮)使用電動推刀(或剪毛器剪除)或脫毛劑去除毛髮。廢除刀片剃毛,防止面板劃傷。與使用脫毛劑、剪刀去毛或不從手術部位去毛相比,用剃刀去除毛髮的方法和手術部位感染危險升高10倍相關。

4術前面板消毒

手術部位使用碘伏--酒精或洗必泰--酒精製劑目前是最佳的選擇。酒精與洗必泰複合製劑或酒精與碘伏複合製劑塗抹手術切口部位形成的屏障作用持久。用洗必泰-酒精複合消毒製劑擦手2-3分鐘可最大程度上減少面板細菌量。術前用消毒劑沐浴可減少面板上細菌數量,但與降低SSI的發生率沒有明確關係。

5保證手術器械的無菌

手術器械的清洗、包裝、滅菌過程的質量是關鍵。

6遠隔部位感染的治療

遠隔感染病灶能增加手術部位感染的發生,在擇期手術前確定和治療所有遠隔部位的感染,並對遠隔部位感染的患者推遲擇期手術,直到感染治癒後再進行手術。

7戒焑

吸菸可以使傷口癒合速度減慢,可能會增加SSI的發生危險。吸菸通過多種機制,增加了手術切口的感染率,如血管收縮會降低組織氧分壓。應指導患者至少在擇期手術前30天停止吸菸。

  二、術中感染預防措施

1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

圍手術期預防性全身使用抗菌藥物是目前重要的預防手術部位感染的方法之一。頭孢菌素類的廣譜和低毒性,是手術預防中最常用的抗菌藥物。頭孢菌素可快速進入傷口,因此最有效用藥時機為切皮前30分鐘內。長效抗菌藥物如萬古黴素和氟喹諾酮類應該在切皮前1-2小時給藥。如手術時間超過3小時或超過所用藥物半衰期的2倍以上,或成人術中出血超過1500ml,術中應追加一次。結腸直腸手術可使用口服聯合腸外抗生素給藥,以減少發生SSI的風險。切口沒有被汙染時,關閉切口後再給予抗生素沒有益處。

2血糖控制

高血糖是導致手術部位感染的一個危險因素,而且是獨立因素。高血糖損傷了大量的宿主免疫反應,血糖水平增高,切口的感染率也隨之增高。術後血糖控制目標是為空腹血糖<7.8mmol/L,隨機血糖<10.0mmol/L。

3保溫措施

圍手術期維持體溫在常溫(≥35.5℃),術中應給患者採取保溫措施。低體溫損害了機體正常的生理和免疫功能,免疫機制不能有效殺菌,使得切口感染率發生增加,低體溫切口感染率為正常體溫的3倍。此外,低體溫可能會增加血液流失,導致傷口血腫或需要輸血,這一因素也會增加SSI的發生率。目前手術保溫工作並不理想,因此應提高認識,重視保溫措施,調高空調溫度、手術過程中使用保溫毯、沖洗胸、腹腔時用37℃的生理鹽水等方法保溫。

4氧氣吸入的作用

圍手術期補充氧氣可降低SSI相對危險度(RR)25%。吸氧增加切口處的氧分壓,增強殺菌能力。吞噬細胞尤其是中性白細胞殺滅微生物需要氧化過程的參與,當組織氧分壓低於20-40mmHg時,中性白細胞殺滅細菌的能力迅速喪失。因此,切口氧分壓降低增加感染髮生率和感染嚴重程度。氧氣與抗菌藥物具有相加效應。切口部位皮下氧分壓低無疑可降低中性白細胞的殺菌功能,建議在關閉切口後應持續吸氧至少2小時。

5手術技巧與手術時間

手術時間越長髮生手術部位感染的風險性越高。手術部位長時間的暴露增加了傷口汙染、組織損傷以及失血造成患者防禦機制的抑制。手術的持續時間也反映了外科醫生的手術技能。過渡的組織損傷和異物會增加切口感染率。手術技巧是預防切口感染的一個關鍵因素,使用抗菌藥物和其他任何方法都不能完全彌補外科手術技巧問題。因此嫻熟的手術操作是預防手術部位感染的關鍵。

6縫線

縫線是導致手術部位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使用單纖維縫線造成感染的.可能性要明顯低於多纖維縫線。細菌對單纖維縫線的生物粘附降低、且吞噬細胞能夠觸及縫線上或縫線間的細菌。連續縫合較間斷縫合感染率更低,可能因為縫合處壞死組織減少,張力分佈更均勻,傷口殘留的縫線材料減少。

7輸血和輸液

圍手術期輸入異體血製品是發生術後感染的一個明確的危險因素。輸血和感染率呈劑量相關性。輸血幾乎影響了免疫功能的每個環節,最主要的是巨噬細胞功能,因此,在圍手術期輸血要慎重,儘可能減少或避免輸血。術中輸入過量晶體液,可降低切口處含氧量,從而增加感染率和感染的嚴重程度。

8手術貼膜

使用抗菌手術貼膜能否減少手術部位的感染率,取決於貼膜的成分、面板準備情況心以及貼膜與傷口邊緣面板的黏附性。其中貼膜技術是關鍵。消毒面板後待其自然乾燥後再貼膜,可以達到最好的貼合程度。貼膜時必須加壓以啟用膜上的壓力敏感性膠水。

9放置引流管

正確放置引流,儘量選擇遠離手術切口部位進行置管引流,確保引流充分。應用閉合引流的SSI發生率低於開放引流。閉合式引流有助於將液體從大的潛在死腔排除,但閉合式引流本身並不能預防感染。

  三、術後管理

1規範護理操作

術後護理操作應規範到位,尤其是給氣管切開或氣管插管的患者吸痰時注意無菌操作;每次評估各類導管是否需繼續保留,並及時拔除各類導管。

2實施手部衛生

接觸患者手術部位、更換切口敷料前後應均進行手衛生。為患者更換切口敷料時,嚴格遵守無菌技術操作原則及換藥流程。

3病情觀察

術後保持引流通暢,根據病情儘早為患者拔除引流管。定時觀察患者手術切口部位情況,有分泌物時應及時取樣送檢。切口有過度滲液時敷料應及時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