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措施>

手術室壓瘡預防措施

措施 閱讀(8.13K)

術中獲得性壓瘡不僅增加病人痛苦,影響術後康復,而且增加病人住院費用和浪費社會資源。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手術室壓瘡預防措施,歡迎閱讀參考,希望幫助到你。

手術室壓瘡預防措施

  術中獲得性壓瘡的定義

國內外暫缺乏對手術病人術中獲得性壓瘡的統一定義或概念。20**年NPUAP對壓瘡的定義進行更新後,有護理專家開始稱其為“術中獲得性損傷”,並定義其為“一種術後72h內發生的組織損傷,與術中體位相關”。20**年,魏**等對“術中獲得性壓瘡”進行了解釋,即“手術過程中發生的面板損傷,為急性壓瘡,可能發生於術後幾小時內,但是大多數發生在術後1~3天,也有可能發生在術後6天內”。國內學者在定義術中獲得性壓瘡的概念時多采用魏彥姝的定義。

術中獲得性壓瘡的危險因素

近年來,諸多學者均致力於手術病人術中獲得性壓瘡風險評估的研究。然而對於術中獲得性壓瘡的危險因素的研究還有諸多的不確定性,並未形成統一共識。根據作用性質可將術中獲得性壓瘡的危險因素分成3類,即形成因素、促成因素和相關因素。

1、形成因素

形成因素是直接導致壓瘡發生的因素,即壓力、剪下力、摩擦力。除了以上因素外,微環境(面板與支撐表面接觸面的條件,通常是指溫度和溼度)也是術中獲得性壓瘡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時,郭月等研究指出,手術過程中的多項操作或使用一些特殊的手術儀器裝置會產生額外的衝擊力和震動如手術中“釘”“鑿”“鑽”等,是導致術中獲得性壓瘡發生的高危因素之一。

2、促進因素

促成因素是誘發其形成的因素,包括運動及感覺功能障礙、術前營養狀況、受力點面板型別、術中體溫、手術時間、手術體位等。其中,手術時間是比較公認的危險因素之一。手術開始4h後,壓瘡發生風險是每半個小時增加33%,持續性的無活動、低血壓等都增加了壓瘡發生的風險。一項前瞻性研究顯示,手術時間超過6.15h時術中獲得性壓瘡發生率顯著增高。

3、相關因素

相關因素是可能存在一定影響但需要進一步研究的相關因素,包括年齡、吸菸、術前水腫程度、術前合併症及用藥、術中低血壓和術中失血等。不同年齡病人發生術中獲得性壓瘡的風險不同,這可能與不同年齡段病人的面板組織彈性、膠原含量、血管硬化程度、皮下脂肪以及肌肉厚度等不同帶來的術中區域性血液供應、組織血流灌注差異相關。面板水腫是手術病人術後發生壓瘡的影響因素之一。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被證明是手術病人術中獲得性壓瘡發生的高危因素。同時,對於術前有伴隨疾病的病人,往往會長期服用藥物治療,特別是激素類的藥物,也會影響毛細血管再生和膠原合成,增加術中獲得性壓瘡發生的危險。也有研究發現,術中失血量和血流動力學波動越大,術中獲得性壓瘡發生的可能性就越大。

 術中獲得性壓瘡預防措施

國內外學者對術中獲得性壓瘡的預防措施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選擇最佳的支撐面、體位的安置和面板保護3個方面。

1、支撐面

支撐面是指用於壓力再分佈的特殊裝置如某種床墊、床的組套、床墊替代品等,其目的是對組織負荷、微環境和/或其他治療功能作出調整。

Defloor等對比5種床墊(標準墊、膠體墊、泡沫墊、聚醚的粘彈性墊和聚氨酯粘彈性墊)的作用,顯示後兩者能有效降低術中獲得性壓瘡的發生。

Russell等通過隨機對照試驗證明多單元脈動動態床墊既能保證進行心血管手術病人的安全,又能有效降低術中獲得性壓瘡的發生。

Chalian等意識到手術病人是壓瘡發生的高危人群后,在手術室使用液體基質床進行干預,將術中獲得性壓瘡的發生率從21%下降到0。

Feuchtinger等使用4釐米厚的帶有溫度的'彈性泡沫手術墊,嘗試解決溫度對術中獲得性壓瘡產生的影響,但是結果顯示此方法反而提升術中獲得性壓瘡發生率而不推薦。

2、體位的安置及改進

St-Arnaud等強調手術體位的安全擺放對術中獲得性壓瘡產生的影響,併為神經外科手術病人設計術中體位和實驗器材,有效減少壓瘡的發生。

Allegretti等關注手術時間長、術中獲得性壓瘡發生率高的手術病人,設計測量方法來測量手術病人與床墊接觸面壓力及溫度,通過術中針對性的調整體位、使用加溫裝置等預防壓瘡的發生。

3、面板保護

常見的方式有使用潤膚劑和使用預防性敷料。前者是通過潤膚劑來保護乾燥面板以降低皮損風險,後者是通過在經常受到壓力、摩擦力、剪下力影響的骨隆突處使用泡沫敷料預防壓瘡。對於使用預防性敷料來降低術中獲得性壓瘡的發生率,存在爭議。

Brindle等對心血管手術病人術中獲得性壓瘡病人進行隨機對照試驗,實驗組使用一種自貼壁的有機矽泡沫敷料進行面板保護,但結果顯示這種敷料並不能有效降低術中獲得性壓瘡的發生率。

Black等進行文獻回顧指出,使用5層自貼壁的有機矽泡沫敷料或3層自粘性軟聚矽酮泡沫敷料能有效預防術中獲得性壓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