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資格證>職稱考試>

2017二級心理諮詢師案例分析題

職稱考試 閱讀(4.86K)

知識點的應用應該與實際案例聯絡起來,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提供的二級心理諮詢師案例分析題,大家可以參考練習,更多習題練習請關注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2017二級心理諮詢師案例分析題

  一般資料:求助者,男性,55歲,退休工人,國中文化程度。

案例介紹:求助者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家庭經濟條件較差。求助者家中兄妹6人,他排行第3,小時候他認為父母偏心,有好吃的都留給弟妹。國中畢業時和別的同學一起“上山下鄉”,插隊到農村。在農村勞動時,不慎受傷,求助者覺得自己很倒黴。後來有同學先期回城了,求助者怪自己的父母沒有本事,不能將自己弄回城裡。後來求助者終於回城當了工人,看到自己的同學有的考上了大學,求助者就責怪父母不支援自己考學,自己還得幫父母養育弟妹,心中很不痛快。求助者的哥哥姐姐順利結婚了,求助者開始談戀愛,但談了多次,都以失敗告終。求助者怪自己家庭中兄弟姐妹多,家中經濟條件差。由於歲數大未婚,被單位同事戲稱“老青年”,求助者憤憤不平,但很無奈。求助者的家人紛紛勸其不要條件太高,求助者恨自己命不好,在40歲時無奈地結婚。

求助者所在工廠不景氣,在45歲時就被買斷工齡。雖然得到一筆錢,但求助者因失去工作始終高興不起來,認為自己實在是倒黴透頂,一直鬱鬱寡歡。幾年前求助者的女兒出車禍,被撞斷了腿,求助者認為自己的黴運還沒有過去。半年前求助者的妻子患了癌症,他認為老天對自己實在太不公平。在妻子女兒的勸說下前來諮詢。

心理諮詢師觀察瞭解到的'情況:求助者自幼體質較差,父母對其很照顧,但家中兄弟姐妹多,經濟條件差。求助者曾多次談戀愛,但大多都因嫌棄女方容貌等條件不好而失敗。多年來求助者內心痛苦,煩惱,沒有什麼想幹的,對什麼事都不感興趣,總是悶悶不樂,經常借酒消愁。身體狀況、人際關係等一般。經常不參加家庭、同學、同事間的聚會,就是春節也不願與家人團聚。

請根據以上案例,回答以下問題:

一、本案例中,求助者遇到的負性生活事件有哪些?

二、本案例中,求助者的認知及特點是什麼?

三、本案例中,求助者產生心理問題的原因有哪些?

四、對該求助者可以考慮哪些診斷?

五、按照貝克的觀點,求助者的認知曲解有哪些?

六、諮詢中面對求助者的種種不幸,諮詢師在共情中應注意什麼?

七、諮詢師使用了梅肯鮑姆的認知行為療法,請簡述該療法的具體程式。

八、如果諮詢師使用求助者中心療法幫助求助者,請簡述該療法的過程。

  一、本案例中,求助者遇到的負性生活事件有哪些?

1、在農村勞動時受傷。

2、45歲時工廠不景氣,被買斷工齡。

3、幾年前女兒車禍被撞斷腿。

4、半年前妻子患癌症。

解析:按照時間順序,找出求助者經歷的生活事件。

  二、本案例中,求助者的認知及特點是什麼?

1、求助者被買斷工齡,失去工作,便認為“自己實在是倒黴透頂”,反應其“以偏概全”的不合理認知特點。

2、求助者因女兒出車禍被撞斷腿,便認為自己的黴運還沒有過去,反映其“糟糕至極”的不合理信念。

解析:找出求助者的具體的不合理信念並確認其特徵。

  三、本案例中,求助者產生心理問題的原因有哪些?

1、生物學因素:男,55歲,自幼體質較弱。

2、社會性因素:

(1)農村勞動時受傷。

(2)45歲被買斷工齡。

(3)女兒車禍被撞斷腿。

(4)妻子患癌症。

(5)家中經濟條件差。

3、心理因素:

(1)存在不良歸因傾向。

(2)存在不合理認知傾向。

(3)存在不良人格特點。

(4)對他人及家庭持久的偏見。

解析:按照病因分析的思路,整理求助者的相關資料。

  四、對該求助者可以考慮哪些診斷?

1、嚴重心理問題。

2、抑鬱性神經症。

3、(偏執型)人格障礙。

解析:二級的多軸診斷,如果有現實因素刺激,診斷可包含嚴重心理問題;心理衝突變形可診斷為神經症,求助者又以抑鬱性神經症的診斷要點為突出表現;一般多軸診斷中,可能會有人格障礙,或是精神病性障礙。

  五、按照貝克的觀點,求助者的認知曲解有哪些?

1、主觀推斷。

2、選擇性概括。

3、個性化。

4、誇大和縮小。

解析:貝克和雷米的認知療法中的認知歪曲包括:主觀推斷、選擇性概括、過度概括、誇大和縮小、個性化、貼標籤和錯貼標籤、極端思維。而本案例中求助者只有上面四方面的認知曲解。

  六、諮詢中面對求助者的種種不幸,諮詢師在共情中應注意什麼?

1、諮詢師應從求助者的角度而不是自己的角度來看待求助者。

2、表達共情應把握時機,共情應適度。

3、要善於把握角色。

4、善於使用軀體語言。

5、應驗證是否與求助者共情。

解析:記憶範疇,記住即可。

  七、諮詢師使用了梅肯鮑姆的認知行為療法,請簡述該療法的具體程式。

1、通過角色扮演和想象使求助者面臨一種可以引發焦慮的認知。

2、要求求助者評價他們的焦慮水平。

3、教給求助者察覺哪些他們在壓力情境下產生的引發焦慮的認知。

4、幫助求助者通過重新評價自我陳述來檢查這些想法。

5、讓求助者注意重新評價後的焦慮水平。

解析:記憶範疇,記住即可。

  八、如果諮詢師使用求助者中心療法幫助求助者,請簡述該療法的過程。

1、第一階段:求助者對個人經驗持僵化和疏遠態度。

2、第二階段:求助者開始“有所動”階段。

3、第三階段:求助者能夠較為流暢地、自由地表達客觀的自我。

4、第四階段:求助者能更自由地表達個人情感,但在表達當前情感時還有顧慮。 心理治療的過程大部分發生在這一階段和下一階段。

5、第五階段:求助者能夠自由表達當時的個人情感,接受自己的感受,但仍帶有一些遲疑。

6、第六階段:求助者能夠完全接受過去那些被阻礙,被否認的情感,他的自我與情感變得協調一致。在這一階段,常常會看到求助者流淚或眼睛溼潤。

7、第七階段:在此階段,求助者對治療條件的作用,如關注、接納等已不再看的那麼重要。他幾乎可以不需要諮詢師就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