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企業管理>戰略管理>

企業戰略與風險管理

戰略管理 閱讀(1.77W)

在21世紀的今天,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內、外部環境更加複雜,企業需要提高對市場的反應速度、創新的速度,使企業立於不敗之地。下面yjbys小編為大家準備了企業戰略與風險管理的文章,歡迎閱讀。

企業戰略與風險管理

  1強化企業戰略風險管理意識,規避企業風險

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但是企業是可以通過風險緩解、風險轉移、風險消除、風險保留等措施來規避風險。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使現代的競爭已經從機械化的時代轉向數字化、資訊化的時代,為此企業應建立一套經營風險機制,通過現代的企業制度,設計合理的組織架構,使管理層能隨時監控戰略風險管理,並且落實到各職能部門和每個員工,使每位員工認識到戰略風險管理的特性,實行全員的風險管理,增強企業戰略管理風險意識,建立企業風險管理文化。

企業的戰略規劃了企業的長遠發展,使企業為達到此目標而奮鬥。在變化莫測的市場環境中,機遇與風險往往並肩而直,這就需要企業領導具有風險意識,保持清醒的頭腦,權衡其利弊,做出正確的決策。因此,企業應成立一個風險團隊,對一些突發事件及戰略風險進行風險識別、風險估測、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採取有效措施加強技術創新的風險管理,使戰略風險成為企業的一種文化,能夠蘊含於企業的產品中,從而形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提升企業的無形價值。

企業的風險管理包括了對風險的度量、評估和應變策略。企業面對經營環境的變化,應對風險作出適時調整,對風險進行持續監察。企業應當控制企業的風險容量,當超過風險容量時,企業應通過有效的風險策略,結合風險控制體系,通過一些定性或定量的方法,譬如:調研法、系統思考法、狀態確定法、VAR、財務指標法等,來降低或消除風險,將風險降低到可控制的範圍,使企業有序的發展。

  2做好戰略風險管理控制,認識到其重要性

目前我們應轉變舊的觀念,樹立現代的企業風險意識,開拓思路,思路出戰略,戰略出效率。戰略的好壞會制約企業的發展,而風險是跟企業的目標緊密相聯的,目標定位越高,風險越大。企業在制定戰略時,應進行風險識別,制定出符合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目標,降低企業戰略失敗的可能性及業績表現的不確定性。

企業外部環境的變化,使競爭更加激烈。由於變化週期的縮短,突發性增加了,企業要不斷的對風險進行分析,從市場、人力資源、文化、利潤、內部控制等角度對現有的和潛在的風險進行評估,對風險的重要程度進行分類,對一些重要的風險實行動態預警機制,採取各種方法降低風險。風險是要不斷的進行評價的,每一種可能在不同時期的重要程度是不同的,只有加強監察,企業才不會偏離發展的軌道,務實的開展戰略風險管理。

企業戰略風險管理是通過建立有效的信念和邊界等管理控制系統及實施完善的內部控制來實現。管理層可以通過企業的信念與邊界系統排除那些與企業戰略不相符並可能帶來風險的機遇,以免戰略失效。戰略失效包括早期失效、偶然失效、晚期時效。當企業因承受能力的不同面臨風險時,可以通過風險辨識與評估、風險測繪、風險定量、風險機會辨識、風險降低行動方案規劃、資本調整決策等步驟,按優化排列順序,明確內部審計組織架構和管理體制,完善內部審計流程,最好靠提前反應性變革,避免企業遭受損失來規避風險。戰略風險管理的技術主要有四種,即:多元化風險管理、各種形式的合約、金融衍生工具、實物期權。在選擇戰略風險管理技術時,企業要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包含人員素質和能力、企業內部控制的強弱、資金及資本結構的配置等,通過幾種技術的有效組合以確保收益成本下的邊際利益最大化。內部控制可以保證企業經營合法、合規,保護資產的`安全及財務報告、相關資訊的真實、完整,提高企業的效益和效率,從而促進企業戰略的發展。有效的戰略風險管理能釋放企業的資源和資金儲備,並將稀缺的資源投入與戰略相一致並融入企業價值的活動中,以便更好的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及增加值。

  3建立企業戰略管理風險文化,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戰略風險管理是一項思考企業未來、辨識發展機會的有用工具。企業在戰略風險的管理方面不僅僅涉及企業的某個方面,而是會統籌企業的全域性。加強戰略風險管理,公司能夠將戰略威脅轉變為成長機會,能從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也是企業走向國際化發展的需要。為了企業更長遠的發展,企業應將戰略風險管理不斷的與企業融合,形成企業文化,建立企業的風險管理體系,使企業能更好的將風險化為機遇,做好風險迴避,為企業團結進取、開拓創新奠定基礎。

企業文化建設的首要任務就是防範風險。而防範風險是基於戰略現實的考慮,對企業的方針、目標事先做好規劃,以防不測,從而減少企業損失。同時,也可以讓職工能夠長期保持危機感,藉助企業文化將風險意識寓於全體職工,使職工的凝聚力形成合力來抵禦風險,從而形成企業的戰略風險管理文化,使其成為企業發展的“防火牆”,以免碰到“病毒”,使企業戰略達不到實際要求,而“半路夭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