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數學課堂教學如何設計才具有層次性

校園 閱讀(2.66W)

課堂教學設計是近階段我校的一個重要課題,於是我思考著如何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發展學生的各種能力。我想必須在課堂教學設計上下工夫。學生的認識是按照從具體到抽象、從已知到未知、從簡單到複雜、從現象到本質的順序逐漸深化的過程,是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我覺得我們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應基於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心理髮展規律以及教學內容的特點,採取逐步滲透、逐層深化、螺旋上升的方式開展有效教學。具體談以下幾點:

數學課堂教學如何設計才具有層次性

1、在動手實踐的體驗中呈現層次性。

例如:《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片斷

(1)把一個西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同桌分一分、說一說。

(2)彙報分的過程及結果。

(3)你怎麼看出平均分成4份的?能不能想個辦法,讓這4份看得更清楚?(把摺痕畫出來)

(4)(指名)你分到多少?在哪裡?為了跟你同桌區分,把你的作個記號,劃上斜線。(指同桌)你呢?

(5)把一個西瓜平均分成4份,這份是這個西瓜的1/4,那份也是這個西瓜的1/4。也就是說,任意一份都是這個西瓜的1/4,或每份都是這個圓的1/4。

(6)觀察圖:有幾個1/4?4個1/4合起來是多少呢?空白部分呢?

(7)剛才找到了西瓜的1/4,再任選一個學具,折一折、畫一畫,並劃上斜線,表示出它的1/4。

(8)展示:上面圖形中,塗色部分是這個圖形的1/4嗎?為什麼?

(9)通過折一折、畫一畫、塗一塗顏色的方法創造1/( )。

(10)通過折一折、畫一畫、塗一塗顏色的方法創造( )/( )。

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是一個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的逐步轉化過程。課堂上,教師的教學要依據學生的認知規律與潛能外化的規律,所呈現的教材內容和形式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所以本片斷的教者在教學時,通過了這樣有層次的設計:

(1)瞭解分數產生的必要性,引出1/4;

(2)重點認識1/4,理解1/4的意義,並折出圖形的1/4;

(3)創造幾分之一;

(4)創造幾分之幾。這樣設計,從集體學到自主學,學生具備了學的條件。在教學中,大多數學生積極參與,從不會到會,從學會到會學,更利於後續知識的學習。

重新認識作業的意義和價值,全面科學地改革數學作業,已成為一個現實而迫切的課題。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數學作業的佈置,不僅服務於基礎知識的鞏固,更旨在發展學生。那麼,如何改變數學作業的現狀,優化數學作業的設計,使學生在做作業的過程中體驗快樂,形成能力,學會合作,學會自主呢?

下面談幾點自己的體會:

一、認識新理念下的國小數學作業

在國小數學教學中,數學作業是課程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課堂教學的延伸、繼續和必要補充,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學生進行學習最基本、最經常的活動形式,是學生獲取、鞏固、應用知識的一種手段,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徑。通常所說的運算技能就是數學裡重要的技能之一,學生數學概念的形成、數學知識的掌握、數學方法與技能的獲得、學生智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

都離不開作業這一基本活動。它起著鞏固課堂知識,反饋課堂教學效果,瞭解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並據此總結本課得失、制訂對策、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的作用。《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明確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目前,數學作業的佈置也體現這一基本理念,改變過去作業佈置是教師的“專利”模式,使其成為教師、學生乃至家長共同參與數學活動的一個試驗區,從而突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因而,新理念下的作業佈置兼顧著鞏固基礎知識與發展能力的雙重目標,賦予作業新的生命活力,以適應學生髮展的需要。

二、國小數學作業的現狀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深入實施,大多數教師都比較重視課堂教學的革新。然而,對如何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設計新型的數學作業,利用數學作業來發展學生卻關注得並不多。長期以來,由於認識的偏狹及應試的導向,使得作業陷入了機械重複、單調封閉的誤區。傳統教學中所佈置的作業都是煩瑣的死記硬背、無思維價值的練習,學生沉溺於題海戰術中,書本世界與生活世界完全割裂。老師佈置多少學生完成多少,學生較少有自主選擇餘地,而且面對不同水平、不同基礎的學生,實施的是無差異的作業練習,從而導致部分學生“吃不飽”與“吃不了”現象的發生,抑制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限制了學生

學習活動的空間。評價作業的方法千篇一律是打“√”、打“×”,過分強調甄別,缺乏人文性的激勵,學生被動應付,主動性得不到發揮。剖析作業佈置的現狀,主要表現為三多三少:一是例題仿做的題目多,綜合創新的.題目少,致使學生應付式完成,不求甚解;二是單純計算的題目多,應用表達的題目少,作業內容乏味重複,學生態度消極;三是要求獨立完成的題目多,關注合作互動的題目少,忽視了學生合作交流的需要,使部分學困生對作業產生恐懼心理。學生這些不正常的作業心理直接影響著作業的質量和效果,阻礙學生能力的提高和思維的發展。

三、國小數學作業的缺陷

1.作業量多,效率低下

不少好心的老師為了強化教學效果,常給學生布置大量的作業。做了書上的,還要做《每課一練》,練了《同步》還得練《星級》??教師大搞題海戰術,追求面面俱到,多多益善,誤以為“熟”才能生“巧”。學生每天要花很多的時間來應付這些繁多的課外作業。久而久之,勢必給學生造成過重的心理負擔,過分增加疲勞度,挫傷學生做作業的積極性,最終導致作業完成的質量低下,影響了學習效果。

2.內容陳舊,思想封閉

國小生接觸到的社會、生活是多元化,豐富多彩,充滿大量資訊的。然而他們所做作業的內容卻陳舊、枯燥,遠離生活,難以被他們理

解。這便封閉了學生的思想,將現實與數學重重隔離,在幼小的心靈裡留下了陰影。

3.形式單一,阻礙發展

一直以來,學生的數學作業形式總是很單一,書面筆算作業佔多數,而動手實踐、自主合作探究類的作業所佔比例卻微乎其微。這種單一形式的作業常使學生感到厭倦,甚至反感,同時也嚴重抑制了學生各種能力的發展。

4.主張統一,忽視差異

教學中,教師為了圖方便,習慣佈置統一的作業內容。無視學生的個性與認知差異,搞“一刀切” “齊步走”的作業,造成優秀生“吃不飽”、學困生“吃不了”的令人堪憂的狀況,使兩極分化越來越嚴重,不利於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5.強調本位,不講整合

教師所佈置的課外數學作業往往只顧本學科,根本不考慮學科之間的互相滲透,不考慮學生科學文化素質的綜合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得不到提高。

6.評價單調,等第隨意

以“等第”代替“分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體現,是教學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