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高中歷史必修二單元知識框架

校園 閱讀(1.58W)

上了高中,很多老師都會要求學生自己整理知識框架,你知道歷史單元知識的框架怎麼整理嗎?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歷史必修二單元知識框架,希望對大家有用!

高中歷史必修二單元知識框架

  高中歷史必修二單元知識框架

一、明清時期的海禁政策:P24

(1)含義:明清王朝禁止中國人赴海外經商和限制外國人到中國進行貿易的政策。

(2)表現:①明朝維護朝貢貿易體制,禁止民間外貿

②清朝順治年間:頒佈“海禁令”和“遷海令”

③清朝乾隆22年後,只准粵海關一口貿易

(3)原因:①西方殖民者在中國沿海的非法活動猖獗。

②封建專制的空前加強,封建制度漸趨衰落

③自然經濟的絕對優勢地位,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

④(清朝)防範漢人反抗,維護滿洲貴族統治。

⑤中國傳統的重農抑商政策的延續

⑥明朝為了抗擊倭寇、清初防範大陸居民與鄭成功等抗清武裝勾結

(4)影響:①扼殺了對外貿易推動經濟進步的可能性

②使中國在19世紀以極端保守封閉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

③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

二、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的緩慢發展:P25

(1)發展條件:古代中國的經濟進步特別商品經濟的發展

(瞭解:具體條件有:明清時期農業手工業專業化商品化的發展,商品市場的擴大、國家對勞動者人身控制的鬆弛、自由勞動力市場的出現發展、轉向徵收銀兩的賦稅改革等)

(2)出現:①時間:明代(中後期)

②地點:江南

③行業:絲織業

④表現:“機戶出資、機工出力”、“計工受值”的僱傭與被僱傭關係產生。即僱工生產的手工工場出現。

(3)發展:清朝(鴉片戰爭前),規模、行業部門、地區擴大或增多。

(4)影響:衝擊並侵蝕著傳統的經濟形態。

(5)緩慢原因:①明清王朝抑制工商業和閉關鎖國政策。

②實力強大的經濟傳統的壓抑。

(自然經濟根深蒂固、商人買田置地導致工商業缺乏擴大再生產資金、封建制度下的農民極端貧困,購買力底下等)

③根本原因:落後的封建制度的`阻礙。

  高中歷史必修二單元知識歸納

鴉片戰爭後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P30

(1)變動起因:外國資本主義的經濟侵略

經濟侵略條件:①西方機器製成品物美價廉,競爭力強

②通過戰爭、條約獲得通商、控制海關、航運等特權

經濟侵略主要方式:①商品輸出

②資本輸出(在華設立企業)

③低價收購農產品和原料等

(2)變動表現:

①工業:(從東南沿海起)中國手工棉紡織業(包括農民家庭和城市私營)衰敗,外商工業企業興起。

②農業:農產品的商品化程度有了一定發展,部分開始受到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影響。(即農業生產日益殖民地化、商品化)

③商業和金融業:外商在華設立洋行、銀行、輪船公司等企業

(貿易中心由廣州轉移到上海)

總之:中國(封建)自然經濟開始解體,逐漸成為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一部分

(3)變動影響:

①階級:農民和手工業者大批破產

中國無產階級產生

買辦出現

②經濟: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勞動力和商品市場

促進了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等

  高中歷史必修二單元知識

一、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

附:近代民族工業的含義:近代中國人在國內創辦的使用機器生產、僱工經營的工業企業。廣義上的民族工業即包括近代官辦工業也包括近代民營工業;狹義上的民族工業僅指近代民營工業企業(即近代私人資本主義或民族資本主義工業)

(1)時間:19世紀六七十年代後起

(2)途徑:①洋務派創辦近代軍事和民用工業企業

(其中軍事企業為官辦;民用企業採用官辦、官督商辦和官商合辦等多種形式,以官督商辦為多)

②部分官僚地主商人等投資於近代工業企業

如:陳啟沅創辦的廣東南海繼昌隆繅絲廠

③部分手工工場採用機器生產

如:方舉贊等創辦的上海發昌機器廠

(3)概況及特點:

①資金少、規模小,技術力量薄弱

②部門和地區分佈不平衡,沒有形成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

③受外資和本封雙重壓迫又與之有一定依賴關係等

二、認識近代中國資本主義產生的歷史背景:

中國資本主義產生於中國逐漸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環境中,面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兩座大山的壓制。主要受西方資本主義的影響,是歐風美雨的產物。與西方資本主義的產生相比自身缺乏產生的充足原始資本積累、成熟的技術條件和人才儲備、寬鬆的政治環境和政策推動等。上述背景相當程度決定了其產生後長期資金少、規模小,技術力量薄弱、部門和地區分佈不平衡、發展緩慢、始終不能在國民經濟中佔據主導地位等不足和侷限。

其產生的主要促進因素有下:

(1)鴉片戰爭後外國資本主義的經濟侵略瓦解著中國落後的自然經濟,擴大了商品和勞動力市場。

(2)外商企業在通商口岸開辦,其高額利潤刺激中國的富人躍躍欲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