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高中政治必修4單元知識框架

校園 閱讀(1.19W)

政治必修四要學習的哲學內容是比較繁雜,為了能方便複習,我們大家可以學會自己歸納知識要點,完善知識框架。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必修4單元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

高中政治必修4單元知識框架

  高中政治必修4知識

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

1、什麼是新事物?什麼是舊事物?什麼是發展?(即發展的實質)

新事物是符合客觀規律、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遠大前途的事物。舊事物是違背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勢,最終走向滅亡的事物。發展的實質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

2、發展的普遍性

自然界是發展的、人類社會是發展的、人的認識是發展的。

3、為什麼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把握這一觀點有何意義?

前途是光明的:(1)新事物是符合客觀規律、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遠大前途的事物。(2)它在克服了舊事物中消極的、過時的和腐朽的東西,吸取了舊事物中積極的、合理的因素,並增添了為舊事物所不能容納的新內容。(3)社會領域內的新事物能夠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援和擁護。因而新事物必然戰勝舊事物,前途是光明的。

道路是曲折的:(1)新事物的發展總要經歷一個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較完善的過程。(2)人們對新事物的認可也有一個過程(3)舊事物總是頑強抵抗和極力扼殺新事物,因而,新事物戰勝舊事物必然經歷一個漫長而曲折的過程。

意義:在曲折的道路上問鼎事業的輝煌。既要充滿信心,鼓勵、支援新事物,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接受挫折與考驗。

4、量變和質變的含義及其相互關係:

含義:量變和質變是事物發展過程中兩種不同的狀態。量變是事物數量的增減和場所的變更,是一種漸進的、不顯著的變化。質變是事物根本性質的變化,是事物由一種質態向另一種質態的飛躍,是一種根本的、顯著的變化。

相互關係:(1)事物發展總是從量變開始,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2)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3)質變又為新的量變開闢道路,使事物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4)事物的發展就是由量變到質變,又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如此迴圈往復,不斷前進。

5、把握量變和質變關係原理的意義

做好量的積累,為事物的質變創造條件;抓住時機,促成質變,實現事物的飛躍和發展。

  高中政治必修4必考知識

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

1、什麼是矛盾?

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內部對立統一關係的哲學範疇,簡言之,矛盾就是對立統一。

2、矛盾的同一性和鬥爭性的含義及二者的關係

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雙方相互吸引、相互聯結的屬性和趨勢。矛盾的鬥爭性,是指矛盾雙方相互排斥,相互對立的屬性。關係:同一以差別和對立為前提,鬥爭性寓於同一性之中。

3、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論意義

原理:事事有矛盾,時時有矛盾。方法論:在任何時候,對任何事物,我們要承認矛盾,分析矛盾,勇於揭露矛盾,積極尋找正確的方法解決矛盾。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生活的海洋中揚帆遠航,才能歷經風雨,又見彩虹。

4、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其方法論意義

原理: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方法論意義:想問題、辦事情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具體分析矛盾的特點,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不同的矛盾。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我們在實際工作中正確認識事物的基礎和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也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要原則和活的靈魂。

5、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和矛盾的特殊性(個性)的關係原理及其方法論意義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聯結的。(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變的,在不同的場合是可以變化的。方法論意義:(1)應該遵循從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認識秩序。(2)掌握一般號召與個別指導相結合的、科學的工作方法。

6、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義及其相互聯絡

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處於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就是其他處於從屬地位、對事物發展不起決定作用的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賴、相互影響,並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7、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義及其相互關係

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矛盾雙方中處於支配地位,起著主導作用的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矛盾雙方中處於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導作用的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賴,並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8、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

堅持兩點論,就是在認識複雜事物的發展過程時,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認識某一矛盾時,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堅持重點論,就是在認識複雜事物的發展過程時,要著重把握主要矛盾,“牽牛要牽牛鼻子”;在認識某一矛盾時要著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高中政治必修4知識要點

一、尋覓社會的真諦

1、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辨證關係(可以比較物質與意識、實踐與認識辨證關係的原理加以理解)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社會意識反作用於社會存在。

2、理解推動社會運動、變化、發展的兩對基本矛盾,即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反作用於生產力。生產關係要適應生產力。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反作用於經濟基礎。上層建築要適應經濟基礎。

3、比較並理解社會基本矛盾在階級社會與社會主義社會不同表現及解決方式

階級社會:主要通過階級鬥爭解決。社會主義社會:只能通過改革解決。

4、瞭解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的主體

人民群眾

5、群眾觀點與群眾路線

群眾觀點:相信群眾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切想人民群眾負責,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

群眾路線: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二、實現人生的價值

6、理解什麼是人的價值,掌握評價一個人價值大小的標準

人的價值就在於創造價值,就在於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即通過自己的活動滿足自己所屬的社會、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評價一個人價值的大小,就是看他為社會、為人民貢獻了什麼。

7、理解價值觀的導向作用,思考並深入體會價值觀的選擇與人的幸福之間的關係?

價值觀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具有導向作用。價值觀對人生道路的選擇具有導向作用。

8、聯絡社會發展的規律和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的主體等相關知識,明確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標準

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

9、懂得勞動及奉獻對人生的意義

創造價值,體驗幸福:在勞動中實現和證明自己的價值,促進人自由全面的發展;在奉獻中實現人生價值,體驗人生幸福。

10、思考為什麼強調要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人生的價值

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人們實現人生價值的基礎。完全脫離社會的“個人奮鬥”是不可能的。

11、理解自我砥礪是一種人生的修煉,是抗挫折,抵誘惑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