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歷史必修二必備重點知識框架

校園 閱讀(2.66W)

高中的歷史老師很重視學生知識框架的建立,在學習到必修二的歷史知識時,都會要求學生建立知識框架。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歷史必修二重點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

歷史必修二必備重點知識框架

  歷史必修二知識框架

古代商業發展歷程與特徵

(1)發展歷程:原始社會:出現以物以物,產生原始商業。商朝:職業商人,最早貨幣

周朝:實行“工商食官”政策。將商人集中,設官統一管理,提供衣食為政府服務。

春秋戰國:私商取代官商成為商人主體黃金、白銀開始用為貨幣,出現商業都會。

隋唐:商業貿易蓬勃發展。長安、洛陽、揚州成為大都會;各國商人往來頻繁;陸、海絲綢之路繁榮。

宋代:出現世界上最早的紙幣,集鎮、夜市興起。

元代:廣泛流通紙幣,古代商業新高峰。

明清:商業城市興起;貨幣經濟占主導地位;農產品大量進入市場;勞動力成為商品;區域性商人群體實力雄厚

古代商業發展特徵:① 商業起源很早,並且在不斷地發展。②商業市場形式多樣,如城市的市,鄉村中的草市,夜市和曉市等③城市商業經濟發達。④ 漢至明朝前期以絲綢之路和陶瓷之路為主要渠道的對外貿易發達,並促使沿海港口城市走向興盛,明後期逐漸衰落⑤明清時期白銀的廣泛使用促進了商業資本的積聚。⑥商人群體活躍。⑦商業長期受到重農抑商政策的壓制,商人的社會地位較低⑧商業始終作為農耕經濟的補充而未能佔據中國古代經濟的主導地位

(2)城市的發展

A自周秦迄唐代:縣治以上城市,官設市作為交易場所,設市令、市長,市處特定位置,與民居分開,嚴格控制。城市主要是政治、軍事中心。

B唐代:整齊劃一坊市制

C宋代:坊市界限不復存在,城郭鄉村允許置市,不再規定統一時間,商業不受直接監視,城市經濟功能大大增強。

D明清:工商業市鎮興起,江南尤盛

  歷史必修二知識要點

中國古代的經濟政策與資本主義萌芽問題

(1)經濟政策:重農抑商

A原因:商人流動性大,與強調耕戰,加強中央集權的思想發生矛盾 B歷程 戰國時期:重農抑商思想崛起 ;漢代:均輸平準、鹽鐵官營、算緡告緡,私營工商業者受到打擊,無法與國家抗衡。中唐:有所鬆動,鼓勵海外貿易,實行官商分利。明清:固守重農抑商政策

C 影響:在封建社會和王朝的初期,“重農抑商”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封建統治的鞏固起了積極作用;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到了明清時期,商品經濟已相當活躍,“重農抑商”政策就違背了經濟發展規律,不僅阻礙了工商業的發展和強化了自然經濟,而且造成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緩慢發展,是造成近代中國落後的原因之一。從根本上說,“重農”是正確的,但不能把“農業”和“商業”長期放在對立面。

(2)經濟政策之二:明清海禁政策

原因:① 明初主要是擔心流亡海上的敵對勢力勾結倭寇危及明朝的統治② 清初主要是為了對付東南沿海人民的抗清鬥爭③ 後來,清政府一方面為防範“外夷”侵犯,另一方面認為天朝上國無所不有,不需與外國交流。

評價:消極作用佔主流地位。使中國日益脫離世界發展大勢,堵塞了給中國近代科學技術和經濟發展提供外部刺激的渠道,失去了利用國際貿易的優勢地位開闢海外市場、刺激資本擴張、推進工業化的契機。

(3) 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的問題

① 耕織結合、自給自足的經濟結構在全國範圍仍居主導地位

② 官府的沉重剝削,導致農民極端貧困,購買力極其低下

③ 清政府固守“重本抑末”的傳統政策,打擊壓制工商業者

④ 清政府長期閉關鎖國,實行海禁政策

⑤ 建立在封建土地所有制基礎上的陳舊落後的經濟觀念,使地主、商人、高利貸者在其構成的三位一體的剝削體系中互相轉化,很少投資於手工業

  歷史必修二知識

中國近代工業的興起與發展

(1)興起:①鴉片戰爭後,隨著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勢力的入侵,中國的自然經濟開始解體,客觀上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提供了商品市場和勞動力市場。

②鴉片戰爭後,外商企業陸續在通商口岸興起,受外商企業豐厚利潤的.刺激,中國的一些官僚、地主、商人開始投資創辦近代企業③洋務派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和裝置,對民辦企業起了誘導作用。

④19世紀70年代在外資企業和洋務企業的刺激下,民族工業產生(發昌、繼昌隆、貽來牟)

(2)發展

晚清時期甲午戰爭後,清政府放寬民間設廠的限制,並於1903年設立商部。社會上興起實業救國熱潮(張謇、榮宗敬、榮德生) 民族工業黃金時期時期(短暫春天、)時間:一戰期間

原因:A、歐洲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忙於戰爭,對華資本和商品輸出減少。B、民國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資產階級的地位,激發振興實業的熱情。C、政府倡導使用國貨 D、群眾性的反帝愛國鬥爭

概況:輕工業發展迅速,化學工業有發展,範旭東被稱為中國化學工業代表。

1918一戰結束——1927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前夕 狀況:發展受挫 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前夕狀況:獲得顯著發展

1937-1945年抗戰時期 狀況:日益萎縮

1945—1949年解放戰爭時期 狀況:陷入絕境

(3)影響中國資本主義發展的主要因素:中國資本主義是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夾縫中艱苦掙扎的。民族工業的發展需要有一個和平安定的社會環境,但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控制下的舊中國,不可能有一個和平安定的社會環境。 帝國主義的侵略、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壓制,是影響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主要因素。

(4)資本主義在中國近代歷史發展程序中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條件下產生的中國民族資本主義不可避免地帶有對中外反動經濟勢力的依賴性。中國資本主義沒有發展起來,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社會基礎很薄弱,中國資產階級的力量和成熟程度,遠不如歐美資產階級革命時期的資產階級,因此,中國資產階級擔當不起領導人民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務。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條件下想通過發展資本主義實現近代化,達到強國富民的目的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