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上海大學聯考歷史重要知識點總結歸納

校園 閱讀(2.86W)

在備考歷史大學聯考的時候,考生要注意梳理清楚學過的歷史知識,畢竟高中的歷史內容是比較雜亂的,考生需要將這些知識點都理明白。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學聯考歷史知識要點,希望對大家有用!

上海大學聯考歷史重要知識點總結歸納

  大學聯考歷史必背知識點

鴉片戰爭

一、鴉片戰爭

1、爆發原因

(1)根本原因

國際:英國開展工業革命。為了開拓海外市場和掠奪生產原料,英國準備侵略中國。

國內:清政府經濟落後,政治腐敗,財政困難,軍備廢弛。人民生活困苦不堪,階級矛盾激化,清政府實行閉關鎖國政策。

(2)直接原因

走私鴉片:英國為了扭轉對華貿易逆差,向中國走私鴉片

禁菸運動:1839年林則徐在虎門銷煙,英國藉此對中國發動侵略戰爭

2、經過

(1)爆發:1840年6月,英國艦隊侵入廣東海面進行挑釁,鴉片戰爭爆發

(2)擴大:1841年強佔香港島,威逼廣州;清朝愛國將領海齡等抗英殉國

(3)結束:1842年8月英軍入侵下關江面,清政府屈辱求和,戰爭結束

(4)結果:1842年8月簽訂《南京條約》

《南京條約》內容:割香港島給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中國海關收取英商進出口貨物的關稅,由雙方商定。

3、鴉片戰爭的影響

(1) 使中國社會性質發生變化: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破壞,中國由一個獨立自主的封建國家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

(半殖民地,是從國家主權來說。它是指一個國家形式上有自己的政府,但實際上政治、經濟、外交等各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國殖民主義的控制和奴役的社會。是一種倒退。

半封建,是從社會形態來說。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統治和自然經濟占主導地位,實際上社會狀態已逐漸近代化,資本主義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產生並不斷髮展壯大。客觀上是一種進步。)

(2) 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

鴉片戰爭前:封建社會,主要矛盾是封建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之間的矛盾

鴉片戰爭後:半殖半封社會,主要矛盾是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之間的矛盾(主要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包括農民階級、工人階級、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

(3) 中國革命任務和革命性質發生變化: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

反侵略和反封建的雙重任務;中國革命進入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時期。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分為兩個階段: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和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比較:

時期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任務 領導階級 指導思想 革命目標

舊民主主義革命 反侵略反封建 資產階級 三民主義 資產階級共和國

新民主主義革命 反侵略反封建 無產階級 馬克思主義 社會主義

(4) 中國思想領域發生變化

“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萌發。新思潮實質是向西方學習,尋求強國御辱之道。

(5) 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二、第二次鴉片戰爭(鴉片戰爭的繼續和擴大)

1、爆發原因

根本原因 :列強要求進一步開啟中國市場 ,擴大在華侵略權益

直接原因:英法等國向清政府提出“修約”要求遭到拒絕

2、經過

1856年,英俊進攻廣州,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

1858年,英法聯軍進逼天津,與請政府簽訂《天津條約》

1860年,英法聯軍攻陷天津北京,火燒圓明園,並簽訂《北京條約》

《天津條約》主要內容:①允許外國公使常駐北京;②賠償英法鉅額白銀;③增開牛莊(後改營口)、登州(後改煙臺)、臺灣(後定為臺南)、淡水、潮州(後改汕頭)、瓊州、漢口、九江、南京、鎮江等沿江十處為通商口岸;④允許外國人到中國內地遊歷、經商和傳教;⑤外國軍艦和商船可在長江各口岸通航。

《北京條約》主要內容:①清政府承認《天津條約》有效;②增開天津為商埠;③割讓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④准許英、法招募華工出國;⑤對英、法兩國賠款各增至 800 萬兩白銀。

3、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影響

(1)使中國喪失大片領土,主權受到更加嚴重的損害

(2)清政府開始被列強控制,中外反動勢力公開勾結,共同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

(3)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大學聯考歷史常考知識點

一、瞭解俄國國內戰爭後蘇維埃政權面臨的形勢,認識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向新經濟政策轉變的必要性。

1、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⑴背景:十月革命勝利後,英、法、美、日等國武裝干涉;

國內戰爭爆發,蘇俄面臨嚴峻的政治、經濟形勢

⑵內容:農業---餘糧徵集制

工業---工業國有化

商品流通---取消一切商品貿易,由國家集中分配

社會勞動---強制勞動

⑶評價:①積極---在戰時特殊情況下,最大限度集中全國人力物力財力,保證了軍事上的勝利。

②消極---許多措施超出了戰時需要,戰後進一步加強,因蘇維埃共產黨幻想以此直接過渡到純粹的社會主義經濟形式。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帶來的弊端日益顯現,引起人民不滿。

2、 新經濟政策

⑴背景:①國內戰爭勝利後,蘇維埃亟需恢復遭到戰爭破壞的經濟,

②農民對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不滿與日俱增,頻繁發生暴動。

國家也沒有能力直接領導和組織所有企業的生產。

⑵內容:農業---糧食稅

工業---中小企業和國家暫時無力經營經營的.企業,允許本國和外國資本家經營,恢復私人小企業。

商品流通---允許自由貿易

⑶意義:①表明蘇維埃共產黨放棄了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的設想和實踐,而探索出了在生產力發展的基礎之上,逐步向社會主義過渡的道路。

②恢復了國民經濟,鞏固了蘇維埃政權;

二、列舉“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現,認識其在實踐中的經驗教訓。

1、斯大林體制確立:20世紀30年代中期

2、表現:單一公有制;高度集中的經濟管理體制;計劃經濟;以行政手段管理經濟

3、評價

(1)積極影響:使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突出成就,基本上實現了工業化。1940年蘇聯的工業總產值躍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2)消極影響:①片面發展重工業,使農業和輕工業長期處於落後狀態;

②由於忽視消費品生產,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緩慢;

③國家為了積累資金,從農民身上拿走的東西太多,農民生產積極性不高;

④長期僵化的執行計劃指令,壓抑地方和企業的積極性,越來越阻礙蘇聯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4、經驗教訓:①制定政策時一定要堅持生產關係適應生產力發展的原則;

②要從國情出發,農、輕、重按適當比例平衡發展。

三、概述從赫魯曉夫改革到戈爾巴喬夫改革的基本歷程,認識社會主義改革的複雜性、艱鉅性和曲折性。

1、赫魯曉夫改革

⑴內容:農業領域自留地,開荒,種玉米;工業領域權力下放,承認企業和個人利益

⑵評價:積極--------一定程度上衝破了傳統觀念的束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消極---結果失敗---根本原因:區域性調整,沒有改變計劃經濟體制

2、勃列日涅夫改革

⑴內容:工業領域運用價值規律;農業領域擴大農場自主權

⑵評價:結果失敗---根本原因:沒有改變計劃經濟體制

3、戈爾巴喬夫改革根本性變革

⑴內容:經濟領域——進行根本性變革,承認企業是獨立生產者,允許個體經濟

政治體制改革-

⑵結果:1991年,蘇聯解體

  高中歷史基礎知識點

工業文明的崛起和對中國的衝擊

一、新航路的開闢(航路、影響)

(1)1405-1433中國鄭和七次下西洋,紅海沿岸,非洲東海岸

(2)1487-1488葡萄牙迪亞士,非洲好望角

(3)1492義大利哥倫布在西班牙的支援下發現美洲新大陸

(4)1497-1498葡萄牙達伽馬從歐洲到印度

(5)1519-1522葡萄牙麥哲倫在西班牙的支援下第一次環球航行

二、荷蘭、英國的殖民活動

(1)荷蘭的殖民擴張:

①時間:17世紀上半葉,取代西、葡成為世界頭號貿易強國

②手段:組建大型商業公司

(2)英國的殖民活動(日不落帝國):

①手段:海盜式掠奪,進行商業戰爭,在殖民地進行商業活動和掠奪;黑奴貿易

②結果:18世紀下半葉成為最大殖民帝國

③影響:商業活動和掠奪,成為資本原始積累的重要來源;黑奴貿易促進了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給英國帶來鉅額財富,推動了英國工商業的發展。

三、殖民擴張與掠奪是資本主義列強建立世界市場的主要途徑

(1)通過貿易和掠奪,把各大洲的商品源源不斷地輸入歐洲。歐洲的商路和貿易中心從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

(2)在歐洲人“火與劍”的殖民活動中,美洲的金銀礦的開採和種植園經濟為歐洲的資本原始積累做出了重要貢獻。

(3)非洲成為獵獲黑人奴隸的場所,跨大西洋黑奴貿易開始。

(4)歐洲人用美洲的金銀購買亞洲的商品,刺激了亞洲經濟的發展。

(5)全球逐漸形成了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經濟體。

四、第一次、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基本史實

(1)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基本史實

①棉紡織業:飛梭、珍妮紡紗機、水力織布機、水力紡織機

②冶金業:焦煤鍊鐵法;採礦業:蒸汽抽水機、安全燈

③動力:蒸汽機;交通運輸:碎石路、鐵路、汽輪

④影響:人類進入“蒸汽時代”

(2)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基本史實

①標誌:電力廣泛應用、內燃機技術、化學材料、鍊鋼技術

②前提: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範圍確立

③條件:資本主義經濟飛速發展;自然科學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④交通運輸:內燃機、汽車、飛機

⑤化學領域:有機化肥、人工合成染料、合成橡膠、油漆

⑥動力:電的發明和使用

⑦影響:使人類進入電氣時代

五、兩次工業革命對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發展的影響

(1)開始形成:15、16世紀新航路的開闢

(2)初步形成:18、19世紀中葉的第一次工業革命

(3)最終形成: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第二次工業革命

(4)途徑:國際貿易的發展、人口和資本的流通、威力威逼

(5)影響:

①促進了資本主義自身的發展;

②19世紀末20世紀初,亞洲國家大多成為歐美列強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大陸領土基本被瓜分完畢,拉美在經濟上受制於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