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上海政治大學聯考重要知識點歸納

校園 閱讀(2.8W)

眼看著大學聯考的日子離我們越來越近了鵝,上海的學生對於政治這門科目有什麼複習方法呢?其實政治科目的複習關鍵還是基礎知識點的鞏固。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政治大學聯考必備的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用!

上海政治大學聯考重要知識點歸納

  政治大學聯考易錯知識點

1.商品質量越好,價格越高。

(價值是價格的基礎,使用價值與價值量沒有直接聯絡)

2.使用價值不同是不同商品之間能夠交換的原因。(需要交換的原因)

(不同商品之間能夠交換的原因是因為都有價值)

3.價值是使用價值的物質承擔者,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4.某企業通過技術創新提高社會勞動生產率,使商品價值量減少。(不變)

5.商品價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個別勞動生產率提高。

(價值下降,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

6.通貨膨脹必須引起物價上漲,物價上漲必然引起通貨膨脹。(未必)

7.價值規律是市場經濟特有的規律。(商品經濟)

8.等價交換就是指商品的價格與價值相符合。

(價格與價值不一致也是等價交換的形式)

9.等價交換是指每一次商品交換的價格與價值相一致。(經常不一致)

10.價格由購買力決定。(購買力只能影響價格)

11.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資料消費將逐步被享受性消費所取代。(生存資料消費是最基本消費,……發展資料和享受資料的消費將逐漸增加)

12.國有經濟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公有制經濟)

13.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國有經濟在社會總資產中佔優勢。

(公有資產,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

14.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15.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是相統一的,不可放棄的。

16.銀行存款利率提高,儲戶的實際收益越多。

(居民的實際收益取決於存款利率和物價漲幅的對比)

17.金融債券具有信用度高、收益高和流通性強等特點。(應該是政府債券)

18.通過購買社會保險,投保人把風險轉移給保險人,使自己所承擔的風險損失降到最小。(商業保險)

19.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個人消費品分配的基本原則是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不能將分配原則等同於分配製度,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中個人消費品分配的基本原則)

20.在我國的分配製度中,按勞分配體現了公平,忽略了效率;按生產要素分配體現了效率,忽略了公平。(效率與公平的一致性)

21.要發揮財政在促進社會事業發展中的作用,關鍵是要增加稅收收入。(關鍵是發展經濟,調整分配政策,增加財政收入)

22.稅收具有固定性,一旦確定就不能改變。(未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不能隨意改變)

23.納稅人是指稅法上規定的最終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或個人。(直接負有)

24.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決定性作用)

25.巨集觀調控最主要的任務和目標是增加就業。

(促進經濟增長是巨集觀調控最主要的任務和目標)

26.經濟全球化是主要通過生產的全球化來實現的。(跨國公司來實現的)

27.世界貿易組織的最基本原則是最惠國待遇原則。

(非歧視原則,包括最惠國待遇原則與國民待遇原則)

28.面對開放的世界,在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濟建設過程中,必須把改革開放作為自己發展的根本基點。(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根本基點)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識

生產與經濟制度

1、生產與消費的關係

生產決定消費:

①生產決定消費的物件。

②生產決定消費的方式。

③生產決定消費的質量和水平。

④生產為消費創造動力。

消費反作用於生產:

①消費是生產的目的。

②消費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對生產的調整和升級起著導向作用。

③一個新的消費熱點的出現,往往能夠帶動一個產業的出現和成長。

④消費為生產創造出新的勞動力,提高勞動力的質量,提高勞動者的積極性。

2、大力發展生產力的意義

①只有大力發展生產力,才能解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②只有大力發展生產力,才能為鞏固社會主義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質技術基礎。

③只有大力發展生產力,才能擺脫經濟文化落後狀態,縮小歷史遺留下來的與發達國家的差距,趕上以至超過發達國家,充分顯示社會主義的優越性。

④只有大力發展生產力,才能不斷增強綜合國力,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

3、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

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

我國所有制構成

地位

形式

含義

作用

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經濟特徵,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在國民經濟中居於主體地位。

國有經濟(包括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份)

由社會全體勞動者共同佔有生產資料。

(以國家所有的形式存在)

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起主導作用。國有經濟有利於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增強我國的經濟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

集體經濟(包括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集體成份)

由部分勞動者共同佔有生產資料。

集體經濟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集體經濟體現共同富裕的原則,有利於廣泛吸收社會資金,緩解就業壓力,增加公共積累和國家稅收。

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是社會主義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個體經濟

由勞動者個人或家庭佔有生產資料,從事個體勞動和經營。

發展個體經濟有利於利用分散的資源,發展商品生產和流通,擴大社會服務,增加就業。

私營經濟(包括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私有成份)

以生產資料私有和僱傭勞動為基礎。

發展私營經濟有利於發展生產和滿足人民生活需要,吸收勞動者就業,增加國家稅收。

外資經濟(包括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外資成份)

外國投資者和港澳臺投資者在我國大陸設立的獨資企業以及中外合資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中的外商投資部分。

發展外資經濟有利於引進境外的資金和先進技術,學習境外的先進管理經驗,擴大就業,擴大出口,增加財政收入。

4、公有制的實現形式

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都是公有制的實現形式。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

股份制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可以增強公有制經濟的活力,提高企業和資本的運作效率;擴大公有資本的支配範圍,增強公有制的主體作用。

5、公有制主體地位的體現

就全國而言,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佔優勢,有的地方、有的產業可以有所差別。

國有經濟控制國家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即控制國民經濟發展方向、控制經濟執行的整體態勢、控制重要稀缺資源的能力。在關係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國有經濟必須佔支配地位。

  高中政治哲學知識重點

一、世界是普遍聯絡的

1、聯絡的含義:所謂聯絡,就是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

2、聯絡的普遍性

(1)原理:

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與周圍其他事物有著這樣或那樣的聯絡。任何事物都處在聯絡之中。

②每一事物內部各個部分、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絡的。

③整個世界是一個普遍聯絡的有機整體,其中沒有一個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注意】並非任意兩個事物都是有聯絡的,聯絡是具體、有條件的。

(2)方法論:這要求我們用聯絡的觀點看問題,反對用孤立的觀點。

3、聯絡的客觀性:

(1)原理:聯絡是客觀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2)方法論:

①聯絡的客觀性要求我們從事物固有聯絡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觀隨意性。

②聯絡是客觀的,並不意味著人對事物的聯絡無能為力。人們可以根據事物固有聯絡,改變事物的狀態,調整原有的聯絡,建立新的聯絡。

4、聯絡的多樣性

(1)原理:世界上的事物千差萬別,事物的聯絡也是多種多樣的。把握聯絡的多樣性,對於我們正確認識事物具有重要意義。

(2)方法論:聯絡的多樣性要求我們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一切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

二、用聯絡的觀點看問題

1、堅持整體和部分的統一

(1) 整體和部分的辯證關係:

區別:

①含義不同。整體是事物的全域性和發展的全過程,從數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區域性和發展的各個階段,從數量上看它是多。

②在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不同。整體居於主導地位,整體統率著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備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發展過程中處於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從和服務於整體。

聯絡:整體和部分又是相互聯絡、密不可分的。

①整體是由部分構成的離開了部分,整體就不復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會影響整體的功能。關鍵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甚至對整體的功能起決定作用。

②部分是整體中的部分,離開了整體,部分就不成其為部分。整體的功能狀態及其變化也會影響到部分。

(2)方法論:

①我們應當樹立全域性觀念,立足整體,統籌全域性,選擇最佳方案,實現整體的最優目標,從而達到整體功能大於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②同時必須重視部分的作用,搞好區域性,用區域性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

【注意】整體和部分的功能不同。

①整體具有部分根本沒有的功能。

②當部分以有序、優化的結構構成整體時,整體的功能會大於各部分功能之和。

③當部分以無序、欠佳的結構構成整體時,整體的功能會小於各部分功能的之和。

2、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

(1)系統的含義和基本特徵:

①含義:系統是由相互聯絡和相互作用的諸要素構成的統一整體。

②基本特徵:整體性、有序性和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

(2)掌握系統優化方法的要求

①內容:要著眼於事物的整體性,注意遵循系統內部結構的有序性,注重系統內部的結構的優化趨向。

②要求:用綜合的思維方法來認識事物。既要著眼於事物的整體,從整體出發認識事物和系統,又要把事物和系統的各個部分、各個要素聯絡起來進行考察,統籌考慮,優化組合,最終形成關於這一事物的完整準確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