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大學聯考歷史要點知識點歸納

校園 閱讀(6.83K)

大學聯考在即,歷史科目的複習很重要,我們要重視知識脈絡的梳理,將瑣碎的時間點串成時間軸,特別強調出每個事件之間的聯。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學聯考歷史必備的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用!

大學聯考歷史要點知識點歸納

  大學聯考歷史常考知識點

1

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

[答題術語]

(1)鴉片戰爭後,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開始解體,中國被迫捲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逐漸成為列強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傾銷市場。

(2)洋務企業的興辦,引進了外國先進的機器裝置,是中國從手工業生產向機器生產過渡的標誌,是中國經濟近代化的開端。它對外國資本主義的經濟侵略有 定的抵制作用,對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有誘導作用。

(3)1 9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民族工業產生。甲午戰爭後,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民族工業獲得初步發展;一戰期間中國民族工業進一步發展,迎來了一個“短暫的春天”;國民政府統治前期,民族工業發展較快;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民族工業日益萎縮,發展陷入絕境。

2

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

[答題術語]

(1)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新中國的成立以及改革開放等,都對社會習俗變革產生了重大影響。

(2)維新派主張“斷髮易服”、“廢止纏足”。民國時期的社交禮儀發生重大變化。

(3)1881年,中國自建的第一條鐵路唐山——胥各莊鐵路通車。1909年,中國人自行設計的京張鐵路通車,成為中國鐵路史上的里程碑。

(4)近代交通與通訊的變化促進了經濟的發展,改變了人們的通訊手段和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轉變了人們的思想觀念,使人們的生活豐富多彩。

(5)報刊在通達民情、傳播知識、開啟民智、立言議政和進行輿論監督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報刊多樣化和更加專業化的今天,它對人們的學習教育、文化娛樂、生活消費等各個方面都產生了重要影響。

(6)1983年,中國成功研製出第一臺每秒運算速度上億次的計算機,定名為“銀河——l”號。20世紀90年代,中國正式接人網際網路.此後迅速發展。

3

近代中國思想解放潮流

[答題術語]

(1)“新思想”萌發:鴉片戰爭驚醒了先進的中國人,他們拋棄陳腐觀念,放眼世界尋求強國禦侮之道。林則徐、魏源等是第一批開眼看世界的中國人。

(2)維新思想:1 9世紀末,資產階級維新派在民族危機面前,提出變法圖強、實行君主立憲制的主張,並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戊戌變法運動,對中國社會起了思想啟蒙作用。

(3)民主共和思想:資產階級革命派主張推翻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國。

(4)新文化運動:1915年,面對袁世凱“尊孔復古”的逆流,以陳獨秀為首的資產階級激進派發動了新文化運動,以民主科學為旗幟,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為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奠定了基礎。五四運動後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思想界的主流。

4

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

[答題術語]

(1)1954年第一屆人大通過憲法,以國家根本大法的形式正式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2)中共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調動了民主人士的參政議政熱情,開創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設國家的新局面。

(3)新中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依據是《共同綱領》和l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內蒙古自治區早在1947年就已成立,其它自治區在建國後成立。

(4)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依法治國”確立為政治體制改革的重點。1999年,把“依法治國”寫人憲法,中國進入建設法治化社會的新時期。

(5)“國兩制”就是在一箇中國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實行社會主義,臺灣、香港、澳門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不變,兩種制度長期共存,這是實現祖國統一的必經之路。

5

現代中國的對外關係

[答題術語]

(1)建國初期三大外交方針是“另起爐灶”“一邊倒”“打掃乾淨屋子再請客”。

(2)“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標誌著新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成為解決國與國之間問題的基本準則。

(3)1954年參加日內瓦會議是新中國首次以大國身份參加的重要國際會議。

(4)1955年新中國派代表參加萬隆會議,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方針,促進了會議的成功召開。

(5)“求同存異"就是要超越社會制度、意識形態的差異,為了共同的利益加強團結和合作。

(6)1971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關係開始正常化和中日邦交實現了正常化。

(7)新時期奉行的不結盟政策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爭取了良好的國際環境,加快了經濟和社會發展程序;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推動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8)上海合作組織是一個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區域合作組織。

6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答題術語]

(1)新中國成立初期,經過國民經濟恢復和發展、“一五”計劃和社會主義改造,1956年年底,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

(2)全面建設時期,黨和國家進行了許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許多成就。但是“左”傾思想發展,“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嚴重影響了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給黨和國家造成嚴重損害。

(3)1978年十一屆一中全會後,確定了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逐漸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對外開放從範圍上不斷擴大,從層次上不斷深化,逐漸形成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對外開放格局。

  高一歷史必修一知識點

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

一、宰相制度的廢除

1.原因

根本——宰相制度妨礙皇權的高度集中

直接——胡惟庸案

2.措施

裁撤中書省和丞相,權分六部,以後不許再立丞相

3.影響

加強了君主專制

有利於防止權臣專政,鞏固統治

缺少制約君權的機制

二、內閣的創立

1.原因

減輕皇帝沉重政務,協助皇帝處理政事

2.形成與發展

明太祖——設定殿閣大學士作為侍從顧問 (奠基)

明成祖——選拔翰林院官員入職文淵閣,參與機密事務的決策 (正式形成)

明宣宗——票擬 批紅 (發展)

明英宗——票擬製度化 (發展)

明神宗——張居正任內閣首輔時,大權盡歸內閣 (頂峰)

3.性質

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級的行政機構或決策機構,只是內侍機構。

內閣是君主專制強化的產物,不能對皇權起制約作用。

4.權力

閣臣升降由皇帝決定,職權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擬是否被採納還取決於皇帝的批紅。

三、軍機處的設立

1.過程

(1)清初(皇太極): 仿明制,設內閣,置六部(奏章票擬)

議政王大臣會議(定奪軍國機要), 皇權受到很大限制

(2)康熙:設南書房(參與機務,起草諭旨)

中樞機構一分為三:內閣、議政王大臣、南書房

(3)雍正:為辦理西北軍務,設軍機處(上傳下達)

2.特點

簡 速 密

3.職能

軍機大臣品級不高,但都由皇帝欽定,不得私自與官員交往

皇帝召見,只能跪受筆錄,軍國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決

軍機大臣按皇帝旨意將詔令擬寫成文,經皇帝審批後,傳達執行

4.影響

提高了行政效率,能快速處理各種文書

全國軍政大權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專制加強,中央集權進一步得到鞏固。

  高中必修三歷史知識點

宋明理學

一、三教合一

1、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新發展:

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道教也在民間廣為傳播。儒學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發展。

2、隋朝:

儒學家提出“三教合歸儒”的主張,又稱“三教合一”,主張以儒學為主和並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論。

3、唐朝:

統治者奉行三教並行的政策,即尊道、禮佛、崇儒。佛教和道教開始挑戰儒學的正統地位,儒學大師韓愈率先提出復興儒學。

二、程朱理學:

1、程朱理學產生的背景原因:

(1)統治者支援:長期的混亂,不利於大一統的穩定和鞏固,宋代統治者倡導尊儒讀經。

(2)儒家學者的努力:展開了復興儒學、抨擊佛道的活動;融合了佛道思想來解釋儒家義理,形成了以理為核心的新儒學體系——“理學”。

(3)代表人物:北宋時期的程顥、程頤兄弟和南宋時期的朱熹,成就最為突出,所以“理學”也稱為“程朱理學”。

2、程朱理學的內涵:

(1)程顥、程頤的思想主張:

天理是宇宙萬物的本原。萬物只有一個天理,主張先有理而後有物。這是理學的核心思想。

(2)朱熹的思想主張:

朱熹是理學集大成者。強調理之源在於天理,而天理就是作為道德規範的三綱五常。強調“存天理,滅人慾”。

3、程朱理學的影響:程朱理學適應了統治階級的政治需要,有力地維護了封建專制統治。朱熹編著的《四書章句集註》,成為後世科舉考試依據的教科書。朱熹的學術思想還傳播到日本、朝鮮乃至歐洲;在日本和朝鮮,甚至形成“朱子學”學派。

三、陸王心學

1、陸九淵的思想主張:

把“心”作為宇宙萬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張;強調“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認為天地萬物都在心中。

2、王陽明心學出現的背景:

(1)明中期以後,階級矛盾日益尖銳,社會動盪不安,封建專制統治陷入危機。

(2)王陽明繼承和發展了陸九淵的學說,成為心學的集大成者。

3、王陽明的思想主張:

(1)更多地吸取了佛教的“心外無佛,即心是佛”思想,宣揚“心外無物”“心外無理”的命題。

(2)在認識論上,他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學說。

4、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