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大學聯考歷史必背重點知識歸納

校園 閱讀(1.03W)

大學聯考大綱已經列出了大學聯考中對歷史知識點的要求,因此考生在最後衝刺階段,應該按照大學聯考大綱的結構,把歷史所有的知識點、主幹知識複習一遍。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學聯考歷史基礎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

大學聯考歷史必背重點知識歸納

  大學聯考歷史易錯知識

易錯點1 不能深入理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易錯分析

1.君主專制和中央集權

君主專制是決策方式,中央集權是一種政治體制,兩者的結合構成了我國封建社會政治制度的基本特點。君主專制強調君主個人權力至高無上,國家大事由其一人獨斷。中央集權是指全國的政治、經濟和軍事等權力集中於中央,地方受命於中央,地方長官只能在允許的範圍內行使自己的權力,強調中央對地方的統治。

2.中央集權制度下的兩對基本矛盾——皇權與相權的矛盾(皇權加強,相權削弱直至消亡)、中央與地方的矛盾(中央權力不斷加強,地方勢力不斷削弱)。

3.中央集權制度下的三大趨勢

一是不斷改革中央行政結構,不斷削弱相權,以加強皇權;二是不斷改革地方行政結構,加強中央對地方,特別是對邊疆地區的管轄;三是對人們的思想控制日益加強,明朝的八股取士和清朝的文字獄就是典型的表現。

易錯點2 不能正確認識郡縣制和分封制的差異

易錯分析 分封制和郡縣制的不同

第一,傳承方式不同。分封制實行世襲制。郡縣制則不同,郡縣的行政長官郡守和縣令,均由皇帝直接任免,不能世襲,即實行任免制。

第二,職責範圍不同。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諸侯在封地內不但享有行政統治權,而且擁有對土地和人口的管理權,但受封的諸侯必須對周天子盡一定的義務。郡縣制則不同,郡守和縣令在轄區內只行使行政管理權,對土地和人口沒有統治權。郡守和縣令只負責管理人民,收取賦稅,徵發兵役和徭役。

第三,歷史作用不同。分封制下的各諸侯國具有保衛王畿、保護國君絕對安全的義務,這與西周時期經濟發展水平低、政治不穩定、文化差異較大的情形相適應,有一定的進步意義。但是,各諸侯國在封地內擁有絕對的統治權,逐漸演變成完全獨立的國家。春秋爭霸局面的形成是分封制的必然產物。郡縣制的出現及推行,消除了由分封割據帶來的隱患,使皇帝能夠直接控制地方,成為中國兩千多年封建專制統治的組成部分。

易錯點3 不能區分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的目的

易錯分析 學生易錯認為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聯合大月氏進攻匈奴。其實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各不相同。第一次是為了聯合大月氏反抗匈奴,第二次是為了加強西漢與西域的聯絡。

易錯點4 不能全面認識三省六部制

易錯分析 學生易對三省六部的職權區分不清,對三省六部制的作用侷限於一點——提高行政效率,下面從多角度梳理一下:

(1)三省 尚書省——最高行政機構,負責執行國家的重要政令。門下省——審議機構,負責稽核政令。中書省——決策機構,負責草擬和頒發皇帝的詔令。

(2)六部 吏部——主管官吏的考核和任免。戶部——主管戶口、賦稅等。禮部——主管國家的禮儀制度。兵部——主管軍政。刑部——主管刑法。工部——主管國家的工程建設。

(3)歷史作用:①三省六部職權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牽制和監督,從而使封建官僚機構形成完整嚴密的體系,提高了行政效率;②三省分工使宰相的權力一分為三,削弱了相權,從而避免出現權臣專權的局面,加強了皇權;③三省六部制的確立和完備,是中國官制史上的重大變革。

易錯點5 弄不清各時期管理西域(新疆)的機構

易錯分析 歷代封建王朝對新疆的管理

(1)公元前60年,西漢設西域都護,標誌著西域開始正式歸屬中央政權。

(2)唐朝設安西都護府(唐太宗時)和北庭都護府(武則天時)管轄新疆地區。

(3)清朝乾隆帝派兵平定了天山北路的蒙古族叛亂和天山南路的回部(維吾爾族)的叛亂,重新統一了新疆地區。

(4)清朝於1762年設伊犁將軍,統管包括巴爾喀什湖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

易錯點6 對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理解錯誤

易錯分析 學生易對英國發動鴉片戰爭原因認識不清,下面梳理一下:

(1)根本原因: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

(2)具體原因:清政府統治腐朽,實行閉關鎖國政策。

(3)直接原因:英國用武力保護其骯髒的鴉片貿易。

易錯點7 對近代列強攫取的中國特權掌握不準確

易錯分析 近代列強在中國攫取的侵略特權及廢除

1.近代列強通過不平等條約攫取的中國特權

(1)《南京條約》規定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關稅稅率,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2)《南京條約》附件,英國取得了“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賃土地、房屋及永久居住的特權;

(3)《望廈條約》,美國取得兵船可任意到中國各通商口岸“巡查貿易”特權,美國人在通商口岸“開設醫院,建立教堂”特權;

(4)《黃埔條約》允許法國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傳教;

(5)《天津條約》規定外國軍艦和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國人可以到中國內地遊歷、經商和傳教;

(6)日本通過“二十一條”攫取了大量特權;

(7)《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美國攫取了中國政治、經濟、軍事和思想文化各方面的特權。

2.列強攫取的中國特權的廢除

(1)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代表提出廢除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的要求;

(2)1943年南京國民政府與美英等國簽訂協議,廢除治外法權等一些特權;

(3)1949年9月通過的《共同綱領》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必須取消帝國主義國家在中國的一切特權” 。根據《共同綱領》,新中國徹底清除了帝國主義百餘年來通過不平等條約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所獲得的.特權。

易錯點8 對百日維新和清末“新政”辨別不清

易錯分析 學生易對二者區分不清,二者出現的相同歷史背景:

(1) 經濟基礎一致:封建自然經濟雖然在逐漸解體,但仍占主導地位;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處於初步發展階段。

(2) 階級基礎相同:佔統治地位的仍是地主階級,但新興的民族資產階級的力量有了一定的發展。

(3) 在政局方面,都發生在遭到列強侵略之後,清政府“搖搖欲墜”。

二者的主要不同點體現在:百日維新的主觀目的是加強清王朝的封建統治,而清末“新政”則提出建立君主立憲。

  高中歷史必修一點知識

鴉片戰爭

一、鴉片戰爭

1、爆發原因

(1)根本原因

國際:英國開展工業革命。為了開拓海外市場和掠奪生產原料,英國準備侵略中國。

國內:清政府經濟落後,政治腐敗,財政困難,軍備廢弛。人民生活困苦不堪,階級矛盾激化,清政府實行閉關鎖國政策。

(2)直接原因

走私鴉片:英國為了扭轉對華貿易逆差,向中國走私鴉片

禁菸運動:1839年林則徐在虎門銷煙,英國藉此對中國發動侵略戰爭

2、經過

(1)爆發:1840年6月,英國艦隊侵入廣東海面進行挑釁,鴉片戰爭爆發

(2)擴大:1841年強佔香港島,威逼廣州;清朝愛國將領海齡等抗英殉國

(3)結束:1842年8月英軍入侵下關江面,清政府屈辱求和,戰爭結束

(4)結果:1842年8月簽訂《南京條約》

《南京條約》內容:割香港島給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中國海關收取英商進出口貨物的關稅,由雙方商定。

3、鴉片戰爭的影響

(1) 使中國社會性質發生變化: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破壞,中國由一個獨立自主的封建國家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

(半殖民地,是從國家主權來說。它是指一個國家形式上有自己的政府,但實際上政治、經濟、外交等各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國殖民主義的控制和奴役的社會。是一種倒退。

半封建,是從社會形態來說。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統治和自然經濟占主導地位,實際上社會狀態已逐漸近代化,資本主義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產生並不斷髮展壯大。客觀上是一種進步。)

(2) 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

鴉片戰爭前:封建社會,主要矛盾是封建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之間的矛盾

鴉片戰爭後:半殖半封社會,主要矛盾是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之間的矛盾(主要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包括農民階級、工人階級、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

(3) 中國革命任務和革命性質發生變化: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

反侵略和反封建的雙重任務;中國革命進入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時期。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分為兩個階段: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和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比較:

時期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任務 領導階級 指導思想 革命目標

舊民主主義革命 反侵略反封建 資產階級 三民主義 資產階級共和國

新民主主義革命 反侵略反封建 無產階級 馬克思主義 社會主義

(4) 中國思想領域發生變化

“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萌發。新思潮實質是向西方學習,尋求強國御辱之道。

(5) 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二、第二次鴉片戰爭(鴉片戰爭的繼續和擴大)

1、爆發原因

根本原因 :列強要求進一步開啟中國市場 ,擴大在華侵略權益

直接原因:英法等國向清政府提出“修約”要求遭到拒絕

2、經過

1856年,英俊進攻廣州,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

1858年,英法聯軍進逼天津,與請政府簽訂《天津條約》

1860年,英法聯軍攻陷天津北京,火燒圓明園,並簽訂《北京條約》

《天津條約》主要內容:①允許外國公使常駐北京;②賠償英法鉅額白銀;③增開牛莊(後改營口)、登州(後改煙臺)、臺灣(後定為臺南)、淡水、潮州(後改汕頭)、瓊州、漢口、九江、南京、鎮江等沿江十處為通商口岸;④允許外國人到中國內地遊歷、經商和傳教;⑤外國軍艦和商船可在長江各口岸通航。

《北京條約》主要內容:①清政府承認《天津條約》有效;②增開天津為商埠;③割讓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④准許英、法招募華工出國;⑤對英、法兩國賠款各增至 800 萬兩白銀。

3、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影響

(1)使中國喪失大片領土,主權受到更加嚴重的損害

(2)清政府開始被列強控制,中外反動勢力公開勾結,共同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

(3)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高中必修三歷史知識

輝煌燦爛的文學

一、從《詩經》到唐詩

1、《詩經》

(1)中國第—部詩歌總集《詩經》。分為風、雅、頌三部分。

(2)《詩經》經孔子整理編定,奠定了中國古典文學現實主義的基礎,被後世奉為儒家經典。

(3)屈原的抒情長詩《離騷》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義風格,是楚辭的代表作,楚辭因此又稱“騷體”。

2、唐詩

(1)唐詩繁榮的原因:

a.唐朝文明開放與繁榮的社會環境

b.科舉考試中以詩賦為主促進了詩歌的繁榮。

(2)代表人物及作品:

a.初唐的著名詩人有王勃、陳子昂等。王勃的“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是千古傳誦的名句。

b.盛唐詩人:

高適的“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鬥兵稀”,岑參的“四邊伐鼓雪海湧,三軍大呼陰山動”,都洋溢著豪邁的氣概;孟浩然、王維的山水詩,景物如畫,意境幽深,孟浩然的“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王維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都富於詩情畫意。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詩是唐詩發展繁榮的豐碑。李白以浪漫主義的創作,贏得“詩仙”的美譽;杜甫以現實主義的“詩史”,被譽為“詩聖”。

c.中唐的白居易,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創作了大量平實淺近,鍼砭時弊的諷喻詩。

二、宋詞和元曲

1、宋詞出現的原因:

(1)宋代商業的發展。

(2)城市的繁榮。

(3)市民數量的不斷增加。

2、流派:

(1)婉約派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

柳永州《雨霖鈴》的“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霄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李清照的“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等,都是流傳極為廣泛的佳句。

(2)豪放派代表人物:蘇軾、辛棄疾等。

蘇軾的“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3、元曲:元代,散曲的創作進入繁榮階段,與元雜劇一起,合稱為元曲。元曲通俗生動,豪放飄逸,以關漢卿、馬致遠等人的創作成就最高。

三、明清小說

1、小說的發展歷程:

(1)魏晉南北朝,出現了《搜神記》等志怪小說。

(2)唐朝短篇小說傳奇。

(3)宋朝供說話人用的話本,把中國小說創作推向一個新階段。

2、明清小說繁榮的原因:

(1)專制中央集權進入強化階段。

(2)手工業、商業繁榮,資本主義萌芽出現,市民階層擴大。

(3)為適應市民階層的需要,小說創作進入蓬勃發展的階段。

3、代表作品:《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和《紅樓夢》四部長篇小說最為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