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書信函>

關於應急管理工作合理化建議書

書信函 閱讀(5.29K)

應急管理工作需要通過建立必要的應對機制,採取一系列必要措施,我們可以提出合理化建議。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了應急管理工作建議書,歡迎大家前來閱讀。

關於應急管理工作合理化建議書

  應急管理工作建議篇一

近期,筆者先後赴受20xx年冰凍雨雪災害影響較重的幾個南方省份進行調研。在調研中瞭解到,各省的應急管理工作體系已經基本建立,建立了專門的工作機構,制定了應急預案,並且對相關部門的領導幹部和公務員進行了一些應急管理基本知識的培訓,有些地方還組織了應急管理演練。但仍存在以下幾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存在的問題

(一)預測預警體系的建設問題

現在的應急管理工作中重視預案的編制和管理,但是預測預警體系的建設尚未受到足夠的重視。具體表現為:一是地方性自然災害預測的科學研究體系未建立或健全;二是安全生產等方面的監測監控體系未建立或健全;三是各部門之間的專業預測、監控資訊的交流、會商、篩選、決策機制未建立或健全;四是對各類突發事件釋出預警的判斷指標體系未建立或健全;五是預警資訊傳播的“最後一公里”問題和專業術語通俗化、警報化的問題尚未妥善解決。

(二)資訊上報、釋出與核實問題

目前很多領導同志都意識到現代社會中隱瞞資訊是很不明智的事,只有及時上報資訊和向社會公開發布資訊才是正確的選擇。但是,實際工作中確實存在著資訊的準確性和時效性的問題。諸如,不同的部門對某一事件資訊的掌握會存在一些出入,需要時間進行核實;媒體的搶先報道與政府正式的新聞釋出有時也會存在出入。

(三)政府各部門的常態工作與非常態的應急管理工作的界定問題

應急管理工作不僅僅只是在發生突發事件後的應對,也包括大量日常的準備和預測預防工作,這些工作往往又和政府各相關部門的法定職能職責緊密聯絡。值得研究的是,在實際工作中,如何把握應急管理中的常態工作與各部門的關係,避免想做工作但無許可權或者突發事件發生後才發現沒有做好準備的狀況。

(四)政府各部門之間在應急管理工作領域的分工、協調、銜接、聯動的法定程式規範問題

很多地方的同志都強烈要求將應急管理的體制機制問題作為重要課題進行研究。政府各部門在應急管理工作領域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一是職責劃分的問題,諸如水利部門在防洪工作方面與國土資源部門在預防地質災害如山洪、泥石流方面如何分工協調,民政部門如何開展城市救災以及全社會的減災防災工作等。二是資源整合問題,例如如何整合部門資源、如何利用社會資源、如何建立部門聯動和區域合作,由哪個部門來統籌考慮應急管理資源的網路化有機結合等。三是程式規範問題,目前,基層應急管理部門職能既有重疊又有空白,應從程式規範或制度約束中提煉出應急管理的基本原則、應急程式、應急聯動機制等,進一步強化對應急管理的機構及職能定位、應急管理的監督、指揮體系專業化、預案管理動態化、聯動體系規範化等問題的研究。

(五)中國特色政治體制下執政黨與政府在應急管理工作中的制度安排問題

一些基層政府的同志提出,應急管理決策需要法律依據和法律授權,需要明確責任人,實際工作中執政黨的負責人不可能不出現在突發事件的第一線,有時也不可能不做出決策,那麼如何界定政府負責人的處置責任需要從法律層面或制度層面加以明確。要在充分考慮中國特色和特殊國情的基礎上,加強對政治體制和應急管理關係的研究,避免應急管理與政治體制兩張皮,構建有中國特色的應急管理學。

(六)地方政府與中央企業以及軍隊、武警之間在應急管理工作領域的關係問題我國《突發事件應對法》明確了以基層政府為主應對突發事件的原則,但是目前基層政府的處置許可權和能力都非常有限,不僅不可能及時有效調動本地區的部隊應急資源,甚至

難以調動本地區的中央企業資源。需要研究緊急處置權,包括授權程式、情況判斷、法律責任等。

(七)應急救援隊伍的建設問題

我國的應急救援隊伍有相當一部分是企事業單位所屬的救援隊伍(如礦山、危險品、醫療急救等),分佈最廣的當屬政府所屬的消防部隊。新的消防法賦予消防隊伍很多新的應急救援任務,但消防作為專業的救滅火隊伍,在一些急救專業技能方面還不能適應,主要體現在隊伍不夠專業,憑經驗、憑主觀能動性開展應急工作。受兵役法服役期的制約,消防戰士流動性大,隊伍不穩定,難以完成一些專業訓練和穩定專業力量,要進一步加強對消防隊伍在應急救援工作中的地位與作用的研究。

(八)應急裝備的產業政策問題

在江西昌河飛機工業公司的調研中瞭解到,該公司生產的直升機在應急管理領域有著寬廣的應用前景。但由於國家的某些政策,例如空域管制和市場管制,目前直升機在應急管理領域的應用還需要進行深入的研究。直升機僅僅只是一種交通運輸裝備,應急裝備還應包括監測預警裝備、指揮通訊裝備、搶險救援裝備、生命救援裝備等,這些應急裝備的'研發和推廣都需要政策支援。

幾點思考和建議

(一)應急管理的學科建設和培訓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要以政府應急管理工作面臨的問題為課題

應急管理的學科建設和培訓都是為了提高政府的應急管理能力,因此,學科建設的選題和培訓內容的選擇都應該以政府應急管理工作的實際問題為導向。學科建設和培訓一方面要從政府應急管理工作實際問題中總結、梳理、提煉新的理論知識,另一方面應該為政府應急管理工作實際提供理論指導和智力支援。

(二)要逐步深化對應急管理學科建設的認識

應急管理學科建設的問題是一個很新的課題,在調研中我們發現很多各方面的專家都十分關心這個課題,但是尚未形成對應急管理學科的共識。可以說,至少在國內各方面的研究者對應急管理學科領域的研究都還處在相同的起跑線上。應急管理學科的發展,還有待於我們在對應急管理實踐進行廣泛深入調研的基礎上逐步深化認識。

(三)要有針對性地開展應急管理培訓

應急管理培訓的目的是要提高學員的應急管理能力,應急管理培訓的效果要能夠經得起應急管理實踐的檢驗。要提高應急管理培訓的針對性:一是要對培訓物件的崗位職責具有透徹的瞭解;二是要對培訓物件面臨的問題具有深刻的把握;三是要選擇好適合培訓物件特點的培訓方式。因此,提高針對性的有效途徑就是深入、廣泛、持久的調研。

(四)要堅持深入基層貼近實際進行調研

在調研中我們強烈感受到,坐在辦公室裡看材料,很難了解真實工作狀況,很難把握推進應急管理工作的要點。只有深入實際,才能深化認識。只有廣泛聽取意見,才能拓寬認識。只有積累總結各種意見,才能提高認識。應該把“問政於民、問計於民、問需於民”經常化、制度化。

  應急管理工作建議篇二

加強應急管理工作,是預防和減少突發事件的有效手段,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是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全面履行政府職能的重要體現。突發事件多出自基層,受在基層,做好基層應急管理工作,全面提升突發事件處置能力,對於我縣經濟率先突破發展、維護社會穩定和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具有重要意義。抓好基層應急管理工作,關鍵要在落實上下功夫。當務之急,應做好以下幾點:

一要建立健全基層應急管理組織體系。要按照分類管理、分級負責、條塊結合、屬地為主的原則,完善應急管理領導機構、辦事機構和工作機構,落實工作人員和必要的經費,確保機構到位,人員到位,職責到位。社群、村委會等基層群眾組織也應將應急管理作為自治管理的重要內容,成立應急領導機構,落實應急管理工作責任,紮實有效地開展應急管理工作。

二要完善基層應急預案體系建設。要按照預案體系建設“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要求,根據本轄區、本行業特點,認真做好預案編制和修訂工作。預案是應急管理工作的主線,管不管用是預案的生命線。一個完整的應急預案應當充分體現應對突發事件各環節的工作,在編制時,要做到職責明確、簡明扼要,明確誰來做、做什麼、怎麼做。要結合預案積極組織實戰性強、群眾廣泛參與的應急演練,針對演練過程中暴露的問題,及時修正和完善,真正達到落實預案、磨合機制、鍛鍊隊伍的目的。

三要抓好基層應急隊伍建設。基層應急隊伍處於突發事件的第一線,是先期處置突發事件的主要力量。一支基本素質好、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基層綜合應急隊伍,可以在隱患排查和資訊報告中發揮預警作用,在先期處置中發揮骨幹作用,在協助處置和恢復重建中發揮輔助作用。組建基層應急隊伍要充分整合現有基層警務人員、醫務人員、民兵、預備役、企事業應急隊伍、志願者隊伍等重要力量,要建立物資儲備制度,落實後勤保障,改善技術裝備,開展培訓演練,提高合成應急、協同應急的處置能力。形成以抗洪搶險、抗震救災、森林消防、地質災害、醫療救護等專兼結合的應急隊伍體系,全面提高應急處置和救援能力,努力將各類災害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四要強化突發公共事件的防範和預警。要健全隱患排查監控機制,對各類危險源、危險區域和因素以及社會矛盾糾紛進行全面排查,對發現的隱患要及時制定整改措施並限期改正,同時要建立隱患排查資訊資料庫,實行分類分級管理和動態監控。要建立健全資訊收集報告制度,重點區域、行業、部位要設立安全資訊員,及時掌握突發事件的預警資訊,做到早發現、早防範、早處置。要強化社會聯動機制,發揮群眾團體、社會組織、自治組織及公民在突發事件預防和應對等方面的作用,努力形成基層應急管理的整體合力。

五要做好基層應急保障設施建設。鄉村要加強抗禦本地區常發突發事件的基礎裝置、設施及避難場所建設,提高自身防災抗災能力。社群,特別是人口密集場所和工業區等高風險地區,要加強消防避難場所、醫療衛生等公共安全基礎設施建設,做好日常管理和巡查。學校要結合隱患排查整改,重點做好教室、宿舍、集體活動場所等建築、設施的安全加固工作,有針對性地儲備應急物資裝備,加強學生食堂、宿舍等衛生裝置設施建設,不斷完善校園安全監控系統。企業要加強安全生產裝備及設施建設,應當定期檢測、維護其預警裝置和應急救援裝置、設施。

六要做好基層應急管理和培訓工作。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學習《國家突發事件應對法》,熟練掌握對突發公共事件的處理程式和處置措施,做到依法應對。其次,要把應急管理工作中的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作為公務員培訓和幹部繼續教育的一項內容,列入培訓計劃,積極開展培訓工作。同時,要廣泛開展應急管理“四進五有”(進農村、進社群、進學校、進企業,有機構、有預案、有隊伍、有後勤保障、有科普宣教)活動,利用各種媒體,採取群眾喜聞樂見、寓教於樂的方式,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應急知識宣傳,增強群眾憂患意識,提高公眾自救互救能力。

七要做好應急值守和資訊報送工作。要嚴格執行突發事件資訊報送的要求,明確辦事機構和人員,理順縱向、橫向的對口關係,充實力量,加強應急值班和資訊報送工作。要堅持全天候值班制度和嚴格的崗位責任制度,健全資訊蒐集、處理和報送制度,全力做好資訊收集準確,資訊傳遞及時,隱患排查到位,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社會大局穩定。

  應急管理工作建議篇三

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農機安全監督管理條例》、《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和《國家生產安全事故災難應急預案》等法律法規及有關規定,規範農機事故的應急管理和應急響應程式,提高事故預防和應急處置能力,科學有效地做好農機事故應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少農機事故及其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做好農機事故應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意義

隨著農機擁有量快速增長,作業領域不斷拓寬,操作人員持續增多,農機安全隱患也日漸突出,農機事故時有發生,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了巨大損失。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置突發農機事故,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舉措。加強農機事故應急管理和處置工作,對於建立健全事故應急體系、促進農村社會的和諧穩定具有重要意義。各級農機化主管部門和安全監理機構要充分認識做好農機事故應急管理和應急處置工作的極端重要性,進一步增強緊迫感、責任感,將農機事故應急管理和處置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認真抓緊抓好。

二、進一步明確應急管理工作的原則

各地要堅持“以人為本、屬地管理、預防為主”的原則,認真做好農機事故應急管理和處置工作。要堅持以人為本原則,把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作為出發點和著力點,提早預警、及時響應、科學應對、有效處置,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少農機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要堅持屬地管理原則,在地方人民政府領導下,與其他相關部門通力合作,按照各自職責和許可權,做好應急管理和應急處置工作。要堅持預防為主原則,切實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強化事故預防與做好應急處置工作相結合,加強安全宣傳與教育培訓,做好農機事故的預防、預測、預警和預報工作。

三、建立健全農機事故應急預案和組織體系

各地要深入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以《國家生產安全事故災難應急預案》為指導,制定相應的農機事故應急預案,明確農機化主管部門及農機安全監理機構的職責,建立協作、高效的應急指揮體系和現場處置程式。要結合實際情況,及時修訂、完善相應的農機事故應急預案,不斷增強應急預案的實效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各級農機化主管部門制定、修訂預案後,要及時送報上一級農機化主管部門備案。要建立應急預案演練和評估制度,根據國務院應急辦編制的《突發事件應急演練指南》,有計劃、有組織、有針對性地開展應急演練,不斷提升應急隊伍實戰水平。

各級農機化主管部門要進一步完善農機事故應急救援組織體系,成立相應的農機事故應急領導機構、現場應急救援指揮機構和日常管理機構。應急領導機構由主管農機化工作的負責人兼任組長,農機化行政管理機構、農機監理機構負責人兼任副組長,成員由相關負責人兼任。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由事發地人民政府農機化主管部門和先期抵達現場的救援力量構成。指揮部總指揮原則上由農機安全監理機構負責同志擔任。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負責現場處置農機事故,協調事故處置過程中的各種關係,及時嚮應急領導機構指揮部報告事故發展及救援情況。農機事故應急處置的日常管理機構原則上設在相應的農機監理機構,負責24小時農機事故接報工作,接收、處理農機事故資訊,跟蹤瞭解與農機事故相關的突發事件。

四、切實強化農機事故預測預警工作

各級農機化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農機事故隱患的排查,對可能引發農機事故的隱患和苗頭,進行全面評估和預測,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解決。有條件地區要建立農機事故的預測評估系統,對事故隱患發展態勢及其影響進行綜合分析預測。農機安全監理機構應及時將可能引發農機事故的險情或者其他災害、災難可能引發事故的重要資訊,報送上級農機安全監理機構和同級農機化主管部門,提出預警建議。各級農機化主管部門在接到可能導致農機事故的資訊後,要組織農機監理機構按照應急預案及時研究確定應對方案,採取相應行動預防事故發生。

五、認真做好分級響應和應急處置

根據農機事故等級標準,農機化主管部門的應急響應級別分為部、盛地(市)、縣四級。發生特別重大農機事故,由農業部啟動應急響應(Ⅰ級),並立即報請國務院指導、協調事故的處置工作,派人員趕赴現場指揮農機事故的應急處置工作。發生重大農機事故,由省級農機化主管部門啟動應急響應(Ⅱ級),並派人員趕赴現場指揮農機事故的應急處置工作。發生較大農機事故,由地(市)級農機化主管部門啟動應急響應(Ⅲ級),並派人員趕赴現場指揮農機事故的應急處置工作。發生一般農機事故,由縣級農機化主管部門啟動應急響應(Ⅳ級),並現場指揮農機事故的應急處置工作。各地要結合本地區實際,進一步確定Ⅱ、Ⅲ、Ⅳ級農機事故應急響應程式。需要有關應急力量支援時,及時向上一級農機主管部門提出請求。

農機安全事故發生後,事發地農機化主管部門和農機監理機構要按職責分工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派人趕赴現場,搶救受傷人員,保護好現場,控制事故機具和駕駛人員,防止事態擴大;造成人員死亡的,要向事故發生地的公安機關報告。農機化主管部門要按屬地管理原則,在本級人民地方政府的領導下,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協調配合,及時向有關部門(單位)通報事故基本情況和救援進展情況,全力做好應急處置工作。

六、及時報送農機事故應急資訊

事故發生地農機安全監理機構要嚴格執行農機事故應急值班制度,確保通訊網路暢通,及時接收農機事故資訊,並經迅速核實事故有關情況後,立即按規定進行上報。

特別重大或者重大農機事故發生後,事發地農機安全監理機構應通過電話、傳真等形式立即報告本級農機化主管部門,確保在事故發生2小時內報告至農業部農機監理總站。農業部農機監理總站接到報告後,在1小時內報告農業部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和農業部農機化管理司。

發生較大農機事故後,接到報告的各級農機安全監理機構應通過電話、傳真等形式立即報告本級農機化主管部門,並逐級報告至農業部農機監理總站,每級間隔時間不得超過2小時。農業部農機監理總站接到報告後,在1小時內報告農業部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和農業部農機化管理司。

特殊情況下,事發地農機安全監理機構可以通過電話、傳真等形式,直接將較大、重大、特別重大農機事故向上級農機化主管部門和農業部農機監理總站報告。

七、全面落實應急工作的保障措施

各級農機化主管部門要將農機事故應急管理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加強領導,落實責任。要建立健全農機事故應急管理工作責任制,並將落實情況納入農機化工作目標考核的內容,對有失職、瀆職、玩忽職守等行為延誤事故處理工作的,要依法依紀追究責任。要加強農機事故救援處置裝備建設,配備必要的應急救援裝備,確保通訊暢通,確保應急救援工作的順利實施。要建立健全以農機安全監理人員為基礎的應急隊伍,形成規模適度、管理規範的應急隊伍體系。要加強相關宣傳教育,廣泛宣傳農機安全生產應急處置的相關知識,提高農機駕駛(操作)人員預防、避險、避災、自救、互救等技能;定期開展應急培訓工作,加強對應急處置相關人員的培訓,提高其業務素質和專業技能。基層農機化主管部門每年至少要組織一次本系統、本單位農機事故應急演練。要加強對下一級農機事故應急預案制定、培訓、演練和預案的執行情況等進行指導、督促和檢查,切實高農機事故應急處置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