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書信函>

關於城市管理合理化的建議和意見

書信函 閱讀(3.04W)

在面對城市的管理工作,我們要多聽取他人提出的建議和意見來進行完善。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了城市管理建議和意見,歡迎大家前來閱讀。

關於城市管理合理化的建議和意見

  城市管理建議和意見篇一

目前我市城市管理顯現“四多”現象,即“流動攤點多、違章建築多、小街小巷多、弱勢群體多”。城市管理和執法工作面臨著“人手少、任務重、壓力大、經費少、要求高”的實際狀況,而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人民群眾對城市管理的要求日益提高,管理力量不足,管理不能全面的問題已日益突出,如何構建“兩級政府、三級管理、四級網路”的城市管理模式,充分調動各方力量參與城市管理,形成“大城管”格局,最終實現“全覆蓋、經常化、高水平”的城市管理,應該是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思考的重點問題,也是城市管理工作的重點。

一、**區目前在城管方面的主要做法

1、按照屬地管理原則,進一步理順城市管理工作體制,實現重心下移。理順城管工作體制對加強和改進城市管理工作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區委、區政府領導對此項工作一直高度重視,多次召開專題會議進行研究,提出了“條塊結合、合理分工、分清責任、區別對待、統一執法”的指導思想。2005年初,區城管執法分局按照“強化屬地執法、健全管理機制”的指導原則,在曲江、文峰街道開展城管執法大隊派駐街道試點工作。今年,在總結試點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又在汶河、東關兩個街道推廣了這種做法。目前,區內的四個街辦均有城管執法大隊派駐,形成了“分局、大隊、中隊”三級執法網路,通過城管執法大隊派駐街道,不僅健全了城管執法的基層網路,而且實現重心下移,屬地管理的目標,使街道城管工作的深度和廣度得到了延伸和拓展,街道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礎性作用逐步體現,主觀能動性得到了進一步發揮。對轄區內出現的問題形成有效的互動,初步形成了“條為塊服務,塊為條分憂”的局面。

2、逐步健全基層網路,城管工作逐步向社群延伸,強化關口前移。在城市管理工作中,通過健全組織網路,自上而下,形成一個完整的工作體系,使工作不斷向基層延伸,將問題解決在基層。實行城市精細化管理,是城市管理的最終目標。按照城市管理“全覆蓋、經常化、高水平”的要求,構建城市管理網路,不斷延伸觸角,努力實現全覆蓋。市、區、街道三級城管人員配備相對合理,而作為承擔大量基礎性城市管理任務的社群,由於沒有專職人員和經費,城管工作不能保持延續性和長效性。對此,結合近期實施的數字化城市管理,加大了對社群城市管理工作的投入,給社群配備了專門的電腦接入數字化城市管理網路,明確社群在城市管理工作中所有的權利和相應承擔的工作任務,並通過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的案件辦理及回覆率,量化考核各社群的工作落實情況,努力形成“權責一致、保障到位”的新社群城管體制,新機制的實行已經切實增強了社群工作人員城市管理的意識和責任心,提高了問題的處置率。

3、加大保障力度,逐步加大城管經費和人員投入,增強管理和執法能力。隨著城市建成區面積的不斷擴大,城市管理要求的不斷提高,城市管理任務不斷加重,區政府逐年加大了對城市管理工作的投入,政府撥款逐年增加。2002年撥款532.6萬元,2003年撥款611.7萬元,2004年撥款789.7萬元,2005年撥款978萬元,h 上述費用含環衛經費和專項經費。今年,還專門投資120萬元,用於建設區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在全區的4個街道和29個社群設立了數字化城市管理網路。在人員上,也儘可能的創造條件配齊城管執法人員和協管員,通過市、區兩級政府逐年努力,區城管執法分局的人員已從最初的正式執法人員50人,協管員30人,逐步發展為正式執法人員88人,協管員120人,結合城管執法大隊派駐街道,各街道也按照1:1比例相應配備了協管員,目前,各街道的城管隊伍都有30人左右。

二、存在的問題

1、城市管理網路不夠完善。目前,“三級管理”中街道一級作為政府派出機構,在城市管理中發揮的管理作用還不夠充分,儘管各街道都有城管衛生科,但由於人員編制及經費落實不足,城管衛生科尚未發揮顯著的第三級管理作用,社群也沒有城市管理專職工作人員和處置力量。

2、城管工作經費缺口大。2006年,區城管執法分局預算共需經費約584萬元,其中僅正式人員的人頭經費就需330萬元,而實際預算撥款359萬元,相差225萬元。環衛經費缺口更大,2002年經財政局、審計局審計,當年缺口526萬元,2003年缺口288萬元,2004年缺口205萬元,2005年缺口180萬元,2006年預計缺口200萬元。街道、社群的城市管理工作經費至今也未落實。

3、城管處置力量不夠。數字化城市管理,給我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對問題不僅要求處置,還要求處置及時和徹底。目前,**區各鄉鎮、街道、社群以及專業部門的處置力量都明顯不足,其中包括處置隊伍、專業裝備,車輛等。

4、環衛裝備和環衛設施差。一是垃圾運輸車輛少,車況差,按規定要配備40輛,而目前僅有26輛,而到明年4月就有10輛車要報廢。二是垃圾運輸中轉站少,按規定要有60座,而目前僅有11座。三是廁所陳舊,全區有230多座直管公廁,佔市區公廁量的80%以上,絕大部分年代久、老化,老百姓怨聲載道,急需翻修。

5、社群城管工作薄弱。首

理過程中,確保必要的城市管理經費開支,逐步加大投入,逐步改善裝備,提高管理和執法能力。二是建設保障。充分發揮城市規劃、城市建設對城市管理的基礎性作用,增強規劃的前瞻性、預見性,管理前移,規劃建設與管理要加強溝通與反饋,克服建設“後遺症”現象,做到標本兼治。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老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優化農貿市場、公廁等配套設施,為城市管理提供良好的基礎平臺。三是隊伍保障。科學核定城管執法隊員、協管員人數,充實管理力量,保證管理需要。強化城管隊伍的專業化培訓,嚴格管理,建設一支紀律嚴明、作風過硬、反應快速的城管執法隊伍。

3、健全管理機制,強化屬地職能的幾個具體建議:

(1)確保城市管理和行政執法的正常經費。除區政府每年財政撥款外,市政府對**區要實行傾斜政策,真正做到工作重心下移,與其配套的一些政策也要相應下移。

(2)適當增加鄉鎮、街道城市管理專職工作人員,以4-5人為宜,同時在各社群明確一名副主任專事城市管理工作。

(3)同時與城市資訊化管理相配套,適當增加區級處置力量。加大對環衛工作及環衛工人先進事蹟宣傳力度,以逐步提高其社會地位,逐步改善、提高環衛工人待遇。當前應儘快解決體改後環衛工人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問題(經調查一測算,一次性交納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分別為667.2萬元和759.33萬元)。

(4)不斷加大對**環衛設施和裝備的投入。

  城市管理建議和意見篇二

一、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良好輿論氛圍。由於居民城市環境意識較為薄弱,加之我局單位成立不足三年。 建議:城管內部加大條例條規的'學習,培養“人人都是筆桿子”,每個人立足不同崗位,抒發感想、謳歌奉獻,將其中好的文章通過現有的宣傳平臺,分期分類地進行系列性宣傳報道,正面弘揚這些典型,正面營造城管工作良好輿論氛圍。

二、進一步提升內部人員管理素質,加強學習。一是加強相關法律法規的學習;二是加強對現在我們工作重點的學習;三是加強自身素質的提升,進行愛崗敬業教育;四是加強心理培訓,由於直面社會底層群眾,難免會有心態失衡的時候,適當正確引導,有利於工作進一步開展。

三、疏堵結合,因地制宜解決遊商攤販問題。隨著我局城管工作的不斷深入,加之上級領導的逐步重視,原有的小百貨、水果、農貿等問題也逐步得到解決,但由於原來規劃設計不夠完善,尚有部分流動攤販沿街叫賣,這部分人多數是水果商、果農及小吃攤販,他們仍然在同城管打著游擊戰。

建議:可否合理設定一些臨時經營店等疏導性設施,逐步逐步引攤入市,杜絕城市佔道經營、街面兜售等現象,同時能否利用一些閒置的公共用地以及偏僻地段設立臨時小區,把流動商販規劃集中起來,便於規劃管理。

四、加大和交警大隊的聯絡,對於機動車輛商販進行聯合整治,嚴厲打擊機動車輛的亂停亂擺。同時法律進行加強學習,聯合法院進行對“釘子”商販的法律制裁。

  城市管理建議和意見篇三

城市管理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是衡量城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加快城市化程序和建設現代化城市的重要保障。城市管理在城市文明進步中所發揮的作用會越來越大,加強城市管理工作,有利於城市總體規劃的實施,增強城市規劃的權威性;有利於城市基礎設施的正常運轉,發揮城市建設的投資效益;有利於改善城市環境,提升城市形象,促進對外開放;有利於增強城市的綜合功能,促進城市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應該看到,經過30年改革開放,城市建設突飛猛進,城市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城市管理進入一個關鍵時期;同時,城市管理滯後也成為各個城市普遍存在的問題。

目前城市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資訊滯後,管理被動後置,經常是由群眾電話反映、信訪,或者媒體進行曝光後城市管理部門才知道問題;各專業管理部門職能交叉、管理多頭,造成出現問題時有的事無人管、有的事多頭管的局面;缺乏對城市管理的系統、統籌考慮,侷限於就事論事,搞突擊式、運動式的管理,沒有建立起一套長效管理的機制,使問題屢禁不止、越管越多;規劃和管理滯後,城市管理各部門仍然以傳統粗放式管理方式為主。

城市管理的工作越來越重,用原有的管理手段顯然已經不能適應城市的發展速度,如何運用高科技手段、高效能的管理方式管理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目前國家批准的數字城市化建設就是城市管理方式轉變的有效探索,運用資訊化手段,達到快速響應、有效管理、轉變政府服務管理職能的目的。

2.城市裡流動商販的存在有其深層的社會原因,也在一定程度上了滿足了市民的需求,因此以規範管理取代一味取締作為管理目標。

從城市管理上看,流動商販主要主要存在以下兩個問題:1.無證經營。經營的資格、產品範圍、質量缺乏監管,存在經營質量不合格產品、非法產品等隱患;2.流動經營,客觀上有利於逃避監管,同時影響市容市貌。

針對這兩個問題,可以考慮如下措施:

1.將流動商販納入證照管理範圍,規範其經營範圍,稽核經營資格,引導其正當經營。由於攤販無固定經營場所、裝置條件簡陋,審批主管部門對衛生技術條件要求較高的商品應不予批准,因為該類經營者往往缺乏安全的食品衛生條件和售後服務資質。

2.實行區域化管理。要從平衡好城市管理效果、市場競爭公平和攤販謀生需要三方面出發。允許的區域、區域面積、對於該區域居民生產生活的影響等,都要評估。如果劃定區域過於偏僻,則攤販無利可圖,最終還會選擇盲目流動“找市潮,規範管理的目標就落空了;如果劃定的區域處於太繁華地段或面積過大,不僅影響市容市貌,而且對正規經營的店鋪不公平,也使職能部門難以管理,管理目標同樣落空。

3.限制經營時間,限制人員和限制規模。限時是為了確保流動經營人員不影響繁忙時段的交通秩序,不影響居民正常生活,不破壞市容環境。限人員措施可確保無固定經營場所人員與有固定經營場所人員的經營性質得以正確區分,該類人員應該以生活確有困難、失業下崗、無其他謀生技能的人員為主。脫離對這類群體的側重和照顧,無固定經營場所個體工商戶繳納低額費稅的合理性就無從談起。限規模措施的目的在於確保經營效果和市容環境衛生,因為規模太大既影響經營者的收入,也損害市容環境衛生,容易形成管理盲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