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醫學>衛生資格>

2016年衛生資格《初級中藥士》重點

衛生資格 閱讀(5.92K)

下面是小編精選的2016年衛生資格《初級中藥士》部分重點知識,提供給大家複習備考。

2016年衛生資格《初級中藥士》重點

 肉豆蔻

【功效分類】收澀藥;溫裡藥;行氣藥。

【性味歸經】辛;苦;溫。歸脾;胃;大腸經。

【功效主治】溫中澀腸;行氣消食。用於虛瀉;冷痢;脘腹脹痛;食少嘔吐;宿食不消。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6g;或入丸、散。

沒食子

【化學成分】含沒食子鞣質50~70%,沒食子酸2~4%及並沒食子酸、樹脂等。

【炮製】洗淨,晒乾,搗碎。

【性味】苦,溫。

①唐本草》:味苦,溫,無毒。

②《海藥本草》:溫平,無毒。

【歸經】入肺、脾、腎經。

①《玉楸藥解》:入足少陰腎、足厥陰肝經。

②《本草求真》:入腎,兼入脾、胃。

③《會約醫鏡》:入肺、腎二經。

  咽喉解剖形態

咽喉上連口腔而通於鼻,下通肺胃,又是經脈循行之要衝。喉在前,連於氣道,合聲門稱作喉嚨,通於肺臟,為肺之系。咽在後,接於食道,直貫胃腑,為胃之系。故曰:“喉……乃肺之系”,“咽者……為胃之系”(《重樓玉鑰·喉科總論》)。

咽,又名嗌、咽嗌,古稱咽。一指口腔後部,是飲食和呼吸的共同通道。“咽喉者,水谷之道也。喉嚨者,氣之所以上下者也”(《靈樞·憂恚無言》)。現代解剖學的咽,可分為鼻咽部(包括鼻後至軟顎上部)、口咽部(包括軟顎以下至舌骨平面處)、喉咽部(包括舌骨平面以下至環狀軟骨下緣)。二指食道。

  脾開竅於口

脾開竅於口:“脾主口……在竅為口”(《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口脣者,脾之官也”(《靈樞·五閱五使》),“脾氣通於口,脾和則能知五穀矣”(《靈樞·脈度》)。脾開竅於口,飲食、口味等與脾之運化功能有關。

脾主運化,脾氣健旺,則津液上注口腔,脣紅而潤澤,舌下金津、玉液二穴得以泌津液助消化,則食慾旺盛,口味正常。口脣與脾在生理功能上互相配合,才能完成腐熟水谷、輸布精微的功能。脾主肌肉,口脣為脾之外候,故脾的生理病理常常從口脣的變化反映出來。

  鼻生理功能

(1)氣體出入的門戶:呼吸系統是由鼻、喉、氣管及肺等器官共同組成的。其中,鼻、喉、氣管及其分支構成氣體出入於肺的通道,稱為呼吸道。“口鼻者,氣之門戶也”(《靈樞·口問》)。鼻為呼吸道的起始部,下連於喉,通過氣管而直貫於肺,助肺而行呼吸,是氣體出入之門戶。故曰:“肺之呼吸全賴鼻孔,鼻之兩孔為氣出入之門,撥出濁氣,吸人清氣也”(《醫易一理》)。

(2)主司嗅覺:鼻子辨別氣味謂之嗅。鼻為司臭之竅。鼻竅通利,則能知香臭。因肺氣通於鼻,故鼻之嗅覺靈敏與否,與肺氣通利與否有關。所以,肺的病變,可見鼻塞、鼻煽、流涕等症狀。

(3)協助發音:喉上通於鼻,司氣息出入而行呼吸,為肺之系。鼻具有行呼吸和發聲音的功能。鼻與喉相通,同屬肺系,故鼻有助喉以發聲音的作用。

(4)外邪入侵之門戶:鼻與自然界直接相通,為外邪侵襲機體之門戶。孔竅為外邪侵人人體的重要途徑。鼻為肺竅,故鼻為外邪犯肺之門戶。“溫邪感觸,氣從口鼻直走膜原中道,……至於春溫夏熱,鼻受氣則肺受病”(《眉壽堂方案選存·捲上》)。“溫邪上受,首先犯肺”(《外感溫熱篇》)。“溫邪中自口鼻,始而人肺”(《臨證指南醫案·卷五》)

  心開竅於舌

心開竅於舌,是指舌為心之外候,“舌為心之苗”。心經的經筋和別絡,均上繫於舌。心的氣血通過經脈的流注而上通於舌,以保持舌體的正常色澤形態和發揮其正常的生理功能。所以,察舌可以測知心臟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

心的功能正常,則舌體紅活榮潤,柔軟靈活,味覺靈敏,語言流利。若心有病變,可以從舌上反映出來。心主血脈功能失常時,如心陽不足,則舌質淡白胖嫩;心血不足,則舌質淡白;心火上炎,則心尖紅赤;心脈瘀阻,則舌紫,瘀點瘀斑;如心主神志的功能異常,則可現舌強、舌卷、語謇或失語等。

  奇經與骨

脊即脊椎,由頸椎、胸椎、腰椎、骶骨和尾骨組成。脊內有督脈,“督脈者,起於下極之俞,並於脊裡,上至風府,人屬於腦”(《難經·二十八難》)。

故“督脈為病,脊強反折”(《素問·骨空論》),“督脈之為病,脊強而厥”(《難經·二十九難》)。所以,奇經之督脈與骨有密切關係。臨床上,補益督脈之品可以治療骨骼特別是脊骨之病。

  心主神志

心在五臟中佔首要地位,是人體活動的中心,位於胸中,有心包絡裹護於外。它的主要功能是;主神志,主血脈,主汗,開竅於舌,其華在面。

神志的含義,是指精神狀態,意識思維活動。從現代醫學生理觀點來看,人的精神思維活動是大腦所主宰。我國古代對腦的看法,如《內經》認為腦是“精明之府”,明·李時珍認為腦為“元神之府”,王清任特別強調人的靈機記性,不在心而在腦。那麼為什麼中醫學卻把腦的功能歸屬於心呢?過主要是由於中醫的藏象學說以五臟為中心的緣故,祖國醫學認為機體內在環境的平衡與外界環境的整體統一,是人體得以生存的基礎,這種平衡協調,整體統一,主要是靠經絡的聯絡和傳導,以及“心”的主導作用來實現的。

心神為人體生命活動的統帥,在臟腑中居於首要地位。它既能對外界事物進行藏精氣而不洩,傳化物而不藏反映,以產生精神括動,又能對體內臟器起統帥、凋節作用,而為五臟六腑之大主。但腦的功能也必須依楨心血的濡養,才能發揮其功能,也就是說精血為神志活動的物質基礎,而血是心所主。可見心主神志的功能與心主血脈的功能是密切相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