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外語>漢語>

對外漢語中級階段口語教學特點原則及方法

漢語 閱讀(1.72W)

導語:對外漢語教學中口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習者的良好語感並提高其語言實際運用能力。口語教學在不同的階段具有不同特點,本文僅就中級階段口語教學的特點、原則及方法進行一個粗淺的探討。

對外漢語中級階段口語教學特點原則及方法

  一、中級階段的教學特點

  1.交際性

語言是一種交際工具,學習口語的目的就在於運用到日常生活中與他人進行思想交流,這是學習任何一種語言所不變的宗旨。學習者在中級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將自己在初級階段所習得的語言點更好地應用到日常交際當中去,這種轉化是頗為困難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缺乏漢語環境的薰陶,這是最主要的原因;另一個就是容易在運用過程中受到母語負遷移作用的影響,形成一些偏誤。由於外國留學生不像我們從小生活在漢語大環境裡,耳濡目染地接受環境的薰陶,因此他們缺乏活躍的運用能力和較敏銳的語感,這就需要教師在中級階段努力為學習者創設多種靈活多樣的交際環境,以訓練他們的表達能力,提高其運用水平。

  2.綜合性

口語課事實上是一門綜合課程,這在對外漢語中級階段的教學中體現的尤為明顯。口語表達能力其實是對語音、詞彙、語法教學效果的直接展示,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種反饋作用來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如何在教學中突出口語課的重要性和獨立性,避免與詞彙,語法課相混淆,也是中級階段口語教學中常常遇到的難題。教師既要及時糾正學生的發音、用詞和語法錯誤,又要有效地組織學生積極參與交際活動,提高表達水平,而不是執著於語法或詞彙的講解,這是口語教師所必須要注意的問題。

另外,學生進入到中級階段的學習,詞彙量小,知識面狹窄是表達不暢的主要因素,為了使學習者暢所欲言,教師應該在擴大學生詞彙量,拓寬知識面的同時,有步驟地對他們進行文化滲透,包括思想觀念、文化傳統、民俗風情等方面,這是“啟用”學習者語言知識的一個十分重要的途徑。

  3.趣味性

對外漢語中級階段的口語教學是以語言的靈活運用為最終目標的,因此不能沿用初級階段引導學生反覆操練的方法來進行口語教學,必須注重教學過程的趣味性。教師應選擇貼近生活,通俗易懂的教學內容,可以給學生適當灌輸一些成語、慣用語、歇後語等固定格式,如:“和尚打傘—無法無天”,“茶壺裡煮餃子—有嘴道(倒)不出”。還可以給學生講一些歷史故事,寓言故事等,增加教學內容的趣味性,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

  二、中級階段的教學原則

  1.重視學習者的口語輸出

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輸入是知識的積累,輸出則是能力的訓練。當學習者進入中級階段的學習後,通過初級階段對語音、詞彙、語法等方面基礎知識的儲備,在對語言點反覆操練、理解、記憶的過程中,其實已經不知不覺地獲得了初步的語言表達水平和語言感知能力。教師應結合中級階段口語教學交際性的特點,重視學生的口語輸出,適當減少機械性操練,注重語言的靈活性和生動性。輸出是對資訊加工,重組及再創造的過程,須經過多次反覆,在模仿、理解、記憶、鞏固的基礎上來進行“啟用”。這是提升學習者口語能力的重要途徑。

  2.重視文化薰陶,充分調動學習者的積極性

值得強調的是,教師在進行文化滲透的過程中,應該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切不可毫無顧忌地進行文化宣傳,以免引起學生的反感。對學生進行適度的文化薰陶有助於增進他們對我國文化的好感,提高學習漢語的積極性,對於表達水平的提高是有極大益處的。同時在介紹我國的文化傳統和民俗風情時還應注意所選材料的難易程度要與學生的學習水平相適應,淺顯易懂,生動形象,才能達到文化薰陶的目的,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使其在語言運用中流暢自如。

  3.為學生創造寬鬆舒適的學習氛圍

舒適的課堂環境可以使學生從緊張戒備的情緒狀態中解脫出來,自然而然地產生親切感和安全感,這時的思維更活躍,表現也更優秀。寬鬆的課堂氛圍可以使學生集中全部的注意力專注於課堂知識的理解、消化、吸收和鞏固,在這種情況下的學習效率無疑是最高的,因為學生願意開口是“說好話”的第一步。這就需要教師自身具有相當豐富的教學管理經驗,能夠很好地控制課堂,調節學生情緒。因此,幽默風趣,具有親和力的教師往往大受學生歡迎。

  三、中級階段的教學方法

  1.直觀教學法

教師在課前可以準備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圖片或實物等教具,讓學生來描述圖片或者實物內容,表達自己的思想觀點。這種教學方法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如: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加深學生對於所學知識的印象,促進理解和記憶。在學生開始進行表達練習之前,教師可先給予一定的提示,如提供一些必須的`詞彙、句型和慣用表達法等,然後鼓勵學生動用自己的語言知識儲備來進行自由大膽的表達,這種教學法操作簡便易行,而且效果良好,讓學生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

  2.話題討論法

在每課時的教學活動結束之後,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個與本課文相關的話題,讓學生進行自由討論。如:《逛公園》這一課 學習了很多方位詞和景物名稱,教師可以在課後佈置作業,讓學生以“出門遊玩”為話題展開討論,請學生描述自己有哪些有趣難忘的經歷以及所遇到的困惑和問題等等,還可以進行適度的話題拓展,如:讓學生介紹自己國家的景點名稱,名勝古蹟等。這種聯絡充分賦予了學生自由的想象空間,同時也能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讓他們自由表達自己的觀點,也能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3.情景教學法

在對外漢語中級階段的口語教學中,情景教學法的運用可以更高效地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接近真實的會話情景有助於激發學生靈感,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增強他們說話的邏輯性與連貫性,強化語言知識的吸收和鞏固。教師應注意結合生活實際來創設有關情景,具備一定的實用性,同時注意區分各種不同情景的功能性,對於不同功能的情景進行分門別類,有選擇、有層次、有目的地進行訓練。如果情景話題過於紛繁凌亂,或者在內容和語用上有所重複,都將不利於學習者口語水平的提高。如: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運動會”這個情景,讓一名學生來做動作,讓全班同學猜,也可以讓學生描述自己最為擅長的運動,或是說出自己最喜愛的運動並且說明原因。這種方式能夠使學生擺脫疲勞,倦怠的學習狀態,調動他們的表達積極性,教師也能夠在這個過程中發現學生在口語運用中的問題並給予及時有效的糾正。

  4.直接觀察法

對外漢語教學所使用的任何教材都來源於生活實踐,同樣,口語能力的提高也離不開真實的生活場景,口語教學的最終旨歸是讓學生能運用語言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與他人進行有效的交流,溝通。然而課堂環境有其天然的侷限性,如:教學時間固定,教學空間狹小,教學手段受限等。目前我國的對外漢語教學都是以教材和課堂教學為中心,這會極大地限制學生的想象思維空間,不利於他們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致使本來有潛力學好漢語的學生表現平庸。鑑於此,教師應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鼓勵學生走出教室,到校外去體驗真實的社會生活環境,例如帶領學生去公園觀察植物、風景、建築等景觀,嘗試與居民聊天,交流,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讓他們在觀察中不知不覺練習相關的口語內容,給學生創造一種輕鬆愉悅的學習氛圍。如:可以帶領學生參觀本地的書畫展、音樂節、戲劇演出等活動,將教學活動組織的豐富多彩,必然能使留學生在活靈活現的漢語文化氛圍中得到更好的薰陶,在培養語感的同時也加深相關語言知識的鞏固和運用。

  5.遊戲法

遊戲教學法是一種有組織、有目的、有規則且趣味性極強的教學方法,它可以使學生在興奮狀態下渾然不覺地掌握教材中的相關知識內容。教師所組織的遊戲活動必須緊緊圍繞教材中的口語知識點展開,尤其是應該涉及重點和難點,並且具有一定的競賽性質,針對表現良好的同學還可以予以適當的獎勵和表揚,對於調動學生積極性有著十分顯著的作用。例如:角色扮演遊戲,教師在講授有關“搭乘交通工具”的課文時,可以先讓學生扮演不同的交通工具,然後由教師點名,被點到的同學起立,並且重複自己的“新代號”,速度由慢到快,訓練學生的反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