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企業管理>物流管理>

物流企業環境成本控制淺析

物流管理 閱讀(1.82W)

企業的行為已受到諸多方面的約束,環境成本已成為企業經營成本中不可忽視的部分,企業加強環境成本控制的緊迫性將越來越強。下面是yjbys小編分享的一些相關資料,供大家參考。

物流企業環境成本控制淺析

  一、企業環境成本控制的必要性

(一)作為自然環境支援系統,在提供給人類豐富資源的同時,也接受著廢棄物的迴歸。然而,地球的環境存在兩個有限性:一是資源的有限性,尤其是提供給企業作為原材料的物資及能源等的有限性;二是接受垃圾、汙染物排放,自然淨化、恢復機能的有限性。如果人類超過了地球環境的承受能力,就會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從現實情況看,這方面的問題已經存在,主要表現在地球資源退化、空氣和水汙染、礦產森林資源大幅減少、全球溫室效應發生、公害問題不斷等。據統計,我國每年由於環境汙染而造成的損失高達2000多億元。

(二)從企業自身的盈利目標來看,企業有必要承擔環境責任。目前消費者對綠色產品日益青睞,有些國家已禁止無環境(綠色)標誌的商品進入市場,我國也於1992年正式開始了產品環境標誌認證工作;這將使對環境有害的產品終將被排斥在市場之外。我國的籌資機制也開始注重環境形象,中國人民銀行已經規定各級銀行發放貸款時必須配合環境保護部門把好關,對環境部門未批准的專案一律不予貸款。

(三)環境問題使企業成本增加,環境風險增大。主要表現在:(1)預防性法律法規大量增加,導致企業的成本增加;(2)對一些嚴重汙染環境的原材料實施限制使用和禁止使用,直接對企業生產成本產生影響;(3)國家對企業環保責任的範圍將做出擴大性規定,對企業的環保責任追究已不再停留在企業生產經營環節的廢棄物排放,而是擴大到產品使用過程的環保汙染(如汽車尾氣的排放)和使用後回收利用等方面。

最近,著名環境專家曲格平教授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在計算國內生產總值時,應扣除自然資源消耗和環境汙染的損失。如果實行這種統計,會使廣大民眾特別是各級政府領導大吃一驚,他們會看到,很高的國內生產總值因扣除自然資源消耗和環境汙染損失而大大減少。這就會促使人們拋棄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走經濟、社會和環境共同協調發展之路。

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經濟增長是加法,自然資源消耗和環境汙染是減法,如果只算加法,不算減法,最後的統計結果當然既不全面,也不真實。因此,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必須學會算“環境賬”。

同樣,在物流企業的管理中我們也應該引入這樣的觀點:在計算該企業的總成本時,應加上自然資源消耗和由其造成的環境汙染損失以及處理環境汙染的費用。這樣,會促使企業拋棄傳統的發展模式,走經濟、社會和環境共同協調發展之路。因為物流雖然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但是物流企業的發展同時也給城市環境帶來負面的影響。為此,21世紀對物流企業提出了新的'要求,即綠色物流,也就是說我們要做好物流企業的環境成本控制和管理,進行環境成本分析和管理,嚴格地控制成本,做到以最少的投入,獲得最大的產出和利潤,並且要始終貫徹節約原則,將資源的浪費減少到最低限度,做到環境和效益兩不誤。

  二、物流企業中的環境問題

根據物流企業的特點,物流企業中的環境問題主要表現在:汙染物引起的物流裝置的價值減損;商品在保管過程中,有毒化學物品或含有放射性物質的物品對周圍環境所造成的損害;在貨物運輸過程中,運輸工具產生的廢棄物對環境的損害;商品在包裝過程中所產生的包裝汙染,如包裝過程中產生的不可燃廢棄物等。

  三、作業成本法:一種適應物流總成本過程控制的模式

(一)作業成本法(簡稱ABC)。它是以作業為中心,通過對作業成本的確認和計量對所有作業活動進行追蹤動態反映,為儘可能消除“不增值作業”,改進“可增值作業”,及時提供有用資訊,促使損失、浪費減少到最低限度,提高決策、計劃、控制的科學性和有效性,促進企業管理水平不斷提高的一種成本計演算法。“作業成本法通過細化間接費用分配標準,提供了比傳統標準更為準確的成本資訊”。從作業成本法的適用範圍看,主要包括符合以下兩個條件的企業:製造費用在產品總成本中的比例較高;個性化生產要求較強。

(二)以作業為基礎控制物流總成本。齊全的物流功能使物流成本涉及的物件多且散,較難用統一的標準來劃分和計算物流成本的範圍。通過不斷的實踐,我們發現儘管物流鏈上的功能是相對獨立地運作,但每一功能是依靠一項項作業來完成它的服務,功能作業各自獨立或交叉連線實現了物流一條龍的服務。因此,將所有與完成物流功能有關的成本都按物流功能歸類,建立以作業為基礎的成本控制模型――“作業成本控制法”,不失為物流總成本控制的“實用、簡潔、有效”的方式。

  四、作業成本控制模式架構:全過程控制

建立了各項作業成本控制模型後,就是如何利用模型實施總成本的全過程控制。

(一)事前計劃(事前控制)。以預算管理為龍頭作起點,按物流功能劃分成本責任中心,將成本控制指標逐項分解到作業模型中,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將所有功能的每項作業成本都納入預算管理軌道;全員參與,使每項成本指標均有賬可查、有人控制。

(二)事中控制。有了物流總成本控制的前端準備,就可在物流各項作業運作開始後進行物流成本分類別、分階段、分環節,進行過程的監控。控制的紐帶是合同,對合同執行情況實行跟蹤:檢查各責任中心成本預算和現金流量計劃是否準確;成本支付的時間節點、數量是否合理。同時,建立成本定期分析制度,對實際發生的物流作業成本逐項與年度預算進行比較;進行同一作業內容、不同作業之間的比較,進行成本動因分析。

(三)事後評價(事後控制)。以作業成本為物件的監控系統,通過對每一單業務的成本監控,可分析物流業務運作過程支出各項費用總額佔物流業務收入總額的百分比(成本收入比分析);分析每項成本佔總成本的比重(成本結構比重分析),從而加強重要成本的控制,提高盈利能力。

  五、實施全過程控制的效果

(一)作業成本定量分析使物流招商方案的設計更合理、更有效。物流總成本的控制水平,影響到物流企業自身的盈利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因為物流企業的作業總成本加上其服務的增值,就是客戶需支付的物流費用。物流企業只有將物流總成本控制在低於市場平均價格的水平上,才能同時為客戶節省物流費用,讓客戶真正體會到“物流是第三利潤源”,才能在市場上有較強的競爭能力。

(二)非常作業成本的產生可揭示物流作業中的質量隱患。建立作業成本模型後,每一單業務所發生的每一項成本清晰明瞭,利用記錄的成本進行專案逐項比較,可分析物流作業是否正常,一旦產生了非正常作業成本即預示作業中可能存在質量問題。報關若發生了滯報金,貨代單證出現了疏港費等均屬非正常現象,排除客戶提供的單證差錯外,就很有可能是物流作業環節脫節造成的質量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