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技能>廚師麵點>

家常三鮮餡餃子的做法

廚師麵點 閱讀(1.34W)

三鮮水餃肉餡鮮嫩,蔬菜味美,是一道豐美的佳餚。那麼三鮮水餃怎麼做才好吃呢?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三鮮水餃的做法,希望大家喜歡。

家常三鮮餡餃子的做法

三鮮水餃的做法

1、炒鍋放旺火上,下熟清油燒二三成熱時,投入雞肉粒、蝦仁劃散,約10秒鐘立即倒出瀝乾油,待冷卻後,放入豬肉餡內拌和。韭菜芽洗淨切1釐米長的段,與蝦子、花椒粉一起拌入肉餡內,即成三鮮餡。

餡料調製

原料:鮮蝦仁200克,水發海蔘100克,冬筍150克,豬前夾肉200克,薑片10克,蔥節20克,薑末20克,蔥末50克, 雞蛋清1個,精鹽10克,胡椒粉3克, 料酒30克,味精10克,雞精10克,白糖10克,香油25克,高湯350克。

製法:

1.蝦仁洗淨剁成泥,加精鹽、雞蛋清攪勻;水發海蔘入鍋,加薑片、蔥節、料酒、雞精、高湯煨入味,撈起切成細粒;冬筍切成細粒後,入沸水鍋中氽一下撈出。

2.豬前夾肉去皮洗淨,絞成茸,加精鹽、胡椒粉、料酒、白糖、味精及適量清水攪打均勻,再加入蝦仁泥、水發海蔘粒、冬筍粒、薑末、蔥末、香油和勻,即成。

注意:

1、蝦仁須用新鮮的;水發海蔘須事先煨好,以防澀口;豬夾心肉的肥瘦比例為6∶4。

2、三鮮餡也可選用雞肉及其它海鮮來製作;如無冬筍可用香菇等代替;如餡中不放豬肉,也要加入豬肥膘肉或化豬油,以增加餡料的滋潤口感。

2、和麵、揉麵、搓條、切塊、擀皮、包餡、水煮。

1、肉餡不宜太鹹。

2、蝦仁、雞肉粒滑油不宜滑熟,必須冷卻後,才能拌入肉餡內。

3、拌入餃子餡內的香菜(韭菜、韭芽、蒜苗等)都不須加熱,宜生拌。

三鮮水餃飲食禁忌

雞蛋:與鵝肉同食損傷脾胃;與兔肉、柿子同食導致腹瀉;同時不宜與甲魚、鯉魚、豆漿、茶同食。

對蝦:蝦忌與某些水果同吃。蝦含有比較豐富的蛋白質和鈣等營養物質。如果把它們與含有鞣酸的水果,如葡萄、石榴、山楂、柿子等同食,不僅會降低蛋白質的營養價值,而且鞣酸和鈣離子結合形成不溶性結合物刺激腸胃,引起人體不適,出現嘔吐、頭暈、噁心和腹痛腹瀉等症狀。海鮮與這些水果同吃至少應間隔2小時。

三鮮水餃起源

水餃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名目繁多,古時有“牢丸”“扁食”“餃餌”“粉角”等名稱。三國時期稱作“月牙餛飩”,南北朝時期稱“餛飩”,唐代稱水餃為“偃月形餛飩”,宋代稱為“角子”,元代稱為“扁食”;清朝稱為“水餃”。水餃起源於東漢時期,為醫聖張仲景首創。當時水餃是藥用,張仲景用麵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藥材用來治病(羊肉、胡椒等),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凍瘡。

三國時期

三國時期,水餃已經成為一種食品,被稱為“月牙餛飩”。魏張揖所著的《廣雅》一書中,就提到這種食品。據三國魏人張揖著的《廣雅》記載那時已有形如月牙稱為“餛飩”的食品,和水餃形狀基本類似。

南北朝

到南北朝時,餛飩“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據推測,那時的水餃煮熟以後,不是撈出來單獨吃,而是和湯一起盛在碗裡混著吃,所以當時的人們把水餃叫“餛飩”。這種吃法在中國的一些地區仍然流行,如河南、陝西等地的人吃水餃,要在湯裡放些香菜、蔥花、蝦皮、韭菜等小料。

唐朝

大約到了唐代,水餃已經變得和如今的水餃幾乎一樣,而且是撈出來放在盤子裡單個吃。又稱“偃月形餛飩”。百餃園的229種水餃,分為十大系列,有素餡類、水產類、野菜類、保健類、海鮮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