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職場>

職場中的溝通技巧有哪些

職場 閱讀(1.88W)

職場中,溝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的,積極而有效地溝通能為職場人營造一個良好的人脈關係,還能為個人職業生涯帶來很多好處。今天小編分享的是職場中的溝通技巧,希望能幫到大家。

職場中的溝通技巧有哪些

  職場中的溝通技巧

(一)應善於運用禮貌語言

貌是對他人尊重的情感的外露,是談話雙方心心相印的導線。人們對禮貌的感知十分敏銳。有位優秀的售票員,每次出車總是“請”字當先,“謝 ”字結尾。如:請哪位同志讓個座,照顧一下這位抱嬰兒的女同志。“有人讓座後,他便立即向讓座者說:”謝謝。“再如:”請出示月票:“然後說:”謝謝,請您把月票收好。“這樣,使整個車廂的乘客都感到溫暖,氣氛和諧,在他的感染下,無人吵架、搶坐。

(二)請不要忘記談話目的

談話的目的不外乎有以下幾點:勸告對方改正某種缺點;向對方請教某個問題;要求對方完成某項任務;瞭解對方對工作的意見;熟悉對方的心理特點等等。為此,應防止離開談話目的東拉西扯。

(三)要耐心地傾聽談話,並表示出興趣

談話時,應善於運用自己的姿態、表情、插語和感嘆詞。諸如:微微的一笑,贊同的點頭等,都會使談話更加融洽。切忌左顧右盼、心不在焉,或不時地看手錶,伸懶腰等厭煩的表示。

(四)應善於反映對方的感受

如果談話的對方,為某事特別憂愁、煩惱時,就應該首先以體諒的心情說:“我理解你的心情,要是我,我也會這樣。”這樣,就會使對方感到你對他的感情是尊重的,才能形成一種同情和信任的氣氛,從而,使你的勸告也容易奏效。

(五)應善於使自己等同於對方

人類具有相信“自己人”的傾向,一個有經驗的談話者,總是使自己的聲調、音量、節奏與對方相稱,就連坐的姿勢也盡力給對方在心理上有相容之感。比如,並排坐著比相對而坐在心理上更具有共同感。直挺著腰坐著,要比斜著身子坐著顯得對別人尊重。

(六)應善於觀察對方的氣質和性格

如若與“膽汁質”型別的人交談,會發現對方情緒強烈,內心活動顯之於外;與“粘液質”型別的人談話,會發現對方持重寡言,情感深沉;與平素大大咧咧的人談話,會發現對方滿在乎,漫不經心。針對不同氣質和性格,應採取不同的談話方式。

(七)應善於觀察對方的眼睛

在非語言的交流行為中,眼睛起著重要作用,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睛最能表達思想感情,反映人們的心理變化。高興時,眼睛炯炯有神,悲傷時,目光呆滯;注意時,目不轉睛;吃驚時,目瞪口呆;男女相愛,目送秋波;強人作惡,目露凶光。

人的面部表情;固然可以皮笑肉不笑,但只要您仔細觀察,便會發現,眼睛便不會“笑起來”。也就是說,人的眼睛很難做假,人的一切心理活動都會通過眼睛表露出來。為此,談話者可以通過眼睛的細微變化,來了解和掌握人的心理狀態和變化。如果談話對方用眼睛注視著你,一般地說是對你重視、關注的表示;如果看都不看你一服,則表示一種輕蔑;如果斜視,則表示一種不友好的感情;如果怒目而視則表示一種仇視心理;如果是說了謊話而心虛的入,則往往避開你的目光。

(八)應力戒先入為主

要善於克服社會知覺中的最初效應。而這最初效應就是大家熟知的“先入為主”。有的人就具有特意造成良好的初次印象為能力,而把自己本來的面目掩飾起來。為此,在談話中應持客觀的、批判的態度,而不應單憑印象出發。

(九)要切忌得理訓人

幾個小青年上車不買票,油腔滑調地說:“我們是待業青年,沒有工資,買什麼票?”優秀售票員姜玉琴就對他們說“乘車買票五分、一角是小事情,可是名譽搞壞丁,你出多少鈔票也買不回來……”這番話,使得幾個小青年面紅耳赤,終於補了票。試想,若是來-番針鋒相對的爭吵,或冷潮熱諷,情況會怎樣呢?

(十)要消除對方的迎合心理

在談話過程中,雙方由於某種動機,表現出言不由衷、見風轉舵或半吞半吐,顧慮重重。為此,要儘可能讓對方在談話過程中瞭解自己的態度:自己所感興趣的是真實情況,而對迎合、奉承的話是很厭惡的,這樣才會從談話中獲取比較真實、可靠的資訊。

(十一)對誹謗性的談話應善於回敬

據說,蘇聯首任外交部長莫洛托夫出身於貴族。一次,在聯合國大會上,英國工黨的一名外交官向他挑釁說:“你是貴族出身,我家祖輩是礦工,我倆究竟誰能代表工人階級?”莫洛托夫不慌不忙地說:“對的,我們倆都背叛了自己的家庭!”這位蘇聯外長,並沒有長篇大論地進行駁斥,只是用了一句話,多麼雄辯的口才,多麼絕妙的可敬。

(十二)要善於選擇談話機會

一個人在自己或自己熟悉的環境中比加別人或陌生的環境中的談話更有說服力;為此,他可以在業餘時間內利用“居家優勢”,也可以在別人無戒備的自然的心理狀態下講話,哪怕是隻言片語,也可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穫。

(十三)交談注意事項

不要使用易懂的詞、已廢棄的詞句或專業詞彙。這些詞彙不會給別人留下好的印象,只會使別人感到討厭。

不要做些令人討厭的舉動。如在談話時從不看著對方眼睛,而是看你身後或你周圍是否還有其他更重要的,更值得與其交談的人物。或是盯著人家的服飾漫不經心地說話。

不要用比你年輕得多的人常用的俚語,不要夾雜著外語

一個話題不要談得太久,話題像房間一樣,需要經常通風。

不要剛走到某人面前就嘲笑他,“我敢打賭,你忘了我叫什麼名字了”。

還要在交談中善於覺察,如果對方急促不安,也許另外有事,只是出於禮貌沒打斷你的話,那麼就應立即停止自己的話。

  正確的與職場中人溝通的技巧

其一,學會傾聽。會傾聽的人才能贏得別人更多的好感,結識更多的朋友。在職場上,每個人對待工作和業務都有不同的理解和處理方式,而本著團結合作的宗旨,職場人士一定要善於傾聽他人的意見和建議,不能脫離團體,獨斷獨行,而傾聽也是尊重他人的最大體現,不僅可以使工作氛圍更加的和諧,而且表現了自己的素質和修養。

其二,自己的事情儘量不要麻煩別人。不管在職者身居何位,自己的分內事一定要妥善處理好,不要貪圖一時的輕鬆,麻煩周圍的同事。雖然說懂得協調很重要,但是,千萬不要藉此佔小便宜,這也是很重要的人際關係的溝通技巧。沒有人願意永遠不計報酬的給別人幫忙,總是麻煩別人的人,久而久之,只會讓自己離團體越來越遠。

其三,妥善處理好自己和上下級的關係。上級決定了在職者的升遷與薪酬,下級決定了在職者的工作能否順利的開展,良好的人際關係的溝通技巧可以幫助在職者在職場上如魚得水。公司上級的指示要高效率高質量的完成,此外,要懂得如何使自己在上級面前有良好的形象,說話做事要有條理,不卑不亢,對待下級,不能頤指氣使,除了必要的威嚴,還要善待下級,剛柔並濟。

  職場高效溝通的說話方法

金字塔模式的展開

有一個心理學實驗證明(「看不見的大猩猩」實驗):人的注意力在橫向維度是有限的,縱向維度上是分散的。講述過程越久,讓受眾感到煩躁的可能越大,那麼有效資訊就得不到更好的傳遞。

所以,如果想要告訴一個人的觀點,最好是儘快告訴他結論,而不是論證過程。就像你要請假,但是你說「老闆,我最近心情有點不好,前幾天跟男朋友分手了,自己的手搬東西的時候扭到了,這幾天一直失眠,精神狀態有些恍惚,可能工作效率比較低,所以我想請幾天假。」感覺更像發牢騷。你可以換一種說法就是:「老闆,我需要請假,因為……」這樣的話,你老闆在一開始就知道你的目的,反而能夠更加集中精神聽你講的話,那樣自己的成功率也會高一些。

而最行之有效的模式是金字塔模式,就像我們高中老師經常提醒我們的:每段第一句儘可能強調一些段落大意。同樣的,說話也是如此。人對有規律、有層次感的東西更喜歡,更能接受一些,因為規律和層次可以減少我們在認知上需要的能耗。

儘可能第一句話闡明你的目的和觀點,那樣對方也能夠被你的觀點而聚焦,對後面的內容會在你給的前提去定向思考,提高資訊轉化。

設定基模

凡是物理的,都是有限的。相對要處理的資訊,大腦是非常不夠用的。但是它卻能夠儲存非常非常多的資訊,原因在於大腦非常高的壓縮比,1G的資訊,甚至可以被大腦壓縮不到1K的記憶體,這樣大腦就能夠裝非常多的東西,就像一個人世界上有幾十億張臉,但是大腦的儲存的實際上只有一張臉的基本模型,只要適當「腦補」,就能夠很好地理解,記住對方的樣子。不過,就像圖片被壓縮了會模糊很多一樣,被大腦縮的東西很容易遺忘和記錯。

所以,如果想要更好地被對方接受,最好的辦法是設定基模,通俗一點講,就是類比,比喻等的方式。那樣對方能夠很快抽取記憶中已經知道的知識來理解不知道的東西。

比如說,有一個沒見過蝙蝠的孩子,要你解釋蝙蝠是什麼?你解釋「蝙蝠是翼手目動物,翼手目是哺乳動物中僅次於齧齒目動物的第二大類群,是唯一一類演化出真正有飛翔能力的哺乳動物」我想孩子聽了可能還是非常懵逼的,其實你可以解釋說「一種會飛的老鼠」,那樣孩子就會不自覺地腦補一隻帶著翅膀的老鼠,雖然不是精準認知,但是能夠給對方一個初步的認識,那樣才能展開接下來的討論。

增加故事的生動性

相對於抽象、平淡的資訊,具體、生動的資訊更容易吸引我們的注意力,也更容易認同生動具體的資訊以及作用。因為我們的大腦是多組分的,其中一部分是原始進化的遺留(爬蟲腦),我們的分析能力是在大腦皮層,而爬蟲腦對能看到的事物是非常敏感的,很容易受到視覺化的資訊影響。

比如「我和我的老婆走在大街上」與「我和我的長髮,長腿老婆,手牽著手,悠閒的走在華盛頓大街上」,雖然多了幾個字,但是後者我們還是有非常不自覺的代入感,有一些適當地腦補,後者更為視覺化,讓我們覺得更加真實。所以,也可以適當的增加自己要講的故事或場景的細節。

當然,在營銷上也經常運用這種心理效應。比如說彩票,它從來不是強調中獎率,而是經常炒作隔壁老王去領500萬大獎,大肆宣傳的是故事而非資料。如果告訴我們資料,那麼很遺憾,我們投資的是一個負盈率達70%的產品。

轉換視角

討論是為了促進進步,是要走在一起解決問題的。所以討論過程中,應該儘可能弱化對立立場。至於怎麼弱化呢,最好的`辦法是學會共情,知道對方的利益點。學會考慮,對方之所以是這個觀點是因為什麼?因為文化,還是因為我讓他感覺自己笨,還是因為知識面不夠寬考慮不到這些要素,還是我們自身的問題,缺乏說服力?

儘可能將視角轉化到對方的身上,找到對方「為什麼不聽你的原因」,也避免了自我服務偏差、驗證性偏差等心理盲區。從而更好的討論和說服。

先破後立

心理學上有一個信念固著的現象。人們一旦對某些事物建立了某種信念,尤其是為他建立了一個理論支援體系,那麼就很難打破人們的這一看法,即使是相反的證據與資訊出現時他們也往往視而不見。這也是一些人總感覺股市牛市快到了的原因。如果你一開始就著急著將對方說服,那麼往往就會激發他的認知反抗系統,產生極化效應,只能讓對方更加堅定自己的立場。雙方的目的不再是為了討論,而是為了不讓對方說服。

所以,儘可能採用溫和的方式去說法,不要一開始就告訴對方自己的觀點是對的,而是慢慢地引導對方發現自己的錯誤,因為錯誤是對方發現的,對方反而能夠獲得一定成就感,也不會因此而產生認知不協調。更容易走出牛角尖來。

運用「熟悉+陌生」模式

用熟悉的知識和場景講解是為了增加好感,陌生是為了構建衝突。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我們對新鮮事物的認識方式,都是構建在已有的認知上的,我們都傾向於理解我們能夠理解的事物。因此,以熟悉的事物作為我們講解過程的載體,很容易帶給他人熟悉感和認知上的親切感。

但是熟悉的事物也往往被大腦自動過濾掉,所以,我們也需要在熟悉的場景和知識,適當的進行重新組合和內容的新增,激發對方對新奇事物的好奇心。這也是為什麼部分廣告代言人是非常普通的小人物或者超市與家庭聚餐的場景,同時新增自己廣告的產品,目的就是為了增加受眾的熟悉感。

這樣的討論交和說服過程也相對比較溫和。也能夠與對方找到相似性,非常容易得到認可。

創造知識閉合的需求

認知閉合需要描述的是個體應對模糊性時的動機和願望,客觀存在是「給問題找到一個明確答案的願望,無論是什麼樣的答案,因為相對混亂和不確定,任何明確的答案都更好些」。

我們的朋友圈的「點開全文」,利用的也是我們的認知閉合。讓我們產生看下去的需求。

所以,我們在一開始的時候也可以給對方設定一定的場景和條件,適當的設定疑問,讓對方產生疑惑,從而得到對方的注意力。這樣的話,才能夠更好的傳達自己的資訊,而不是你說你的,對方說對方的。這裡推薦大家去看一本書《金字塔原理》。

當然,口才好不是口才好,是腦子裡面有東西。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口才好的人大抵都有較為寬廣的知識面。但是也有一些人有很多見解,卻不知如何表達更好,這個則是可以通過增加對人性的瞭解來提高的。

如果真的要成為一個口才好的人,除了技巧上提升,還要有知識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