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人教版歷史必修一必備知識框架

校園 閱讀(1.65W)

學習必修一的歷史不僅要靠能力和勤奮,還要注意技巧,利用框架來學習歷史,有利於理清時間線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歷史必修一必備知識總結,希望對大家有用!

人教版歷史必修一必備知識框架

  歷史必修一必備知識歸納

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1. 美蘇從戰時的同盟關係轉變為戰後的敵對關係主要原因是:兩國在社會制度和國家利益上的矛盾加劇

2. 美蘇冷戰開始的標誌是:1947年3月,杜魯門主義的提出,其核心是“遏制共產主義”,“冷戰”,是指除武裝進攻之外的一切敵對行動

3. 美國“冷戰”政策的內容:杜魯門主義(政治)、馬歇爾計劃(經濟)(實質是通過經濟控制西歐)、北約(軍事,1949),蘇聯的應對措施:1949年,經濟互助委員會、1955年華約(歐洲出現兩大軍事集團對峙的局面,美蘇兩極格局形成)

4. 德國分裂和朝鮮分裂,是美蘇冷戰的結果

5. 歐洲走向聯合的關鍵因素是:法德矛盾的化解

6. 1967年成立的歐共體由三個部分組成:1951年,《巴黎條約》歐洲煤鋼共同體、1957年,《羅馬條約》歐洲經濟共同體、歐洲原子能共同體

7. 戰後日本經濟恢復發展的'基礎是,美國推動的民主改革

8. 不結盟運動形成的標誌是,1961年,第一次不結盟國家會議在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萊德召開

9. 不結盟運功的特點是:非集團、不結盟,20世紀70年代的重要任務是反對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霸權主義,行動綱領是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

10. 東歐劇變的實質是社會制度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波蘭是第一個發生劇變的國家

11. 蘇聯解體、東歐劇變的根本原因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蘇聯解體的直接原因是戈爾巴喬夫改革

12. 兩極格局瓦解的標誌是,蘇聯解體

13. 當今世界格局是:一超多強。多極化趨勢加強

14. 世界政治格局變化的根本原因是,世界經濟力量中心的轉變

  歷史必修一常考知識

列強侵略與中國人民的反抗鬥爭

1、1840年至1900年間西方列強對中國的侵略

瞭解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主要史實

鴉片戰爭:1840—1842年,英國為奪取更多的商品銷售市場和原料產地,發動鴉片戰爭。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1860年,英、法聯軍發動第二鴉片戰爭。火燒圓明園。

甲午中日戰爭:1894—1895年,日本發動甲午戰爭。北洋海軍全軍覆沒,清政府被迫與日本簽訂《馬關條》。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900—1901年,英美俄日法德意奧

(匈)八國聯軍發動侵華戰爭。清政府與侵略者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

瞭解《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的主要內容並認識其影響

《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割香港島給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開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通商口岸;英國商人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影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中國進入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割遼東半島、臺灣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2億兩白銀;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日本可以在華通商口岸投資設廠,產品運銷中國內地免收內地稅。

影響: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辛丑條約》的主要內容:賠償白銀4.5億兩;在北京東交民巷設立“使館界”;拆毀北京至大沽的炮臺;永遠禁止中國人民成立或參加反帝性質的各種組織(最為嚴重);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

影響: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歷史必修一知識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崛起:

1、巴黎和會中國外交的失敗——五四運動爆發的導火線

2、能全面反映五四運動性質的口號:“外爭主權,內除國賊”

3、五四運動取得初步勝利的表現:

(1)釋放被捕學生;

(2) 罷免曹、陸、章三人職務;

(3)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

4、五四運動能取得勝利的最主要原因:中國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臺

5、五四運動的性質:是一次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

6、五四運動——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7、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 上海):

(1)黨的中心工作:組織工人階級,領導工人運動(2)黨的中央機構:中央局(陳獨秀書記)

8、1923年中共“三大”:決定與國民黨合作

9、1924年國民黨“一大”(孫中山 廣州)——標誌著國共兩黨合作正式實現

10、1926年北伐——北洋軍閥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

11、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12、1927年7月15日,汪精衛在武漢發動“七一五”反革命政變——第一次國共合作全面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