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歷史考試複習資料

校園 閱讀(8.01K)
歷史考試複習資料1

1.紀念1851年,洪秀全發動金田起義,建號太平天國,起義軍為"太平軍"165週年。

歷史考試複習資料

2.紀念1901年,清政府被迫簽訂《辛丑胡條約》,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15週年。

3.1911年10月10日,革命黨人在湖北武昌發動起義,揭開了辛亥革命的序幕。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紀念辛亥革命105週年。

4.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會議通過黨的綱領,確定黨的奮鬥目標、中心任務、選舉新的領導機構中央局,選舉陳獨秀為中央局書記。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紀念中國共產黨誕生95週年。

5.紀念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爆發的85週年。

7.1951年和平解放了西藏65週年。

8.1961年春國家和人民面臨建國以來前所未有的嚴重經濟困難,黨和政府全面調整國民經濟,恢復發展生產。經過努力,不久就取得明顯成效。55週年。

9.1971年10月25日,第26屆聯合國大會上通過了提案,恢復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恢復中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45週年。

歷史考試複習資料2

明清對外貿易

朝貢貿易的特點:由官府控制和壟斷,不以獲利為目的,加強中外之間的友好關係。

民間海外貿易的出、入港口:月港是進出口商品的主要集散地。

輸入和輸出的主要商品:

1)輸入:香料之類的奢侈品;

2)輸出:生絲、絲織品、瓷器和蔗糖。

清朝逐漸走上閉關道路的原因:

1)為隔離東南沿海的反清武裝;

2)歐洲社會正發生巨大變化,統治者出於對西方勢力的戒備以及自大、保守的心態,逐漸走上閉關鎖國的道路;

3)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表現:

1)頒佈“遷海令”,實行較明朝更為嚴厲的海禁政策,山東以南的沿海居民被迫內遷;

2)康熙晚年已對外貿路線加以收縮;

3)乾隆時實施閉關政策,規定外國商船隻能在廣州一地通商;

4)清朝中期,清政府對外商來華實施更為嚴格的限制。

歷史考試複習資料3

早期的西學東漸

早期西學東漸的重要史實:

1)耶穌會士在傳播基督教神學的同時,也帶來西方的自然科學和人文學術;

2)利瑪竇和徐光啟合譯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是第一部譯成中文的西方科學著作;

3)利瑪竇與李之藻合譯《同文算指》,系統介紹了西方算數的筆演算法;

4)利瑪竇曾繪製多種世界地圖,最著名的是《坤輿萬國全圖》;

5)水利技術專著《泰西水法》;

6)徐光啟、李之藻編寫《崇禎曆書》,其影響至於清代。作用:中國人藉此開闊了眼界,一些明智之士認識到中國與西方的差距,開始對中國的傳統和現狀進行反思。

歷史考試複習資料4

民族國家的形成

英法百年戰爭的影響:百年戰爭深刻影響了英、法兩國的歷史程序。百年戰爭的失敗使英國人專注於自身事物,民族意識日趨明晰。法國因共同抗擊英國入侵者的鬥爭,激發了各階層的民族意識,領土統一也為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條件。這一切都有利於英、法民族國家的形成。

英國民族國家形成的基本要素:

1)玫瑰戰爭後,英國完成政治統一;

2)隨著商品經濟的活躍,各地區間的聯絡日益緊密,國內統一市場形成;

3)倫敦成為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4)英語成為英國的民族語言,在全國通用。形成時間:15世紀末。

法國民族國家形成的基本要素:

1)百年戰爭結束後,加強中央集權,實現政治統一;

2)以巴黎為中心的國內統一市場的形成;

3)法語成為全國通用語言。形成時間:15世紀末。

君主專制背景:

1)民族國家的形成和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發展,推動了英、法兩國政治制度的轉變,社會各階層大多支援繼續加強王權;

2)封建貴族依靠王權來維持自己的地位;

3)新興的資產階級需要王權為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開闢道路;

4)部分農民和城市貧民寄希望於王權,以改善生存環境。時間:15世紀下半葉開始,英、法等國的等級君主制逐漸演變為君主專制。

影響:

1)打擊封建大貴族的勢力;

2)頒佈重商主義政策,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發展。

歷史考試複習資料5

第二課《揚起自信的風帆》

1、自信的含義:自信是對自身力量的確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實現所追求的目標。

2、自尊自信的積極作用:自尊自信使人不斷進步;催人自強不息;使人品德高尚。

3、如何分析:“有了自信心,任何事情都可以辦好”。

一個人的成才與成功離不開自信心,但並不等於有了自信心就能辦好任何事情,還需要堅強的意志,良好的性格等。還需要與他人比較,揚長避短,任何人只要具備正確的自尊心和充分的自信心,意志堅強,拼搏進取,就可能取得成功。

4、創造成功的紀錄,最需要的是勇敢的行動,這是取得自信的基本途徑。

5、自負和自信是根本的區別:就在於自負者所依據的事實是虛假的,追求的目標是根本不可能達到的。

6、自信的基礎是:全面客觀地看待自己,發現自己的長處(成功的生活經驗)。實力是支撐信心最重要的槓桿。

7、自信心與自尊心的關係:兩者密切聯絡,自信心是自尊心的基礎,自尊心的確立,提高了自信心。

8、自負者特點:(1)自視過高,瞧不起別人,以自我為中心,聽不進別人的意見。(2)過度防衛,有明顯的嫉妒心。(3)很少關心別人,與他人關係疏遠。

9、自卑的特點:自己輕視自己,拿自己的缺點與別人的優點比較,進而覺得自己毫無價值,低人一等。把困難想象得過於嚴重,常處於孤僻悲觀的狀態,易自暴自棄。嚴重者會輕生。

10、自卑心理的危害:自卑的人首先對自己不滿,往往表現為情緒消極、缺乏進取心、性格孤僻、悲觀,有時還會以暴怒、忌妒、自暴自棄等形式表現出來。自卑的人是吝嗇的,不願意鼓勵別人、讚美別人,更不願意看見別人快樂。

11、培養正確的自尊心和充分的自信心的方法和途徑有:尋找個人自尊自信的支點;創造成功的紀錄;要有正確的方向。

12、自信者所具有的良好心理品質:樂觀、好奇、專注。

13、樹立自信的基本方法有:(1)看到自己的進步;(2)發現自己的長處;(3)勇於嘗試,接受挑戰;(4)戰勝挑戰,增強實力和信心。

14、表現自己和好出風頭是不同的。許多中學生,往往感到自己長大了,會尋找各種機會去表現自己,讓別人感到自己的存在,讓別人瞭解自己的努力。表現自己是青少年的一種正常的心理需要,是自尊自信的一個重要特點。但我們在表現自己時一定要虛心誠實,大方得體,並注意搞好同學的關係,切不可盲目自傲,目中無人。

15、如何矯正膽怯自卑的心理:(!)正確認識自己,樹立信心。不要總拿自己的短處去比別人的長處。要善於發現自己的優點和長處,看到自己的閃光點。(2)多與膽大的同學交流。努力使自己在與同學的交流中,克服膽怯和自卑,獲得勇氣和信心。(3)積極鍛鍊自己。要克服膽怯自卑的心理,必須採取實際行動,要有遇事試一試的勇氣。(4)發揮個人特長,積極參加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諸如音樂美術、書法、棋類等。這樣不但能增加生活的情趣,發展自己的特長,而且還可以看到自己的進步。久而久之,自卑和膽怯就會遠離自己而去。

16、如何培養自己的自信心:(1)要看到自己的優點,正確認識自己。只有這樣,才能揚長避短,才能不為自卑心理所左右。(2)要勇於面對困難和挫折。只有自強不息,勇於克服困難,戰勝挫折,才能樹立起牢固的自信心。(3)要自覺地創造自信的條件。當你遇到一件事,心裡沒底時,要敢於大膽嘗試,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17、怎樣看待中學生“班門弄斧”這一問題:(1)傳統觀點認為“班門弄斧”是不知天高地厚、缺乏自知之明的表現,是自負的表現。這扼制了人的創造性,不利於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開拓進取的心理品質。(2)是否能“班門弄斧”,關鍵要看動機。如果是為了譁眾取寵、出風頭,則是不可取的;但如果是為了得到專家的指點和幫助,提高自己的水平,“班門弄斧”是無可厚非的。(3)為了培養自己開拓進取的心理品質,為了激發自己的創新精神,青少年應當不迷信權威,不墨守成規,敢於“班門弄斧”,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為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

歷史考試複習資料6

1.向東交流:唐朝與日本——遣唐使與鑑真東渡

(1)遣唐使(概念、作用)

遣唐使是日本派往唐朝學習制度、文化、技術的使團。

遣唐使的到來密切了中日人民間的友誼,為日本社會帶去了典章制度、天文曆法、書法藝術、建築技術、生活習俗。對日本文化產生了重要影響。

通過網際網路的搜尋相關圖片,展示中日文化的相同相似之處,包括錢幣“開元通寶”與“和同開珎”的對比,唐裝與和服的對比,唐朝飲茶習俗與日本茶道的比較,唐朝的三省六部和日本的二官八省的比對,中國羅漢和日本的羅漢,中國寺廟和日本寺廟的建築樣式的比較,中文與日文的比較等等。

(2)鑑真東渡日本傳播文化、宗教、醫學。

下載“鑑真東渡視訊”,讓學生觀看,引導學生思考鑑真為何成為中日兩國共同紀念的偉大歷史人物?

鑑真作為唐朝高僧,一心要到日本宣導佛法,百折不撓,經過六次努力終於成行,成為中日兩國共同懷念的偉大人物,鑑真在日本傳播醫學,創立律宗對日本政治、宗教、文化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2.向西交流:唐朝與天竺——玄奘西行。

搜尋下載《玄奘西遊》紀錄片,讓學生觀看並請學生思考“取經”究竟是取什麼經:原版佛教教義。

搜尋下載《西遊記》片段,讓學生觀看並請學生思考對比《西遊記》與玄奘西行的`異同,小說與史實之間的關係。

小組合作討論:展示資源《玄奘》(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讓學生分組討論,通過玄奘的裝扮,瞭解玄奘西行的艱辛和我們要如何向玄奘學習。

下載並展示“玄奘西行路線圖”,結合玄奘取經的著作——《大唐西域記》,感受玄奘對唐朝與天竺的交流作出的傑出貢獻。

小結:玄奘西行是唐朝對外學習交流的代表人物,玄奘為了追求佛教真義,為了自己的理想歷盡辛苦西行取經,在此過程中密切了東西方文化、宗教的交流。

歷史考試複習資料7

第三單元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的危機

第15課明清君權的加強

1、1368年朱元璋以應天為都城,改稱南京,稱皇帝,建立明朝。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2、明朝是我國封建社會中央集權空前強化的時期。

3、明朝前期加強君權的措施有:①在地方上,廢除行中書省廢除行中書省,設立直屬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獄和軍政;在中央廢除丞相,撤銷中書省廢除丞相,撤銷中書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對皇帝負責。②設立錦衣衛,監管對臣民的監視偵查,由皇帝直接指揮;③遷都北京,加強中央對北方的控制;執行削藩政策;④八股取士。

4、“八股之害等於焚書,而敗壞人材有甚於咸陽之郊”——這句話的意思是八股的危害相當於秦始皇的焚書,而摧殘人材比秦始皇在咸陽郊外坑儒還要嚴重得多。這句話表明明朝的科明朝的科舉制度束縛了人們的思想,危害很大。

5、明太祖的分封藩王不利於君權的加強。

6、“靖難之役”指的是燕王朱棣反對建文帝的戰役,以燕王的勝利告終。朱棣稱帝,他就是明成祖,改北平為北京,於1421年遷都北京,以加強中央對北方的控制。進一步強化君權,繼續削藩政策;在錦衣衛外增設特務機構東廠。廠衛特務機構的設立,是明朝君主專制高度強化的一種表現。

第16課中外的交往與衝突

1、1405~1433年,為了加強同海外各國的聯絡,明成祖派遣鄭和下西洋。鄭和前後七下西洋,到過亞非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紅海沿岸鄭和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比歐洲航海家的遠航早半個多世紀。

2、鄭和下西洋的條件:①明朝前期,社會經濟繁榮,國家強盛,這為鄭和下西洋提供了雄條件:、明朝前期社會經濟繁榮,國家強盛,明朝前期,條件厚的物質基礎,這是最根本的原因。②唐宋以來,我國的造船技術不斷提高,航海技術的掌握,指南針的使用;天文、地理知識的積累等,這些都為鄭和下西洋提供了科學技術條件。③鄭和從小能吃苦耐勞,培養了英勇無畏的氣概。

3、鄭和下西洋的歷史意義(影響):鄭和的遠航,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經濟交流,加強了我國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係。

4、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盜,經常騷擾我國沿海地區,沿海居民稱他們為“倭寇”。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戚繼光抗倭寇,使東南沿海的倭患被平息了。

5、“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戚繼光。“海波平”的意思是蕩平侵擾我國東南沿海的倭寇,這句話表現了他不求名利的高尚品德,表達了他抵禦外辱,捍衛國家和民族尊嚴的堅強決心。

6、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我國廣東澳門的居住權。

第17課君主集權的強化

1、明朝後期,女真傑出首領努爾哈赤統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爾哈赤自立為汗,國號金,史稱後金。後來努爾哈赤遷都瀋陽,後改稱盛京。

2、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繼位,改女真族名為滿洲。1636年,皇太極在盛京稱帝,改國號為清。1644年,清軍入清關,遷都北京,逐步建立起對全國的統治。

3、清朝強化君主集權的措施:①雍正帝設內閣六部,同時保留議政王大臣會議②雍正設立軍機處,由皇帝挑選親信大臣組成。軍國大事全憑皇帝裁決,議政王大臣名存實亡。軍機處的設立標誌著我國封建君主集權的進一步強化。③大興“文字獄”,從思想領域控制知識分子。

4、“文字獄”的消極影響:清朝的文字獄,造成了社會的恐怖,摧殘了人才。許多知識分子不敢過問政治,從而禁錮思想,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第18課:收復臺灣和抗擊沙俄

1、明朝後期,荷蘭殖民者入侵我國臺灣。1662年,鄭成功收復並開發臺灣。鄭成功是我國曆史上的民族英雄。

2、1683年,清軍進入臺灣,1684年,清朝在臺灣設定臺灣府。臺灣府的設定,加強了臺灣同祖國內地的聯絡,鞏固了祖國的東南海防。

3、17世紀中期,沙皇俄國侵略我國黑龍江流域,佔領雅克薩和尼布楚。清朝康熙皇帝帶領清軍和各族人民,進行了兩次雅克薩自衛反擊戰。結果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過談判解決中俄兩國東段邊界問題。

4、1689年,中俄雙方經過平等協商,簽訂了第一個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的領土。

5、雅克薩之戰勝利的原因是?

答:雅克薩之戰是中國軍民為捍衛祖國的領土主權而進行的一場反侵略的正義戰爭,戰略技術得當,廣大將士英勇作戰,各族人民積極支援;而沙俄進行的是非正義的侵略戰爭,侵略軍人數較少,就決定了中國的勝利。

第19課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

1、順治帝正式賜予五世達賴為“達賴喇嘛”的封號;康熙帝又賜予五世班禪為“班禪額爾德尼”的封號,此後,歷世達賴和班禪,都必須經過中央政府的冊封。1727年清朝開始設定駐藏大臣。後頒佈法令規定,駐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與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事務。這些措施大大加強了中央對西藏的管轄。

2、乾隆時期,在維吾爾族等人民的支援下,清軍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亂,並且設定了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爾喀什湖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加強了對西北地區的管轄。

3、乾隆時期,土爾扈特部在傑出首領渥巴錫渥巴錫的帶領下,粉碎沙俄軍隊的追擊,迴歸祖國,返回新疆,受到清政府妥善的安置,土爾扈特部的迴歸,為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譜寫了光輝的篇章。

4、清朝的統一,加強了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聯絡,促進了邊疆地區的開發,使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進一步鞏固。

第20課明清經濟的發展與“閉關鎖國”

1、明朝時期從外國引進玉米、甘薯、玉米、甘薯、馬鈴薯、花生和向日葵等農作物在我國廣泛種植。

棉紡織業在明代已從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湧現出一批棉紡織業基地。蘇州是明代的絲織業中心。南京絲織業發展也很迅速。景德鎮是全國的制瓷中心。

2、明清時期,商品經濟空前活躍。北京和南京是全國性的商貿城市。

3、明朝中後期,在蘇州、松江等地的紡織業中出現了許多以生產商品為目的的機戶。“機戶出資、機工出力”。機戶是早期的資本家,機工是早期的僱傭工人。他們之間是僱傭與被僱傭的關係,是一種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係。這是早期資本主義的萌芽。

4、面對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清朝政府堅持以農為本的傳統觀念,推行“重本抑末”政策,採取的是“閉關鎖國”的外交政策,嚴格限制對外貿易。

5、清朝統一臺灣後,開放四個港口進行對外貿易,後來又關閉其他港口,只留廣州一處作為對外通商口岸。

6、對閉關鎖國政策的評價(利弊分析):清政府的閉關鎖國政策雖然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動,起到一定的自衛作用;但由於閉關鎖國,使中國與世隔絕,既看不到世界形勢的變化,也未能適時地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使中國在世界上逐漸落伍了。

第21課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一)

1、明成祖時,在元大都的基礎上,修建了北京城,是古代城市建築的傑作。紫禁城是皇帝居住的地方,是我國也是世界建築之林的瑰寶。

2、萬里長城自秦始皇修建後,各朝不斷整修,明朝又大規模修築,明長城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嘉峪關,全長六千餘公里,是世界上的一個奇蹟。

3、明朝卓越的醫藥學家李時珍編寫出一部具有總結性的藥物學鉅著《本草綱目》,是世界醫藥學的重要文獻。

4、明末,傑出的科學家宋應星編寫了一部《天工開物》,總結了明代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反映了我國當時的手工工場的生產面貌,該書被外國學者稱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同時代的科學家徐光啟代表作是《農政全書》,是一部農業百科全書。介紹了歐洲的水利技術,是我國農學史上最早傳播西方近代科學知識的書籍。

第22課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二)

1、明清時期,古典小說的創作進入成熟階段。

2、①羅貫中《三國演義》——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長篇歷史小說。

②施耐庵《水滸傳》——是我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

③吳承恩《西遊記》——是一部浪漫主義的長篇神話小說。

④曹雪芹《紅樓夢》——是我國古典小說的高峰。深刻鞭撻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的罪惡,揭示了封建社會必然崩潰的歷史趨勢。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藝術性,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3、明清時期,戲劇表演成為城鄉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動。湯顯祖是明後期最富盛名的戲劇家,代表作《牡丹亭》批判了封建禮教。

4、明朝中後期,北京成為戲班薈萃之地,形成了百家爭豔的局面。後來以徽劇、漢調為基礎,融合吸收了其他劇種的曲調和表演方法,19世紀中期形成了京劇。

5、明朝書法以行書草書見長,代表人物董其昌。明朝繪畫以山水、花鳥畫居統治地位。明末徐渭,善用潑墨,代表作《墨葡萄圖》。“揚州八怪”發展了其手法,作品很多,如鄭板橋的《蘭竹圖》、陳洪綬為《西廂記》等作品的插圖。

歷史考試複習資料8

1.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在太平大國運動的打擊下,清朝內外交困。在清政府內部一些較為開明的官員主張利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強兵富國,擺脫困境,維護清朝統治。這些官員被稱為“”。他們在中央以為代表,在地方以、、、為代表。從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他們掀起了一場“”的洋務運動。

1.洋務派奕欣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曾國藩師夷長技

2.洋務運動前期以“”為口號,利用西方先進技術創辦一批近代軍事工業。後期以“”為口號開辦民用工業。從19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洋務派籌建了、、三大海軍。為適應中外交涉和開展洋務運動的需要,開始興辦新式學堂。1862年成立的是洋務派創辦的第一所新式學堂。

2.自強求富南洋北洋福建京師同文館

3.在甲午中日戰爭中,全軍覆沒,洋務運動也隨之破產,進行了三十多年的洋務運動徹底失敗。洋務運動發生在中國近代社會新舊交替的特殊歷史階段,是一次失敗的。

3.北洋艦隊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

例1.下列各項中,與洋務運動無關的是()

A.引進了西方一些近代的生產技術B.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C.對外國的經濟侵略作了些抵制D.建立了近代化的國家政治制度

D點撥:本題涉及洋務運動的評價問題。在所提供的答案中,A、B、C較好地體現了洋務運動的進步性。但洋務派的指導思想為“中體西用”,旨在用先進的生產技術維護清朝統治,涉及不到政治制度的變革,故本題答案為D。

1.下列對洋務運動的評價不正確的是()

A.洋務運動最終實現了洋務運動所表達的願望

B.洋務運動創辦了一批近代工業,對中國的近代化起到了一些促進作用

C.洋務運動興辦新式學校、重視教育,對中國近代教育有很大影響

D.洋務運動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具有進步意義

1.A點撥:本題是否定式選擇題,要求選出不正確的選項。洋務運動的主觀目的是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但是由於其從維護封建統治入手,不是把資本主義先進制度引入中國,因而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

例2.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是()

A.只重軍事不重經濟B.沒有大力宣傳西方思想文化

C.沒有興辦真正的資本主義企業D.沒有觸動封建制度

【摘要】“八年級歷史期末考試同步練習”本文是編者為大家整理的八年級歷史期末試題,供大家參考學習,希望可以給大家帶來幫助:

1.在近代洋務運動中,洋務派提出的口號是()

A.“師夷長技”B.“自強”和“求富”

C.“民主”和“科學”D.“扶清滅洋”

2.洋務派在中央的代表是()

A.慈禧太后B.曾國藩

C.李鴻章D.奕?

3.洋務運動的主要內容包括()

①創辦軍事工業②創辦民用工業③籌建海軍④廢除科舉制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4.洋務運動最主要的側重點在於學習西方先進的()

A.政治制度B.經濟制度C.科學技術D.思想文化

5.近代被稱為“狀元實業家”的人是()

A.李鴻章B.張謇C.曾國藩D.左宗棠

6.“公車上書”的主要發起人是()

①嚴復②譚嗣同③康有為④梁啟超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

7.維新變法運動期間,維新派做的最多的一項工作是()

A.創辦工廠B.遊說太后

C.資產階級思想宣傳D.組織暴動

8.維新派的改革遭到頑固派的激烈反對,主要因為()

A.維新派反對清政府B.改革觸犯了頑固派的利益

C.改革完全是錯誤的D.維新派反對帝國主義

9.我們說維新變法運動起了思想啟蒙作用,是指啟什麼思想之蒙()

A.封建主義思想B.帝國主義思想

C.資產階級思想D.無產階級思想

10.在維新變法期間,暗中告密、出賣維新派的人是()

A.榮祿B.袁世凱C.李鴻章D.剛毅

11.甘為維新變法流血犧牲的人是()

A.康有為B.梁啟超C.嚴復D.譚嗣同

12.中國第一個全國規模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是()

A.興中會B.華興會C.光復會D.中國同盟會

13.同盟會綱領:“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這裡“韃虜”指的是()

A.西方列強B.滿族人民

C.滿清貴族(清政府)D.少數民族

14.辛亥革命中首次取得勝利的起義是()

A.南昌起義B.武昌起義C.廣州起義D.秋收起義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八年級歷史期末考試同步練習”全部內容,更多相關內容請點選:

國中>八年級>歷史>八年級歷史試題

D點撥:洋務運動是一場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它的主要目的是維護封建統治,而不是把中國引向資本主義,答案應為D。

2.洋務運動欲“自強”而不強的結局,從根本上說是因為()

A.沒有堅決反對西方列強侵略B.創辦的近代企業採用封建生產方式

C.沒有從根本上變革落後的社會制度D.西方列強的阻撓與破壞

練習

1.洋務運動能在19世紀60年代進行的原因有()

①清政府面臨內外交困局面②西方列強控制了清朝中央政府③洋務派的思想被朝廷普遍接受④洋務派中有許多掌握地方大權的官僚

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④

2.洋務運動發生在()

A.19世紀60~90年代B.19世紀70~80年代

C.19世紀60~80年代D.19世紀70~90年代

3.洋務派在中央的代表是()

A.李鴻章B.曾國藩C.奕昕D.張之洞

4.洋務運動中提出的口號有()

①自尊②自強③求真④求富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5.下列有關洋務運動的敘述,錯誤的是()

A.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B.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

C.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道路D.引進了西方先進的政治制度

6.洋務運動後期,洋務派開辦了一些民用工業。張之洞在湖北創辦的是()

①輪船招商局②漢陽鐵廠③湖北織布局④開平煤礦

A.①④B.③④C.①③D.②③

7.洋務運動對中國社會近代化程序的主要影響是()

A.開闢了中國近代化的道路B.初次實踐了“師夷長技”的思想

C.建立了中國第一支近代海軍D.促成了統治集團內部的變化

8.中國近代歷史有這麼一個人物:他既代表清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又創辦洋務企業引進山人先進技術。這個人物是()

A.曾國藩B.李鴻章C.左宗棠D.張之洞

8.B點撥:此題考查的是對知識的識記,判斷能力。分析四個選項,都是洋務派人物,但是李鴻章曾參與《馬關條約》的簽訂,故此題選B項。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八年級歷史複習資料期末考試訓練題”全部內容,更多相關內容請點選:

國中>八年級>歷史>八年級歷史試題

【摘要】“八年級歷史學期期末練習試題”多做試題,在加深對知識點記憶的同時有可以幫助提高學習成績,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八年級歷史試題,供大家參考,具體內容如下:

基礎鞏固題

1.中國近代第一所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是()

A.北京大學B.清會大學

C.復旦大學D.京師大學堂

2.關於京師大學堂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是中國近代第一所由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

B.是百日維新留下的唯一成果

C.是中等教育行政機關

D.對中國近代教育產生了深遠影響

3.中國近代第一個以教育法令公佈並在全國實行的學制頒佈於()

A.1898年B.1904年

C.1912年D.1949年

4.在中國各地逐步建立各級新式學堂是在()

A.19世紀末B.20世紀初

C.19世紀中期D.20世紀中期

5.“此事乃吾國數千年電莫大之舉動,言其重要,直無異古者之廢封建,開阡陌。”這裡所說的重大事件是指()

A.京師大學堂的創辦

B.新文化運動

C.廢除科舉制度

D.開辦洋務運動

6.中國近代第一份商業性報紙是()

A.《人民日報》B.《時務報》

C.《申報》D.《京報》

7.1897年,商務印書館創辦於()

A.北京B.上海

C.南京D.武漢

8.商務印書館編印的書籍有()

①新式教科書

②工具書

③流行小說

④翻譯介紹西方學術著作

歷史考試複習資料9

1.明德慎罰:所謂“明德”,就是主張崇尚德治,提倡德教。所謂“慎罰”,就是要求在運用刑罰時做到審慎、寬緩,也就是要求刑罰適中,不亂罰無罪,不亂殺無辜。

2.九刑:一種解釋是指周朝的刑書。另一種解釋是指墨、劓、剕、宮、大辟、流、贖、鞭、撲九中刑罰。

3.七出三不去:所謂“七出”,即丈夫或夫家藉口休棄妻子的七種表現——“不順父母”、“無子”、“淫”、“妒”、“惡疾”、“口舌”、“竊盜”。所謂“三不去”,即已婚婦女不能被遺棄三種情況——“有所取無所歸”、“與更三年喪”、“前貧賤後富貴”。

4.五聽:是指中國古代司法官吏在審理案件時觀察當事人心理活動的5種方法,是辭聽、色聽、氣聽、耳聽、目聽的簡稱。

5.鑄刑書:公元前536年,鄭國執政子產將鄭國的法律條文鑄在象徵諸侯權位的銅鼎上,向全社會公佈,史稱“鑄刑書”,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公佈成文法的活動。

6.城旦舂:秦漢時強制男犯築城女犯舂米的刑罰。

7.鬼薪、白粲:鬼薪、白粲是一種男犯上山砍柴、女犯擇米的徒刑。鬼薪,指男犯要為祭祀鬼神而去上山砍柴;白粲,即是女犯要為祭祀鬼神擇米做飯。

8.隸臣妾:戰國時存在不少的官司奴隸,主要來源於罪犯。

9.公室告、非公室告:公室告是指控告主體對其家庭以外的人所犯的殺傷人、偷竊財物之類行為所提出的控告;非公室告是指控告主體對其家庭內部的犯罪行為向官府提出的控告,對此種控告,官府不予受理。

10.約法省刑:約法省刑是漢初的立法原則之一,是為了緩和社會矛盾而實施的立法原則。

11.九章律:西漢初期,相國蕭何依照秦法,適應新形勢,以《法經》六篇為基礎,增加了《戶律》、《興律》、《廄律》三篇,故稱《九章律》。《九章律》是漢律的核心和基礎,通常所說的漢律,主要是指《九章律》。

12.上請:是指貴族官僚犯罪後,一般司法官員無權審理,須通過廷尉直接上奏皇帝進行請示,由皇帝根據犯罪者與皇室關係的遠近親疏、官職功勞的高低大小,決定刑罰減免與否的制度。

13.親親得相首匿:漢代刑罰適用原則之一,具體指漢代法律所規定的直系三代血親之間和夫妻之間,除犯謀反,大逆以外的罪行,有罪應相互包庇隱瞞,不得向官府告發;對於親屬之間容隱犯罪的行為,法律也不追究其刑事責任。

14.舉劾:官吏代表國家控告犯罪,負有糾舉犯罪責任的官吏主動糾舉犯罪,形成案件,類似於現代的公訴,漢朝稱為“劾”。

15.錄囚:皇帝和各級官吏定期或不定期巡視監獄,對在押犯的情況進行審錄,以防止冤獄和淹獄,監督監獄管理的執行司法制度。是中國古代監獄史和司法制度史上的一項重要制度。又稱慮囚。

16.春秋決獄:春秋決獄又稱“經義決獄”,是西漢中期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提出來的,是一種審判案件的推理判斷方式,主要用孔子的思想來對犯罪事實進行分析、定罪。即除了用法律外,可以用六經中的思想來作為判決案件的依據。

17.納禮入律:強調以禮指導立法,以禮充實立法,使儒家的“禮治”思想和原則在法律中得以體現。

18.律令分修:

19.八議:所謂“八議”制度,是對封建官僚、貴族、地主等特權人物在犯罪後給予減輕或免除處罰的一種法律制度。“八議”物件包括:親、故、賢、能、功、貴、勤、賓。

20.官當:“官當”是封建社會允許官吏以管制爵位折抵徒刑的一種特權制度,也叫“以官當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