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資格證>教師資格>

2023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模擬題

教師資格 閱讀(3.11W)

下半年教師資格考試進入倒計時了,你準備好了嗎?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3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模擬題,希望對各位考生的複習有所幫助!

2023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模擬題

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模擬題 篇1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1小題。每小題2分,共42分)

1.《論語》中“學而時習之”體現的教學原則是(  )。

A.創新性原則

B.啟發性原則

C.鞏固性原則

D.理論聯絡實際原則

2.下列哪個選項沒有說明社會環境對人的發展的影響?(  )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孟母三遷

C.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D.出淤泥而不染

3.教育目的是整個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體現了教育目的的(  )。

A.導向功能

B.激勵功能

C.選擇功能

D.評價功能

4.明顯反映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思想的現代學制是(  )。

A.壬寅學制

B.癸卯學制

C.壬子癸卯學制

D.壬戌學制

5.我國古代的“六藝”和歐洲中世紀的“七藝”都反映了古代教育的(  )特徵。

A.教育的階級性

B.教育形式的個別教育

C.教育與生產勞動相脫離

D.教育的普及

6.學校中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高度統一體是(  )。

A.校訓

B.文化

C.校規

D.校風

7.(  )是指有目的地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以培養他們的良好品德的方法。

A.陶冶教育法

B.實際鍛鍊法

C.品德評價法

D.榜樣示範法

8.啟發性原則的實質在於(  )。

A.教師多提問,讓學生多回答

B.教師少講,讓學生多活動

C.教師要講深、講透、講全

D.尊重學生.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9.數學老師在教應用題時,一再強調學生要看清題目,必要時可以畫一些示意圖,這樣做的目的是指導學生(  )。

A.牢記題目內容

B.很好地完成對問題表徵的認識

C.有效地監控解題過程

D.熟練地使用計算技巧

10.週末,小萌看到大家都去敬老院打掃衛生,心想自己也沒有事情做,就跟著大家一起去,其品德發展處於(  )。

A.從眾階段

B.服從階段

C.認同階段

D.內化階段

11.趙老師關心學生的一舉一動,對學生的各種願望都是有求必應,其做法違背了德育原則中的(  )。

A.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原則

B.疏導原則

C.因材施教原則

D.發揚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

12.教師鼓勵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這是為了培養學生的(  )。

A.邏輯思維

B.抽象思維

C.發散思維

D.聚合思維

13.李老師在教《測量》一課時,安排學生在課後測量教室裡桌椅、講臺的長、寬、高等資料,這種教學方法屬於(  )。

A.實物演示法

B.社會實踐法

C.情景教學法

D.實習作業

14.在“所有學生都能學好”思想指導下,只要提供足夠的時間和個別化幫助,每一個學生都能達成學習目標的教學模式是(  )。

A.程式教學模式

B.發現教學模式

C.掌握學習教學模式

D.非指導性教學模式

15.學生的興趣、好惡、意志以及其他個性品質等因素實際上是指(  )。

A.智力因素

B.非智力因素

C.理性因素

D.感知因素

16.在相同情景或條件下。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有時候事倍功半,而換成其他人來教育時卻產生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是(  )的作用。

A.定勢

B.學習遷移

C.原型啟發

D.功能固著

17.小志很喜歡看武打片,經常將影片中的暴力鏡頭重現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這可以用(  )理論進行解釋。

A.試誤說

B.強化原理

C.觀察學習

D.普雷馬克原理

18.小文在閱讀學習過程中,當遇到困難或不熟悉的材料時,放慢閱讀速度或重複閱讀,這主要屬於元認知策略中的(  )。

A.計劃策略

B.反饋策略

C.調節策略

D.資源管理策略

19.通過對學生的道德言行進行評價以促進其品德成長的方法是(  )。

A.自我教育法

B.形象感染法

C.實際鍛鍊法

D.品德評價法

20.主張教學是促進學生認知結構的形成或改組,而不是刺激一反應聯結的形成或改變的教學理論是(  )。

A.行為主義教學理論

B.認知主義教學理論

C.情感主義教學理論

D.建構主義教學理論

21.物理教師認為數學成績好的學生物理學得也一定好,並在日常教學中更加關注和讚許這類學生。該教師的看法屬於(  )。

A.刻板印象

B.認知失調

C.扇貝效應

D.從眾心理

二、辨析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8分,共32分)判斷正誤,並說明理由。

22.一定條件下,制約教育性質和發展方向的最直接的社會因素是政治經濟制度。

23.課堂教學主要是傳授學生知識,使學生獲得直接經驗。

24.處於關注情境階段的教師,更多地考慮的是學生的個別差異。

25.負強化就是懲罰。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10分,共40分)

26.簡述教學過程特殊性的表現。

27.簡述奧蘇伯爾關於學習動機的分類。

28.簡述促進中學生良好品德形成的方法。

29.簡述性格的結構特徵。

四、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8分,共36分)閱讀材料,並回答問題。

30.材料:

花園裡,同學們都紛紛說了自己喜歡的花,這時全校聞名的“調皮大王”李剛發話了:“老師,我最喜歡的是仙人掌,它雖然全身長滿了刺,但它的生命力最旺 盛,而且刺叢中還能開出美麗的花兒呢!”他的話立即遭到同學們的反駁。“你們就看到它的刺了!你仔細看看人家刺中也有花,也值得我們去喜歡呀!”平時從不 受歡迎的調皮大王,見同學們都不贊同他,便據理力爭。

“刺中有花!刺中有花!”調皮大王的話如一股電流觸動了我的神經,賞花與育人不也是同樣的道理嗎?

我激動地走到李剛身邊,摟著他的肩對同學們說:“李剛說得對。仙人掌雖然渾身是刺,但是他刺中也有美麗的`花,我們不能只看到它的刺,就看不到它的花,更 不能因為它刺多就不喜歡它的花。我們對待同學也應像賞花一樣,特別是對缺點多一些的同學,更應該正確看待他身上的潛在的閃光點。‘花’有千萬種,各有優缺 點,你們說對不對?”我的話贏得了一片掌聲,李剛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

問題:

(1)讀了上文,就“刺”與“花”談談與之相關的教育觀點。(8分)

(2)對待後進生,老師應該如何進行教育?(10分)

31.材料:

這是一節美術課,老師對學生說:“同學們,你們見過蘋果嗎?吃過蘋果嗎?”學生齊聲回答:“見過,吃過!”“好,今天我們一起來畫蘋果。”一會兒學生畫 好了,老師叫學生把畫貼在班級後面佈置好的“蘋果園”裡,很快“蘋果園”裡貼滿了各式各樣的蘋果,大的小的紅的綠的圓的……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個方蘋果,老 師問:“你們見過方蘋果嗎?”“沒有。”“你們吃過方蘋果嗎?”“也沒有!”“那是誰畫的呀?”這時一個小男孩站起來說“是我畫的。”老師問:“為什麼把 蘋果畫成方的呢?”“因為我們全家都愛吃蘋果,媽媽削蘋果經常滾到地上都是我去撿,我想如果蘋果是方的就不容易滾了,再說爸爸,都是一箱一箱的買,方蘋果 也比圓蘋果裝的更多!”老師說:“聽你這麼一說,連老師都覺得方蘋果不錯,但是現在世上還沒有方蘋果,老師相信,你努力學習長大以後一定會培育出與眾不同 的方蘋果!”

問題:

(1)這位教師的教學有何優點?(9分)

(2)聯絡材料分析教師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9分)

參考答案及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專家解析】C。解析:“學而時習之”是說學習完知識之後及時地進行復習,體現了鞏固性教學原則。

2.【專家解析】D。解析:ABC都體現了環境對人發展的影響;D選項強調了主觀因素的影響。

3.【專家解析】A。解析:教育目的一經確立,就成為人們行動的指南,不僅為受教育者指明瞭發展方向,預定了發展結果,也為教育工作者指明瞭工作方向和奮鬥目標。

4.【專家解析】B。解析:1904年癸卯學制《奏定學堂章程》承襲日本學制,是中國第一個實行的現代學制,明顯反映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想。

5.【專家解析】C。解析:我國奴隸社會學校教育的主要內容是“六藝”,與生產勞動毫無關係。歐洲中世紀教會教育中的“七藝”的“王冠”是神學,“七藝”存在的全部意義就是為了論證神學的合理性。這都說明了古代學校教育是和生產勞動相脫離的。

6.【專家解析】D。解析:校風是學校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與精神文化的統一體。

7.【專家解析】B。解析:陶冶教育法是通過創設良好的情境,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品德的方法。它包括人格感化、環境陶冶和藝術陶冶等。實際鍛鍊法是指有目的地組織學生進行一定的實際活動以培養他們良好品德的方法。品德評價法是通過對學生品德進行肯定或否定的評價而予以激勵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發展的方法。它包括獎勵、懲罰、評比和操行評定。榜樣示範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範行為和卓越成就來影響學生品德的方法。根據描述,專家解析選擇C。

8.【專家解析】D。解析:啟發性教學原則是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依據學習過程的客觀規律,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生動活潑地學習,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實質是尊重學生,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而不是單純從提問和講授的多少來衡量。

9.【專家解析】B。解析:問題表徵的方法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不見諸筆端的抽象思考,另一類是以一些可見的方式,如利用圖表、方程式、圖畫的形式來表述問題。

10.【專家解析】A。解析:從眾是指人們對於某種行為要求的依據或必要性缺乏認識與體驗而跟隨他人行動的現象。

11.【專家解析】A。解析: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原則是指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熱愛學生,又要對學生提出嚴格的要求,把嚴和愛有機結合起來,促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轉化為學生的自覺行動。趙老師的做法忽視了嚴格要求學生。

12.【專家解析】C。解析:發散思維是指人們解決問題時,思路向各種可能的方向擴散,從而求得多種專家解析。多種角度就是思路的擴散,因此選擇C。

13.【專家解析】D。解析:實習作業法是指根據教學任務要求,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在校內外一定場所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實際操作和其他活動,以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如數學課的測量練習、生物課的植物栽培等。

14.【專家解析】C。解析:所謂“掌握學習”,就是在“所有學生都能學好”的思想指導下,以集體教學(班級授課制)為基礎,輔之以經常、及時的反饋,為學生提供所需的個別化幫助以及所需的額外學習時間.從而使大多數學生達到課程目標所規定的掌握標準。根據描述,專家解析選擇C。

15.【專家解析】B。解析:學生的興趣、好惡、意志以及其他個性品質等因素都屬於非智力因素。

16.【專家解析】A。解析:不同的人對於孩子的教育卻能取得不同的效果,說明主體更換以後發揮的作用不同,體現了定勢的作用。

17.【專家解析】C。解析:所謂觀察學習,是指通過對他人及其強化性結果的觀察.一個人獲得某些新的反應,或者矯正原有的行為反應,而在這一過程中,學習者作為觀察者並沒有外顯的操作。

18.【專家解析】C。解析:元認知策略中的調節策略,是指根據對認知活動結果的檢查,如發現問題,則採取相應的補救措施。

19.【專家解析】D。解析:品德評價法是通過對學生品德進行肯定或否定的評價而予以激勵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發展。

20.【專家解析】B。解析:認知主義認為,學習是主動地在頭腦內部構建認知結構,因此教育也意在幫助學生形成認知結構。故專家解析選擇B。

21.【專家解析】A。解析:刻板印象又稱定型,指社會對某一物件有一種固定的看法。這就是對一群人的動機或特徵加以概括,然後把同一特徵歸屬於群體中的每一個成員,而不管群體成員的實際差異。

二、辨析題

22.【專家解析】

該說法是正確的。政治經濟制度對教育有制約作用:

(1)政治經濟制度決定教育的領導權;

(2)政治經濟制度決定受教育的權利;

(3)政治經濟制度決定教育目的;

(4)政治經濟制度決定教育內容。政治經濟制度通過上述四個方面作用,直接決定了教育性質和發展方向。

23.【專家解析】

該說法是錯誤的。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學習主要獲得的是間接經驗。它的主要特點是:把科學文化知識加以選擇,組成課程,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使學生能用最短的時間、最高的效率掌握大量的系統文化科學基礎知識,同時,還可以使學生在新的起點上繼續認識客觀世界,繼續開拓新的認識領域。

24.【專家解析】

該說法是錯誤的。處於關注情境階段的老師,把關注的焦點放在關注學生的成績上。處於關注學生階段的老師,才更多考慮的是學生的個別差異。

25.【專家解析】

該說法是錯誤的。負強化和懲罰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負強化是通過厭惡刺激的排除來增加良好行為反應在將來發生的概率,而懲罰則是通過厭惡刺激的呈現來降低不良行為反應在將來發生的概率。

三、簡答題

26.【專家解析】

(1)認識的間接性。學生學習的內容是已知的間接經驗,並在教學中間接地去認識世界。

(2)認識的交往性。教學活動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組成的雙邊活動,是發生在師生之間的特殊的交往活動。

(3)認識的教育性。教學中學生的認識既是目的,又是手段,這種認識是發展,在認識中追求與實現著學生的知、情、意、行的協調發展與完全人格的形成。

(4)認識的領導性。學生的個體認識始終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的。

(5)認識的簡捷性。學生通過間接知識認識世界,可以減少探索的實踐,避免探索的彎路,能夠儘快掌握人類的文化精華.因而是簡捷的。

27.【專家解析】

(1)認知內驅力。這是一種要求瞭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識的需要,以及系統的闡述問題並解決問題的需要。

(2)自我提高內驅力。這是個體因自己對勝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贏得相應地位的需要。

(3)附屬內驅力。這是指一個人為了保持他人(如家長、教師等)的讚許或認可而表現出來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種需要。

28.【專家解析】

(1)有效的說服。

(2)樹立良好的榜樣。

(3)利用群體約定。

(4)給予恰當的獎勵與懲罰。

(5)價值辨析。

除上述各種方法外。角色扮演、小組道德討論等方法對於態度與品德的形成和改變也都是非常有效的。

29.【專家解析】

(1)性格的態度特徵。性格的態度特徵是指人在對現實環境的穩定態度方面表現出來的個別差異。

(2)性格的意志特徵。性格的意志特徵是指一個人在自覺調節自己行為的方式和水平上表現出來的心理特徵。

(3)性格的情緒特徵。性格的情緒特徵是指一個人在情緒活動中經常表現出來的強度、穩定性、永續性以及主導心境方面的特徵。

(4)性格的理智特徵。人們在感知、記憶、思維等認識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個別差異就是性格的理智特徵。

四、材料分析題

30.【專家解析】

(1)與“刺”“花”相關的教育觀點:同樣面對仙人掌上的刺與花,有的同學只看到刺,有的同學雖然刺與花都看到了,但因為討厭刺,連花也不喜歡了。而李剛卻有著與眾不同的認識,能帶著欣賞的角度去看待刺叢中的花。教師對待學生也應該像對待刺叢中的花一樣,首先應該善於發現學生的特點,瞭解學生的優缺點;其次,無論對待成績優異的學生還是後進生,教師都應該帶著欣賞的眼光,辯證地看待。尤其是面對缺點較多的學生,教育者更應該積極去探索、發現他們的閃光點。教師對個別學生的教育要多鼓勵、少批評,多指導、少冷落。個別學生轉化的關鍵在於使其樹立起自信心。作為教師要善於保護學生的自尊。

(2)對後進生的教育工作,應從以下方面人手:

①關心熱愛與嚴格要求相結合。

②培養和激發學習動機。

③善於發掘後進生身上的“閃光點”,增強其自信心和集體榮譽感。

④針對後進生的個別差異,因材施教,對症下藥。

⑤對後進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恆。

31.【專家解析】

(1)第一,美術老師通過啟發式教學的方式,將實際生活與要學習的課程內容相聯絡,體現了新課程的內容要密切聯絡生活實際的要求。

第二.美術老師在上課過程中將同學們的畫作貼在“蘋果園”裡,生動形象,並給同學們展示自我的機會,有利於學生自信心的形成。

第三.在發現方蘋果的時候老師沒有按照慣常的思維說方蘋果是不對的,而是讓作者親自解釋,給予同學解釋自己做法的機會,並對他與眾不同的做法給予鼓勵,尊重學生認知經驗的豐富性,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和創新思維。

(2)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是我國當前教育的重點,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尤其重要。材料中的美術老師塑造了一個非常放鬆的心理環境。對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形成就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具體來說,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主要可以從環境、學生個性以及學校教育三個方面進行。

第一、創設有利於創造性產生的適宜環境。

第二、注重學生創造性個性的塑造。

第三、開設培養創造性的課程。進行創造性思維的訓練。

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模擬題 篇2

一、單項選擇題

1.【知識點】杜威的教育思想

【答案】A。

【解析】杜威認為好的教學必須能喚起兒童的思維。所謂思維,就是明智的學習方法,或者說是教學過程中明智的經驗方法。在他看來,如果沒有思維,那就不可能產生有意義的經驗。因此,學校必須要提供可以引起思維的經驗的情境.

2.【知識點】影響個體身心發展的因素

【答案】A。

【解析】A項意思是天性相近,但是後天的環境和教育不同。兒童就會形成不同的習性,體現了環境和教育對兒童的影響。

3.【知識點】教育的功能

【答案】D。

【解析】教育的正向功能指教育有助於社會進步和個體發展的積極影響和作用。教育可以促進社會整合、促進社會流動和促進社會變遷指的是教育積極的功能。

4.【知識點】個體身心發展規律

【答案】C。

【解析】“須知參差多型乃是幸福的本源。”這句話的意思是人與人之間是參差多型的。體現了人的身心發展規律中的個別差異性,給我們的教學啟示是教育必須要因材施教。

5.【知識點】學制的型別

【答案】B。

【解析】英國這種將職業教育和學術教育截然分開的教育制度就是雙軌制。

6.【知識點】課程理論的代表人物

【答案】B。

【解析】1949年泰勒出版了《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該書被視為“現代課程理論的奠基石”。

7.【知識點】泰勒的課程觀點

【答案】A。

【解析】泰勒最早把評價引入課程編制過程之中。

8.【知識點】教學方法

【答案】C。

【解析】談話法也叫問答法,它是教師按一定的教學要求向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回答,並通過問答的形式來引導學生獲取或鞏固知識的方法。

9.【知識點】形式教育論

【答案】A。

【解析】形式教育論者認為,教學的主要任務在於通過開設希臘文、拉丁文、邏輯、文法和數學等學科發展學生的智力.至於學科內容的實用意義則是無關緊要的。實質教育論認為。教學的主要任務在於傳授給學生對生活有用的知識,至於學生的智力則無須進行特別的培養和訓練。

10.【知識點】德育過程的基本規律

【答案】C。

【解析】青少年學生正處於成長時期,世界觀尚未形成,思想很不穩定。學生品德過程中的反覆是不斷深化的過程。這也就要求教師要正確認識和對待這種現象.耐心細緻地教育學生,引導學生在反覆中逐步前進。

11.【知識點】德育原則

【答案】C。

【解析】“5+2=0”意思是五天的學校教育加上兩天的家庭教育等於零教育。體現了我國目前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中對學生品德要求出現的差異甚至對立的現象。針對這一現象.應該貫徹教育影響的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主動協調多方面教育力量,統一認識和步調,有計劃、有系統、前後連貫地教育學生,發揮教育的整體效能,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品德。

12.【知識點】記憶的分類

【答案】A。

【解析】形象記憶是對感知過的'事物具體形象的記憶。紅麗對連衣裙具體形象的記憶屬於形象記憶。

13.【知識點】遺忘的理論

【答案】D。

【解析】奧蘇伯爾認為,遺忘實際上是知識的組織與認知結構簡化的過程。即用高階的概念與規則代替低階的觀念,使低階觀念發生遺忘,從而提煉和簡化了認識並減輕了記憶負擔,這是一種積極的遺忘。成年人忘記了脫式計算,卻可以進行口算,這是一個認知結構簡化的過程。

14.【知識點】遷移的分類

【答案】C。

【解析】縱向遷移是指處於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經驗之間的相互影響。也就是指先行學習內容與後續學習內容是不同水平的學習活動之間產生的影響。

15.【知識點】學習動機的分類

【答案】A。

【解析】內部動機是個體內在需要引起的學習動機;而外部動機往往由外部誘因引起,與外部獎勵相聯絡。高尚動機核心是利他主義,學生把當前的學習同國家和社會的利益聯絡在一起;低階動機核心是利己的、自我中心的,學習的動機只來源於自己眼前的利益。

16.【知識點】中學生情緒發展的特點

【答案】C。

【解析】中學生的情緒既表現出強烈的情緒情感反應,對外界事物的喜怒哀樂喜形於色,淋漓盡致地抒發他們的內心感受;又能表現逐漸掩飾、壓抑自己的情緒.使這種情緒的表露有時往往帶有很大的文飾性,並逐漸學會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緒反應,即為情緒發展的掩飾性特點。

17.【知識點】情緒狀態的分類

【答案】B。

【解析】激情是指個體一種強烈的、爆發式的而時間短暫的情緒狀態。

18.【知識點】埃裡克森的社會心理髮展理論

【答案】C。

【解析】根據埃裡克森的社會心理髮展理論,青年期面臨的衝突是同一性對角色混亂。處在這一階段的學生總是會問“關於自己是誰”“在社會上應占什麼地位”“將來準備成為什麼樣的人”以及“怎樣努力成為理想中的人”等一系列的問題。

19.【知識點】心理健康問題

【答案】A。

【解析】強迫症即強迫性神經症,是一種神經官能症。強迫症包括強迫觀念和強迫行為,強迫觀念指當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慮的事情;強迫行為指當事人反覆去做他不希望執行的動作.如果不這樣想不這樣做.他就會感到極度焦慮。

20.【知識點】改變認知的方法

【答案】A。

【解析】認知轉換療法,又稱“貝克認知療法”“認知圖式療法”。理論基礎是貝克的情緒障礙認知理論.在實際治療過程中.貝克特別重視引導求助者去充分調動和發揮自身內部的潛在能力,對自己的認知過程進行反省,發現自己的問題並主動加以改變。

21.【知識點】課堂氣氛

【答案】B。

【解析】消極的課堂氣氛常常以學生的緊張拘謹、心不在焉、反應遲鈍為基本特徵。

二、辨析題

22.【知識點】教育與社會發展的關係

【參考答案】

這種說法是錯誤的。教育具有相對獨立性表現在教育與社會生產力和政治經濟制度發展的不平衡性.教育有可能超前於生產力、政治經濟制度的發展,也有可能落後於社會生產力、政治經濟制度的發展。所以,教育與生產力的發展和政治經濟制度的變革並非完全同步。

23.【知識點】教學方法

【參考答案】

這種說法是錯誤的。談話法分為複習談話和啟發談話兩種。根據學生已學教材向學生提出一系列問題.通過師生問答形式以幫助學生複習、深化、系統化已學知識的方式是談話法中的複習談話。啟發談話則是通過向學生提出未思考過的問題,一步一步引導他們去深入思考和探索新知識。因此.題幹所述縮小了談話法的內涵,表述不正確。

24.【知識點】有意義學習

【參考答案】

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奧蘇伯爾倡導的有意義學習的實質是將新知識與已有知識建立起非人為(內在的)的和實質性(非字面)的聯絡。而羅傑斯倡導的有意義學習,不僅僅是一種增長知識的學習.而且是一種與每個人各部分經驗都融合在一起的學習,是一種使個體的行為、態度、個性以及在未來選擇行動方針時發生重大變化的學習。因此,兩者的有意義學習內涵不同。

25.【知識點】態度形成的過程

【參考答案】

這種說法是錯誤的。一般認為,品德的形成過程經歷依從、認同與內化三個階段。認同實質上就是對榜樣的模仿,其出發點就是試圖與榜樣一致。內化指在思想觀點上與他人的思想觀點一致,將自己所認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觀點、信念融為一體,構成一個完整的價值體系。

三、簡答題

26.【知識點】新課改背景下的學生觀

【參考答案】

(1)學生是發展的人

①學生的身心發展是有規律的。

②學生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

③學生是處於發展過程中的人。

(2)學生是獨特的人

①學生是完整的人。

②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獨特性。

③學生與成人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3)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

①每個學生都是獨立於教師的頭腦之外,不依教師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

②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③學生是責權的主體。

27.【知識點】教學原則

【參考答案】

循序漸進原則是指教師要嚴格按照科學知識的內在邏輯體系和學生認識能力發展的順序進行教學,使新課改背景下的學生觀學生系統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形成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貫徹此原則的要求:

(1)按教材的系統性進行教學。

(2)注意主要矛盾,解決好重點與難點的教學。

(3)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

28.【知識點】學習遷移

【參考答案】

有效促進遷移的策略主要包括:

(1)改革教材內容。促進遷移

①精選教材,提高對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水平。教材內容的設計上.最關鍵的是要包含基礎知識和原理。

②合理編排教學內容,突出知識的組織特點。教材內容要保持結構化、一體化和網路化的統一,才能更好地促進遷移的發生。

(2)合理編排教學方式。促進遷移

①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按照從一般到個別,從整體到細節的順序.漸進分化。

②應當注意將各個內容綜合貫通,促進知識的橫向聯絡。

③依據學生學習的特點。教學過程應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已知到未知。實現遷移的重要條件是已有知識與新知識之間的共同點。

④在具體操作上,可以將知識分成若干單元.每個單元還可分成若干小步子,讓後一步的學習建立在前一步的基礎之上.前一步的學習為後一步提供固定點。

(3)教授學習策略,提高學生的遷移意識

“授人以魚供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終生受用無窮。”這句話給予教育者的啟示是,學習不只是要讓學生掌握一門或幾門學科的具體知識與技能.而且還要讓學生學會如何去學習,即掌握學習方法的知識與技能。

(4)改進對學生的評價

教學條件下的評價作為教學活動的組成部分.同樣具有教育性.有效運用評價手段對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對學習遷移都具有積極地作用。

29.【知識點】教師專業發展

【參考答案】

教師專業發展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1)觀摩和分析優秀教師的教學活動

課堂教學觀摩可分為組織化觀摩和非組織化觀摩。組織化觀摩是有計劃、有目的地觀摩,非組織化觀摩則沒有這些特徵。一般來說。為培養和提高新教師與教學經驗欠缺的年輕教師宜進行組織化觀摩,可以是現場觀摩,如組織聽課,也可以觀看優秀教師的教學錄影。非組織化觀摩要求觀摩者有相當完備的知識和洞察力.否則,難以達到觀摩學習的目的。

(2)開展微格教學

微格教學是指以少數的學生為物件。在較短的時間內(5~20分鐘),嘗試做小型的課堂教學,並把這種教學過程攝製成錄影。課後再進行分析。這是訓練新教師、提高其教學水平的一條重要途徑。微格教學有許多特點,但最能體現其特點的是訓練單元小。

(3)進行專門訓練

教師的成長與發展也可以通過專門的教學能力訓練來實現。如訓練新教師掌握教學過程中有效的教學策略等。專家型教師所具有的教學技能和教學策略是可以教給新教師的,新教師在掌握這些知識後。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其教學。但同時也要明白,僅僅通過學習專家型教師的經驗是遠遠不夠的,新教師還應注重對自身教學經驗的反思,使兩者有效結合,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4)進行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為意識物件。對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學行為、決策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認真的自我審視、評價、反饋、控制、調節、分析的過程。

四、材料分析題

30.【知識點】教學理論

【參考答案】

這位老師的教學行為是合理的,是值得讚揚的。

第一,教師遵守了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相統一的基本規律。這一規律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實現良好的師生關係,從而使學生不斷獲得成功體驗。材料中教師讓學生積極踴躍發表意見,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的獨立思考意識得到充分的體現:教師抓住課堂主線,在學生偏離課堂時將學生拉回課堂,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

第二,教師遵循了啟發性的教學原則。啟發性原則是指教師在教學工作中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生動活潑地學習,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材料中,教師能夠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由發言,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回答,並不立刻給出對或錯,而是啟發學生思維的拓展,

最後讓學生自己寫一篇作文,也是教師靈活性的展現。

第三,教師採用了討論法這一教學方法。討論法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為解決某個問題進行探討、辯論,從而獲取知識的一種方法。材料中,教師丟擲問題給學生,引導學生圍繞問題進行了深入、獨到的個性化思考,這種教學方式有利於學生集思廣益,互相啟發,加深理解。

31.【知識點】成敗歸因理論

【參考答案】

(1)在歸因理論者看來,個體對結果原因的解釋會反過來激發動機,影響行為、期望和情感反應。

小明將考試的成功歸因於運氣這個外部的、不穩定的、不可控的因素,雖然產生了積極的情緒體驗,但存有僥倖的心理,假如之後的學習失敗也這樣歸因,會產生懈怠,不利於其學習成績的長遠提高和發展。

小華將自己學習的失敗歸因於努力這一內部的、不穩定的、可控因素,值得肯定。但是,由於小華對自己要求比較高。考試成績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水平.因此產生了負面的情緒體驗。

(2)老師在對小明進行指導的時候.應該注意引導他將成敗的原因歸於努力等內部、不穩定和可控制的因素,這樣才有利於小明在之後的學習中更加努力。

而對小華,老師應該跟她耐心分析考試成敗還有任務難度、運氣、身心狀況等外部不可控的因素的影響,同時鼓勵她繼續努力。爭取在以後的考試中發揮得更好。

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模擬題 篇3

一、單項選擇題

1.【知識點】蘇霍姆林斯基的觀點

【答案】C。

【解析】蘇霍姆林斯基是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寫有《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帕夫雷什中學》等著作。他的著作被稱為“活的教育學”。

2.【知識點】古代教育的發展

【答案】D。

【解析】古代埃及,文士精通文字,能寫善書,執掌治事許可權,比較受到尊重,“學為文士”為一般奴隸主階級追求的目標。

3.【知識點】教育與社會的關係

【答案】D。

【解析】教育對生產力的促進作用體現在教育是勞動力再生產的手段.教育也可以生產新的科學知識和技術手段。

4.【知識點】學習遷移的分類

【答案】B。

【解析】具體遷移也稱為特殊遷移,指一種學習中習得的具體的、特殊的經驗直接遷移到另一種學習中去。

5.【知識點】素質教育

【答案】B。

【解析】素質教育是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的教育。

6.【知識點】課程的分類

【答案】B。

【解析】“七藝”包括文法、修辭、辯證法、算術、幾何、天文、音樂。屬於分科課程。

7.【知識點】課程理論的型別

【答案】D。

【解析】布魯納強調學習的主動性和認知結構的重要性,認為教學的目的在於理解學科的基本結構。

8.【知識點】教學方法

【答案】C。

【解析】情景教學法是指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以形象為主題的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生動具體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情感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並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

9.【知識點】衡量測驗的質量指標

【答案】A。

【解析】信度是指測驗結果的穩定性或可靠性。即某--N驗在多次施測後所得到的分數的穩定、一致程度。題目中小珍的成績不穩定,說明缺乏信度。

10.【知識點】柯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

【答案】C。

【解析】處於社會契約定向階段的兒童認為,法律和規範是大家商定的,是一種社會契約。他們看重法律的效力,認為法律可以幫助人維持公正。但同時認為契約和法律的規定並不是絕對的,可以應大多數人的要求而改變。在強調按契約和法律的規定享受權利的同時。認識到個人應盡義務和責任的重要性。社會契約定向階段屬於後習俗水平。

11.【知識點】德育原則

【答案】A。

【解析】知行統一原則指既要重視思想道德的理論教育,又要重視組織學生參加實踐鍛鍊,把提高認識和行為養成結合起來,使學生做到言行一致、表裡如一。

12.【知識點】感覺變化的規律

【答案】A。

【解析】在外界刺激持續作用下感受性發生變化的現象叫感覺適應,適應現象發生在所有的感覺中。題幹中的現象為嗅覺適應。

13.【知識點】想象的分類

【答案】D。

【解析】無意想象是沒有預定目的,不自覺地產生的想象。它是人們的意識減弱時,在某種刺激的作用下,不由自主地想象某種事物的過程。

14.【知識點】學習的認知理論

【答案】B。

【解析】用常見的石頭和沙來引導學生去思考時間管理,自己動手,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學習,引出時間管理的方法。先放沙後放石頭,只能放下很少的石頭;先放石頭再放沙,可以在石頭的間隙中放入更多的沙。先處理重要的事情,也能有更多的時間來處理瑣碎的小事情。

15.【知識點】影響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答案】A。

【解析】姐姐的成功增強了自己的效能感,因此是替代性經驗。

16.【知識點】最近發展區

【答案】A。

【解析】所謂最近發展區,是指兒童在有指導的情況下。藉助成人幫助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與獨自解決問題所達到的水平之間的差異。最近發展區告訴我們,教學應該走在發展的前面。

17.【知識點】情緒狀態的分類

【答案】D。

【解析】激情是指個體一種強烈的、爆發式的而時間短暫的情緒狀態。激情對人的影響有積極和消極兩個方面:一方面,激情可以激發內在的心理能量,成為行為的巨大動力,提高工作效率並有所創造;但另一方面,激情也有很大的破壞性和危害性。激情中的人有時任性而為,不計後果,對人對己都造成損失。一些青少年犯罪,就是在激情的控制下,一時衝動,釀成大錯。

18.【知識點】性格的特徵

【答案】C。

【解析】性格的意志特徵,指個體自覺地確定目標,調節支配行為,從而達到目標的性格特徵。包括行為方式和水平的調節,如頑強拼搏、當機立斷。

19.【知識點】心理健康問題

【答案】C。

【解析】抑鬱症是以永續性的心境低落為特徵的神經症。主要表現為情緒消極、悲傷,覺得自己無能。喜歡責備自己,對未來不抱多大希望等。

20.【知識點】改變學生行為的方法

【答案】D。

【解析】系統脫敏法是從最輕微的焦慮到引起最強烈的恐懼依次安排,訓練來訪者在肌肉鬆弛的情況下,從最低層次開始想象產生焦慮的情境,這樣直到來訪者能從想象情境轉移到現實情境,並能在原引起恐懼的情境中保持放鬆狀態,焦慮情緒不再出現為止。

21.【知識點】教師勞動的特點

【答案】D。

【解析】示範性指教師的言行舉止等都會成為學生學習的物件。

二、辨析題

22.【知識點】教育與社會發展的關係

【參考答案】

這種說法是錯誤的。政治經濟制度決定教育的性質,具體來說決定著教育目的、教育的領導權和受教育者的權利。教育的發展規模和速度則是由生產力發展水平直接決定的。

23.【知識點】教學過程

【參考答案】

這種說法是錯誤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於組織者的地位。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同時,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處於學習主體的地位,也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因此,教學中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遵循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相統一的教學規律。

24.【知識點】操作技能的培訓要求

【參考答案】

這種說法是錯誤的。練習是形成各種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關鍵環節,是動作技能形成的基本條件和途徑,對技能進步有促進作用。

25.【知識點】記憶過程

【參考答案】

這種說法是錯誤的。識記過程不等同於記憶過程。在記憶過程中,從記到憶包括識記、保持、回憶或再認三個基本環節,它們是相互聯絡、相互制約的完整統一的過程。識記是記憶過程的開端,是個體獲得知識和經驗的過程。

三、簡答題

26.【知識點】活動中心課程論的基本觀點

【參考答案】

活動中心課程又叫兒童中心課程或經驗課程,代表人物是美國的杜威和其學生克伯屈。

其基本特徵:

第一,主張一切學習都來自於經驗,而學習就是經驗的改造或改組:

第二,主張學習必須和個人的特殊經驗發生聯絡,教學必須從學習者已有的經驗開始:

第三,主張打破嚴格的學科界限,有步驟地擴充學習單元和組織教材,強調在活動中學習。而教師從中發揮協助作用。

活動中心課程論誇大了兒童的個人經驗,忽視了知識本身的邏輯順序.影響了系統的知識學習,只能使學生學到一些片段、零碎的知識,最終導致教學質量的降低。此外,活動中心課程不指定具體明確的課程標準和教科書,活動的教材由兒童的興趣和需要而定.因此活動課程往往帶有隨意性和狹隘性。

27.【知識點】貫徹知行統一原則的基本要求

【參考答案】

知行統一原則是指既要重視思想道德的理論教育.又要重視組織學生參加實踐鍛鍊.把提高認識和行為養成結合起來,使學生做到言行一致、表裡如一。

貫徹這一原則的基本要求:

(1)加強思想道德的理論教育,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認識。

(2)組織和引導學生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促使他們在接觸社會的實踐活動中加深情感體驗,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對學生的評價和要求要堅持知行統一的原則。

(4)教育者要以身作則,嚴於律己。

28.【知識點】影響問題解決的主要因素

【參考答案】

(1)問題的特徵

解決抽象而不帶具體情節的問題時比較容易,解決具體而接近實際的問題時比較困難。此外,由於問題的陳述方式或所給圖示的不同,也會直接影響問題解決的過程。

(2)遷移

是指已有的知識經驗對解決問題的影響。其中,正遷移對解決新問題有促進作用,負遷移對解決問題有阻礙或干擾的影響。

(3)思維定勢

思維定勢是指使用原有已證明有效的方法解決新問題的'心理傾向。在環境不變的條件下,定勢使人能夠應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決問題。而在情境發生變化時.它則會妨礙人採用新的方法。

(4)功能固著

是指個體在解決問題時往往只看到某種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

(5)原型啟發

是指在其他事物或現象中獲得的資訊對解決當前問題的啟發。

(6)動機的強度

學習動機的強度大小會影響問題解決。

除了上述因素外,個體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徵、情緒狀態、認知風格和世界觀等個性心理特徵也制約著問題解決的方向和效果。

29.【知識點】家庭和學校聯絡的基本方法

【參考答案】

(1)家訪。由學校的教師和幹部到學生家庭進行訪問,一般是與家長溝通情況,交流感情,密切關係,商討共同教育兒童、青少年的方式方法。

(2)班級家長會。主要目的是使家長與班主任及學科教師直接面對面地集中溝通,交流意見或建議,增進互信、理解與支援,共同為學生進一步發展協調配合。

(3)家長學校。指家長在專業教師的引領指導下,學習教育學、心理學方面的知識以及教育子女的方法。

(4)家長沙龍。以家長為主體,以學生學習成長為中心,以教師及專家學者為諮詢指導。旨在提高家長教育素養,提升教育理念,轉變傳統教育觀念,實現以家庭教育為突破口。最終形成教育合力的一種形式。

(5)家長委員會。由關心學校、關心教育事業,具有教育子女經驗的家長代表組成,其主要職責是參與學校和班級的教育與管理.協助做好學生教育工作。

四、材料分析題

30.【知識點】學生品德的培養

【參考答案】

(1)李某不良品德行為的形成受外部條件和內部條件的影響。

從外部因素上看,包括三個方面:

首先是家庭教養方式的影響。一方面李某的父母離異,跟著祖父生活.祖父對他是一種放縱式的教育,父親回家對他的管教是一種權威式的管教。李某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很容易產生敵對的情緒。

其次是社會風氣的影響。李某因為經常和社會上的無業青年在一起,沾染了社會不良的風氣。再次是同伴群體的影響。李某在班級裡經常違反紀律並欺負弱小,全班同學都看不起他、疏遠他,致使他對班級沒有歸屬感,與大家遠離,更易出現不良道德行為。

從內部因素上看:李某的品德行為的形成還受到認知失調、態度定勢的影響。

(2)作為班主任老師應該首先要本著關愛學生的要求,關心他,愛護他,給予他安全感,讓他首先感受到學校環境的溫暖。具體可以採用以下的一些做法:

①有效的說服

教師可以有效地利用正反論據,教師經常應用言語來說服學生改變態度。在說服的過程中。教師要向學生提供某些證據或資訊,以支援或改變學生的態度。同時教師還要發揮情感的作用,教師的說服不僅要以理服人。還要以情動人。教師進行說服時,還應考慮學生原有的態度,應以學生原有的態度為基礎,逐步提高要求。

⑦樹立良好榜樣

教師可以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促使李某可以通過觀察、模仿榜樣的行為而習得正確的行為。

③利用同伴的約定

由於群體約定的約束力和群體壓力的存在。教師可以利用集體討論後作出集體約定的方法,來改變學生的態度。尤其是利用班集體的力量,來約束和引導學生行為的改變。

④引導其進行價值辨析

引導個體利用理性思維和情緒體驗來檢查自己的行為模式,努力去發現自身的價值觀並指導自己的道德行動。

⑤給予適當的獎勵與懲罰

充分利用李某的籃球特長.在李某通過籃球運動為班集體做出貢獻時予以獎勵,促使其獲得成功的體驗;在李某出現不良行為時,予以必要而適當的懲罰。這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抑制該生的不良行為再次發生。

31.【知識點】中學生心理髮展特點

【參考答案】

首先,作為九年級學生的小然,正處於青春期。這一期間的孩子心理髮展主要有兩個基本特點:

(1)生理髮展與心理髮展之間不平衡。因此他們的價值觀、交往能力和策略、思考問題的方式和水平、把握社會規範的能力和經驗、應付自己的心理問題的知識和技巧等各方面仍停留在一個相對幼稚的階段。

(2)成人感與幼稚性的矛盾。國中生的成人感往往只是在生活照顧和情感依賴方面比小時候更獨立,更希望成人放手,與此同時,他們在精神的理解、支援和保護方面對成年人卻是十分依賴的。

針對國中生的特點。心理健康輔導老師要把小然當作“成年人”一樣,與小然溝通,要小然瞭解到她對男老師產生這樣的愛慕之情是正常現象,但不合時宜。鼓勵小然多與同學交流,儘快融入新的班集體。

其次,學習動機的產生是在需要的基礎上被激發出來的。小然的父母經常換工作。小然經常轉學,造成她的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她渴求從老師的身上獲得這種滿足感,因此她努力學習該教師所教授的科目。但因動機的不正確造成了成績並不理想。

針對動機的不明確,老師要培養小然的內部動機,即對知識、學習本身感興趣,同時,可以佈置一些符合小然水平的學習任務,提高她的自我效能感,從而對學習產生好的情緒體驗。最終把“為別人學”“為引起別人注意而學習”的學習動機.轉變成為“我要學…‘我喜歡學”這樣的認知內驅力,以滿足自我實現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