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資格證>教師資格>

2016教師資格證考試教育知識與能力模擬試題答案

教師資格 閱讀(2.05W)

>>>點選檢視原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

2016教師資格證考試教育知識與能力模擬試題答案

1.【參考答案】D

【解析】A、B、C三項均是隱性課程的特點,D項是顯性課程的特點。

2.【參考答案】C

【解析】活動課程是指圍繞學生的需要和興趣、以活動為組織方式的課程形態。即以學生的主體性活動經驗為中心組織的課程。活動課程倡導的理念與陶行知先生倡導的“生活教育”“教學做合一”的思想是相符的。所以,陶行知先生倡導的“生活教育”“教學做合一”的思想,落實在課程型別上表現為活動課程。所以,本題選C。

3.【參考答案】A

【解析】學科課程是指以文化知識(科學、道德、藝術等)為基礎,按照一定的價值標準,從不同的知識領域或學術領域選擇一定的內容,根據知識的邏輯體系,將所選出的知識組織為學科的課程型別。它是最古老、使用範圍最廣的課程型別。其主導價值在於傳承人類文明,強調使學生掌握、傳遞和發展人類積累下來的文化遺產。學科課程有利於學生系統掌握人類所取得的經驗和科學認識。所以,本題的正確答案為A。

4.【參考答案】D

【解析】綜合課程包括相關課程、融合課程、廣域課程和核心課程,其中核心課程是指圍繞一些重大的社會問題組織內容,是以解決實際問題的邏輯順序為主線來組織教學內容的。

5.【參考答案】A

【解析】課程評價是指檢查課程的目標、編訂和實施是否實現了教育目的,實現的程度如何,以判定課程設計的效果,並據此做出改進課程的決策。課程評價在整個課程系統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為它既是課程設計與實施的終點,又是課程設計與實施繼續向前發展的起點。只有建立在科學評價基礎之上的課程設計與實施,才能不斷地向著更好、更全面的科學化高度發展。

6.【參考答案】B

【解析】題幹所述為研究型課程的特色。

7.【參考答案】C

【解析】分科課程是從某一學科領域選擇知識,並按照學科知識的邏輯結構加以組織的課程形態。分科課程的優點是有利於深化學生對某一領域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其缺點是不利於培養學生綜合的知識素養,同時造成學習任務繁重。A、B、D三項均是綜合課程的優點。

8.【參考答案】A

【解析】以凱洛夫教育學為代表的蘇聯教學論提出了課的型別,並進行了專門的研究。以傳授系統書本知識為主要任務,他們將課劃分為兩大類別:單一課和綜合課。單一課指一節課中主要完成一種教學任務的課,又可細分為若干種類:新授課、複習課、練習課、實驗課、測驗課等。綜合課指在一節課中承擔兩種以上教學任務的課。

9.【參考答案】C

【解析】課程目標是指課程本身要實現的具體目標和意圖。它規定了某一教育階段的學生通過課程學習以後,在發展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期望實現的程度,它是確定課程內容、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的基礎,是指導整個課程編制過程最為關鍵的準則。

10.【參考答案】C

【解析】校本課程,是指在實施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前提下,通過對本校學生的需求進行科學評估,充分利用當地社群和學校的課程資源而開發的多樣性的、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題幹中的太極拳課程屬於校本課程。

11.【參考答案】A

【解析】按照課程內容的屬性,可以把課程分為學科課程和活動課程;按照課程的組織方式,可以把課程分為分科課程和綜合課程;根據課程計劃對課程實施的要求,課程可分為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根據課程性質,課程可分為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故本題選A。

12.【參考答案】A

【解析】學科課程是以文化知識為基礎.按照一定的價值標準,從不同的知識領域或學術領域選擇一定的內容,根據知識的邏輯體系.將所選出的知識組織為學科的課程。歐洲中世紀的宗教神學課程是以“七藝”為主要內容的課程體系,注重分科課程的學習,屬於學科課程。

13.【參考答案】D

【解析】新課改規定,整體設定九年一貫的課程門類和課時比例,並設定綜合課程.強調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既是本次課程結構調整的三條基本原則,又是新課程結構區別於現行課程結構的三個基本特徵。

14.【參考答案】B

【解析】英國教育家斯賓塞在1859年發表的一篇著名文章《什麼知識最有價值》中最早提出“課程”一詞。

15.【參考答案】D

【解析】課程內容的文字表現形式主要包括課程計劃、課程標準和教材等.課程計劃、課程標準和教材是步步具體化的關係,即課程標準是課程計劃的進一步具體化.而教材又是課程標準的進一步具體化。

16.【參考答案】D

【解析】隱性課程亦稱潛在課程,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學校的物質環境。第二,學校班級中長期形成的制度與非制度文化。主要包括學校的傳統、輿論、風氣、儀式、制度等。第三,學校中的人際關係。主要指師生關係、同學關係、學生團體文化等。讓校園的每一塊牆壁都會“說話”體現的正是學校物質環境,屬於隱性課程。

17.【參考答案】B

【解析】計劃性是顯性課程的主要特徵之一,也是區分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的主要標誌。

18.【參考答案】C

【解析】題幹所述是縱向組織的定義;直線式指把課程內容組織成一條在邏輯上前後聯絡的“直線”,前後內容基本不重複,強調知識本身內在邏輯的直線性。螺旋式指在不同階段、單元或不同課程門類中,使課程內容重複出現,逐漸擴大知識面,加深知識難度,前面呈現的內容是後面學習內容的基礎,後面學習內容是對前面學過內容的不斷擴充套件與加深,層層遞進。橫向組織是指打破學科的知識界限和傳統的知識體系,按照學生髮展的階段。以學生髮展階段需要探索的社會和個人最關心的問題為依據組織課程內容,構成一個個相對獨立的內容專題。

19.【參考答案】D

【解析】課程是隨社會的發展而演變的。課程反映一定社會的政治、經濟的要求,受一定社會生產力和科學文化發展水平以及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制約。也就是說,學生、社會、學科特徵是制約課程開發的三大因素。

20.【參考答案】A

【解析】“教育評價之父”泰勒及其學生布盧姆等人提出了目標取向的課程評價,他們認為課程評價是將課程計劃和預定課程目標相對照的過程。在這裡,預定目標是評價的唯一標準,它追求評價的科學性與客觀性,因而,這種取向的評價的基本方法論就是量化研究方法.並常常將預定目標以行為目標的方式來陳述。

  二、簡答題

1.【參考答案】活動中心課程又叫兒童中心課程或經驗課程,具有實用性、綜合性、實踐性等特點。兒童中心課程是以兒童的主體性活動和經驗為中心組織的課程,即以選擇和組織學習經驗為基礎,用兒童(學習者)的興趣、需要、問題等組成的課程,其學習形式是通過兒童的活動解決問題。活動中心課程論的主要代表人物杜威。

2.【參考答案】綜合課程是指打破傳統分科課程的知識領域,組合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學科領域構成的課程。

綜合課程的特點有:

首先,打破學科界限,有利於培養學生對事物的整體認識能力;

其次,減少了課程的門類,有利於減輕學生的負擔;

再次,從生活、社會的實際出發,具有較強的實踐性,有利於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動手能力。

3.【參考答案】(1)改變過於重視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其獲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生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2)改變課程結構過於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且缺乏整合的現狀,整體設定九年一貫的課程門類和課時比例,並設定綜合課程,以適應不同地區和學生髮展的需求,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3)改變課程內容難、繁、偏、舊和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絡,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4)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5)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和選拔的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髮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6)改變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

4.【參考答案】課程內容的組織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縱向組織與橫向組織。縱向組織是指按照知識的邏輯序列,從已知到未知、從具體到形象的先後順序組織課程內容。橫向組織是指打破學科的知識界限和傳統的知識體系,按照學生髮展的階段,以學生髮展階段需要探索的社會和個人最關心的問題為依據組織課程內容,構成一個個相對獨立的內容專題。

(2)邏輯順序與心理順序。邏輯順序是指根據學科本身的體系和知識的內在聯絡來組織課程內容,是傳統教育派的主張。心理順序是指按照學生心理髮展的規律來組織課程內容,是現代教育派的主張。

(3)直線式與螺旋式。直線式指把課程內容組織成一條在邏輯上前後聯絡的“直線”,前後內容基本不重複,強調知識本身內在邏輯的直線性。螺旋式指在不同階段、單元或不同課程門類中,使課程內容重複出現,逐漸擴大知識面,加深知識難度,層層遞進。

  三、材料分析題

1.【參考答案】(1)我國傳統的教育體系過分強調知識的灌輸,把傳授知識作為唯一的教學目標,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成了知識的容器,壓抑了學生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的發展。因此,新課程改革強調要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2)王老師善於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在教師精心設計的問題情境中積極思考。通過“語文課進閱覽室”活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學習;在愉悅的情境中,享受學習知識的快樂。

(3)王老師成功轉變了教師角色。在“語文課進閱覽室”活動中,教師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由管理者轉變為引導者,師生之間形成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4)王老師引導學生轉變了學習方式。在“語文課進閱覽室”活動中,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實質性的轉變,打破了教師“一言堂”的局面,建立了寬鬆的課堂氣氛。教師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出發,為他們創設有利於其獲取資訊、相互交流、主動思考的環境,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了全面提高。

2.【參考答案】課程改革不是單一的教材改革或教學方法改革,而是涉及課程理念乃至整個教育觀念更新的系統變革。張老師的“照本宣科”和魏老師的“隨意調整”都不符合課程改革理念。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創造性地運用教材,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理解教材,正確把握編者的意圖,教材上的每個知識點都是根據知識特點、學生學習特點以及課程計劃要求來設定的,所以教師在講課時,要正確領會編者意圖,有針對性的授課,而不是“照本宣科”或“隨意調整”。

(2)活化教材,使學習內容問題化,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與學習興趣。新課程強調要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材料中張老師只知道“照本宣科”,缺乏引導和溝通;而魏老師的做法過於形式化,也沒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因此二人的做法均沒有體現課程改革的要求。

(3)超越教材,主動選擇、增添教學資源,創造性地運用教材。新課程改革也要求學校課程要以充分的靈活性適應於地方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以顯著的特色性適應於學校的辦學宗旨和方向,以選擇性適應於學生的個性發展。但魏老師雖然主動選擇了額外的課程資源,但沒有根據教材、學生以及地方特色或需要來選擇,而是“隨意調整”,這也是不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