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企業管理>質量管理>

兩種全面質量管理理論的矛盾

質量管理 閱讀(8.02K)

在九十年代的全球經濟戰中,企業界認識到如今的顧客不會湊合接受"不錯"的產品。他們因此投入鉅額資金和大量時間,用於學習質量知識、培訓員工的全面質量管理技能。今天應屆畢業生網小編為大家帶來一些相關的資料來幫助大家,希望對您有幫助!

兩種全面質量管理理論的矛盾

在此過程中,企業往往徹底在改變了自己的運作方式。說來奇怪,有兩個相互矛盾的質量管理流派:克羅斯比(philip by)派和已故的德明(w. edwards deming)派。二者有相似之處,但本質相異、互不相容。

它們都強調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的重要性;對於錯誤,重在預防而不是糾正;提高質量可以降低成本。也一致同意:質量主要是管理人員的責任;恰當管理員工比投資技術更為重要。德明的質量管理哲學歸納為十四條;克羅斯比也提出了十四步質量改進方案。

 矛盾在哪裡?只有走得近,才能看得清。

  各有千秋

itt前任經理克羅斯比1979年出版的《質量免費》(quality is free)一書令他一鳴驚人。他在書中普及了零缺陷,只要領導有方就能促使工人達此理想目標。實現質量目標的核心是塑造敬業精神。優質工作應得到表彰,在有高層領導參加的儀式上給予獎勵。管理人員要一絲不苟地確保零缺陷精神持續並光大。,。德明對"改善工作態度是提高質量的關鍵"的提法一屑不顧,他看重的是分析和改進企業的運作體制。在他看來,85%以上的質量總是是由企業的體制,即經營方式造成的.。想鼓勵或威逼工作提高生產率、加倍細心或者更賣命來加以改進毫無用處,提高質量的真正潛力在於改變工作規則、提供培訓、購買優質原料,以及改進管理人員所能控制的其它方面。

德明由顧客入手,提出不僅必須使顧客滿意,還必須讓顧客高興。要做到這一點,管理人員務必消除工作環境中的恐懼感,讓員工自由交流想法。接下來,培訓經理和員工學習統計過程控制,這是一種分析和改善體制的辦法。德明質量學說的基礎是其自然誤差理論。你上下班乘坐的火車差不多每天都在同一時間到站,誤差不過幾分鐘。除了鐵路工人罷工等非常事件以外,到達時間基本一致。對機師做多少次動員或給予準點獎金無助於提高準點率。必須改變的是執行體系本身,這就需要分析,包括分析與體系內員工有關的關鍵投入因素。

 互不相容

是否該象克羅斯比所言那樣,培養員工具備更佳的工作態度以實現零缺陷目標?還是用德明方式,培訓員工去改善體制?為什麼不把二者加以綜合?

要得出結論,你必須明確哪種方法更適於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如果你對員工一會兒說工作態度是質量的關鍵,一會又說執行機制是質量的關鍵,他們會認為你是頭腦混亂。這麼說沒錯,原因是:

在德明看來,僅憑員工積極主動就期望實現零缺陷,那是妄想。員工再怎麼努力也超越不了體制的固有限度。克羅斯比則認為自然誤差說毫無根據。

克羅期比建議,公司應當利用獎勵、慶祝儀式、告示以及與員工談話等方式,時刻把零缺陷的要義作為頭等大事來對待。他認為沒必要搞什麼統計,員工應該齊心協力去發掘並消除產生問題的根源。

德明對此的看法是,告示、口號、儀式之類浪費時間不說,還是對員工智力的一種侮辱。因為他們明明知道積極的態度無助於列車正點,甚至對找出晚點原因也於事無補。德明還信為,離了統計過程控制同,員工就很難追究出問題的根源,反而很可能因為對自己也糊里糊塗的系統瞎折騰而幫倒忙。

現在你分清了這兩種質量學說的區別所在,就應該進一步深入:

首先,瞭解採用過不同質量方法的公司的情況。與他們聯絡,弄清楚他們在實施過程中的得失。

其次,再多看點有關這兩種方法的資料。別隻是聘個顧問,就把什麼問題都交給他。應該花時間去閱讀和思考質量問題,與其它公司談談他們的質量計劃。然後,按你自己的計劃開始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