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企業管理>管理溝通>

企業內部管理溝通方法

管理溝通 閱讀(2.35W)

管理的本質與核心就是溝通,要構建和諧企業依賴於有效的管理溝通。下面是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企業內部管理溝通方法,歡迎大家閱讀!

企業內部管理溝通方法

一、管理溝通的含義及觀念演變

(一)管理溝通的含義

管理溝通作為一種特殊的溝通方式,它區別於其它形式的溝通,具有自己特殊的含義。“管理溝通之所以不同於其它型別的溝通,在於它是為了達到一個具體的結果。它更像是走進一個商場下訂單而不像告訴一個朋友你一天的生活。”①管理管理溝通就是指社會組織及其管理者為了實現組織目標,在履行管理職責,實現管理職能過程中的有計劃的、規範性的職務溝通活動和過程。也就是說,管理溝通是管理者履行管理職責,實現管理職能的基本活動方式,它以組織目標為主導,以管理職責、管理職能為基礎,以計劃性、規範性、職務活動性為基本特徵。

(二)管理溝通的觀念演變

自從1916年法約爾把與溝通相近的協調、領導界定為管理的職能之後,溝通就開始被人重視;1917年亨利·明慈伯格在《管理工作的性質》中指出“管理者必須儘早有效地進行溝通,他們必須對組織的未來發展方一向產生共識。如果他們不能在這些‘計劃’上統一步調,那麼他們就會向不同方向用力,團隊(或組織)就會垮臺。”這時候溝通強調的僅是管理者即上層領導之間的溝通;直到1974年彼得·德魯克在《管理學.目標.責任與實踐》一書中提出溝通的4項原則,溝通才在企業中成為了一種制度(這時候企業會定期進行小組討論等進行溝通)。他說:溝通是理解(只有那些能被理解的東西才能進行溝通)、溝通是期望(人們喜歡聽到他們想聽的話,排斥不熟悉和威脅性的語言)、溝通創造需求(溝通總是要求接收者成為某種人、做某種事、相信某些話。溝通常請求接受者給予注意、理解、認同、支援資訊和金錢)、溝通與資訊是不同的(資訊是很多的,溝通只是對其中一部分資訊進行披露)。然而這時的溝通雖然在企業的各階層中實施,但其效率、效果無法確定,很多企業在看不到明顯效果後就放棄;於是邁克爾E·哈特斯利和林達·麥克詹妮特在哈佛教材《管理溝通原理與實踐》中做出總結,並提出了有效溝通的特徵:準確、清晰、簡潔、活力。

二、企業內部有效管理溝通的作用

企業內部,有效的管理溝通具有以下的作用

(一)指導。管理者站在未來的角度,根據企業的總體戰略目標等因素來制定具有前瞻性和競爭性的溝通戰略目標和規劃,然後一步步組織實施。管理溝通通過明確的告訴員工做什麼,如何來做,沒有達到標準時應如何改進等途徑,起到指導員工的作用。

(二)控制和協調。控制的功能一般通過正式的溝通渠道進行。通過正式的方式與形式,管理者釋出組織命令與工作指標等,起到控制員工活動的作用,也可以由此控制管理成本。

在工作中,僅有控制是不夠的,還需要通過協調來促使員工有效的工作,協調只有通過溝通才能實現。美國一家公司的總經理通過把公司餐廳的四人小桌全部換成長方形的大方桌,是互不認識的人有機會坐在一起閒談。如此一來各個部門員工都會遇上外部門的人,他們在互相接觸中,可以互相交換意見,獲取各自所需的資訊,而且可以互相啟發,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是公司的經營得到大幅度的改善。

(三)激勵。良好的組織溝通,尤其是暢通無阻的上行、下行溝通,可以讓管理者和員工之間進行積極地溝通與持續的反饋,使員工投入到工作中,滿足自我實現。起到振奮員工士氣,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和組織氛圍,提高員工的士氣。除了技術性和協調性的資訊外,企業員工還需要鼓勵性的資訊。它可以使領導者瞭解員工的需要,關心員工的疾苦,在決策中就會考慮員工的要求,以提高他們的工作熱情。職工一般都會要求對自己的工作能力有一個恰當的評價。如果領導的表揚、認可或者滿意能夠通過各種渠道及時傳遞給員工,就會造成某種工作激勵。

(四)決策。任何的決策都會涉及幹什麼、怎麼幹、何時乾等問題。每當遇到這些急需解決的問題時,溝通者就需要從廣泛企業內部溝通中獲取大量的資訊情報,然後進行決策,或建議有關人員做出決策,以迅速解決問題。下屬人員也可以主動與上級管理人員溝通,提出自己的建議供領導者做出決策時參考,或經過溝通,取得上級領導的認可,自行決策。企業內部的管理溝通為各部門和人員提供決策所需要的資訊,使決策者增強了判斷能力,能夠確定並評估各種備選方案。

這四種功能無輕重之分,除此之外,管理溝通還有助於建立企業內良好的人際關係,增加員工的滿意感,滿足了員工的歸屬感和社交需要。在企業中,幾乎每一次的管理溝通都能實現其中一種或幾種功能。

三、企業內部管理溝障礙的原因分析

管理離不開溝通,溝通滲透於管理的各個方面。有效的溝通應是經過傳遞以後,被接受者感到的資訊與傳送者發出的資訊完全一致。而在現實中,由於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資訊往往被丟失或曲解,以致不能被有效的傳遞,從而造成溝通的障礙與無效。有效溝通的障礙主要來自於組織、人際關係與個人這三方面因素的影響。

(一)組織因素

1、環境。組織內部環境對管理溝通有一定的影響。主管與下級的空間距離減少了面對面的交流,會導致誤解或不能理解所傳遞的資訊,還會使得主管和下級之間的誤解不易澄清;光線,噪聲等不良的環境因素,易阻礙溝通的思路,使溝通訊息不能清晰傳遞。

2、組織機構。合理的組織機構有利於管理溝通。如果組織的機構國語龐雜,造成資訊不暢,上向下多,下向上不全,橫的幾乎沒有,不僅容易使資訊傳遞失真,還會影響資訊傳遞的及時性,最終影響工作效率。龐雜的組織機構,它的資訊傳遞鏈也過長,過寬,這樣的資訊傳遞容易被員工所過濾,使員工職責不清,分工不明。

3、組織文化。企業的價值觀,制度和物質狀態等,都對管理者和員工的價值取向、行為等做出影響。在大量的中國企業內部,溝通隨意性大,有得完全憑管理者說了算,溝通行為缺少企業文化制度性的規範和約束,影響企業管理溝通的有效性,導致企業效率低下。管理者沒有做好戰略管理,正確宣傳組織文化,使員工對組織認識不一,也造成溝通上的不理解及誤解。

(二)人際因素

1.溝通雙方的信任程度。溝通者從某種利益出發,原則出發,一方或雙方互相之間認為對方有不值得信任的地方,或缺乏較高的信任度,彼此懷疑,而形成的共同障礙。上下級之間的猜疑只會增加牴觸情緒,減少坦率交談的機會,也就不可能進行有效的溝通。管理者在溝通時對下屬不信任,對其工作抱懷疑態度,經常打斷下屬的發言,使下屬減少發言。員工對管理者的認識不清,不信任,不輕易表達自己的工作意見,造成溝通管理的障礙。

2.溝通雙方的層次差異及知識經驗水平的限制。主管和下級的層次之間存在著各種差異,主要表現在主管和下級的知識及專業技術層次的差異。主管忽視了下級的只是層次,傾向於使用主管術語(或者技術性的,或者是行政性的),下級對這些術語都一無所知。就是發信者與收信者在知識水平相差太大,在發信者看來很簡單的內容,而收信者卻由於知識水平太低理解不了,雙方沒有“共同的經驗區”,收信者不能正確理解發信者的資訊,而溝通就會出現障礙。

(三)個人因素

1.員工對人對事的態度,觀點和信念不同。由於知識差異和利益觀念,使員工對資訊形成一種選擇知覺性。員工根據自己的需要,動機,經驗,背景及其他個人特點選擇性地去聽去看。這樣也造成部分員工拒絕傾聽良好的建議。

2.員工的個性特徵差異。組織內部存在各種各樣的人,不同的性格,氣質,興趣等,不適用於一成不變的溝通方式,引起溝通的障礙。

3、表達方式,交流與理解。同樣的資訊,用不同的方式表達有不同的效果。管理溝通中非語言的表達,專注的眼神,禮貌的肢體語言,語言的表達,語氣、表述的清晰、簡潔等都對溝通有所影響。溝通中傳遞的資訊,不被雙方所理解,必然造成溝通障礙。

4.組織角色。組織中的每一個人處於不同的位置,具有不同的組織角色。所擔任的角色不同,看問題的方式和角度便不一樣,就會產生不同的態度和觀點,及不同的利害關係,因而每逢接觸到新資訊時,就會從本角色加以估量,導致不同的意見和結論。組織角色對溝通影響的典型事實便是上下級之間的溝通的問題。同時,組織中成員之間溝通帶明顯的個人色彩,形成“我方”“你方”,這樣對資訊的傳遞就會進行扭曲,篩選等處理,以保護“我方”利益。

5.溝通情緒和溝通焦慮。溝通時不良情緒易造成對資訊的選擇性接受及誤解等,同時溝通中大約有5%-20%的人存在溝通焦慮,他們害怕溝通,不願面對面的交流,依賴於信件的傳遞。有證據表明,溝通高焦慮者為了把溝通需要降低到最低限度而扭曲了工作中的溝通需要。

四、提高企業內部管理溝通有效性的措施和方法

有資料表明,企業管理者70%的時間用在溝通上,開會、談判、談話,作報告是最常見的'溝通方式,還有對外拜訪、約見等。在這麼多的共同障礙干擾下,如何才能使溝通做到準確,清晰,簡潔,活力呢?

(一)管理者要重視溝通的作用,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與規範的溝通渠道,合理利用非正式溝通。

企業的領導者必須真正的認識到與員工進行溝通對實現組織目標十分重要,要領導企業建設良好的溝通文化,營造健康的溝通環境。如果領導者通過自己的言行認可了溝通,這種觀念會逐漸滲透到組織的各個環節中去。良好的組織溝通機制應該是多角度的,雙向的,多級的。應該在企業內部建立全方位的溝通機制,形成管理層與部門領導、部門領導與普通員工,管理層和普通員工,普通員工之間的多層次交流對話機制,保持溝通渠道的暢通。現代的企業除了利用會議,指示,彙報等傳統溝通方式外,還可以利用網路,通過BBS論壇釋出資訊,通過MSN,QQ等聊天工具增進各部門、員工之間的交流。

對於任何形式的群體或者組織的溝通網路來說,小道訊息都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值得注意。美國著名管理學家西蒙指出,在許多的組織中,決策是利用的情報大部分是由非正式溝通資訊系統傳播的。它表明一些員工認為很重要的事情,管理者未能予以詳盡說明和足夠重視。如果管理者對小道訊息保持清醒的認識和敏感,就會有助於組織內資訊的傳達,改善組織的活動。

(二)溝通雙方要在目的明確,思路清晰的前提下,用良好的心態,恰當的溝通方式進行溝通與反饋。

溝通必須做到準確,清晰,同時管理溝通也是在既定的目標下,有規劃,規範的溝通,那就要求雙方在溝通的時候必須具有明確的目的,及對自己所傳遞的資訊有一個清晰地思路,以便能用正確的語言把資訊傳遞。資訊傳遞過程中,還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態。選擇恰當的溝通方式,語言和非語言溝通都運用好,而且要針對不同的員工釋出不同的資訊,以使各人都能夠吸收溝通中傳達的資訊。假如管理者要分配一項任務,那麼要對任務進行全面分析,這樣才能正確地對任務進行說明;假如管理者面臨的是建議問題,那麼在批評和處罰之前應對情況進行全面的瞭解,取得真憑實據,這樣的處理就會取得圓滿的效果。

接到資訊還需要反饋,只要反饋出現,無論它是正反饋,還是負反饋,都有助於人們實現管理,如果沒有反饋,管理就存在著失控的可能性。在一般溝通中,反饋也許是可有可無的,或有意無意的,但在管理溝通中,反饋必須發生,不可或缺。即管理溝通的資訊傳送者必須在資訊發出之後,立即採取適當的方式進行跟進,並明確要求管理資訊接收者必須在指定的時間和方式內,對資訊進行清晰準確的反饋。只有這樣,具有一定時效性和經濟效益性質的管理資訊才能正確發揮其應有的經濟作用。

(三)溝通雙方增強信任度,明確角色與換位思考,共同承擔溝通的責任。

溝通雙方的互相信任,特別是下級對上級的信任,能讓雙方更加坦誠。由此,通過約哈里窗戶分析,管理者應更多的增加自我暴露程度,縮小隱藏區,擴大開放區,讓下屬瞭解自己更多的資訊,誠實坦率地與下屬分享資訊。同時上級管理者

也要提高他人對自己的反饋程度,縮小盲區,擴大開放區。這樣做就能更好的增加信任度。

管理者與下屬員工所處的職位不一,溝通時,主導溝通者應該十分清楚自己在溝通過程中為實現溝通目標所扮演的主導角色與職能,同時進行換位思考,將心比心,使自己所運用的各種溝通要素能夠為對方愉快接受,減少溝通的壓力。要擅長相互理解,不斷調整自己的溝通風格和對部門交往物件的感知,保證資訊的接收和理解的準確性,這樣,才能保證部門間合作溝通所依據的資訊的客觀和準確性,即溝通的有效性。

(四)把溝通視為一個持續的過程。

溝通是一個管理的過程,需要長時規劃與短期規劃組合,也就是保持統一思想的溝通。一方面,溝通應該是不間斷的。如果管理層致力於保持資訊溝通的持續性與同一性,讓每一個員工瞭解經濟改革,行業競爭以及組織內部的競爭等資訊,那麼組織中的成員就會體諒偶然出現的失誤或缺陷。另一方面,選擇適當的時機。管理者要在員工最想知道某一資訊的時候告訴他這一資訊。

五、總結

有效的管理溝通是構建良好企業管理的靈魂與核心,是企業管理和經營當中必不可少的手段與保證。企業當中,管理者負責完善管理溝通的各種機制與渠道,全員配合溝通障礙排除有效措施的執行,致力於有效管理溝通在企業中作用的發揮,促進企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