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幼兒>

2016興趣班應注重孩子學習體驗

幼兒 閱讀(1.66W)

不少家長為孩子不止報名參加一種興趣班,有的甚至從週一到週六每天都排得滿滿的。但專家認為,“童年是旅程,不是賽跑”,早期教育不應只看結果,而忽視孩子學習過程的感悟和體驗。下面是yjbys小編分享的一些相關資料,供大家參考。

2016興趣班應注重孩子學習體驗

  “贏在起點”教育可能欲速不達

調查顯示,正有越來越多的家長把送孩子去興趣班作為“贏在起點”的重要砝碼,但現實生活中“欲速不達”的例子並不鮮見。一些孩子在學前參加英語、思維訓練、語言訓練等興趣班,能熟練背誦唐詩,會100以內加減法,但進入國小卻成績平平,甚至發生學習困難。“童年是旅程,不是賽跑”,華東師大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桑標非常贊同這一說法。“這意味著我們需要遵循兒童的發展規律,有序地開展智慧開發,為兒童的成長營造一個適合其年齡和個性特點的'早期教育環境。”

  不應只把目光停留在學習結果上

鋼琴、珠心算、英語、識字,是最受家長歡迎的早教專案,這些專案的一個共同特點是教育效果明顯,家長們很容易因此獲得鼓勵,於是一傳十、十傳百,越來越多的家長“隨波逐流”。桑標認為,家長們不應只把目光停留在學習的結果上,而應當更關注兒童在早期教育過程中的感悟與體驗。他以孩子學習鋼琴為例,良好的早期教育應著眼於孩子對音樂的感悟及音樂素養的培養,如果只關注彈琴的技能、技巧訓練,一味追求考出“八級”、“十級”,而忽視學習過程中的體驗,那很可能會使孩子“痛苦地彈奏《歡樂頌》”。

  興趣班學習佔用孩子休息遊戲時間

興趣班學習一般被安排在每天放學後,一些家長為孩子不止報名參加一種興趣班,有的甚至從週一到週六每天都排得滿滿的。從調查資料來看,幼兒一週參加興趣班學習平均次數是2.6次,一次平均用時110分鐘。如此算來,一週幼兒參加興趣班的時間佔到286分鐘,平均每天40.9分鐘。調查還顯示,80%左右的幼兒回家要完成與興趣班相關的作業和練習,如做數學題、練琴、畫畫等。過於密集地參加興趣班學習,勢必導致幼兒調整休息的時間被佔用,遊戲和交往活動時間也相應減少。

  早期教育未必都要上興趣班

在一些家長看來,好的早期教育就是把孩子送到各類專業培訓機構。桑標對此並不認同,“其實親子同樂的過程就是很好的早期教育。”國內曾有心理學家對父母的教養方式與孩子學習成績的關係進行研究,發現優等生與差等生的父母在教養方式上有明顯差異:前者偏愛溫暖與理解,後者偏愛懲罰與干涉。而這種差異引起的結果是,優等生有信任與安全感,並形成良好的個性與學習習慣;而差等生有逆反與自卑心理,他們更多厭學和缺乏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