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幼兒>

2016孩子需要在興趣中學琴

幼兒 閱讀(1.9W)

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加入到了學琴的隊伍,但能夠堅持下來的卻寥寥無幾。究其原因,家長與教師在教琴過程中重技能,追進度,忽視學琴過程中趣味性和情感因素(愉悅、成功)的培養,是造成孩子不願練琴的重要原因之一。

2016孩子需要在興趣中學琴

  一、投入樂趣,讓孩子在鋼琴學習中感受輕鬆和愉悅。

遊戲是孩子的基本活動。在遊戲中學習最能激發孩子學習的願望。所以,在幼兒的鋼琴學習中我主張突出“玩”。為了讓孩子學得輕鬆、學得成功,我利用各種方法,如:在孩子練琴時,我會準備各種絨布小動物,三種不同顏色(黑、白、紅)的小花、小糖、小圍巾、手套、帽子等(可自制)。紅色代表優秀;白色代表一般;黑色代表差。我會說:“小狗來聽你彈琴。你彈得好,小狗就會戴上紅花;彈錯音了小狗就不高興,會戴黑色的花……”孩子都喜歡讓小狗戴紅花,他們會在不知不覺中反覆練習,直至練熟曲子。

嬰幼兒期是感知覺發展的敏感期,調動起各種感官探究慾望的教學也極易被幼兒所接受。家長和老師所提供的感官刺激越多,幼兒對音樂的理解力就越強,興趣持續的時間就越長。如,當孩子基本拿下曲子後,可問他:“曲子裡說了誰的故事?你好像看到了什麼?”

啟發幼兒利用聽覺進行聯想和想象。對一些節奏鮮明的曲子,可帶領幼兒利用生活中的廢舊材料製成的樂器(玻璃瓶、可樂罐、筷子等)進行敲敲打打,感受樂曲所表達的情緒。復點、三拍子的節奏對初學琴的低年齡幼兒來說有些困難,可以配上語言節律來幫助幼兒掌握節奏:孩子們都有喜愛的、唱不離口的歌曲,成人可以將其編成難度適宜的鋼琴曲讓他們練習。通過必要的指導和及時的鼓勵,孩子會信心百倍地進行練習,朝著更高的水平發展。

  二、投入情趣,為孩子創造體驗、表現的環境和機會。

幼兒學習鋼琴的定位應重在情感體驗。他們本性純樸,不會生硬地表現出自己沒有相應情感體驗的感情,只有經歷過的真實情感,才會在演奏時有自然真情的流露,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發自內心”。因此,豐富孩子的生活閱歷,讓孩子在生活中積極地去感受、體驗多種情感,才能提高孩子在演奏鋼琴時的理解力和感受力。如:《扎紅頭繩》這首樂曲表達了貧苦農民楊白勞為女兒喜兒扎頭繩的情景,整首曲子輕快、深情。可以讓孩子遷移過生日、新年時接受禮物時的興奮心情及對父母的感激之情來理解音樂。又如,前蘇聯作曲家普羅科菲耶夫的作品《進行曲》。曲子節奏鮮明、詼諧幽默,演奏時可讓幼兒回憶教師帶隊外出遊玩、參觀,孩子們在隊伍中間揹著教師調皮搗蛋的場景。這樣,有了生活經驗的鋪墊、遷移,孩子對樂曲就有了正確的理解,就能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就能領悟樂曲的意境,從而準確表達樂曲的內在感情。

  三、投入志趣,培養孩子鋼琴學習的內驅力和持之以恆的品質。

鋼琴學習是一個細水長流的過程,同時也是毅力培養的過程,只有堅持不懈才會有累累碩果。對只有最多30分鐘注意力的孩子來說,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中斷地持續練習,確實不易。以任務為中心開展活動,引導幼兒為了真實的任務而積極練習是很有必要的。練琴需要圍繞任務來開展,任務不僅僅是回課和考級,還可能涉及到聚會、演奏會、沙龍或派對。讓幼兒參與活動的選擇、計劃的制定和練琴內容的選擇。和成人一起計劃彈什麼、什麼時候彈、彈多長時間。這樣,練琴成為完成任務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同時,讓孩子自己決定任務的.制定、選擇,可以讓他們明顯地感到,練琴是他們自己的事,不是老師、家長所迫,更不是為了取悅成人。當孩子有了成功的體驗後,他們會為自己的參與而自豪,也會接受老師的教育。在不斷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孩子形成了繼續練習的動力,養成了持之以恆的品質。

每個孩子都喜歡聽故事,可以給孩子講一些“愚公移山”、“龜兔賽跑”或音樂家小時候的故事以激勵孩子自覺練琴。對年齡偏小的孩子,還可為每首樂曲編一個小故事,並設計懸念,促使孩子反覆練習。因為有了預期的目標,孩子會克服困難,努力練習。當孩子獲得了成功的體驗後,會逐漸地變“要我彈”為“我要彈”,形成良性迴圈,孩子鋼琴學習的內驅力便自然形成。

此外,家長行為的感染對幼兒也有很大的影響。試想,如果孩子生活在一個充滿音樂、充滿歌聲的家庭中,家長也能在固定的時間彈上一段優美的曲子,悠哉樂哉,孩子對音樂所表現出來的興趣和持續力一定會非同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