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2016年教師資格考試預測試題及答案

校園 閱讀(4.95K)

本文是本站小編為大家分享的教師資格考試模擬試題及答案,希望能幫助大家順利通過考試!

2016年教師資格考試預測試題及答案

  一、名詞解釋

1.行動研究:是一種由實際工作者在現實情景中自主進行的反思性探索,並以解決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實際問題為主要目的,強調研究與活動的一體化,使實際工作者從工作過程中學習、思考、嘗試和解決問題。

2.教育評價:是指在一定教育價值觀的指導下,依據確立的教育目標,通過使用一定的技術方法,對所實施的各種教育活動、教育過程和教育結果進行科學判定的過程。

3.教學:是一種尊重學生理性思維能力,尊重學生自由意志,把學生看作獨立思考和行動的主體,在與教師的交往和對話中,發展個體的智慧潛能、陶冶個體的道德性格,使每一個學生都達到自己最佳發展水平的活動。

4.課程目標:是課程本身要實現的具體目標和意圖。它規定了某一教育階段的學生通過課程學習以後,在發展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期望實現的程度,它規定了課程內容、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的基礎。

5.師生關係:是指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結成的相互關係,包括彼此所處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對待的態度等。

6.學校生活:是教育者依據一定的教育方針,有目的,有計劃和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進行培養教育的一種。

7.班級組織:是一個有一定人數規模的學生集體,是學校行政根據一定的任務、按照一定的規章制度組織起來的有目標、有計劃地執行管理、教育職能的正式小群體。它既是教學活動的基層組織單位,又是學生生活及開展活動的集體單位,也是學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基本單位。

8.個體內差異評價法:是以被評價物件自身某一時期的發展水平為標準,判斷其發展狀況的評價方法。

9.師生關係:是教師與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結成的相互關係,包括彼此所處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對待的態度等。

10.教師個體專業性發展:是教師作為專業人員,從專業思想到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專業心理品質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較成熟的發展過程,即由一個專業新手發展成為專家型教師或教育家型教師的過程。

11.終身教育:是人一生各階段當中所受各種教育的總和,是人所受不同型別教育的的統一綜合。

12.教學策略:是為了達成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而在對教學活動清晰認識的基礎上對教學活動進行調節和控制的一系列執行過程。

13.學生道德行為:是指學生個體在一定道德認識的支配下所採取的行為,它是學生品德形成的關鍵和重要標誌。

14.教育國際化:一是教育為社會國際化發展培養人才,二是教育本身對外開放,加強國際交流。

15.教育:是在一定社會背景下發生的促進個體的社會化和社會的個性化的實踐活動。

16.義務教育:是依據法律規定,適齡兒童和青少年必須接受,家庭、學校和社會必須予以保證的國民教育。

17.美育:即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點,發展他們感受美、鑑賞美和創造美能力的教育。

18.學生髮展:是指學生在遺傳、環境和學校教育以及自我內部矛盾運動的相互作用下身體和心理方面所發生的量、質、結構方面變化的過程與結果。

19.個體社會化:是指根據一定社會的要求,把個體培養成為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具有一定態度、知識和技能結構的人。

20.教育的可持續性發展:一是教育的規模、佈局、比例、結構要合理。二是教育要強調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用終身教育的觀念關照學校教育。

21.學生道德認知測評:是以學生道德認識水平即個體對道德規範和道德範疇及其意義的認識為物件所進行的評價。

22.教育資訊化:一是教育培養適應於資訊化社會的人才,二是教育把資訊科技手段有效應用於教學與科研。

23.國家課程:是自上而下由中央政府負責編制、實施和評價的課程。

24.班級管理:就是班主任和教師通過對班級教育條件的理順,採取適當的方法,構建良好的班集體,從而有效地推進有計劃的教育行為的過程。

25.全民教育:一是經濟發展的需要,又是道德發展的需要;二是全面教育是廣義的,它的範圍從學前教育到繼續教育、終身教育,包括正規教育、非正規教育和不定形教育,學校應當與豐富的學習環境結合在一起;三是一項新的社會責任,贊助者、家庭和非政府組織都要貫徹這一政策。

  二、論述題

1.舉例說明校本課程的利弊。

答、(1)是由學生所在學校的教師編制、實施和評價的課程。2分(2)優勢:校本課程更具地方特色,更能體現學校的辦學特點;校本課程是一個持續的動態的逐步完善的過程,教師能夠根據情況的變化,經常修訂校本課程;使用校本課程能夠使教師獲得工作的滿足感和成就感;校本課程鼓勵和吸收教師、學生、家長和社會人士參與。4分(3)弊端:課程編制的權利下放給教師和學生以後,必然擴大了學校與學校之間課程的差異,加劇了學校與學校之間教育質量的不平衡;部分教師可能缺乏開發發校本課程的專門理論和專門技能;所耗費的教育資源明顯高於實施國家課程的需求;在教師流動比較頻繁的學校,流動教師無法正常參與校本課程的編制、實施、評價、修訂及質量追蹤,這勢必影響校本課程的質量和連續性。4分

2.你認為教師的專業能力應包括哪些方面?

答、(1)設計教學的能力 (2)表達能力 (3)教育教學組織管理能力 (4)教育教學機智 (5)反思能力 (6)教育教學研究能力 (7)創新能力

3.說明並分析教育行動研究的過程。

答、(1)選擇和確定研究課題 (2)分析問題 (3)研擬解決問題的可能策略 (4)實踐嘗試行動策略 (5)反饋與評價行動結果 (6)總結

4.舉例說明講述行為誤用的表現及其策略。

答、講述策略誤用的表現:(1)過短的時間內呈現了過多的新知識。 (2)講述時間太長,超出學生有意注意的時限。(3)講述內容缺乏組織性、邏輯性。(4)講述不顧及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或對學生知識準備作想當然假設。(5)講述時沒有激發起學生有意義地理解知識的心理傾向。 教育策略:(1)語意準確,語詞恰當,語速適中。(2)講述學生不太熟悉的新內容時教師可向學生呈現“先行組織者”,以明確知識的內在結構性和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絡。

5.試述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的非指導性教學的理論觀點。

答、(1)教學目標(2)非指導性教學過程(3)意義學習與非指導性學習(4)師生關係的品質

6.試述教育目的實現的策略。

答、(1)正確領會和把握全面發展 (2)樹立全面發展的教育觀 (3)正確認識和處理各育的關係 (4)要防止教育目的的實踐性缺失

7.舉例分析當代中國小生髮展的時代特點。

答、(1)生理成熟期提前 (2)思維活躍,但學習興趣不高 (3)價值觀念的多元化,具有較高的職業理想和務實的人生觀 (4)自我意識增強,具有一定的社會交往能力 (5)心理問題增多

8.試述教育目的的社會價值取向確立應注意的問題。

答、(1)以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為指導 (2)適應與超越問題 (3)功利價值與人文價值問題 (4)民族性與世界性問題

9.在知識經濟時代學校應該怎樣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人文精神?

答、(1)學校要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應做到:首先,正確認識創新與全面發展教育目的之間的關係。第二,創新是人的自由活動。第三,正確理解創新和守舊的辨證關係。第四,要把握創新的正確導向。(2)學校教育要激發學生的人文精神應做到:5分 第一,培養科學精神。第二,增強社會責任感。

  三、簡答題

1.簡述教育的社會功能。

答、(1)教育改善人口質量,提高民族素質的功能1分(2)教育促進文化延續和發展的功能1分 (3)教育促進經濟發展的功能1分(4)教育促進政治民主化的功能1分 (5)教育調節人與自然的關係,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功能1分

2.簡述21世紀世界教育的發展趨勢。

答、(1)全民教育(2)教育民主化(3)教育資訊化(4)教育的可持續發展(5)教育的個性化

3.班主任建設和管理班集體的操作方法有哪些?

答(1)創造性地設計班集體目標1分(2)合理地確定班級角色位置1分 (3)協調好班內外各種關係1分(4)構建“開放、多維、有序”的.班級活動體系1分(5)營造健康向上、豐富活躍的班級文化環境1分

4.學生的失範行為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答、(1)校園暴力觸目驚心2分(2)青少年色情犯罪嚴重1分 (3)青少年以侵犯財產為目的的越軌犯罪比例最高1分(4)青少年學生違法行為的新傾向1分

5.簡述教育促進文化和發展的功能。

答、(1)教育的文化傳遞、儲存功能(2)教育活化文化的功能(3)教育的文化選擇功能 (4)教育的文化批判功能(5)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6)教育的文化更新與創造功能

6.簡評社會本位的價值取向。

答、(1)社會本位的價值取向把滿足社會需要視為教育的根本價值。這種觀點認為,社會是人們賴以生存發展的基礎,教育是培養人的社會活動,教育培養的效果,只能以其社會功能的好壞來加以衡量,離開社會需要,教育就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因而教育目的只能從社會的需要出發,根據社會需要來確定。2分(2)主要代表人物孔德,涂爾干1分(3)社會本位的價值取向重視教育的社會價值,強調教育目的從社會出發,滿足社會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4)但過分強調人對社會的依賴,把教育的社會目的絕對化,完全割裂人與社會的關係,極易導致教育對人的培養,只見社會不見人單純把人當做社會工具,而不是把人作為社會主體來培養,造成對人本性發展的嚴重束縛和壓抑。

7.描述學生髮展的一般規律。

答、(1)順序性和階段性(2)穩定性和可變性(3)不平衡性(4)個別差異性(5)整體性

8.簡述當代教學觀變革的趨勢。

答、(1)從重視教師向重視學生轉變(2)從重視知識傳授向重視能力培養轉變 (3)從重視教法向重視學法轉變(4)從重視認知向重視發展轉變 (5)從重視結果向重視過程轉變(6)從重視繼承向重視創新轉變

9.簡述教育對個體發展的促進功能。

答、1)教育促進個體社會化的功能(2)教育促進個體個性化的功能

10.簡述我國教育目的的精神實質。

答、(1)社會主義是我國教育性質的根本所在(2)使受教育者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 (3)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質(4)為經濟建設和社會全面發展進步培養各級各類人才。

11.簡述教師個體專業性發展的途徑。

答、(1)師範教育(2)新教師的入職輔導(3)在職培訓(4)自我教育

12.簡述學科課程和活動課程的區別。

答、(1)從目的上講,學科課程主要向學生傳遞人類長期創造和積累起來的種族經驗的精華;活動課程主要讓學生獲得包括直接經驗和直接感知的新資訊在內的個體教育性經驗。(2)從編排方式上講,學科課程重視學科知識邏輯的系統性,活動課程強調各種有意義的學生活動的系統性。(3)從教學方式上講,學科課程主要是以教師為主導去認識人類種族經驗;而活動課程主要以學生自主的實踐交往為主獲取直接經驗。(4)在評價方面,學科課程強調終結性評價,側重考查學生學習的結果;而活動課程則重視過程性評價,側重考查學生學習的過程。

13.一個成功的教師在教育活動中扮演的角色有哪些?

答、(1)學習者和學者(2)知識的傳授者(3)學生心靈的培育者(4)教學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和管理者 (5)學生學習的榜樣(6)學生的朋友

14.簡述活動指導的策略運用。

答(1)學生活動方案的設計(2)學生活動基本條件的提供(3)自主活動的引入(4)自主活動的促進 (5)成果交流的組織

15.簡析班級組織的結構。

答、(1)班級的正式組織和非正式組織(2)班級組織的角色結構(3)班級組織的資訊溝通結構 (4)班級組織的規模

16.簡述學生評價理論與實踐的當代走向。

答、(1)倡導構建以學生髮展為本的學生評價體系(2)以質性的評價模式取代量化的評價模式 (3)強調測評的真實性和情境性(4)鼓勵學生評價中的合作行為(5)重視思維過程的評價

17.簡述良好師生關係的基本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