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資格證>教師資格>

2016國小教師資格證考試《教育學》預測題答案

教師資格 閱讀(2.76W)

>>>點選檢視原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

2016國小教師資格證考試《教育學》預測題答案

1.B【解析】現代教育是資產階級革命時代大工業生產方式出現之後的產物,它隨著社會的發展、生產與科技水平的提高而不斷更新其內容和形式。

2.C【解析】學生身心發展存在個別差異,因此作為教師,應該注重因材施教,以學生為中心。

3.B【解析】實施九年制義務教育,實行基礎教育由地方負責、分級管理的原則,是發展我國教育事業、改革我國教育體制的基礎一環。

4.B【解析】雅典城邦高度重視教育。早在公元前6世紀,梭倫立法中就明確規定,父親有責任讓其子女接受適當的教育,否則,子女成年後有權不贍養父親。雅典人認為,要培養公民在履行公共義務時所應具有的理智、聰慧和公正等品質,這是要由國家來規定的。

5.B【解析】學科課程也稱分科課程,是一種主張以學科為中心來編定的課程。學科課程的優點是它的邏輯性、系統性和簡約性,有利於學生學習和鞏固知識,同時也便於設計和管理。活動課程亦稱經驗課程、兒童中心課程,是以兒童從事某種活動的興趣和動機為中心組織課程。相對於學科課程而言,活動課程具有以下優點:第一,重視學生的需要與興趣,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有利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的發揮;第二,強調教材的心理組織,有利於學生在與文化,與科學知識的互動作用的過程中,獲得人格的不斷髮展;第三,強調實踐活動,重視學生通過親身體驗獲得直接經驗,有利於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第四,重視課程的綜合性,主張以社會生活問題來統合各種知識,有利於學生獲得對世界的完整認識。

6.C【解析】略。

7.A【解析】遺傳是指從上代繼承下來的解剖生理上的特點。而題幹正好是對這一概念的舉例。

8.A【解析】略。

9.D【解析】讀、寫、算,是作為公民所必需的'“三基”。

10.D【解析】略。

11.D【解析】體育競賽不是德育的主要途徑。

12.A【解析】國小生容易把“b”寫成“d”,這說明國小生的感知能力不夠成熟,感知具有籠統性,精確性比較差的特點。

13.B【解析】題幹所述是啟蒙運動的先鋒盧梭心目中的教育目標。

14.D【解析】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現不同的傳統和特點,主要緣於教育具有相對獨立性。

15.D【解析】從課程功能的角度,可以把課程分為工具性課程、知識性課程、技能性課程和實踐性課程。

16.B【解析】教育主體確定,教育物件相對穩定,形成系列的文化傳播活動,有相對穩定的活動場所和設施等都是教育實體產生的特點,而教育實體的出現,意味著教育形態已趨於定型。因此,答案選B。

17.B【解析】略。

18.C【解析】教育的民主化追求讓所有人受到同樣的教育,包括教育起點的機會均等,教育過程中享受教育資源的機會均等,甚至包括教育結果的均等,這就意味著對處於社會不利地位的學生予以特別照顧,從而否定了教育的等級化、特權化和專制化。

19.A【解析】墨子的主要思想是“兼愛”和“非攻”。

20.C【解析】杜威主張“教育即生活”、“教育是經驗的改組和改造”、“在做中學”。

21.A【解析】本題考查國小教育目的的概念。

22.D【解析】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全面發展學說是我國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論基礎。

23.A【解析】題幹部分是弗洛伊德的觀點。

24.D【解析】本題考查身心發展的階段性的概念。

25.C【解析】本題考查國小生思維的特徵,國小生思維從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過渡。

26.A【解析】中國小生是在國家法律認可的各級各類中等和初等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中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27.C【解析】略。

28.C【解析】家庭教育的權威性是指父母長輩在孩子身上所體現出來的權力和威力。

29.A【解析】略。

30.D【解析】本題考查掌握知識和發展智力的關係,掌握知識和發展智力既有聯絡又有區別。知識是發展智力的基礎,發展智力是掌握知識的重要條件。

  二、多項選擇題

E【解析】學校文化的內容:教育的理想或追求;對學校功能及其社會責任的理解;對人性的理解;對學習、工作的態度;對集體的看法等。

【解析】略。

【解析】本題考查現代教育的特徵。

【解析】溝通對於學校管理來說,有資訊傳遞、控制、激勵和情感交流的功能。

【解析】本題考查培養學生主體性的措施。

【解析】略。

E【解析】略。

【解析】課的種類可按教學方法劃分,也可按教學任務來劃分,新授與鞏固均是按教學任務劃分的。

【解析】學期計劃比較完整,一般包括三大部分:(1)基本情況;(2)班級工作的內容、要求和措施;(3)本學期中主要活動與安排。

【解析】教學語言按其傳遞方向和傳遞方式的不同,可分為對話語言、朗讀語言和獨自語言。

  三、是非判斷題

1.√【解析】略。

2.×【解析】最早的國小產生予殷周時期,題幹所指是近代國小的開始。

3.×【解析】董仲舒提出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4.×【解析】這是道家的教育主張。

5.×【解析】教育只有人類社會才有,動物界沒有教育,所以教育是人類特有的社會現象。

6.×【解析】嚴格意義上的學校教育系統在19世紀下半期基本形成。

7.×【解析】世界上第一項義務教育法是德國在1619年頒佈的。

8.×【解析】題乾的觀點是威爾遜的主張。

9.×【解析】學生有獲得公正評價權,在學業期滿後有獲得相應的學業成績證明和畢業證書的權利,學校不得隨意扣發。

10.×【解析】研究型課程注重的是學生的探究態度與能力。

11.×【解析】這是思孟學派觀點,他們在孔子的“學一思一行”的基礎上形成了這樣的認識。

12.×【解析】上好課的先決條件是備好課。

13.×【解析】提出“泛智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誇美紐斯。

14.×【解析】普及義務教育始於資本主義社會。

15.√【解析】略。

  四、情境分析題

(一)

(二)ABCD